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相如的内容。
带有相如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遗矢 [相关解释]
1.《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后以"三遗矢"指体弱多病。
上咸五,下登三 [相关解释]
1.意谓汉德浩荡,等同五帝,而居三王之上。或谓汉德不及五帝而胜于三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裴髎集解引韦昭曰"咸同于五帝﹐登三王之上。"司马贞索隐引李奇曰"五帝之德﹐汉比为减;三王之德﹐汉出其上。故云'减五登三'也。"后引作"上咸五﹐下尊三"﹐用以形容自命不凡﹐目空一切。
上林 [相关解释]
1.古宫苑名。秦旧苑,汉初荒废,至汉武帝时重新扩建。故址在今西安市西及周至﹑户县界。 2.古宫苑名。东汉光武帝时建造。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汉魏洛阳故城西。东汉永平十五年冬,车骑校猎上林苑,即此。 3.古宫苑名。南朝宋大明三年建造。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玄武湖北。见《宋书.孝武帝纪》。 4.泛指帝王的园囿。 5.指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与会 [相关解释]
①和他人会面相如闻,不肯与会。②(yù-)参加会议与会者五千余人。
东封 [相关解释]
1.汉司马相如临终前作《封禅文》,盛颂汉德宏大,请武帝东幸封泰山﹑禅梁父﹑以彰功业。相如卒后八年,武帝从其言,东至泰山行封禅事。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因以"东封"谓帝王行封禅事,昭告天下太平。
东瑟 [相关解释]
1.《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赵在秦东◇]以"东瑟"谓国君受辱。
东阳 [相关解释]
1.古邑名。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费县境。 2.古邑名。春秋齐地。在今山东省临胊县境。 3.古邑名。战国楚地。在今江苏省盱眙县境。 4.古地区名。春秋晋地。相当今河北省太行山以东邢台﹑邯郸@带。 5.古地区名。战国赵地。 6.指汉东阳侯张相如。 7.指南朝梁沈约。因其曾为东阳守,故称。 8.复姓。南朝宋有东阳无疑。
东马严徐 [相关解释]
1.东方朔﹑司马相如﹑严助﹑徐乐的并称。四人均以文才见重于汉武帝,因而得任较高的官职◇因以指受到重用的文人才士。
两鼠斗穴 [相关解释]
1.《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比喻两军在地势狭窄险要的地方相遇,没有退路,只有勇往直前的指挥者才能取得胜利。
中古 [相关解释]
1.次于上古的时代。由于古人所处时代不同,所指时期不一。(1)《易.系辞下》"《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汉书.艺文志》"世历三古"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此指商周之际。(2)《韩非子.五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此指虞夏之际。(3)晋左思《蜀都赋》"夫蜀都者,盖兆基于上世,开国于中古。"此指战国。(4)南朝宋鲍照《河清颂》"察之上代,则奚斯﹑吉甫之徒鸣玉銮于前;视之中古,则相如﹑王褒之属驰金羈于后。"此指汉代。今一般以魏晋南北朝至唐宋之间为中古,亦有
临邛涤器 [相关解释]
1.指汉司马相如在临邛卖酒﹐与庸保杂作﹐涤器市中的故事。
临邛酒 [相关解释]
1.《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与(文君)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着犊鼻裻﹐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后因以为典﹐亦泛指酒。
乌有先生 [相关解释]
1.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拟的人名。意为无有其人。
买赋 [相关解释]
1.典出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后以"买赋"喻失意后想方设法,以图再起。
亡是公 [相关解释]
1.汉司马相如作《子虚赋》,假托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人互相问答◇因以"亡是公"指实际上不存在的人或物。
八九吞 [相关解释]
1.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言齐国疆域广阔﹐楚非其匹◇以"八九吞"喻水势的浩大。
冲冠 [相关解释]
1.谓头发上指把帽子冲起。形容极为愤怒。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凤求凰 [相关解释]
1.乐府琴曲名。因司马相如求卓文君诗中有"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句而得名。
劘拂 [相关解释]
