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7 查到相关盐官的内容。
带有盐官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选
[相关解释]
1.经过三次盐。春秋时,管仲为齐桓公制定的盐官吏的方法。 2.选三种人。
1.经过三次盐。春秋时,管仲为齐桓公制定的盐官吏的方法。 2.选三种人。
九品中正制
[相关解释]
魏晋南北朝时盐官吏的制度。东汉末,曹丕接受吏部尚书陈群建议,推选各郡有声望者为中正”,负责对当地士人进行考察并评定为九等(九品),再由政府按等选用,依品授官。司马懿当政后,任世家豪门为各地中正,评定士人品级只论其门第而不论才能,九品中正制遂成为世族地主控制政权的工具。隋文帝时废。
魏晋南北朝时盐官吏的制度。东汉末,曹丕接受吏部尚书陈群建议,推选各郡有声望者为中正”,负责对当地士人进行考察并评定为九等(九品),再由政府按等选用,依品授官。司马懿当政后,任世家豪门为各地中正,评定士人品级只论其门第而不论才能,九品中正制遂成为世族地主控制政权的工具。隋文帝时废。
以党举官
[相关解释]
1.按照朋党关系来盐官吏。
1.按照朋党关系来盐官吏。
召试
[相关解释]
1.皇帝召来面试。为封建时代盐官吏的一种特殊方式。
1.皇帝召来面试。为封建时代盐官吏的一种特殊方式。
品令
[相关解释]
1.盐官吏的格令。分九个品级。
1.盐官吏的格令。分九个品级。
孝弟力田
[相关解释]
1.亦作"孝悌力田"。 2.汉代盐官吏的科目之一。始于惠帝时,名义上是奖励有孝的德行和能努力耕作者。高后朝置"孝弟力田"官。到文帝时,与"三老"同为郡县中掌教化的乡官。 3.唐代科举选士的科目之一。
1.亦作"孝悌力田"。 2.汉代盐官吏的科目之一。始于惠帝时,名义上是奖励有孝的德行和能努力耕作者。高后朝置"孝弟力田"官。到文帝时,与"三老"同为郡县中掌教化的乡官。 3.唐代科举选士的科目之一。
州都
[相关解释]
1.州大中正的别称。三国魏曹丕时行九品中正制,郡置中正,州置大中正,掌管地方盐官吏事宜。隋时避讳,改大中正为州都,常以重臣兼任,如炀帝为晋王时,即曾任州都。开皇后罢九品中正制,改行科举,州都遂废。
1.州大中正的别称。三国魏曹丕时行九品中正制,郡置中正,州置大中正,掌管地方盐官吏事宜。隋时避讳,改大中正为州都,常以重臣兼任,如炀帝为晋王时,即曾任州都。开皇后罢九品中正制,改行科举,州都遂废。
廉良
[相关解释]
1.廉洁良善。 2.孝廉与贤良『至隋盐官吏之两种科目。
1.廉洁良善。 2.孝廉与贤良『至隋盐官吏之两种科目。
廉选
[相关解释]
1.即察举『时盐官员的一种制度。廉,通"覝"。
1.即察举『时盐官员的一种制度。廉,通"覝"。
改试
[相关解释]
1.指改变盐官吏的考核办法。
1.指改变盐官吏的考核办法。
李悝(前455-前395)
[相关解释]
战国时期政治家。魏文侯任用他为相,主持变法。废除旧贵族特权,按能力和功劳大小盐官吏;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加产量;国家在丰年时平价购买余粮,荒年时平价出售。变法后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他还汇集当时各国的法律编成《法经》,是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但已失传。
战国时期政治家。魏文侯任用他为相,主持变法。废除旧贵族特权,按能力和功劳大小盐官吏;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加产量;国家在丰年时平价购买余粮,荒年时平价出售。变法后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他还汇集当时各国的法律编成《法经》,是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但已失传。
榷盐法
[相关解释]
1.唐代中叶对盐就场专卖(官收官卖)的制度。干元元年(公元758年)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时盐铁使刘晏继续推行。其主要内容在产盐区设置盐官,向盐户统购盐,加价出售◇再将盐税加入卖与商人。听其运销。产盐区较远地区又设常平盐予以调济。刘晏诛后,这种制度逐渐废弛。参阅《新唐书·食货志四》。
1.唐代中叶对盐就场专卖(官收官卖)的制度。干元元年(公元758年)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时盐铁使刘晏继续推行。其主要内容在产盐区设置盐官,向盐户统购盐,加价出售◇再将盐税加入卖与商人。听其运销。产盐区较远地区又设常平盐予以调济。刘晏诛后,这种制度逐渐废弛。参阅《新唐书·食货志四》。
盐官
[相关解释]
1.主管盐务的官员。始于汉代。
1.主管盐务的官员。始于汉代。
盐官枣
[相关解释]
1.枣名。
1.枣名。
解选
[相关解释]
1.谓解除所掌盐官员的职务。
1.谓解除所掌盐官员的职务。
贤科
[相关解释]
1.科举时代对盐官吏所分科目的美称。
1.科举时代对盐官吏所分科目的美称。
贤良文学
[相关解释]
1.汉代盐官吏的科目之一。始于武帝时,简称贤良或文学。
1.汉代盐官吏的科目之一。始于武帝时,简称贤良或文学。
踏逐
[相关解释]
1.寻访;觅求。 2.宋元时盐官员的一种名目。由大臣访问人材,荐请朝廷辟召。
1.寻访;觅求。 2.宋元时盐官员的一种名目。由大臣访问人材,荐请朝廷辟召。
选法
[相关解释]
1.盐官吏的法规。
1.盐官吏的法规。
选试
[相关解释]
1.古代盐官吏所进行的考试。
1.古代盐官吏所进行的考试。
通选
[相关解释]
1.古代定期盐官吏的一种制度。
1.古代定期盐官吏的一种制度。
铨席
[相关解释]
1.主管盐官吏的职位。
1.主管盐官吏的职位。
铨廷
[相关解释]
1.指吏部。吏部专司考核﹑盐官吏﹐故称。
1.指吏部。吏部专司考核﹑盐官吏﹐故称。
铨曹
[相关解释]
1.主管盐官员的部门。 2.借指主管盐官员之长官。
1.主管盐官员的部门。 2.借指主管盐官员之长官。
铨衡
[相关解释]
1.衡量轻重的器具。 2.品鉴衡量。 3.考核﹑盐(人才)。 4.指主管盐官吏的职位。亦指主管盐官吏的部门之长。
1.衡量轻重的器具。 2.品鉴衡量。 3.考核﹑盐(人才)。 4.指主管盐官吏的职位。亦指主管盐官吏的部门之长。
铨部
[相关解释]
1.主管盐官吏的部门。唐代文官由吏部铨选﹐武职由兵部铨选。宋初吏部铨选官员﹐仅限州县官及幕。文官少卿﹑监以上中书主之﹐京朝官由审官院主之﹔武官刺史﹑副率以上内职由枢密院主之。至明代﹐文归吏部﹐武归兵部。历代吏部职掌甚重﹐故常以"铨部"指吏部。
1.主管盐官吏的部门。唐代文官由吏部铨选﹐武职由兵部铨选。宋初吏部铨选官员﹐仅限州县官及幕。文官少卿﹑监以上中书主之﹐京朝官由审官院主之﹔武官刺史﹑副率以上内职由枢密院主之。至明代﹐文归吏部﹐武归兵部。历代吏部职掌甚重﹐故常以"铨部"指吏部。
铨闱
[相关解释]
1.政府设置的盐官吏的考试场所。
1.政府设置的盐官吏的考试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