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70 查到相关物价的内容。
带有物价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东钱
[相关解释]
1.南朝梁时私铸铁钱的一种。梁普通中铸铁钱以代铜钱。铁贱易得,私铸日增。大同以后,铁钱充斥,物价高涨,交易不复计钱数而以贯论。商贾因之以求利。自破岭以东,八十为百,名曰东钱;江州﹑郢州已上,七十为百,名曰西钱;京师以九十为百,名曰长钱。参阅《隋书·食货志》。
1.南朝梁时私铸铁钱的一种。梁普通中铸铁钱以代铜钱。铁贱易得,私铸日增。大同以后,铁钱充斥,物价高涨,交易不复计钱数而以贯论。商贾因之以求利。自破岭以东,八十为百,名曰东钱;江州﹑郢州已上,七十为百,名曰西钱;京师以九十为百,名曰长钱。参阅《隋书·食货志》。
五均
[相关解释]
1.古代管理市场物价的官。 2.西汉末王莽新朝依托《周礼》古五均说﹐置五均官。
1.古代管理市场物价的官。 2.西汉末王莽新朝依托《周礼》古五均说﹐置五均官。
估较
[相关解释]
1.亦作"估校"。 2.谓官府评定物价。 3.评议;评价。
1.亦作"估校"。 2.谓官府评定物价。 3.评议;评价。
卬贵
[相关解释]
1.昂贵。物价高。
1.昂贵。物价高。
发贮
[相关解释]
1.犹废居。谓货物价贱则买进﹐价贵则卖出﹐以求厚利。犹今之囤积。发﹐通"废"。
1.犹废居。谓货物价贱则买进﹐价贵则卖出﹐以求厚利。犹今之囤积。发﹐通"废"。
名义工资
[相关解释]
实际工资”的对称。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工资。在市场物价不变的情况下,名义工资愈高,换取的生活资料就愈多;反之就愈少。不能完全反映职工的实际收入水平。
实际工资”的对称。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工资。在市场物价不变的情况下,名义工资愈高,换取的生活资料就愈多;反之就愈少。不能完全反映职工的实际收入水平。
善本
[相关解释]
指具有文献价值或文物价值的古代刻本和写本(包括手稿、旧拓碑帖等)。也有称经过校雠、搜补校正的古书为善本”。
指具有文献价值或文物价值的古代刻本和写本(包括手稿、旧拓碑帖等)。也有称经过校雠、搜补校正的古书为善本”。
均输
[相关解释]
1.汉武帝实行的一项经济措施。在大司农属下置均输令﹑丞,统一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 2.北宋王安石新法之一。于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实行,授权主管六路财赋和茶﹑盐﹑矾﹑酒税的发运使,凡朝廷所需之货物,尽量在廉价处或近地收购,存储备用。 3.明末的苛税之一。 4.古代仓名。 5.古代算法。为"九数"之一。包括以田地的多少﹑人户的上下求赋税;以道路的远近﹑负载的轻重求脚费;以物价的高低不一求平均数等。
1.汉武帝实行的一项经济措施。在大司农属下置均输令﹑丞,统一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 2.北宋王安石新法之一。于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实行,授权主管六路财赋和茶﹑盐﹑矾﹑酒税的发运使,凡朝廷所需之货物,尽量在廉价处或近地收购,存储备用。 3.明末的苛税之一。 4.古代仓名。 5.古代算法。为"九数"之一。包括以田地的多少﹑人户的上下求赋税;以道路的远近﹑负载的轻重求脚费;以物价的高低不一求平均数等。
奉户
[相关解释]
1.宋初承五代旧制﹐州县官俸均给实物﹐并指定由所属民户出钱易回。这些被指定的民户称为"奉户"。每本官所受物﹐凡一千﹐分与两户﹐一户输钱五百。如物价不足以抵官俸原数﹐即由奉户补足﹐官府则免除其夏秋两税以外的其他赋役。此制起于后汉干佑中﹐至宋太平兴国元年始废。见《宋史.职官志十一》。
1.宋初承五代旧制﹐州县官俸均给实物﹐并指定由所属民户出钱易回。这些被指定的民户称为"奉户"。每本官所受物﹐凡一千﹐分与两户﹐一户输钱五百。如物价不足以抵官俸原数﹐即由奉户补足﹐官府则免除其夏秋两税以外的其他赋役。此制起于后汉干佑中﹐至宋太平兴国元年始废。见《宋史.职官志十一》。
实际工资
[相关解释]
名义工资”的对称。用货币工资额所能换得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在货币工资不变的条件下,其水平决定于物价因素。如物价上涨则实际工资水平下降。可以衡量职工的实际收入水平。
名义工资”的对称。用货币工资额所能换得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在货币工资不变的条件下,其水平决定于物价因素。如物价上涨则实际工资水平下降。可以衡量职工的实际收入水平。
