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3 查到相关知政的内容。
带有知政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锅面
[相关解释]
1.谓办事糊涂。南宋理宗时民生艰苦,真德秀负一时重望,当时有谚曰"若欲百物贱,直待真直院。"及真任参知政事﹐首先提出以尊崇道学﹑正心诚意为第一义﹐接着又进献《大学衍义》,皆不急之务。人们大失所望,即续上两句云"吃了西湖水,打成一锅面。"按南宋以杭州为京都,故讽刺他既进朝廷,吃的是西湖水,办的是糊涂事。见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真西山入朝诗》。
1.谓办事糊涂。南宋理宗时民生艰苦,真德秀负一时重望,当时有谚曰"若欲百物贱,直待真直院。"及真任参知政事﹐首先提出以尊崇道学﹑正心诚意为第一义﹐接着又进献《大学衍义》,皆不急之务。人们大失所望,即续上两句云"吃了西湖水,打成一锅面。"按南宋以杭州为京都,故讽刺他既进朝廷,吃的是西湖水,办的是糊涂事。见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真西山入朝诗》。
上马杯
[相关解释]
1.饯行酒。宋真宗于澶渊与寇准谋退契丹之计,问何人可守天雄军,寇准荐参知政事王钦若。退即召王,谕以意,并斟大杯酒为之送行,名曰"上马杯"。见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
1.饯行酒。宋真宗于澶渊与寇准谋退契丹之计,问何人可守天雄军,寇准荐参知政事王钦若。退即召王,谕以意,并斟大杯酒为之送行,名曰"上马杯"。见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
吃虀宰相
[相关解释]
1.指宋范仲淹。仲淹少时家贫,读书山寺,断虀块粥而食,官至枢密副使,进参知政事。事见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九引宋文莹《湘山野录》。
1.指宋范仲淹。仲淹少时家贫,读书山寺,断虀块粥而食,官至枢密副使,进参知政事。事见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九引宋文莹《湘山野录》。
同三品
[相关解释]
1.唐代任宰相者之衔名。唐不设宰相之名,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掌宰相之权。以他官居宰相之职者,亦假以他名,如参议得失﹑参知政事◇李绩以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意即同侍中﹑中书令。"同三品"之名盖起于此。高宗以后,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虽高品亦然,惟三公﹑三师﹑中书令除外。其后改易官名,而张文瓘以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同三品"入衔自此始。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一》。
1.唐代任宰相者之衔名。唐不设宰相之名,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掌宰相之权。以他官居宰相之职者,亦假以他名,如参议得失﹑参知政事◇李绩以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意即同侍中﹑中书令。"同三品"之名盖起于此。高宗以后,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虽高品亦然,惟三公﹑三师﹑中书令除外。其后改易官名,而张文瓘以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同三品"入衔自此始。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一》。
宋太祖(927-976)
[相关解释]
即赵匡胤”。宋王朝的建立者。涿州(治今河北涿州)人◇周时任殿前都点检,执掌兵权。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都东京(河南开封)。先后攻灭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并加强对北方契丹的防御。削夺禁军将领和藩镇兵权,派文臣带京官衔到各州去做长官,遣使臣分掌地方财政以加强中央集权。设副相(参知政事),由枢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财,以分散宰相权力。选精壮地方兵为中央禁军,以削弱地方兵力。立更戍法,使兵将不相知,以防将领拥兵自重,结束了唐朝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即赵匡胤”。宋王朝的建立者。涿州(治今河北涿州)人◇周时任殿前都点检,执掌兵权。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都东京(河南开封)。先后攻灭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并加强对北方契丹的防御。削夺禁军将领和藩镇兵权,派文臣带京官衔到各州去做长官,遣使臣分掌地方财政以加强中央集权。设副相(参知政事),由枢密使掌兵,三司使理财,以分散宰相权力。选精壮地方兵为中央禁军,以削弱地方兵力。立更戍法,使兵将不相知,以防将领拥兵自重,结束了唐朝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庆历新政
[相关解释]
北宋仁宗时的政治改革。1043年(庆历三年),参知政事范仲淹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十项整顿政事的主张,被仁宗采纳,颁诏推行◇因受反对改革的官僚的诬陷,范仲淹等遭到贬逐,改革持续一年即终止。
北宋仁宗时的政治改革。1043年(庆历三年),参知政事范仲淹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十项整顿政事的主张,被仁宗采纳,颁诏推行◇因受反对改革的官僚的诬陷,范仲淹等遭到贬逐,改革持续一年即终止。
御仙带
[相关解释]
1.绣有御仙花的金带。宋赵安仁既罢参知政事,真宗命赐御仙花带与绣饰马具◇来中书省﹑枢密院罢官者及学士﹑散官,通服御仙带,遂为故事。参阅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
1.绣有御仙花的金带。宋赵安仁既罢参知政事,真宗命赐御仙花带与绣饰马具◇来中书省﹑枢密院罢官者及学士﹑散官,通服御仙带,遂为故事。参阅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
押班
[相关解释]
1.百官朝会时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唐制,以监察御史二人任其事。宋制,由参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 2.内宫女官的首领。 3.伶人的领班。
1.百官朝会时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唐制,以监察御史二人任其事。宋制,由参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 2.内宫女官的首领。 3.伶人的领班。
王安石变法
[相关解释]
北宋神宗时由王安石主持的政治改革。北宋中叶,财政困难,社会矛盾激化。1609年,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次年为宰相,主持变法,推行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并设军器监,改革科举和学校制度。新法有一定成效,但遭保守派反对。1085年,新法被废。
北宋神宗时由王安石主持的政治改革。北宋中叶,财政困难,社会矛盾激化。1609年,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次年为宰相,主持变法,推行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并设军器监,改革科举和学校制度。新法有一定成效,但遭保守派反对。1085年,新法被废。
知政
[相关解释]
1.为政。谓主持政务。 2.明察政事。
1.为政。谓主持政务。 2.明察政事。
计院
[相关解释]
1.宋代三司使的地位﹐与中书省的参知政事和枢密院的枢密使相等﹐因称三司为"计省"或"计院"。
1.宋代三司使的地位﹐与中书省的参知政事和枢密院的枢密使相等﹐因称三司为"计省"或"计院"。
首参
[相关解释]
1.指参知政亊。
1.指参知政亊。
鱼头参政
[相关解释]
1.宋鲁宗道任参知政事,刚正嫉恶,遇事敢言,因其姓鲁(鱼字头),且秉性鲠直,故被称为"鱼头参政"。
1.宋鲁宗道任参知政事,刚正嫉恶,遇事敢言,因其姓鲁(鱼字头),且秉性鲠直,故被称为"鱼头参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