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9 查到相关玩具的内容。
带有玩具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巧板
[相关解释]
玩具。用正方形卞或厚纸裁成形状不同的七小块,可以拼成各种图形。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被称为唐图”。
玩具。用正方形卞或厚纸裁成形状不同的七小块,可以拼成各种图形。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被称为唐图”。
万花筒
[相关解释]
玩具。用硬纸卷制成圆柱形长筒,内装长宽相等的玻璃镜片三块,摆成相互依靠的正三角柱形。筒的底端装两片玻璃,其间散放彩色纸屑等物。筒的上端也装上玻璃,用纸蒙住,开一小孔,供观看之用。筒身转动时,因镜面彼此反射,五色纷呈,形状千变万化。
玩具。用硬纸卷制成圆柱形长筒,内装长宽相等的玻璃镜片三块,摆成相互依靠的正三角柱形。筒的底端装两片玻璃,其间散放彩色纸屑等物。筒的上端也装上玻璃,用纸蒙住,开一小孔,供观看之用。筒身转动时,因镜面彼此反射,五色纷呈,形状千变万化。
九连环
[相关解释]
1.玩具名。环用金属丝制成,共九个,套在条形横板或各式框架上,贯以剑形框柄,可合可分。 2.曲调名。
1.玩具名。环用金属丝制成,共九个,套在条形横板或各式框架上,贯以剑形框柄,可合可分。 2.曲调名。
倒掖气
[相关解释]
1.玩具名。又称步步登﹑不不登﹑扑扑噔﹑响葫芦。用口吹吸能发出声响。
1.玩具名。又称步步登﹑不不登﹑扑扑噔﹑响葫芦。用口吹吸能发出声响。
兔儿爷
[相关解释]
1.指月中的玉兔。 2.中秋节应景的一种兔头人身的小玩具。
1.指月中的玉兔。 2.中秋节应景的一种兔头人身的小玩具。
刮打嘴
[相关解释]
1.一种玩具。用泥土塑成动物等形象,当中穿线,用以抽拉,发出响声。
1.一种玩具。用泥土塑成动物等形象,当中穿线,用以抽拉,发出响声。
千千
[相关解释]
1.形容数量多。 2.青色貌。 3.宋代儿童玩具名。
1.形容数量多。 2.青色貌。 3.宋代儿童玩具名。
响胡芦
[相关解释]
1.亦作"响葫芦"。 2.玩具名。口吹时声如"不登",故亦谓之"不镫"。
1.亦作"响葫芦"。 2.玩具名。口吹时声如"不登",故亦谓之"不镫"。
地黄牛
[相关解释]
1.玩具,用竹筒做成的陀螺,旋转时发出嗡嗡的声音。
1.玩具,用竹筒做成的陀螺,旋转时发出嗡嗡的声音。
尜尜
[相关解释]
1.一种两头尖,中间大的玩具。
1.一种两头尖,中间大的玩具。
山亭
[相关解释]
1.泥制风景建筑人物等小玩具的统称。
1.泥制风景建筑人物等小玩具的统称。
弄器
[相关解释]
1.犹玩具。
1.犹玩具。
拨浪鼓
[相关解释]
1.旧时货郎用来招揽顾客的手摇小鼓。有柄﹐两旁系坠﹐握柄转动鼓﹐坠击鼓发声。亦用作小儿玩具。
1.旧时货郎用来招揽顾客的手摇小鼓。有柄﹐两旁系坠﹐握柄转动鼓﹐坠击鼓发声。亦用作小儿玩具。
捻捻转
[相关解释]
1.儿童玩具。玩时用手指捻中轴使旋转。
1.儿童玩具。玩时用手指捻中轴使旋转。
摇咕咚
[相关解释]
1.一种手摇小鼓。多为小儿玩具。