市司
[相关解释]
1.即司市。古代管理市场的官员。又叫市师。 2.宋代称评定物价的机构。
1.即司市。古代管理市场的官员。又叫市师。 2.宋代称评定物价的机构。
市场管理
[相关解释]
国家运用法律、政策和经济措施对市场交易活动进行的管理。旨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合法经营和正当竞争,稳定物价,保障消费者权益。内容包括企业登记管理,城乡贸易市场和交易所管理,商标和专利管理,广告管理,经济合同管理,商品质量和计量管理,价格管理等。
国家运用法律、政策和经济措施对市场交易活动进行的管理。旨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合法经营和正当竞争,稳定物价,保障消费者权益。内容包括企业登记管理,城乡贸易市场和交易所管理,商标和专利管理,广告管理,经济合同管理,商品质量和计量管理,价格管理等。
市平
[相关解释]
1.谓市场物价稳定。 2.王莽新朝在各地市场所规定的标准价格。在每季的第二个月,司市官评定本地物价,分上﹑中﹑下三等,称为"市平"。 3.旧时民间授受银两所用的一种衡量标准。
1.谓市场物价稳定。 2.王莽新朝在各地市场所规定的标准价格。在每季的第二个月,司市官评定本地物价,分上﹑中﹑下三等,称为"市平"。 3.旧时民间授受银两所用的一种衡量标准。
平价
[相关解释]
1.亦作"平贾"。平抑的价格。 2.降低上涨的物价,使之平稳。 3.指一国本位货币规定的含金量。亦指两个金本位(或银本位)国家间本位货币法定含金量(或含银量)的比值。
1.亦作"平贾"。平抑的价格。 2.降低上涨的物价,使之平稳。 3.指一国本位货币规定的含金量。亦指两个金本位(或银本位)国家间本位货币法定含金量(或含银量)的比值。
平准
[相关解释]
1.古代官府平抑物价的措施。 2.汉承秦制﹐大司农属官有平准令丞﹐掌管平准之事。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通志.职官四》。 3.平稳;公平;平衡。 4.清末译经济学为平准学。
1.古代官府平抑物价的措施。 2.汉承秦制﹐大司农属官有平准令丞﹐掌管平准之事。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通志.职官四》。 3.平稳;公平;平衡。 4.清末译经济学为平准学。
开阖
[相关解释]
1.开启与闭合。 2.指用兵的间隙和疏漏。 3.古代管理经济的措施。谓国家通过抛售或收购谷物等重要商品,以调节物价和增加财政收入。 4.指古代统治者的权术和策略。 5.犹开辟。 6.指诗文结构的铺展﹑收合等变化。
1.开启与闭合。 2.指用兵的间隙和疏漏。 3.古代管理经济的措施。谓国家通过抛售或收购谷物等重要商品,以调节物价和增加财政收入。 4.指古代统治者的权术和策略。 5.犹开辟。 6.指诗文结构的铺展﹑收合等变化。
征贱
[相关解释]
1.谓寻找物价低贱处购货。 2.预示物价将低落。
1.谓寻找物价低贱处购货。 2.预示物价将低落。
征贵
[相关解释]
1.谓寻找可卖高价处出售。 2.预示物价将高涨。
1.谓寻找可卖高价处出售。 2.预示物价将高涨。
投机倒把
[相关解释]
1.谓以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搀杂作假﹑操纵物价等手段攫取暴利。
1.谓以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搀杂作假﹑操纵物价等手段攫取暴利。
折实
[相关解释]
1.为避免物价变动给有关人带来损失,把金额折合成某种实物价格计算。
1.为避免物价变动给有关人带来损失,把金额折合成某种实物价格计算。
抬价
[相关解释]
1.提高物价。
1.提高物价。
抬高
[相关解释]
1.提高。多指物价﹑地位等。
1.提高。多指物价﹑地位等。
指数
[相关解释]
①见幂③”(236页)。②统计中反映各个时期某一社会现象变动程度的相对数。通常指报告期数值对基期数值之比。经济工作中常用的指数有生产指数、物价指数、生活费指数、货币购买力指数等。
①见幂③”(236页)。②统计中反映各个时期某一社会现象变动程度的相对数。通常指报告期数值对基期数值之比。经济工作中常用的指数有生产指数、物价指数、生活费指数、货币购买力指数等。
捣把
[相关解释]
1.倒把。谓利用物价涨落买入卖出,牟取暴利。
1.倒把。谓利用物价涨落买入卖出,牟取暴利。
收入政策
[相关解释]
