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生产的内容。
带有生产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大任务 [相关解释]
中国人民解放军所担负的作战、做群众工作和生产三项基本任务。是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原则之一。作战的任务,在革命战争时期是消灭敌人,夺取政权,在和平建设时期是巩固国防,抵御侵略。做群众工作的任务,是对群众开展宣传、组织、武装和援助。生产的任务,是发展军地两用产品,增加社会财富,改善军队生活。
三班 [相关解释]
1.宋代官制,以供奉官﹑左右班殿直为三班,后亦以东西供奉,左右侍禁及承旨借职为三班。 2.见"三班六房"。 3.昼夜不间断生产的工厂,工人轮流上早﹑中﹑夜班,统称三班。与"常日班"相对。
上中农 [相关解释]
1.占有较多生产资料,自己劳动,但有轻微剥削行为,经济状况比较富裕的中等农户。也叫富裕中农。
上山下乡 [相关解释]
1.一般指知识青年到农村﹑到山区﹑到边疆去参加农业生产,经受劳动锻炼。
下中农 [相关解释]
1.占有较少生产资料,需要出卖少量劳动力,生活水平较低下的中农。
专业户 [相关解释]
中国农村中专门或主要从事某种生产活动的农户。如养鱼、种花、养蜂、养猪、养蚕等等。
专业村 [相关解释]
1.指我国农村中按专业分工﹑以专门生产技能从事某一行业的村庄。
专利 [相关解释]
1.专谋私利。 2.垄断某种生产或流通以掠取厚利。 3.专注敏锐。 4.一项发明创造的首创者所拥有的受保护的独享权益。在实行专利保护制度的国家﹐一般订有专利法。
专卖 [相关解释]
1.专门出售。 2.国家对某种消费物品的生产和销售﹐由专卖部门独占经营和管理的制度。我国古代称为"榷"﹐如榷盐﹑榷酒﹑榷茶。
两权分离 [相关解释]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简称。在所有权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资料所有者将经营权委托给他人使用。如地主将土地租给农民耕种;资本家委托总经理经营企业。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由两权统一走向两权分离,即国家仍拥有企业中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企业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和独立法人。实行两权分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
中农 [相关解释]
1.古指生产能力属于中等的农民。 2.经济地位在贫农和富农之间的农民,多数占有土地,并有部分生产工具,生活来源靠自己劳动,一般不剥削人,也不出卖劳动力。特指介于上中农和下中农之间的农民。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相关解释]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平山西柏坡举行。会议讨论了夺取全国胜利,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到城市,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的问题,研究和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这次会议为保证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作了充分准备。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关解释]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次大会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关解释]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和修正后的《党章》。系统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大会规定了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到本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下个世纪中叶使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大会确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成为统一全党思想,
中班 [相关解释]
1.幼儿园里由五周岁至六周岁的儿童所编成的班级。 2.整天生产的厂矿,一般分早﹑中﹑晩三班,每班八小时,介于早﹑晩班之间者为中班。
中间商 [相关解释]
1.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专门从事商品分配的商人或商号。
主粮 [相关解释]
1.各地区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占主要地位的粮食。各地区的主粮不同,如我国在东北为高粱,西北为小麦,华北为谷子(粟),南方各省区为稻谷。主粮是计算常年产量和征收农业税的标准。
主项 [相关解释]
简单判断中反映断定的对象的概念。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科学技术”,就是主项。性质判断中的主项只有一个,关系判断中的主项有两个或更多,分别称为前主项、后主项,或第一主项、第二主项、第三主项……。如浙江在江苏和福建之间”,浙江”是第一主项,江苏”是第二主项,福建”是第三主项。
乌干达 [相关解释]
东非内陆国。面积2 3.85万平方千米。人口1930万(1995年)。首都坎帕拉。全境为高原,多河流湖泊、沼泽,有东非高原水乡”之称。地跨赤道,因地势高,气候温暖。农业为经济支柱,主要产咖啡。非洲主要淡水鱼生产国之一。
乌桓 [相关解释]
古族名。东胡族的一支。以游牧打猎为生。秦汉之际迁至乌桓山(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北),故称乌桓『武帝以后归附汉朝,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曹操东征乌桓取胜后,万余乌桓人迁到中原落户,部分留居东北,渐与其他民族融合。
乙炔发生器 [相关解释]
生产供气焊、气割用可燃气体乙炔的设备。利用碳化钙与水发生的化学反应来产生乙炔气体(c2h2)。
乡土地理 [相关解释]
指省区以下较小地区的综合地理。内容包括本乡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土壤、植被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改造自然的成就和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名胜古迹、人民生活情况等。