1.一种手摇小鼓。多为小儿玩具。
摩瞭罗
[相关解释]
1.梵语muhūrtu的音译。极短暂的时间﹐相当于一昼夜的三十分之一﹐意译为须臾。 2.亦作"摩?罗"﹑"摩侯罗"﹑"摩诃罗"。唐﹑宋﹑元习俗﹐用土﹑木﹑蜡等制成的婴孩形玩具。多于七夕时用﹐为送子之祥物。语本梵语摩瞭罗伽(mahoraga)。
1.梵语muhūrtu的音译。极短暂的时间﹐相当于一昼夜的三十分之一﹐意译为须臾。 2.亦作"摩?罗"﹑"摩侯罗"﹑"摩诃罗"。唐﹑宋﹑元习俗﹐用土﹑木﹑蜡等制成的婴孩形玩具。多于七夕时用﹐为送子之祥物。语本梵语摩瞭罗伽(mahoraga)。
旋子
[相关解释]
1.指转体一周。 2.武术动作名。用力摆动头部﹐全身随之悬空横起而旋转。 3.玩具名。即陀螺。
1.指转体一周。 2.武术动作名。用力摆动头部﹐全身随之悬空横起而旋转。 3.玩具名。即陀螺。
木乳饼
[相关解释]
1.木制扑满。古代儿童玩具。
1.木制扑满。古代儿童玩具。
棕编
[相关解释]
1.用棕丝编制的用品和工艺品。坚实,美观,制品有提兜﹑箱子﹑凉帽﹑拖鞋﹑玩具等。主要产地是四川新繁地区。
1.用棕丝编制的用品和工艺品。坚实,美观,制品有提兜﹑箱子﹑凉帽﹑拖鞋﹑玩具等。主要产地是四川新繁地区。
波浪鼓
[相关解释]
1.即拨浪鼓。玩具名。带把儿的小鼓。来回转动时,两旁系在短绳上的鼓槌击鼓作声。参见"拨浪鼓"。
1.即拨浪鼓。玩具名。带把儿的小鼓。来回转动时,两旁系在短绳上的鼓槌击鼓作声。参见"拨浪鼓"。
泥车瓦狗
[相关解释]
1.语出汉王符《潜夫论.浮侈》"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排,诸戏弄小儿之具以巧诈。"后因以"泥车瓦狗"泛指儿童玩具。
1.语出汉王符《潜夫论.浮侈》"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排,诸戏弄小儿之具以巧诈。"后因以"泥车瓦狗"泛指儿童玩具。
洋娃娃
[相关解释]
1.儿童玩具。模仿外国小孩相貌做成的小人儿。
1.儿童玩具。模仿外国小孩相貌做成的小人儿。
洋泡泡
[相关解释]
1.薄橡皮制成的玩具,充气后鼓起成球状。
1.薄橡皮制成的玩具,充气后鼓起成球状。
玩偶
[相关解释]
玩具人。如布娃娃、泥人、木偶等。
玩具人。如布娃娃、泥人、木偶等。
玩具
[相关解释]
1.供玩耍游戏的器物。 2.今指专供儿童玩的东西。
1.供玩耍游戏的器物。 2.今指专供儿童玩的东西。
玩意
[相关解释]
也作玩艺”。①玩具、汹设或有趣的事物;也泛指东西小玩意|他手里拿的是什么玩意。②指曲艺、杂技等耍玩意。③表示对事物的轻视之词我真不明白这事是怎么的一个玩意。
也作玩艺”。①玩具、汹设或有趣的事物;也泛指东西小玩意|他手里拿的是什么玩意。②指曲艺、杂技等耍玩意。③表示对事物的轻视之词我真不明白这事是怎么的一个玩意。
玩意儿
[相关解释]
1.亦作"玩艺儿"。 2.指汹设,玩具。 3.指曲艺﹑杂技等。 4.对事物表示轻视之词。 5.对人的蔑称。
1.亦作"玩艺儿"。 2.指汹设,玩具。 3.指曲艺﹑杂技等。 4.对事物表示轻视之词。 5.对人的蔑称。
琉璃球
[相关解释]
(~儿)①儿童玩具,琉璃质的小球。②比喻人聪明伶俐。③比喻油滑、奸诈的人。④比喻吝啬的人那人是个~,一毛不拔。
