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状物的内容。
带有状物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上层 [相关解释]
1.层状物的上面一层。多指建筑物。 2.指社会成员中地位高的那一部分人。 3.指组织机构中的上一级组织。
丝网 [相关解释]
1.丝织的网。亦指棉﹑纱﹑麻等制成的网。 2.指鱼网。 3.指细密如丝的网状物。
丸子 [相关解释]
1.弹丸。 2.圆粒形的丹药。 3.食品。将鱼﹑肉剁成泥状,加上佐料做成的丸状物。如肉丸子﹑鱼丸子。 4.泛指小球形的物体。
佛舍利 [相关解释]
1.相传为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击之不坏,焚之不燋,或有光明神验。佛教徒奉为至宝,建塔供奉◇亦泛指高僧死后烧剩的骨烬。舍利为梵语?arīra的译音,意为"身骨"﹑"灵骨"。
内耳 [相关解释]
1.耳朵最里面的一部分,由复杂的管状物构成,分为半规管﹑前庭和耳蜗三部分,主管听觉和身体的平衡。
冰条 [相关解释]
1.水在摄氏零度以下时凝结而成的条状物。
刺芒 [相关解释]
1.某些果实外壳上的针状物。亦泛指棘刺。
刺针 [相关解释]
1.指尖细象针那样的东西。 2.腔肠动物刺细胞外面的针状物,是腔肠动物的感觉器官。
匣剑帷灯 [相关解释]
1.剑在匣中,灯在帷里,灯光剑气若隐若现。诗文传记中写景﹑叙事﹑状物有若隐若现之妙者,常以"匣剑帷灯"为评语。亦用以形容事情无法掩盖或故露消息引人注意。语本《西京杂记》卷一"高帝斩白蛇剑,剑上有七采珠,九华玉以为饰,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剑在室中,光景犹照于外,与挺剑不殊。"
台布 [相关解释]
1.桌布。铺在桌面上做装饰和保护用的布或其它质地的片状物。如,塑料台布。
同心带 [相关解释]
1.绾有同心结的丝带。 2.泛指绾有同心结的带状物。 3.比喻团结的纽带。
和揉 [相关解释]
1.在粉状物中加液调匀揉合。
哈什蚂 [相关解释]
蛙的一种,身体灰褐色,生活在阴湿的地方。雌性的腹内有脂肪状物质,叫哈什蚂油,可入药。哈什蚂是我国特产之一,主要产在东北各省。[满]
哈士蟆 [相关解释]
1.[满hasima]又称中国林蛙。蛙的一种。身体灰褐色,生活于阴湿的山坡树丛中。雌性腹内有脂肪状物质,叫哈士蟆油,中医用为养阴药,主治虚劳咳嗽等症。哈士蟆为我国特产之一,主要产在东北各省。
喷口 [相关解释]
1.(液体﹑气体﹑粉粒状物体等)喷出的地方。
团团 [相关解释]
1.圆貌。 2.引申为肥胖。 3.指圆月。 4.簇聚貌。 5.围绕﹑旋转貌。 6.犹慱慱。忧苦不安貌。 7.全部;到处。 8.犹层层。 9.球状物。
围裙 [相关解释]
1.围在身前用以遮蔽衣服或身体的裙状物。
外围 [相关解释]
1.指外层包围圈。 2.指外界的气氛。 3.指圆状物外圈的周长。 4.以某一事物为中心而存在的(事物)。
导管 [相关解释]
①用来输送物体的管状物橡皮导管|输液导管。②被子植物木质部内输导水分和无机盐溶液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横壁上有穿孔的细胞上下相连而成。导管的长度和直径因植物种类而异。
小环 [相关解释]
