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9 查到相关神怪的内容。
带有神怪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东家丘
[相关解释]
1.据《孔子家语》载,孔丘的西邻不知孔丘的才学出众,轻蔑地称之为"东家丘"。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唐李白《送薛九被谗去鲁》诗"宋人不辨玉,鲁贱东家丘。"宋陈善《扪虱新话.传记夫子神怪》"夫子方无恙之日,伐木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厄于陈蔡,人以为是东家丘也。"后常用为才高而不被世人所识者的典故。
1.据《孔子家语》载,孔丘的西邻不知孔丘的才学出众,轻蔑地称之为"东家丘"。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唐李白《送薛九被谗去鲁》诗"宋人不辨玉,鲁贱东家丘。"宋陈善《扪虱新话.传记夫子神怪》"夫子方无恙之日,伐木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厄于陈蔡,人以为是东家丘也。"后常用为才高而不被世人所识者的典故。
婆猴伎
[相关解释]
1.亦作"婆侯伎"。 2.杂技名。相传周成王时南方有扶娄国,其人善机巧,能易形改服及神怪变幻◇世乐府皆传其技,俗谓之婆猴伎。"婆猴"即"扶娄"之音变。参阅晋王嘉《拾遗记·周》。
1.亦作"婆侯伎"。 2.杂技名。相传周成王时南方有扶娄国,其人善机巧,能易形改服及神怪变幻◇世乐府皆传其技,俗谓之婆猴伎。"婆猴"即"扶娄"之音变。参阅晋王嘉《拾遗记·周》。
子不语
[相关解释]
又名《新齐谐》。笔记小说集。清代袁枚作。三十四卷。书名取自《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以示专讲神怪之意。内容多调侃揶揄鬼神、术士、佛道,有反封建礼教、抨击理学的思想倾向。叙事自然流畅,章法变化多端。
又名《新齐谐》。笔记小说集。清代袁枚作。三十四卷。书名取自《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以示专讲神怪之意。内容多调侃揶揄鬼神、术士、佛道,有反封建礼教、抨击理学的思想倾向。叙事自然流畅,章法变化多端。
小圣
[相关解释]
1.文学作品中神怪自称的谦词。
1.文学作品中神怪自称的谦词。
崔罗什
[相关解释]
1.古代神怪传说人物。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冥迹》载,清河人崔罗什途经长白山西,逢一鬼女,自称汉末吴质之女,所谈汉魏时事,皆与史合。临别,谓崔十年后当更相逢。十年后,崔食杏未尽而死◇因用为人神交接的典故。
1.古代神怪传说人物。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冥迹》载,清河人崔罗什途经长白山西,逢一鬼女,自称汉末吴质之女,所谈汉魏时事,皆与史合。临别,谓崔十年后当更相逢。十年后,崔食杏未尽而死◇因用为人神交接的典故。
打出手
[相关解释]
戏曲武打技术之一。以打出手者(上把)为中心,由数人(下把)配合,作抛掷接踢武器的特技表演。多用于神怪斗法的武旦戏,如京剧《泗州城》等。打出手时,以打击乐作出手锣鼓”伴奏。
戏曲武打技术之一。以打出手者(上把)为中心,由数人(下把)配合,作抛掷接踢武器的特技表演。多用于神怪斗法的武旦戏,如京剧《泗州城》等。打出手时,以打击乐作出手锣鼓”伴奏。
扬州评话
[相关解释]
曲艺曲种。流行于江苏北部和南京、镇江、上海等地。清初形成于江苏扬州,用扬州方言说书。表演上讲究说表、噱头、口技。传统书目都为长篇,以历史、武侠、神怪和市井生活题材为主。
曲艺曲种。流行于江苏北部和南京、镇江、上海等地。清初形成于江苏扬州,用扬州方言说书。表演上讲究说表、噱头、口技。传统书目都为长篇,以历史、武侠、神怪和市井生活题材为主。
搜神记
[相关解释]
志怪小说集。东晋干宝作。原本已佚,今传本二十卷为后人所辑。其创作动因是明神道之不诬”(《搜神记序》)。故事或采之史传杂说,或得之亲身见闻。多为因果报应、神怪灵异之事。对于后世小说戏曲有深远影响。
志怪小说集。东晋干宝作。原本已佚,今传本二十卷为后人所辑。其创作动因是明神道之不诬”(《搜神记序》)。故事或采之史传杂说,或得之亲身见闻。多为因果报应、神怪灵异之事。对于后世小说戏曲有深远影响。
斗宿
[相关解释]
1.二十八宿之一。俗称南斗,共六星。 2.神怪小说中指南斗之神。 3.指北斗星。
1.二十八宿之一。俗称南斗,共六星。 2.神怪小说中指南斗之神。 3.指北斗星。
木下三郎
[相关解释]
1.旧时江南偏僻山区所崇信的神怪。
1.旧时江南偏僻山区所崇信的神怪。
杂物
[相关解释]
1.聚集事物。 2.谓神怪之类。 3.什物。
1.聚集事物。 2.谓神怪之类。 3.什物。
杏黄旗
[相关解释]
1.杏黄色的旗帜。传统戏曲﹑小说中多指绿林好汉聚众起事的义旗。 2.杏黄色的旗帜。佛道神怪作战时的帅旗。
1.杏黄色的旗帜。传统戏曲﹑小说中多指绿林好汉聚众起事的义旗。 2.杏黄色的旗帜。佛道神怪作战时的帅旗。
海鬼
[相关解释]
1.传说的海中神怪。
1.传说的海中神怪。
神异
[相关解释]
1.神怪;鬼神。 2.神奇;神灵奇异。 3.指以为神灵奇异。
1.神怪;鬼神。 2.神奇;神灵奇异。 3.指以为神灵奇异。
神怪
[相关解释]
1.神仙和鬼怪;鬼神怪异之物。 2.神异;神妙奇特。 3.谓以为神异。
1.神仙和鬼怪;鬼神怪异之物。 2.神异;神妙奇特。 3.谓以为神异。
神螭
[相关解释]
1.谓山林中之神怪。
1.谓山林中之神怪。
诺皋
[相关解释]
1.亦作"诺皋"。 2.道教语。太阴神名。 3.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有篇名《诺皋》﹑《支诺皋》﹐专记怪力乱神之事◇借指神怪小说。
1.亦作"诺皋"。 2.道教语。太阴神名。 3.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有篇名《诺皋》﹑《支诺皋》﹐专记怪力乱神之事◇借指神怪小说。
迂怪
[相关解释]
1.指神怪。 2.迂阔怪诞。
1.指神怪。 2.迂阔怪诞。
魑魅
[相关解释]
1.古谓能害人的山泽之神怪。亦泛指鬼怪。 2.常喻指坏人或邪恶势力。 3.指荒凉﹑边远的地区。语本《左传.文公十八年》﹕"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1.古谓能害人的山泽之神怪。亦泛指鬼怪。 2.常喻指坏人或邪恶势力。 3.指荒凉﹑边远的地区。语本《左传.文公十八年》﹕"投诸四裔﹐以御螭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