(~儿)①儿童玩具,琉璃质的小球。②比喻人聪明伶俐。③比喻油滑、奸诈的人。④比喻吝啬的人那人是个~,一毛不拔。
瓠
[相关解释]
1.亦作"瓠芦"。亦作"瓠?"。 2.即葫芦。一年生攀援草本。夏秋开白花。果实因品种不同而形状多样﹐小的可作玩具﹐大的可作盛器或水瓢。果壳入药﹐主治水肿腹胀等症。 3.以葫芦制成的盛器。
1.亦作"瓠芦"。亦作"瓠?"。 2.即葫芦。一年生攀援草本。夏秋开白花。果实因品种不同而形状多样﹐小的可作玩具﹐大的可作盛器或水瓢。果壳入药﹐主治水肿腹胀等症。 3.以葫芦制成的盛器。
益智图
[相关解释]
1.一种拼板玩具。将七巧板增加为十五块,合则成为一方,散则可以拼排各种文字﹑人物等图形。清童叶庚创制,并着有《益智图》一书。
1.一种拼板玩具。将七巧板增加为十五块,合则成为一方,散则可以拼排各种文字﹑人物等图形。清童叶庚创制,并着有《益智图》一书。
砂糖鱼儿
[相关解释]
1.一种糖制的鱼形儿童玩具。
1.一种糖制的鱼形儿童玩具。
磨喝乐
[相关解释]
1.亦作"磨合罗"。 2.梵语mahoraga的音译。原为佛教八部众神之一的摩瞭罗神。唐宋时借其名制作为一种土木偶人,于七夕供养。唐时也叫"化生"。谓供养以祝祷生育男孩,故成为送姻亲家的礼物◇成为儿童玩具。 3.比喻喜爱的人物。
1.亦作"磨合罗"。 2.梵语mahoraga的音译。原为佛教八部众神之一的摩瞭罗神。唐宋时借其名制作为一种土木偶人,于七夕供养。唐时也叫"化生"。谓供养以祝祷生育男孩,故成为送姻亲家的礼物◇成为儿童玩具。 3.比喻喜爱的人物。
空竹
[相关解释]
用竹木制成的玩具,在圆柱的一端或两端安上周围有几个小孔的圆盒,用绳子抖动圆柱,圆盒就迅速旋转,发出嗡嗡的声音。
用竹木制成的玩具,在圆柱的一端或两端安上周围有几个小孔的圆盒,用绳子抖动圆柱,圆盒就迅速旋转,发出嗡嗡的声音。
竹枪
[相关解释]
1.亦作"竹鎗"。 2.一种竹制的刺击兵器。 3.指一种儿童玩具。前蜀韦庄有《旅次甬西见儿童以竹枪纸旗戏为陈列》诗。
1.亦作"竹鎗"。 2.一种竹制的刺击兵器。 3.指一种儿童玩具。前蜀韦庄有《旅次甬西见儿童以竹枪纸旗戏为陈列》诗。
耍货
[相关解释]
1.玩具;玩物。
1.玩具;玩物。
莫奈何
[相关解释]
1.无可奈何。 2.木制的小儿玩具。
1.无可奈何。 2.木制的小儿玩具。
赛璐珞
[相关解释]
由低氮含量的硝酸纤维素、增塑剂、润滑剂、染料等经加工而成的塑料。透明坚韧。高温时软化。易着火,耐稀酸稀碱,耐烃类及油类等。可制日用品、乒乓球及玩具等。
由低氮含量的硝酸纤维素、增塑剂、润滑剂、染料等经加工而成的塑料。透明坚韧。高温时软化。易着火,耐稀酸稀碱,耐烃类及油类等。可制日用品、乒乓球及玩具等。
追人
[相关解释]
1.古代幻术。追,通"雕"『桓宽《盐铁论.散不足》"百兽马戏斗虎,唐梯追人。"明杨慎《艺林伐山.唐梯追人》"唐梯,今之上高竿也。追人,追,犹追琢,令割截人,易牛马首。"一说劐指雕琢玩具的艺人。见马非百注。
1.古代幻术。追,通"雕"『桓宽《盐铁论.散不足》"百兽马戏斗虎,唐梯追人。"明杨慎《艺林伐山.唐梯追人》"唐梯,今之上高竿也。追人,追,犹追琢,令割截人,易牛马首。"一说劐指雕琢玩具的艺人。见马非百注。
铁环
[相关解释]
1.小铁圈。 2.有时指门环。 3.玩具名。用细铁条制成的环﹐直径约50厘米﹐玩的时候用特制的铁钩推着向前滚动。