乡镇企业 [相关解释]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种形式。原为农村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两级集体经济举办的社队企业,后在农村政体改革中改称现名。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发展,现已成为以集体经济为主的多种经济成分企业的总称。经营范围包括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运输业、养殖业等。
事业 [相关解释]
①所从事或经营的事情作何事业|家里偌大的事业,全靠他一人支撑呢!②成就;功业事业心|干一番事业|男儿立事业|若非任城,朕事业不得就也。③有条理、有规模并有益于公众的事情建设事业|共产主义事业。④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企业或私人团体开支其经费的社会工作。与企业”相对事业经费|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
二十四节气 [相关解释]
指立春、雨水、惊蜇、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意义。
亏产 [相关解释]
没有达到原定生产数量;欠产上半年~原煤500多万吨 ㄧ改进管理制度,变~为超产。
互助组 [相关解释]
①在生产、工作或学习上互相帮助的小集体。②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初级形式,由若干户农民自愿组织起来,在劳动力、农具、牲畜等方面进行互助合作。
五谷不分 [相关解释]
1.语出《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朱熹集注"五谷不分,犹言不辨菽麦尔,责其不事农业。"后多形容脱离生产实践,缺乏常识。
井田 [相关解释]
1.相传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以方九百亩为一里,划为九区,形如"井"字,故名。其中为公田,外八区为私田,八家均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治私事。从春秋时起,井田制日趋崩溃,逐渐被封建生产关系所取代。 2.泛指田地。 3.在采矿工程中,一个矿田可分为属各个井(坑)开采的若干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井田"。
产业 [相关解释]
1.指私人财产,如田地﹑房屋﹑作坊等等。 2.生产事业。 3.特指现代工业生产部门。参见"产业工人"。
产业工人 [相关解释]
1.在现代工业生产部门中从事生产劳动,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工人。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和骨干。
产业结构 [相关解释]
国民经济内部各类产业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生产和生活资料生产两大部类的结构,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结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结构等。通常用各产业部门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表示。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对整个社会生产与经济效益会产生重大影响。
产业资本 [相关解释]
投在物质生产部门(如工业、农业、运输业、建筑业等)的资本。在购买阶段表现为货币资本;在生产阶段表现为生产资本;在销售阶段表现为商品资本。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不同,其特征是直接生产剩余价值。
产品 [相关解释]
1.生产出来的物品。
产植 [相关解释]
1.生产种植。
产殖 [相关解释]
1.生产养殖;生产养殖之物。
产物 [相关解释]
1.生产物品;产生事物。 2.在某种条件下产生的事物或结果。
产销 [相关解释]
1.生产和销售。
产额 [相关解释]
1.生产数量。
人口再生产 [相关解释]
通过出生、成长和死亡,人口中新的一代取代老的一代的不断更替过程。社会再生产的一个方面,它为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提供人力条件。通过家庭来进行,周期较长。其规模通常用一代妇女所生女儿数与这代妇女人数之比,即女性再生产率来衡量。
人民公社化运动 [相关解释]
1958年8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随后,在全国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10月底,全国农村实现公社化。原有的七十四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为二万六千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一亿二千万户,占全国农户的99%以上。由于人民公社化运动违反了生产关系要同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客观规律,妨碍和破坏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实行政社分开,到1984年底,全国建立了九万多个乡(镇)政府,农村人民公社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相关解释]
关于人民群众与历史发展关系的理论。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亦即物质资料的生产者人民群众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思想道德等条件的限制。
人鬲 [相关解释]
1.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对家内奴隶和生产奴隶的统称。
什器 [相关解释]
1.指各种生产用具或生活器物。
以一奉百 [相关解释]
1.少数人供奉多数人。谓生产者极少,而消费者甚多。
以副养农 [相关解释]
1.在农业生产收入不足或不够宽裕的情况下,用副业收入来加以补充。
仰韶文化 [相关解释]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故名。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在公元前5000-前3000年间,属母系氏族公社制繁荣时期。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日用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居多。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 【仰韶文化】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故名。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在公元前5000-前3000年间,属母系氏族公社制繁荣时期。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日用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居多。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