1.摩拂。语本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下靡兰蕙,上拂羽盖。"
劝百讽一 [相关解释]
1.《汉书.司马相如传赞》"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风一,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戏乎!"颜师古注"奢靡之辞多,而节俭之言蛔]。"言相如之赋虽意在讽谏,但终因奢靡之辞多而掩其意◇以"劝尪堣@"指文章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千金买赋 [相关解释]
1.汉武帝陈皇后的故事『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词。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升仙桥 [相关解释]
1.桥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北。因汉司马相如过此题字励志而著名。相传为秦李冰所建。
卓文君 [相关解释]
1.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裻,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
卖炉 [相关解释]
1.《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后即以"卖炉"指卖酒。
卖赋 [相关解释]
1.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后以"卖赋"泛指卖文取酬。
卖赋人 [相关解释]
1.指汉司马相如。
卿云 [相关解释]
1.即庆云。一种彩云,古人视为祥瑞。 2.歌名。传说虞舜将禅位给禹时和百官一起唱的歌。 3.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字长卿)﹑扬雄(字子云)的并称。
卿渊 [相关解释]
1.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字长卿)﹑王褒(字子渊)的并称。
原璧归赵 [相关解释]
1.用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谓原物归还,并无损失。
古赋 [相关解释]
1.指六朝以前的赋体。相对后起的律赋而言。以两汉赋家的作品为代表。如司马相如《子虚赋》﹑张衡《两京赋》等。
咸五登三 [相关解释]
1.《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引此文,颜师古注"咸,皆也,言汉德与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后因以"咸五登三"谓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四壁 [相关解释]
1.四面墙壁。 2.《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后以"四壁"形容家境贫寒,一无所有。 3.指屋内的四面。 4.四面营垒。
四士 [相关解释]
1.指禹﹑契﹑皋陶﹑后稷。 2.指石户之农﹑北人无择﹑卞随﹑务光。 3.指伍子胥﹑辅果﹑穆生﹑邹阳。 4.指蜀中四士司马相如﹑严君平﹑王褒﹑扬雄。 5.指吴中四士包融﹑贺知章﹑张旭﹑张若虚。
四子 [相关解释]
1.指王倪﹑啮缺﹑被衣﹑许由。 2.指羲仲﹑羲叔﹑和仲﹑和叔。 3.指汉王褒虚构的寓言人物微斯文学﹑虚仪夫子﹑浮游先生﹑陈丘子。 4.指逢萌﹑徐房﹑李昙﹑王遵。 5.指蜀中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王褒﹑扬雄﹑陈子昂。 6.指古代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文子﹑列子。 7.见"四子书"。
四赋 [相关解释]
1.指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哀二世赋》﹑《大人赋》。 2.指汉扬雄的《甘泉赋》﹑《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艺文.四赋》。按,《校猎赋》一名《羽猎赋》。
坐上琴心 [相关解释]
1.《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汉司马相如宴于临邛富人卓王孙家,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相如于座上以琴声传意,文君心悦,遂夜奔相如◇以"坐上琴心"指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
坐堂子 [相关解释]
1.《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后因以"坐堂子"称富家子弟。
垓埏 [相关解释]
1.天地的边际。指极远的地区。语出汉司马相如《封禅文》"上畅九垓,下溯八埏。"
夏服 [相关解释]
1.良箭名。《文选.司马相如》"左乌号之雕弓,右夏服之劲箭。"郭璞注引服虔曰"服,盛箭器也。夏后氏之良弓,名繁弱;其矢亦良,即繁弱箭服,故曰夏服也。"一说指古之善射者夏羿的箭囊。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亦泛指箭或箭囊。
大赋 [相关解释]