1.小型环状物。多以金﹑玉之属制成。 2.小丫鬟。
尸蜡 [相关解释]
1.一种特殊的尸体现象。尸体埋在不通风的潮湿地方或停留水中,三个月后,皮下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和蛋白质分解产物中的氨结合,形成脂肪酸铵﹐再和水中的钙﹑镁等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灰白色蜡状物质,使埋葬多年的尸体不干枯腐朽。
屉子 [相关解释]
1.亦作"屉子"。 2.一层层大小相等可套叠的盛器。 3.装在床上﹑椅上或窗上可以取下的片状物。 4.方言。指抽屉。
展卷 [相关解释]
1.指展开卷状物。
打结 [相关解释]
1.在条状物上打疙瘩。 2.同"打劫"。
扣子 [相关解释]
①条状物打成的疙瘩。②纽扣。③章回小说或说书在最紧要、热闹时突然停顿的地方。扣子能引起人对下一段情节的关切。
扭绞 [相关解释]
1.用两股以上的条状物向相反方向转动。 2.反复搓动;反复转动。
拉杆 [相关解释]
(~儿)①安装在机械或建筑物上起牵引作用的杆形构件,如自行车闸上的长铁棍。②由不同直径的管状物套接而成的杆,能拉长或缩短~支架ㄧ~天线。
捻子 [相关解释]
1.亦称"捻军"。清代中叶后,在安徽﹑江苏北部和山东﹑河南等边境的农民反压迫武装。 2.亦称"捻儿"。用纸﹑纱等做成的条形或带状物。多作点燃或引火用。
旋螺 [相关解释]
1.即螺旋。 2.指螺旋状物。 3.螺的一种。其螺壳作回旋状。
月经带 [相关解释]
1.妇女行经期所束的带状物。又称月经布﹑月布。
月轮 [相关解释]
1.圆月。亦泛指月亮。 2.比喻形如满月的圆状物体。 3.按月轮流。
木酪 [相关解释]
1.荒年用木头﹑树皮之类煮成的糊状物。事见《汉书·食货志上》"北边及青徐地人相食……莽遣三公将军开东方诸仓振贷穷乏,又分遣大夫谒者教民煮木为酪;酪不可食,重为烦扰。"
朱冠 [相关解释]
1.红色的冠。 2.指动物头上的红色冠状物。
朱蒜 [相关解释]
1.顶端有蒜头状物的红漆棍棒。
枕心 [相关解释]
1.枕头中间的囊状物,里面装着木棉﹑蒲绒﹑羽绒或稻壳等松软的东西。也叫枕头心儿。
枣泥 [相关解释]
1.将枣子煮熟后去皮去核捣烂制成的泥状物,做馅儿用。如枣泥月饼﹑枣泥包子等。
柳安 [相关解释]
1.英语lauan的译音,源于他加禄语lauaan。常绿大乔木,叶子卵形,花乳白色。果实卵形有翅状物。产于亚洲热带地区。柳安木是制家具﹑门窗﹑车辆等的良材。
树瘤 [相关解释]
1.树干受伤后因病理或生理的作用而形成的瘤状物。有些树木的树瘤部分,经加工呈现美丽的木材花纹,是很有价值的工艺用材。
树瘿 [相关解释]
1.树木因受到真菌或害虫的刺激,局部细胞增生而形成的瘤状物。
桌布 [相关解释]
1.铺在桌面上做装饰或保护用的布或类似布的片状物。
桌撒 [相关解释]
1.用以垫平桌案脚的片状物。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相关解释]
游记。朱自清作。1924年发表。以夜游南京秦淮河的路程为线索统构全篇,描绘秦淮河的旖旎风光,表达了对歌妓的深切同情,也流露出作者的迷惘心绪。全篇写景状物,融情入景,文笔清丽,诗意浓郁。
桩子 [相关解释]
1.树木等砍伐或折断后残留在地上的部分。 2.泛指可埋入地下的柱状物。
梧桐角 [相关解释]
1.用梧桐叶卷成的角状物。可吹奏鸣响。