价值 [相关解释]
①体现在商品里的社会必要劳动。价值量的大小决定于生产这一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不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东西,如空气,即使对人们有使用价值,也不具有价值。②积极作用这些资料很有参考~ㄧ粗制滥造的作品毫无~。
价值规律 [相关解释]
商品生产的基本经济规律。依照这个规律,商品的交换是根据两个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价值量)相等而相互交换。
休养生息 [相关解释]
指国家经过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增殖人口,大力发展生产,以恢复元气本朝轻薄徭税,休养生息百有余年,故海内殷富。
众人 [相关解释]
1.商周时代的农业生产者。 2.一般人﹐群众。 3.大家。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
伤亡事故 [相关解释]
1.工人﹑职员在生产区域中所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受伤或死亡的事故。
伴随 [相关解释]
随同;跟~左右,不离寸步ㄧ~着生产的大发展,必将出现一个文化高潮。
住宅商品化 [相关解释]
将住宅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纳入商品经济运行轨道的过程。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正在加速住宅商品化的进程,改变以往职工住宅由国家和单位统一分配的办法,逐步按等价交换的原则出售和出租住宅,并把职工住房支出纳入工资范围,实现住宅消费的合理化。
余热 [相关解释]
1.残馀的暑气。 2.生产过程中馀下的热量。 3.比喻老年人的作用。
余热制冷 [相关解释]
利用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或废气、废液,以及某些动力机械排出的热量作能源,驱动压缩式或吸收式制冷机制冷的技术。可回收余热,节约能耗,降低成本。
余热锅炉 [相关解释]
俗称废热锅炉”。利用工业炉窑、燃气轮机和大功率柴油机等排出的高温烟气或灼热工业品中的余热来产生热水或蒸汽的锅炉。可大量回收余热,节约燃料,降低生产成本,减轻排烟对环境的污染。广泛用于化工、石油、冶金、造纸、建筑材料等部门。
作业 [相关解释]
1.指所从事的工作﹑业务。 2.劳动;从事生产工作。 3.为完成生产﹑学习﹑军事训练等任务而布置的活动。 4.谓从事这种活动。 5.作孽,造孽。业,罪孽。
作坊(zuō-) [相关解释]
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场所。工具一般比较简陋。个体手工业者作坊由作坊主(一般是有较高技艺的师傅)带领帮工或学徒在生产中实行简单协作。历史上有奴隶主、封建主或官府办的大作坊,生产中实行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
使用面积 [相关解释]
建筑物各层平面中直接为生产或生活使用的净面积的总和。在居住建筑中的使用面积称为居住面积”。
信贷资金 [相关解释]
在中国,指银行以信用方式筹集和支配使用的货币资金。其来源主要是各种形式的存款(财政性存款、企业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等)以及银行自有资金。主要用于对企业和社会的贷款,以满足社会生产和商品流通的需要。
倒春寒 [相关解释]
春季早期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主要由长期阴雨天气或冷空气入侵等原因造成。可给农业生产造成桅,如引起中国南方的早稻烂秧,北方的花生、蔬菜、棉花和小麦的烂种或死苗现象等。
倾销 [相关解释]
以低于原产国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的行为。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规定,当一国发现某种进口商品以低于正常价格进入其国内市场,并对其某种工业造成实质损害时,可加征反倾销税。
停业 [相关解释]
也称歇业”。工厂、商店、事务所等因故停工停产或停止营业。有两种一种是自行停业;另一种是因严重违法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停业整顿,改正后准许继续生产经营。
停产 [相关解释]
1.停止生产。
催化剂 [相关解释]
在化学反应中能降低反应物的活化能,使其他物质的反应速度加快,而本身的质量和组成都不改变的物质。如在化工生产中常用铁作催化剂来加快氨合成的速度。一般具有选择性。某些可抑制或延缓反应进行的物质,称抑制剂”,也曾称负催化剂”,如橡胶中加入抗氧剂以延缓老化。
催化重整 [相关解释]
在加热、加压和催化剂(如铂、铂铼等)存在的条件下,使烃类分子重新排列的过程。其主要反应为环烷烃芳构化、烷烃异构化、烷烃脱氢环化等。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芳烃苯、甲苯、二甲苯等,副产液化石油气和氢气。
全宗 [相关解释]
1.整个宗族。 2.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人民公社在工作或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全部档案。
八旗制度 [相关解释]
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1601年努尔哈赤在牛录组织基础上,初建黄、红、蓝、白四旗。1615年增建镶黄、镶红、镶蓝、镶白四旗,共为八旗。初建时兼有军事、行政、生产职能◇利用八旗军队加强对各族人民控制,其生产意义渐小。清亡后瓦解。
公共建筑 [相关解释]
1.进行社会活动的非生产性建筑物﹐如办公楼﹑图书馆﹑学校﹑医院﹑剧院、体育馆﹑展览馆﹑车站等建筑物。
公共秩序 [相关解释]
也称社会秩序”。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秩序。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所确定。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遵守公共秩序是中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
公司 [相关解释]
一种工商业组织,经营产品的生产、商品流转或某些建设事业等。
公有制 [相关解释]
生产资料归公共所有的制度。现在我国存在着两种公有制,即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
公有制经济 [相关解释]
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或部分劳动群众共同所有的经济形式。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它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公益金 [相关解释]