政府为达到一定目标对个人收入规定的方针和原则。例如,为保障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水平,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为抑制一部分人收入过高,规定对高收入者征收所得税;为克服平均主义,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为控制过度通货膨胀,在一定时期内冻结工资和物价等。
政府为达到一定目标对个人收入规定的方针和原则。例如,为保障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水平,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为抑制一部分人收入过高,规定对高收入者征收所得税;为克服平均主义,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为控制过度通货膨胀,在一定时期内冻结工资和物价等。
暴跌
[相关解释]
(物价、声誉等)大幅度下降谷价~ㄧ声价~。
(物价、声誉等)大幅度下降谷价~ㄧ声价~。
曲衡
[相关解释]
1.谓使物价有曲伸而不固定。
1.谓使物价有曲伸而不固定。
标价
[相关解释]
标出货物价格明码~ㄧ商品标了价摆上柜台。
标出货物价格明码~ㄧ商品标了价摆上柜台。
欧洲价格革命
[相关解释]
指16世纪各主要欧洲国家物价的急剧上涨。当时西班牙、葡萄牙、法、英、德的物价都上涨数倍,谷物价格上涨尤烈,打破了过去几个世纪物价基本稳定的状况。主要原因是殖民者从海外掠夺来的廉价金银大量流入,使金银和货币贬值。
指16世纪各主要欧洲国家物价的急剧上涨。当时西班牙、葡萄牙、法、英、德的物价都上涨数倍,谷物价格上涨尤烈,打破了过去几个世纪物价基本稳定的状况。主要原因是殖民者从海外掠夺来的廉价金银大量流入,使金银和货币贬值。
母权子
[相关解释]
1.古作轻﹑重两种钱,重者叫母,轻者叫子。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时,以重钱为主,叫做"母权子"。反之,叫做"子权母"。
1.古作轻﹑重两种钱,重者叫母,轻者叫子。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时,以重钱为主,叫做"母权子"。反之,叫做"子权母"。
涌贵
[相关解释]
1.亦作"涌贵"。 2.指物价猛涨。
1.亦作"涌贵"。 2.指物价猛涨。
涨落
[相关解释]
1.水位的上升和下降。亦喻指物价的升降﹑情绪的起伏等。
1.水位的上升和下降。亦喻指物价的升降﹑情绪的起伏等。
涨风
[相关解释]
1.物价上涨的情势。
1.物价上涨的情势。
溢涌
[相关解释]
1.亦作"溢涌"。 2.洪水腾涌。 3.比喻物价等涌涨。
1.亦作"溢涌"。 2.洪水腾涌。 3.比喻物价等涌涨。
滞胀
[相关解释]
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在通常情况下,经济危机时,商品积压,物价下跌;经济繁荣时,商品畅销,物价上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利用财政、税收、货币等杠杆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控,使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出现滞胀”现象在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失业大量增加的同时,通货膨胀加剧、物价持续上升。
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在通常情况下,经济危机时,商品积压,物价下跌;经济繁荣时,商品畅销,物价上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利用财政、税收、货币等杠杆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控,使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出现滞胀”现象在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失业大量增加的同时,通货膨胀加剧、物价持续上升。
然桂
[相关解释]
1.谓以桂作薪。亦形容物价昂贵。语本《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1.谓以桂作薪。亦形容物价昂贵。语本《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爨桂炊玉
[相关解释]
1.谓薪如桂,米似玉。比喻物价贵昂,生活艰辛。
1.谓薪如桂,米似玉。比喻物价贵昂,生活艰辛。
物价
[相关解释]
1.货物的价格。
