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禽兽的内容。
带有禽兽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面网 [相关解释]
1.《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后遂以"网开三面"为宽刑和施行仁政之典实。
不射宿 [相关解释]
1.不射归巢的鸟。言仁者泽及禽兽。
丽j [相关解释]
1.射中禽兽背部隆起的中心处。 2.比喻科举时中试得官。
乳抱 [相关解释]
1.指禽兽的生育繁殖。乳,产子。抱,禽孵卵。 2.引申为抚育。 3.指幼年时期。
五禽戏 [相关解释]
也称五禽操”。一种仿生健身术。由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神态和动作组成。每一禽戏有若干动作组成套路。由汉代名医华佗将导引术与五行、脏象、气血、经络等学说结合创编而成。现今广泛应用于治疗疾病和医疗体操中。
五驭 [相关解释]
1.驾车的五种技术。《周礼·地官·保氏》"乃教之六艺……四曰五驭。"郑玄注"五驭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人面兽心 [相关解释]
1.外貌是人,心肠如兽。形容人不开化,近似禽兽。 2.形容为人凶残卑鄙。
从禽 [相关解释]
1.追逐禽兽。谓田猎。
使车 [相关解释]
1.狩猎时驱赶禽兽以就田猎范围之车。因职在使役,故称。
剋珥 [相关解释]
1.谓割取禽兽之血而行祭礼。割兽曰剋,割禽曰珥。
前禽 [相关解释]
1.在前面逃逸的禽兽。古时以不逐前禽喻统治者的怀柔政策。
南苑 [相关解释]
1.御苑名。因在皇宫之南,故名。历代所指不一。 2.即南海子。在北京永定门外,明永历中始建为园囿。清置总尉防御等官把守,其中养殖禽兽,专供皇帝游猎享乐。
号群 [相关解释]
1.谓禽兽鸣号以求群类。
周阹 [相关解释]
1.围猎禽兽的栏圈。 2.指围墙。
呷呷(gāgā) [相关解释]
拟声词。鸭叫声,也形容其他禽兽之声d04a*d04a_冗龋尽奔突于场中。
喷振 [相关解释]
1.谓禽兽鼓鼻喷气,振发。形容气势雄猛。
囿人 [相关解释]
1.《周礼》官名。主管苑囿禽兽。
囿苑 [相关解释]
1.饲养禽兽的园囿。
寝皮食肉 [相关解释]
1.《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后以"寝皮食肉"形容仇恨之深。 2.借指勇武的行为或精神。
射生 [相关解释]
1.射猎禽兽。 2.指妇女的一种游戏活动。 3.射生手。
属禽 [相关解释]
1.谓区分禽兽的种类。
异族 [相关解释]
1.异姓。亦指异姓之人。 2.指不同于人类的禽兽草木等。 3.外民族;外国。
弋射 [相关解释]
1.射鸟。 2.泛指射猎禽兽。
弋罗 [相关解释]
1.矢缴和罗网。猎取禽兽的工具。亦指用弋罗捕捉鸟兽。
惊嘷 [相关解释]
1.禽兽因受惊而嗥叫。
择肉 [相关解释]
1.谓选取禽兽为射猎的对象。
敛禽 [相关解释]
1.古代将四时田猎所获的禽兽,交三十与腊人制成干肉,供祭祀用,谓之"敛禽"。
机攏 [相关解释]
1.捕猎禽兽的机槛。比喻阴谋,圈套。
机网 [相关解释]
1.捕捉禽兽的装置。比喻害人的圈套。
林苑 [相关解释]
1.古代植林木﹑养禽兽﹑供打猎玩乐的园林。
枭獍 [相关解释]
传说中食母、食父的禽兽。比喻凶残狠毒、无情无义之人枭獍不如。
栊槛 [相关解释]
1.关禽兽的笼槛。
校猎 [相关解释]
1.遮拦禽兽以猎取之。亦泛指打猎。
殷网 [相关解释]
1.《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后因以"殷网"喻施行仁政﹐法令从宽。
毛团 [相关解释]
1.泛指禽兽类动物。 2.作詈词。用于咒骂人和东西。 3.形容小动物。亦比喻幼童。
毛角 [相关解释]
1.毛和角。 2.借指禽兽。
汤去三面 [相关解释]
1.《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后因以"汤去三面"泛言普施仁德。
汤网 [相关解释]