棘刺 [相关解释]
豪猪等脊背上长的硬而长的刺。泛指动植物体上的针状物。
椶皮 [相关解释]
1.亦作"棕皮"。 2.棕榈树干上包裹着的一层由叶鞘形成的纤维状物。可加工成棕丝,也可直接峓@编结蓑衣等的原料。棕皮的基部可入药,有收敛止血之功能。
榄酱 [相关解释]
1.指橄榄肉捶碎干放后出现的霜状物。可入药。
残片 [相关解释]
1.剩馀的﹑不完整的片状物。
氧化铁 [相关解释]
化学式fe2o3§色至黑色粉末或块状物。有三种变体。α型有顺磁性,γ型、δ型均有铁磁性。为一种低级红色颜料,工业上称氧化铁红”。溶于酸生成铁盐。在油漆、油墨、陶瓷工业中作调色用,也可作抛光剂及催化剂等。
油纸枚子 [相关解释]
1.油纸搓捻成的管状物,用以引火。
波粼 [相关解释]
1.明净的水波。亦用以形容波状物。
浆糊 [相关解释]
1.用面粉调成的用来粘贴东西的糊状物。
浮沤钉 [相关解释]
1.门上装饰的突起的钉状物,形似水上浮沤,故名。
浮蛆 [相关解释]
1.浮在酒面上的泡沫或膏状物。
漂白粉 [相关解释]
由氯和熟石灰作用制成的白色粉状物质。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有刺激性氯气臭味,易分解、吸湿。是有效的消毒剂、杀菌剂和漂白剂,需密封保存。
澡豆 [相关解释]
1.古代洗沐用品。用猪胰磨成糊状,合豆粉﹑香料等,经自然干燥而制成的块状物。有去污和营养皮肤的作用。
火山弹 [相关解释]
由火山喷到空中的岩浆物质快速冷凝而成的一种火山喷发物。有纺锤状、梨状、椭球状等形状。组成物质从里往外越来越细,大多为疏松状或浮石状物质,内部常呈气孔状,有的中空。一般堆积在火山口附近及火山锥斜坡上。
炉灰 [相关解释]
1.燃料在炉内燃烧后所剩的粉状物。
烛花 [相关解释]
1.亦作"烛华"。 2.蜡烛的光焰。 3.烛芯烧焦结成的花状物。 4.即烛夜花。
烟袋锅 [相关解释]
1.装在旱烟袋一头的金属的碗状物。
烧料 [相关解释]
1.用含有硅酸盐的岩石粉末与纯碱混合,加上颜料,加热熔化,冷却后凝成的一种玻璃状物体。多用以制造器皿或手工艺品。
焜炭 [相关解释]
1.方言。木柴经过燃烧后剩下的块状物,经闭熄后而成。
片子 [相关解释]
1.犹言一点点;少量;短暂。 2.泛指扁薄状物体。 3.指衣裳。 4.指名片。 5.方言。指脚掌。
牙粉 [相关解释]
1.洁齿用的粉状物。
状物 [相关解释]
1.描绘事物。
狮头鹅 [相关解释]
1.鹅的品种之一。体形大,羽毛灰白色,头上长着黑色带黄斑的瘤状物,略似狮头。生长快,成熟早,肉质优良。
珍珠 [相关解释]
也称真珠”。某些海水贝类或淡水贝类在一定外界条件刺激下所分泌并形成与贝壳珍珠层相似的固体粒状物。具有明亮艳丽的光泽,作装饰品或药材用。可人工育珠。
珠颗 [相关解释]
1.颗状物的美称。 2.借喻男婴。
琅珰 [相关解释]
1.亦作"琅当"。亦作"琅铛"。 2.用铁链锁人。 3.指人带上镣铐。 4.指铃铎。 5.以喻铃状物。 6.象声词。 7.犹郎当。潦倒貌。
琼丝 [相关解释]
1.形容莹洁的丝状物。
琼粉 [相关解释]
1.白色粉状物的美称。 2.比喻雪花。
生花 [相关解释]
1.鲜花。 2.谓结成花状物;呈现出花的形状,像花。 3.开花。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因以比喻好文章。 4.眼昏花。 5.形容善于言辞。 6.古时魔术表演之一。