1.货物的价格。
物价指数
[相关解释]
也称商品价格指数”。反映各个时期商品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数。有个体物价指数和物价总指数。前者用来说明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情况;后者用来说明全部商品价格的平均变动情况。在统计中,物价指数通常即指物价总指数。计算公式为物价指数= 苮p1q1 苮p0q1式中 苮N总计的符号,p1为报告期商品价格,p0为基期商品价格,q1为报告期的商品销售量。
也称商品价格指数”。反映各个时期商品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数。有个体物价指数和物价总指数。前者用来说明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情况;后者用来说明全部商品价格的平均变动情况。在统计中,物价指数通常即指物价总指数。计算公式为物价指数= 苮p1q1 苮p0q1式中 苮N总计的符号,p1为报告期商品价格,p0为基期商品价格,q1为报告期的商品销售量。
物估
[相关解释]
1.物价。
1.物价。
珠桂
[相关解释]
1.谓米如珠,薪如桂,极言物价昂贵,生活困难。
1.谓米如珠,薪如桂,极言物价昂贵,生活困难。
租铢
[相关解释]
1.计其所卖物价﹐依其数量而收税。
1.计其所卖物价﹐依其数量而收税。
米珠薪桂
[相关解释]
米贵如珍珠,柴贵如桂木。形容物价昂贵,生活艰难。语出《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
米贵如珍珠,柴贵如桂木。形容物价昂贵,生活艰难。语出《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
经济体制改革
[相关解释]
经济体制的调整和改造。在中国,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起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其基本目标是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方面,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在分配方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在农村,进一步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城市,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在宏观调控方面,对计划、财政、税收、金融、物价、劳动
经济体制的调整和改造。在中国,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起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其基本目标是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方面,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在分配方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在农村,进一步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城市,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在宏观调控方面,对计划、财政、税收、金融、物价、劳动
经济监督
[相关解释]
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的检查和督促。旨在维护国家经济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的实施,保证国民经济正常有序的运转。主要有财政预算监督,税收监督,银行信贷、结算和现金管理监督,财务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物价和计量、质量监督等。
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的检查和督促。旨在维护国家经济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的实施,保证国民经济正常有序的运转。主要有财政预算监督,税收监督,银行信贷、结算和现金管理监督,财务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物价和计量、质量监督等。