1.《吕氏春秋.异用》"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离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为此也!'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网罟,今之人学纾。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后因以"汤网"泛言刑政宽大。
燧人氏 [相关解释]
传说中的钻木取火的发明者。远古人民生吃禽兽,他钻木取火,教人熟食。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人类从利用自然火进步到人工取火,由生食进步到熟食的情况。
牛马襟裾 [相关解释]
1.犹言衣冠禽兽。
牲口 [相关解释]
1.牲畜的俗称。泛指禽兽等动物。亦专指为人服役的家畜,如牛﹑马﹑驴﹑骡等。
猎取 [相关解释]
①捕捉禽兽猎取野兔。②求取获得猎取功名。
猎物 [相关解释]
①捕捉的禽兽一路上可打得不少猎物。②比喻获取、占有的对象那些天真幼稚的姑娘,早成了贾善人的囊中猎物。
环瀛 [相关解释]
1.《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后因以"环瀛"指宇宙﹑世界。 2.指大海。
生灵 [相关解释]
①人类;人民;百姓万物之内生灵寡而禽兽多|为生灵免于涂炭。②生命生灵有限,劳役过瘥|生灵一谢,再得无期。③有生命之物可爱的小生灵。
畜牧 [相关解释]
1.饲养的禽兽。
畜牲 [相关解释]
1.指牛﹑马﹑羊﹑鸡﹑狗﹑猪等六畜。 2.詈词。谓行同禽兽的人。
畜生 [相关解释]
1.畜养的禽兽。生,通"牲"。 2.詈词。谓没有教养,如同禽兽。
畜生道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六道"之一。佛教轮回之说,谓人作恶,死后当变为禽兽﹑畜生等。 2.指非人类社会。形容卑鄙﹑野蛮。
畜类 [相关解释]
1.禽兽之类。 2.詈词。犹畜生。
疏毛 [相关解释]
1.中国画技法之一。用疏松的笔墨表现禽兽的羽毛。
白祥 [相关解释]
1.白色灾异。旧时迷信认为罕见的白色禽兽等突然出现是不祥之兆。 2.白色的祥瑞。
皮毛 [相关解释]
1.禽兽的皮和毛的总称。 2.引申指皮裘。 3.人的皮肤和毛发。泛指人体的浅表部分。 4.比喻表面的﹑肤浅的东西。多指学识。
石苑 [相关解释]
1.石墙围成的畜禽兽﹑种树木的地方。
祝禽 [相关解释]
1.《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后因以"祝禽"喻帝王仁惠。
禽兽 [相关解释]
①鸟兽飞禽走兽。②比喻卑鄙、无人性的人衣冠禽兽|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禽兽葡萄镜 [相关解释]
1.古代铜镜。又名海马葡萄镜,背纹系高浮雕,纹饰以葡萄纹和各种鸟兽虫蝶为主,造型生动,装饰趣味极浓。流行于唐代。
禽兽行 [相关解释]
1.古代特指乱伦的行为。
禽猘 [相关解释]
1.谓象禽兽一样加以捕杀。猘,杀。
禽畜 [相关解释]
1.禽兽牲畜。
禽鹿 [相关解释]
1.犹禽兽。鸟兽。
秋毫之末 [相关解释]
1.秋日禽兽毛的末端。比喻极为微细的东西。
笼槛 [相关解释]
1.拘囚禽兽之处。多指鸟笼。
精驴 [相关解释]
1.见"精驴禽兽"。
网开三面 [相关解释]
1.《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后因以"网开三面"喻法令宽大,恩泽遍施。
网罗 [相关解释]
①捕捉鱼类或禽兽的器具网罗鱼禽。②比喻束缚人的器物布网罗绳之以法。③比喻招纳搜求网罗天下贤才|网罗旧闻轶事。
罗落 [相关解释]
1.亦作"罗络"。 2.截捕禽兽的用具。 3.用网或绳捕捉。 4.布列。 5.警戒联络。 6.指担任警戒联络的士兵。 7.连绵﹐绵延。 8.犹罗致﹐包罗。
罟攏 [相关解释]
1.捕取禽兽的工具﹐即扣网。
聚麀 [相关解释]