1.小铁圈。 2.有时指门环。 3.玩具名。用细铁条制成的环﹐直径约50厘米﹐玩的时候用特制的铁钩推着向前滚动。
铃铎
[相关解释]
①金属发声器。铃大铎小。用于警戒、斋醮、奏乐等铃铎警耳。②铃铛。挂于牲畜颈间,或作儿童玩具、饰物脖子上挂着一个小铃铎。③挂于建筑物上的风铃中门当途,铃铎虚悬。
①金属发声器。铃大铎小。用于警戒、斋醮、奏乐等铃铎警耳。②铃铛。挂于牲畜颈间,或作儿童玩具、饰物脖子上挂着一个小铃铎。③挂于建筑物上的风铃中门当途,铃铎虚悬。
闷葫芦
[相关解释]
1.玩具名。 2.谓难猜透而使人纳闷的话或事。
1.玩具名。 2.谓难猜透而使人纳闷的话或事。
闹竿
[相关解释]
1.亦作"闹杆"。 2.一种悬挂各种玩具或诸色杂货的竹竿。古代货郎所用。
1.亦作"闹杆"。 2.一种悬挂各种玩具或诸色杂货的竹竿。古代货郎所用。
陀螺
[相关解释]
①陀螺仪”的简称。测量飞行器相对惯性空间的转角或角速度的装置。主要由一个高速旋转的转子支承在一个或两个框架中组成。具有定轴性和进动性等特性。②形状略似海螺的儿童玩具。用绳子缠绕后,用力抽绳,可直立旋转。有的利用发条的弹力旋转。
①陀螺仪”的简称。测量飞行器相对惯性空间的转角或角速度的装置。主要由一个高速旋转的转子支承在一个或两个框架中组成。具有定轴性和进动性等特性。②形状略似海螺的儿童玩具。用绳子缠绕后,用力抽绳,可直立旋转。有的利用发条的弹力旋转。
顽具
[相关解释]
1.玩具。顽,通"玩"。
1.玩具。顽,通"玩"。
顽意
[相关解释]
1.顽,通"玩"。玩具。 2.顽,通"玩"。指曲艺﹑杂技等娱乐活动。 3.顽,通"玩"。指东西;物事。多含轻蔑之意。 4.顽,通"玩"。指事情。多含轻蔑之意。
1.顽,通"玩"。玩具。 2.顽,通"玩"。指曲艺﹑杂技等娱乐活动。 3.顽,通"玩"。指东西;物事。多含轻蔑之意。 4.顽,通"玩"。指事情。多含轻蔑之意。
风筝
[相关解释]
一种玩具,在竹篾等做的骨架上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
一种玩具,在竹篾等做的骨架上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
风轮
[相关解释]
1.寺观建筑上的一种装饰物,靠风力转动发声。 2.指天体。 3.佛教语。"四轮"(金轮﹑水轮﹑风轮﹑空轮)之一。参见"四轮"。 4.古代夏天取凉用的机械装置。 5.纸扎成的轮状玩具,风吹能转动。
1.寺观建筑上的一种装饰物,靠风力转动发声。 2.指天体。 3.佛教语。"四轮"(金轮﹑水轮﹑风轮﹑空轮)之一。参见"四轮"。 4.古代夏天取凉用的机械装置。 5.纸扎成的轮状玩具,风吹能转动。
鬼脸
[相关解释]
(~儿)①用厚纸做成的假面具,是一种儿童玩具,多按照戏曲中的脸谱制作。②故意做出来的滑稽的面部表情扮~丨他把舌头一伸,做了个~。
(~儿)①用厚纸做成的假面具,是一种儿童玩具,多按照戏曲中的脸谱制作。②故意做出来的滑稽的面部表情扮~丨他把舌头一伸,做了个~。
鸠竹
[相关解释]
1.鸠车与竹马。小儿玩具。
1.鸠车与竹马。小儿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