翔贵
[相关解释]
1.谓物价上涨。
1.谓物价上涨。
翔踊
[相关解释]
1.亦作"翔涌"。亦作"翔踊"。 2.谓物价腾贵或暴涨。
1.亦作"翔涌"。亦作"翔踊"。 2.谓物价腾贵或暴涨。
胥师
[相关解释]
1.古官名。掌管市场物价的小官吏。
1.古官名。掌管市场物价的小官吏。
腾涌
[相关解释]
1.亦作"腾涌"。 2.水波翻滚急流貌。 3.犹沸腾。指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出现的翻腾现象。 4.比喻物价腾贵。 5.谓大量涌现。
1.亦作"腾涌"。 2.水波翻滚急流貌。 3.犹沸腾。指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出现的翻腾现象。 4.比喻物价腾贵。 5.谓大量涌现。
腾贵
[相关解释]
1.物价上涨﹐昂贵。
1.物价上涨﹐昂贵。
腾跃
[相关解释]
1.腾空;跳跃;奔腾。 2.升腾;向上升起。 3.形容活跃地出现。 4.闪射。 5.指升官;飞黄腾达。 6.指物价上涨。
1.腾空;跳跃;奔腾。 2.升腾;向上升起。 3.形容活跃地出现。 4.闪射。 5.指升官;飞黄腾达。 6.指物价上涨。
腾踊
[相关解释]
①跳跃士卒腾踊速进。②物价上升今岁不登,谷暴腾踊。
①跳跃士卒腾踊速进。②物价上升今岁不登,谷暴腾踊。
薪桂米珠
[相关解释]
1.《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后以"薪桂米珠"形容物价昂贵。
1.《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后以"薪桂米珠"形容物价昂贵。
西钱
[相关解释]
1.南朝梁时私铸铁钱的一种。梁普通中﹐菊铜钱﹐更铸铁钱﹐以铁钱易得﹐私铸日增。大同以后﹐铁钱充斥﹐物价腾贵﹐交易者以车载钱。
1.南朝梁时私铸铁钱的一种。梁普通中﹐菊铜钱﹐更铸铁钱﹐以铁钱易得﹐私铸日增。大同以后﹐铁钱充斥﹐物价腾贵﹐交易者以车载钱。
计然之策
[相关解释]
1.相传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用计然之策﹐修之十年而国富﹔范蠡既雪会稽之耻﹐用计然之策于家而富至巨万。所谓计然之策﹐主要指"六岁穰六岁旱"的农业循环学说﹐农末俱利的平籴论﹐以及物价观测﹑贵出贱取等经商致富的"积着之理"◇因以泛指生财致富之道。
1.相传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用计然之策﹐修之十年而国富﹔范蠡既雪会稽之耻﹐用计然之策于家而富至巨万。所谓计然之策﹐主要指"六岁穰六岁旱"的农业循环学说﹐农末俱利的平籴论﹐以及物价观测﹑贵出贱取等经商致富的"积着之理"◇因以泛指生财致富之道。
谷物法
[相关解释]
指英国1815年制订的限制谷物进口的法律。规定国产谷物平均价达到或超过某种限度时方可进口。目的是维护土地贵族的利益。实施该法后,谷物价格骤贵,工人要求提高工资,外国也提高英国工业品进口税,从而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利益。1846年,该法被废除。
指英国1815年制订的限制谷物进口的法律。规定国产谷物平均价达到或超过某种限度时方可进口。目的是维护土地贵族的利益。实施该法后,谷物价格骤贵,工人要求提高工资,外国也提高英国工业品进口税,从而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利益。1846年,该法被废除。
财政赤字
[相关解释]
也称预算赤字”。国家预算年度的支出超过收入的差额。这种差额,会计上习惯用红字表示,故称。财政赤字过大,会产生通货膨胀,造成物价上涨,降低居民生活水平。
也称预算赤字”。国家预算年度的支出超过收入的差额。这种差额,会计上习惯用红字表示,故称。财政赤字过大,会产生通货膨胀,造成物价上涨,降低居民生活水平。
质人
[相关解释]
1.古代官名。执掌评估市场物价等事。
1.古代官名。执掌评估市场物价等事。
质剂
[相关解释]
1.古代贸易券契质和剂的并称。长券叫质,用以购买马牛之属;短券叫剂,用以购买兵器珍异之物◇世的合同本此。《周礼.天官.小宰》"七曰听卖买以质剂。"郑玄注"质剂,两书一札,同而别之,长曰质,短曰剂。傅别﹑质剂,皆今之券书也。"晋左思《魏都赋》"质剂平而交易,刀布贸而无筭。"宋岳珂《梙史.泉江三地名》"考之业主之质剂,则地名皆信然。"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银行质剂之制度兴起,且徧及于诸地也。"一说,为评定物价的文书。参阅《周礼.地官.质人》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