1.《礼记.曲礼上》"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郑玄注"聚﹐犹共也。鹿牝曰麀。"禽兽不知父子夫妇之伦﹐故有父子共牝之事◇以指两代的乱伦行为。
自然物 [相关解释]
1.天然生成之物。如人类﹑禽兽﹑鱼介﹑草木﹑矿物等。
苑囿 [相关解释]
中国古典园林的早期形式『代以前在圈定的范围内畜养禽兽,蕃衍草木,供帝王狩猎游玩,称囿『代以后这样的场所与宫室结合起来,以复道相连,称苑。
茹毛饮血 [相关解释]
1.谓原始人类不知用火,连毛带血生食禽兽。 2.指古代盟誓的一种仪式。
草剃禽猘 [相关解释]
1.谓如刈割野草﹑搜捕禽兽似地予以歼灭。语出唐韩愈《送郑尚书序》"至纷不可治,乃草剃而禽猘之,尽根株痛断乃止。"
获车 [相关解释]
1.载禽兽等猎获物之车。
虞卒 [相关解释]
1.古代帝王狩猎时﹐担任围合禽兽的士兵。
蟒蛇 [相关解释]
1.一种无毒的大蛇。体长可达一丈以上﹐头部长﹐口大﹐舌的尖端有分叉﹐背部黄褐色﹐有暗色斑点﹐腹部白色﹐多产于热带近水的森林里﹐捕食小禽兽。肉可食﹐皮可制物。又称蚺蛇。
行禽 [相关解释]
1.能行走的兽类。比喻行为卑污的人。禽,兽类的总称。《管子.立政》"道涂无行禽,疏远无蔽狱,孤寡无隐治。"尹知章注"无禽兽之行。"郭沫若等集校引黄震云"'道涂无行禽',指人言之,谓其为能行之禽尔。"一说指路上的囚徒。禽,犹囚。参阅清俞樾《诸子平议.管子一》。
衣冠禽兽 [相关解释]
1.穿衣戴帽的畜牲。比喻不知礼义,道德败坏,行为像畜生一样的人。
襟裾 [相关解释]
1.衣的前襟或后襟。亦借指衣裳。 2.引申为胸前。 3.詈词。谓禽兽而穿着人的衣服。
视肉 [相关解释]
1.古代传说中的兽名。 2.《史记.李斯列传》"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司马贞索隐"禽鹿犹禽兽也,言禽兽但知视肉而食之。《庄子》及《苏子》曰'人而不学,譬之视肉而食。'扬子《法言》曰'人而不学,如禽何异?'言不能游说取荣贵,即如禽兽,徒有人面而能强行耳"后因以借指禽兽。
解网 [相关解释]
1.亦作"解罔"。 2.解开罗网。比喻宽宥﹑仁德。典出《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得至矣,及禽兽。'"
诡遇 [相关解释]
1.谓违背礼法﹐驱车横射禽兽。 2.比喻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追求﹑取得某种东西。
豕畜 [相关解释]
1.比喻待人如畜禽兽,养而不敬重。
赏获 [相关解释]
1.赏赐猎获禽兽者。
走兽 [相关解释]
1.泛指兽类。 2.詈词。犹言衣冠禽兽。
逐宍 [相关解释]
1.谓追逐禽兽。宍,"肉"之俗字。
逸囿 [相关解释]
1.谓禽兽奔跑于苑囿。
野牲 [相关解释]
1.周代王城郊外"野"地所豢养的禽兽。
野食 [相关解释]
1.在野外进食。 2.指禽兽在野外找到的食物。
锦斑 [相关解释]
1.美丽的斑纹。 2.借指身有锦斑的禽兽。
闹吖吖 [相关解释]
1.亦作"闹吖吖"。亦作"闹呀呀"。 2.禽兽尖声喧嚷貌。
雄狡 [相关解释]
1.凶猛狡黠的禽兽。喻指桀骜不驯的人。 2.勇猛狡黠。
颁禽 [相关解释]
1.古代天子将田猎所获的禽兽分赐群臣。
风毛雨血 [相关解释]
1.指狩猎时禽兽毛血纷飞的情状。
飞土逐害 [相关解释]
1.抛掷土丸以逐禽兽。
食肉寝皮 [相关解释]
1.《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庄公为勇爵,殖绰﹑郭最欲与焉。州绰……对曰'臣为隶新。然二子者,譬如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后遂以"食肉寝皮"喻敌人为禽兽,恨不得割他的肉吃,剥他的皮当垫褥,表示极端仇恨。
驰逐 [相关解释]
1.驱驰追逐。 2.指追随﹐效法。 3.竞马。 4.谓驰猎禽兽。 5.为一定的目的而奔走。
驱逆 [相关解释]
1.谓驱赶禽兽,使进入围猎圈并阻止其逃逸。
鲜禽 [相关解释]
1.新杀的禽兽之肉。
鸟哭猿啼 [相关解释]
1.泛指禽兽悲鸣。形容悲凉的情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