1.汉赋以铺叙事物见长﹐继承了《楚辞》一些形式上的特点﹐更多地采用散文手法﹐因其篇章宏大﹐后世称为"大赋"。大赋系对东汉以后抒情为主的"小赋"而言。代表作如司马相如《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
奉璧 [相关解释]
1.战国赵惠文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致书赵王﹐愿以十五城易璧。时秦强赵弱﹐惠文王恐赵予璧而秦不予城﹐蔺相如愿奉璧前往﹐曰"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即以"归赵"﹑"奉璧"等比喻物归原主。
女相如 [相关解释]
1.汉司马相如长于辞赋,后人因称有才华能诗文的女子为女相如。
完璧归赵 [相关解释]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秦昭王欲以十五城换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自愿携璧前往,并对赵王说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入秦献璧后,见秦王无意交城,相如乃设计取回璧,派人送回赵国◇因以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给原主。
寇贾 [相关解释]
1.东汉寇恂与贾复的并称。执金吾贾复部将杀人,汝南太守寇恂捕杀之。贾以为耻,扬言要杀寇恂。寇效蔺相如为大局退让◇经光武帝调解和好。见《后汉书.寇恂传》◇作为顾全大局解除私怨的典故。
封禅书 [相关解释]
1.指司马相如言封禅事的遗书。
封禅文 [相关解释]
1.司马相如言封禅的遗书。《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奏所忠。忠奏其书﹐天子异之。"唐李白《宣城哭蒋征君华》诗﹕"安得相如草﹐空余封禅文。"清二石生《十洲春语.选韵》﹕"长卿踯躅归茂陵﹐封禅文谁卖残槁。"后用以指歌颂帝王功德的文章。
封禅藳 [相关解释]
1.本谓司马相如奏言封禅事的遗书﹐后泛指上奏的遗稿。 2.泛指遗书。
射干 [相关解释]
1.多年生草本﹐叶剑形排成两行。夏季开花﹐花被橘红色﹐有深红斑点。根可入药。《广雅.释草》"鸢尾﹑乌萻﹐射干也。"王念孙疏证"方多作夜干字﹐今射亦作夜音。"《楚辞.刘向》"掘荃蕙与射干兮﹐耘藜藿与蘻荷。"王逸注"射干﹐香草。"洪兴祖补注"射﹐音夜。"《文选.司马相如》"揭车衡兰,穢本射干。"李善注引司马彪曰"射干,香草也。"一说木名。 2.兽名。
将相和(将jiàng) [相关解释]
京剧剧目。1950年翁偶虹、王颉竹据《完璧归赵》、《渑池会》、《廉颇负荆》三剧改编而成。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因功封为丞相,上将廉颇不服,屡次向蔺寻衅,蔺以国家为重,始终忍让。廉得知蔺苦心后,深感愧悔,到相府负荆请罪。
屈马 [相关解释]
1.战国屈原﹑汉司马相如的并称。两人都是辞赋大家。
屏翳 [相关解释]
1.古代传说中的神名。(1)指云神。《楚辞.九歌.云中君》汉王逸注"云神,丰隆也,一曰屏翳。"前蜀杜光庭《皇太子宴诸将祈晴感应灵宝斋词》"群山晓碧,天高而屏翳收云;六合风清,日迫而羲和弄辔。"(2)指雨师。《山海经.海外东经》"雨师妾在其北"晋郭璞注"雨师,谓屏翳也。"《文选.陆机诗之一》"望舒离金虎,屏翳吐重阴。"李善注引王逸曰"屏翳,雨师名也。"唐张说《喜雨赋》"屏翳惭其废职,祝融悔其迁怒。"(3)指雷师。《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时若薭薭将混浊兮,召屏翳诛风伯而刑雨师。"张守节正义引韦昭曰"雷师也。"
已而 [相关解释]
①罢了;算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②副词。不久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
廉蔺 [相关解释]
1.战国时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的并称。两人皆为赵功臣。蔺拜相,廉不服,欲与为难。蔺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计较。廉终于觉悟,两人成刎颈之交。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建节 [相关解释]
1.执持符节。古代使臣受命,必建节以为凭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天子﹞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后汉书.寇恂传》"今天下初定,国信未宣,使君建节衔命,以临四方,郡国莫不延颈倾耳,望风归命。"唐时,节度使或经略使受任,皆赐旌节◇亦以指大将出镇。 2.树立节操。
慕蔺 [相关解释]
1.《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亲名之曰犬子……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后因称慕贤为"慕蔺"。
指瑕 [相关解释]
1.指摘缺点。语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有《指瑕》篇。
文君 [相关解释]
1.指周文王。 2.指晋文公。 3.指卓文君『临邛富翁卓王孙之女﹐貌美﹐有才学。司马相如饮于卓氏﹐文君新寡﹐相如以琴曲挑之﹐文君遂夜奔相如。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指代美女。 4.指代寡妇。