痂皮 [相关解释]
1.伤口或疮口表面上由血绣和纤维蛋白凝结而成的块状物﹐伤口或疮口痊愈后自行脱落。
瘤瘿 [相关解释]
1.血气滞留﹑组织增生所形成的囊状的瘤子。 2.树木外皮隆起的块状物。
皮油 [相关解释]
1.即桕脂﹑桕油。从乌桕籽壳外层取得的白色蜡状物质﹐可制蜡烛﹑肥皂等。
石油沥青 [相关解释]
暗褐色到黑色的固态或半固态的黏稠状物质。石油渣油经氧化而得。由高分子烃类和非烃类组成。常用于建筑和道路工程中。
石脾 [相关解释]
1.含有大量矿物质的咸水蒸发后凝结成的石状物质。
石钟乳 [相关解释]
1.钟乳石。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锥状物体,由含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
砢祑 [相关解释]
1.犹祑砢。众石堆积貌。亦用以形容其他块状物体的重叠堆积。
碁子 [相关解释]
1.即棋子。下棋用的棋具。 2.喻指棋子型的块状物或图样。
磊块 [相关解释]
1.石块。亦泛指块状物。 2.比喻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 3.犹累赘。 4.俊伟貌;奇特貌。
秤毫 [相关解释]
1.杆秤上供手提悬秤的条状物﹐多用绳子或皮条制成。也称秤纽。
穗头 [相关解释]
1.穗状物。
突栾 [相关解释]
1."团"字的反切◇因以指圆或团状物。
竹茹 [相关解释]
1.一种中药。淡竹或苦竹茎﹐经除去绿色表层后﹐用刀刮出的带状物。能清热除烦﹑和胃止呕等。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四.竹》。
簪子 [相关解释]
1.绾住发髻的条状物。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
粉笔 [相关解释]
在黑板上写字用的条状物,用白垩、熟石膏粉等加水搅拌,灌入模型后凝固制成。
粉芡 [相关解释]
芡粉加水搅拌而成的糊状物,供做菜时勾芡用。
糨糊 [相关解释]
用面粉等做成的可以粘贴东西的糊状物。
素珠 [相关解释]
1.珍珠。亦借指白色的珠状物。 2.佛珠。
纽扣 [相关解释]
1.套入纽襻把衣服等扣合起来的小形球状物或片状物。
线圈 [相关解释]
1.用带有绝缘外皮的导线绕制成的圈状物或筒状物。在电机﹑变压器﹑电讯上用途极广。
结络 [相关解释]
1.连结交错。 2.编织成的网状物。
绳子 [相关解释]
1.由两股以上的棉﹑麻﹑棕等纤维或金属丝绞合而成的条状物。
缘情体物 [相关解释]
1.抒情和状物。
缨络 [相关解释]
①珠玉串成的装饰物,多作颈饰佩缨络|被缨络|项上金螭缨络。②缨子;穗状物红缨络|缨络飘拂。
耳垢 [相关解释]
外耳道内皮脂腺分泌的蜡状物质,黄色,有湿润耳内细毛和防止昆虫进入耳内的作用。也叫耵聍(dīng-níng),俗称耳屎。
肉鳍 [相关解释]
1.乌贼﹑枪乌贼等软体动物体上的鳍状物﹐用来帮助游泳。
胎膜 [相关解释]
1.包裹在胎儿外面的膜状物。对胎儿的发育具有保护﹑营养﹑呼吸﹑排泄等作用。
胚珠 [相关解释]
1.植物子房内的小球状物体。通常包在子房内﹐但也有露在子房外者。花受精后﹐渐次发育成种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