1.古代贸易券契质和剂的并称。长券叫质,用以购买马牛之属;短券叫剂,用以购买兵器珍异之物◇世的合同本此。《周礼.天官.小宰》"七曰听卖买以质剂。"郑玄注"质剂,两书一札,同而别之,长曰质,短曰剂。傅别﹑质剂,皆今之券书也。"晋左思《魏都赋》"质剂平而交易,刀布贸而无筭。"宋岳珂《梙史.泉江三地名》"考之业主之质剂,则地名皆信然。"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银行质剂之制度兴起,且徧及于诸地也。"一说,为评定物价的文书。参阅《周礼.地官.质人》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
贾师
[相关解释]
1.古时管理市场和平定物价的人。
1.古时管理市场和平定物价的人。
贾正
[相关解释]
1.古官名。掌管城市商业。调节物价。
1.古官名。掌管城市商业。调节物价。
贾民
[相关解释]
1.古代由商人担任的物价管理人员。
1.古代由商人担任的物价管理人员。
踊昂
[相关解释]
1.亦作"踊昂"。 2.(物价)上涨。
1.亦作"踊昂"。 2.(物价)上涨。
轻重
[相关解释]
1.物体重量的大小。 2.谓尊卑贵贱。亦指尊卑贵贱的人。 3.指说话﹑做事的适当限度。 4.谓增减。 5.喻贤愚,好坏。 6.谓左右﹑影响事物。 7.权衡;褒贬。 8.真伪虚实。 9.主次。 10.指声音的高低强弱。 11.我国历史上关于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理论。《管子》有《轻重篇》论述最详。清末曾有人将政治经济学称为"轻重学"。
1.物体重量的大小。 2.谓尊卑贵贱。亦指尊卑贵贱的人。 3.指说话﹑做事的适当限度。 4.谓增减。 5.喻贤愚,好坏。 6.谓左右﹑影响事物。 7.权衡;褒贬。 8.真伪虚实。 9.主次。 10.指声音的高低强弱。 11.我国历史上关于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理论。《管子》有《轻重篇》论述最详。清末曾有人将政治经济学称为"轻重学"。
通货紧缩
[相关解释]
减少货币流通量以缓和通货膨胀的措施。是国家干预经济或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其主要措施是提高贴现率,紧缩信贷,出售国家证券,冻结物价和工资,削减投资等。往往导致失业增加、职工收入下降和经济衰退。
减少货币流通量以缓和通货膨胀的措施。是国家干预经济或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其主要措施是提高贴现率,紧缩信贷,出售国家证券,冻结物价和工资,削减投资等。往往导致失业增加、职工收入下降和经济衰退。
通货膨胀
[相关解释]
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通货泛指流通中的货币。纸币与金属货币不同,本身不具有价值,不能作为贮藏手段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当纸币的发行量大于商品流通需要货币量时,物价就会上涨。物价持续上升,使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普遍下降。
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通货泛指流通中的货币。纸币与金属货币不同,本身不具有价值,不能作为贮藏手段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当纸币的发行量大于商品流通需要货币量时,物价就会上涨。物价持续上升,使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普遍下降。
钧折行仓
[相关解释]
1.古代平抑物价的一种方法。囤积﹑周转货物﹐贵时卖出﹐贱时买进。
1.古代平抑物价的一种方法。囤积﹑周转货物﹐贵时卖出﹐贱时买进。
降低
[相关解释]
下降;使下降温度~了ㄧ~物价 ㄧ~要求。
下降;使下降温度~了ㄧ~物价 ㄧ~要求。
食玉炊桂
[相关解释]
1.比喻物价昂贵,生活艰难。
1.比喻物价昂贵,生活艰难。
馔玉炊金
[相关解释]
1.食品贵如玉﹐燃料贵似金。原形容物价昂贵,生活艰难;后形容生活奢华。语本《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1.食品贵如玉﹐燃料贵似金。原形容物价昂贵,生活艰难;后形容生活奢华。语本《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