文君新寡 [相关解释]
1.汉临邛富商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新寡﹐与辞赋家司马相如私奔﹐结为夫妇。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文君新寡"﹑"文君早寡"为年轻女子丧夫寡居的典故。
文园 [相关解释]
1.即孝文园『文帝的陵园◇亦泛指陵园或园林。 2.指汉司马相如。因司马相如曾任文园令。 3.借指文人。
文园病 [相关解释]
1.汉司马相如曾任孝文园令﹐"常有消渴疾"。因此称病闲居。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遂以"文园病"指消渴病。
旁唐 [相关解释]
1.彩纹石。《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珉玉旁唐﹐玢豳文磷。"颜师古注"旁唐﹐文石也。'唐'字本作'砀'。言珉玉及石并玢豳也。"一说磅礴﹐广大。
无是公 [相关解释]
1.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构的人物◇以之泛指虚构的人物。
曲终奏雅 [相关解释]
1.《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论》"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意为乐曲到结束时奏出了雅正的乐音。本谓相如的辞赋不够完美,到了结尾才转好,后多以"曲终奏雅"比喻文章或艺术表演到终了时更加精采。
末至客 [相关解释]
1.南朝宋谢惠连《雪赋》"梁王不悦,游于兔园。乃置旨酒,命宾召邹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后因以"末至客"为典实。
朱马 [相关解释]
1.指汉朱买臣和司马相如。
杏梁 [相关解释]
1.文杏木所制的屋梁,言其屋宇的高贵『司马相如《长门赋》"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
枚马 [相关解释]
1.汉代著名辞赋家枚乘﹑司马相如的并称。 2.借指才华出众的人。
梁苑 [相关解释]
1.西汉梁孝王所建的东苑。故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园林规年大,方三百余里,宫室相连属,供游赏驰猎。梁孝王在其中广纳宾客,当时名士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等均为座上客。也称兔园。事见《史记·梁孝王世家》。 2.代指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楚累 [相关解释]
1.《汉书.扬雄传上》"﹝雄﹞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乃作书,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自崏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钦吊楚之湘累。"颜师古注引李奇曰"诸不以罪死累。"后因以"楚累"为屈原的代称。
武骑 [相关解释]
1.勇武的骑卒。 2.指汉司马相如『景帝时相如曾为武骑常侍,因以"武骑"称之。
求凰 [相关解释]
1.亦作"求皇"。 2.汉司马相如《琴歌》之一"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相传相如歌此向卓文君求爱◇因称男子求偶为"求凰"。
沕潏 [相关解释]
1.泉流貌。《文选.司马相如》"大汉之德﹐逢涌原泉﹐沕潏曼羡。"李善注"服虔曰'潏﹐泉貌。'徐广曰'沕﹐没也。亡必切。'"吕向注"沕潏﹐泉流貌。"唐张说《大周故宣威将军杨君碑》"吁嗟杨侯﹐托居此矣﹐沕潏绵曼﹐德音之(亡)已。"元刘埙《隐居通议.古赋一》"幼安为作《秋花草虫赋》曰'沕潏曼衍﹐湛恩汪濊﹐渗漉九有﹐旁魄万类。'"一说﹐盛大貌。见《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沕潏曼羡"颜师古注。
沙咤 [相关解释]
1.复姓。唐代有沙咤相如。见《旧唐书.刘仁轨传》。
波鸿 [相关解释]
1.水鸟。《文选.司马相如》"水虫骇﹐波鸿沸。"吕延济注"波鸿﹐水鸟也。沸﹐犹乱飞也。"一说为浪涛。见《文选》郭璞注。
浏莅 [相关解释]
1.象声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垂条扶于﹐落英幡纚﹐纷容萧蕅﹐旖旎从风﹐浏莅苪吸﹐盖象金石之声﹐管钥之音。"司马贞索隐"刘莅苪歙。郭璞云'皆林木鼓动之声。'"一说﹐同"流丽"。
涂殚 [相关解释]
1.路走到尽头『司马相如《上林赋》"道尽涂殚﹐回车而还。"后用以喻没有前途﹐犹言穷途。
淫鬻 [相关解释]
1.水流激荡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泈溶淫鬻﹐散涣夷陆。"司马贞索隐引郭璞曰"游激淖衍貌。"张守节正义引张揖曰"水流溪谷之间也。"一说为山川繁郁貌。
渑池会 [相关解释]
1.指公元前279年,蔺相如随从赵惠文王与秦昭王会于渑池之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游树 [相关解释]
1.指浮柱。《文选.司马相如》"罗丰茸之游树兮,离楼梧而相撑。"李善注"游树,浮柱也。"一说,指斜柱。见《文选》五臣注。