企业单位、生产单位用来兴办本单位的文化事业和公共福利事业的资金。
公积金 [相关解释]
生产单位从收益中提取的用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公粮 [相关解释]
农业生产者或农业生产单位每年缴纳给国家的作为农业税的粮食。
共产主义 [相关解释]
①指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参看〖科学社会主义〗。②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它在发展上分两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是共产主义。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们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消灭了三大差别,实行共产主义公有制,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共产主义劳动态度 [相关解释]
在共产主义精神指导下的劳动态度。主要表现在以社会主义的姿态对待劳动,把劳动看作自己应尽的义务;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在劳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性等。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
共产主义社会 [相关解释]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分两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是共产主义社会。在高级阶段以共产主义公有制为基础,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社会生产力有了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三大差别已经消失,人们的思想觉悟有了极大提高,劳动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和乐生手段。
共产主义道德 [相关解释]
适应于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道德。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与资产阶级道德相对立的无产阶级道德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逐渐上升为共产主义道德。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前,为摧毁旧社会、建立新社会服务,只是少数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道德。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体现为社会主义道德,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被越来越多的社会先进分子所接受。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共产主义道德将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的、自觉遵循的道德。它体现了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团结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一种重要精神杠杆。
兵工 [相关解释]
1.军工。制造武器装备的军事工业。 2.谓组织士兵从事工业生产。
养成工 [相关解释]
1.指旧时纺织厂内尚未熟悉生产技术﹑处于学习阶段的童工。工厂只给饭吃,不发工资。养成之期满,须在厂劳动数年,厂方付最低工资,不得中途离厂。
内销 [相关解释]
1.本国生产的商品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对"外销"而言。
再生产 [相关解释]
不断反覆进行的社会生产过程。从企业说,以货币形态为起点,转化为生产形态、商品形态,再以货币形态结束。如此周而复始,以维持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说,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环节,其中生产起决定性作用。按规模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前者为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后者是生产总量比原来增加。再生产又是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农业 [相关解释]
1.指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
农业税 [相关解释]
1.谓国家对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或个人所征收的税。
农事 [相关解释]
1.指耕耘﹑收获﹑贮藏等农业生产活动。 2.指村庄。
农产 [相关解释]
1.指农业生产。 2.指农产品。
农产品 [相关解释]
1.指农业中生产的物品,如稻﹑麦﹑高粱﹑棉花﹑烟叶﹑甘蔗﹑蔬菜等。
农具 [相关解释]
1.从事农业生产时所使用的器具。
农学 [相关解释]
1.指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内容包括作物栽培﹑育种﹑土壤﹑气象﹑肥料﹑农业病虫害等。
农家 [相关解释]
1.田家,从事农业的人家。 2.战国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派别。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
农情 [相关解释]
1.犹农事。 2.农业生产的情况。
农户 [相关解释]
1.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家。
农本 [相关解释]
1.谓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语本《韩非子.诡使》"仓廪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也。"洪诚等校注"本务,本业。法家以农业为本,以工商业为末。" 2.指生产农产品所用的本钱。
农机 [相关解释]
1.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种机器的统称。
农村 [相关解释]
1.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
农活 [相关解释]
1.指农业生产中的工作。如耕地﹑播种﹑施肥﹑收割等。
农用 [相关解释]
1.指农具。 2.谓供农业生产使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