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5 查到相关相重的内容。
带有相重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习坎
[相关解释]
1.《易.坎》"《彖》曰习坎,重险也。"高亨注"本卦乃二坎相重,是为'习坎'。习,重也;坎,险也。故曰'习坎,重险也。'"后因称险阻为"习坎"。 2.指十一月。旧以八卦配四时,坎为正冬四十五日之季节,故以指十一月。
1.《易.坎》"《彖》曰习坎,重险也。"高亨注"本卦乃二坎相重,是为'习坎'。习,重也;坎,险也。故曰'习坎,重险也。'"后因称险阻为"习坎"。 2.指十一月。旧以八卦配四时,坎为正冬四十五日之季节,故以指十一月。
仲父
[相关解释]
1.古代称父亲的大弟。 2.春秋时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荀子.仲尼》"﹝齐桓公﹞倓然见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遂立以为仲父。"杨倞注"仲者﹐夷吾之字;父者﹐事之如父。"后因用以称管仲。 3.用于帝王对宰相重臣的尊称。 4.指孔丘。丘字仲尼,故称。
1.古代称父亲的大弟。 2.春秋时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荀子.仲尼》"﹝齐桓公﹞倓然见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遂立以为仲父。"杨倞注"仲者﹐夷吾之字;父者﹐事之如父。"后因用以称管仲。 3.用于帝王对宰相重臣的尊称。 4.指孔丘。丘字仲尼,故称。
八卦
[相关解释]
《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用-”(表示阳)和勃病(表示阴)两种符号,每卦由三爻经不同组合而成。以此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每卦又象征多种事物。《周易》中六十四卦皆由八卦两两相重组成。
《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用-”(表示阳)和勃病(表示阴)两种符号,每卦由三爻经不同组合而成。以此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每卦又象征多种事物。《周易》中六十四卦皆由八卦两两相重组成。
分水线
[相关解释]
相邻流域的界线。通常是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此线两侧的径流分别注入不同的流域。有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前者是汇集地表水的界线,后者是汇集地下水的界线。地面和地下分水线可重合,也可不相重合。
相邻流域的界线。通常是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此线两侧的径流分别注入不同的流域。有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前者是汇集地表水的界线,后者是汇集地下水的界线。地面和地下分水线可重合,也可不相重合。
天老
[相关解释]
1.相传为黄帝辅臣。《韩诗外传》卷八"﹝黄帝﹞乃召天老而问之曰'凤象何如?'"《后汉书.张衡传》"方将师天老而友地典﹐与之乎高睨而大谈。"李贤注"《帝王纪》曰'黄帝以风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圣配下台﹐谓之三公。'"后因以指宰相重臣。
1.相传为黄帝辅臣。《韩诗外传》卷八"﹝黄帝﹞乃召天老而问之曰'凤象何如?'"《后汉书.张衡传》"方将师天老而友地典﹐与之乎高睨而大谈。"李贤注"《帝王纪》曰'黄帝以风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圣配下台﹐谓之三公。'"后因以指宰相重臣。
泗州调
[相关解释]
民间曲调名。创始于安徽、湖北一带。五句三十二字。第三、第五句相重复,第四句为哎哟哎哟”。
民间曲调名。创始于安徽、湖北一带。五句三十二字。第三、第五句相重复,第四句为哎哟哎哟”。
相重
[相关解释]
1.互相敬重。
1.互相敬重。
立方主义
[相关解释]
也称立体派”、立体主义”。1907-1914年间出现于法国的画派。他们主张在艺术中表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物象,并力求表现客体内在的、视力看不到的结构。他们把自然形体分解为几何切面,使它们互相重叠,甚至在画面上同时出现无数的面。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布拉克等。
也称立体派”、立体主义”。1907-1914年间出现于法国的画派。他们主张在艺术中表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物象,并力求表现客体内在的、视力看不到的结构。他们把自然形体分解为几何切面,使它们互相重叠,甚至在画面上同时出现无数的面。代表人物有毕加索、布拉克等。
重三
[相关解释]
1.即重卦。两个三爻的单卦相重。 2.即上巳。指农历三月初三日。
1.即重卦。两个三爻的单卦相重。 2.即上巳。指农历三月初三日。
重坎
[相关解释]
1.《易.坎》"习坎,重险也。"高亨注"习,重也;坎,险也。"《坎》卦象为二坎相重,后遂以"重坎"喻指艰难险阻之境地。
1.《易.坎》"习坎,重险也。"高亨注"习,重也;坎,险也。"《坎》卦象为二坎相重,后遂以"重坎"喻指艰难险阻之境地。
重手累足
[相关解释]
1.两手相重,两足相叠,不敢有所举动。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1.两手相重,两足相叠,不敢有所举动。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重爻
[相关解释]
1.《周易》六十四卦皆由八卦二二相重而成,故谓之"重卦"或"重爻"。
1.《周易》六十四卦皆由八卦二二相重而成,故谓之"重卦"或"重爻"。
重牙
[相关解释]
1.车轮的双重外周。二轮相重,取其安稳。
1.车轮的双重外周。二轮相重,取其安稳。
重睫
[相关解释]
1.睫毛相重,眯缝着眼睛注视貌。
1.睫毛相重,眯缝着眼睛注视貌。
重离
[相关解释]
1.《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孔颖达疏"明两作离者,离为日,日为明。"《离》卦为离上离下相重,故以"重离"指太阳。 2.古以帝王喻日,因本《易.离》之义,以"重离"指帝王或太子。
1.《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孔颖达疏"明两作离者,离为日,日为明。"《离》卦为离上离下相重,故以"重离"指太阳。 2.古以帝王喻日,因本《易.离》之义,以"重离"指帝王或太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