游梁 [相关解释]
1.典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后以"游梁"谓仕途不得志。 2.指斗拱结构中的梁上之梁。详"游极"。
灵圉 [相关解释]
1.神仙的总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灵圉燕于闲观﹐偓佺之伦暴于南荣。"司马贞索隐引张揖曰﹕"众仙号。"一说﹐仙人名。裴髎集解引郭璞曰﹕"灵圉﹐淳圉﹐仙人名也。"
玄愍 [相关解释]
1.谓色彩混合。《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红杳眇以玄愍兮,獃风涌而云浮。"颜师古注引晋灼曰"红,赤色貌。杳眇,深远也。玄愍,混合也。言自绛幡以下,众气色盛,光采相耀,幽蔼炫乱也。"一说昏暗无光貌。王先谦补注"《史记》作眩。集解引《汉书音义》曰'杳眇眩愍,暗冥无光也。'"
琴台 [相关解释]
1.作为弹琴场所的一种高而平的建筑物。 2.安放琴的座垫。 3.台名。在四川成都浣花溪畔,相传为汉司马相如弹琴之所。 4.台名。相传为春秋时单父宰宓子贱弹琴之所。在山东省单县东南之旧城北。 5.台名。在河南省鲁山县城北,唐元德秀所建。 6.台名。在江苏省苏州灵岩山上。
琴歌 [相关解释]
1.乐府琴曲歌辞之一种。《乐府诗集.琴曲歌辞四》有秦百里奚妻《琴歌》三首﹐汉司马相如《琴歌》二首。 2.弹琴与唱歌。
璧珰 [相关解释]
1.屋椽头的装饰。以璧饰之,故称。《文选·司马相如》"华榱璧珰,辇道纚属。"郭璞注引韦昭曰"裁金为璧以当榱头也。"张铣注"璧珰,以璧饰椽首也。"一说指瓦当。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引司马彪曰。
璧碎 [相关解释]
1.《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奉璧奏秦王'……大王必欲急臣,臣今头与璧俱碎于柱矣!'"后以"璧碎"比喻美人的死亡。
璧赵 [相关解释]
1.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持和氏璧入秦,不辱使命,终将璧完好地归还赵国◇因谓原物归还其主为"璧赵"。
相如 [相关解释]
1.相同;相类。
相如台 [相关解释]
1.汉司马相如的琴台。故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
相如檄 [相关解释]
1.指汉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余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后因以"相如檄"指晓谕军民的文告。
相如渴 [相关解释]
1.汉司马相如患有消渴疾◇即用"相如渴"作患消渴病的典故。
相如草 [相关解释]
1.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后因以"相如草"比喻散佚的名著。
砰磷郁律 [相关解释]
1.深峻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径入靬室之砰磷郁律兮,洞出鬼谷之堀祒崴魁。"颜师古注"砰磷郁律,深峻貌。"一说为雷声。王先谦补注"雷声也。师古训为深峻貌,非也。"
禅草 [相关解释]
1.指汉司马相如的《封禅文》。相如善文辞,病笃,武帝遣使往取其书而相如已死,家中仅有遗札一卷言封禅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私奔 [相关解释]
旧指女子不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自投奔所爱的男子,或两人一起逃走文君私奔相如|两人早已私奔,追不回来了。
緑绮琴 [相关解释]
1.古琴名。传说汉司马相如作《玉如意赋》,梁王悦之,赐以绿绮琴◇即用以指琴。
纤阿 [相关解释]
1.古神话中御月运行之女神。《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阳子骖乘,纤阿为御。"司马贞索隐"服虔云'纤阿为月御。或曰美女姣好貌。'又乐产曰'纤阿,山名,有女子处其岩,月历岩度,跃入月中,因名月御也。'"《文选.司马相如》"作孅阿"。《文选.束晳诗之四》"纤阿案晷,星变其躔。"李善注"《淮南子》曰'纤阿,月御也。'"南朝宋谢惠连《前缓声歌》"羲和﹑纤阿去嵯峨,睹物知命,使余转欲悲歌。"一说古之善御者。
纸上谈兵 [相关解释]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读兵书,谈起兵法连父亲也难不倒他。但是带兵打仗却不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被秦兵打败◇用来指不切实际夸夸其谈。
能饭 [相关解释]
1.谓饭量极大。战国廉颇故事。表示年虽老而不忘报国。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舍人 [相关解释]
①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蔺相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②古代官称。前冠以头衔,名称及职权都不同秦汉置太子舍人|魏晋有中书舍人。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犹称公子;舍人从何处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