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6 查到相关爻辞的内容。
带有爻辞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亢位 [相关解释]
1.指《易.干》第六爻的爻位。《干》卦"上九"(即第六爻)的爻辞为"亢龙有悔",故称其爻位为亢位。相传孔子解释何谓"亢龙有悔"时说"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后因以"亢位"为前朝失位﹑后代受禅之兆。
卦变 [相关解释]
1.谓因爻变而引起卦象的变化。占卦者可于互卦之外,兼取变卦内的爻辞。
大传 [相关解释]
1.《周易》中解释经(卦辞﹑爻辞)的传﹐凡七种﹐即《彖》﹑《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和《杂卦》。也称大传。 2.汉初伏胜所著《尚书大传》的简称。
射鲋 [相关解释]
1.射取小鱼。《易.井》"井谷射鲋,瓮敝漏。"高亨注"井谷犹井口也。山口出水谓之谷﹐故井口谓之井谷。鲋﹐小鱼名。瓮﹐汲水瓶。敝﹐破也。爻辞言从井口以弓矢射井中之小鲋鱼﹐不能中鱼﹐反而穿其瓮﹐瓮以破漏矣。此比喻人行事所用之手段不适合客观条件﹐以致失败。"后用为典实。
彖辞 [相关解释]
1.指《周易》中的卦辞。 2.指《周易》中的爻辞。
暌载 [相关解释]
1.《易.睽》"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睽,同"暌"。谓《易.睽》上九"载鬼一车"的爻辞◇用为典故。
爻彖 [相关解释]
1.指《周易》中的爻辞和彖辞。 2.借指八卦。
爻系 [相关解释]
1.指爻辞。 2.喻要言妙论。
爻象 [相关解释]
1.《周易》中六爻相交成卦所表示的事物形象。 2.《周易》中的爻辞和象辞。泛指《易传》。 3.《易.系辞下》云,"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后因以"爻象"指吉凶。 4.形迹。
爻辞 [相关解释]
1.指说明《易》六十四卦各爻象的文辞。如"初九潜龙勿用。""初九"是爻题;"潜龙勿用"就是《干》卦初爻的爻辞。
生爻 [相关解释]
1.生成爻辞。
用九 [相关解释]
1.《易》《干》卦特有之爻题。谓六爻皆九。《易.干》"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王弼注"九,天之德也。"孔颖达疏"言六爻俱九,乃共成天德,非是一爻之九则为天德也。"高亨注"依古筮法,筮遇《干》卦,六爻皆七,则以卦辞断事,六爻皆九,则以用九爻辞断事。""用九犹通九,谓六爻皆九也。见亦读为现。爻辞言群龙出现于天空,其头被云遮住。此比喻众人俱得志而飞腾,自为吉。"因以"用九"指奋发有为。
谦泰 [相关解释]
1.《谦》《泰》均《易》卦名。《易.谦》﹕"《谦》﹐亨﹐君子有终。"孔颖达疏﹕"谦者﹐屈躬下物﹐先人后己﹐以此待物﹐则所在皆通。"爻辞有"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象》传﹕"劳谦君子﹐万民服也。"又《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象》传﹕"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后遂以"谦泰"谓君主能礼贤下士﹑君臣同心相交。
象传 [相关解释]
1.《周易》大传(即《十翼》)中的上下两篇,共450条。其中解释64卦卦名卦义的有64条,称为"大象";解释386爻爻辞的有386条,称为"小象"。解释卦名﹑卦义的都以卦象为根据,解释爻辞的也多以爻象(包括爻位)为根据,因此题其篇曰"象"。也称象辞。
载鬼一车 [相关解释]
1.语出《易.睽》"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高亨注"爻辞所言乃一古代故事。有一睽孤(离家在外之孤子)夜行,见豕伏于道中,更有一车,众鬼乘之。睽孤先开其弓欲射之,后放下其弓而不射。盖详察之,非鬼也,乃人也;非寇贼也,乃婚姻也。"后因以指混淆是非,无中生有。
钧金束矢 [相关解释]
1.铜三十斤﹐箭一束。古代狱讼双方致官之物。金者取其坚﹐矢者取其直。及断﹐胜者官司还其金﹑矢﹑败者则没入。语本《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于朝﹐然后听之。以两剂禁民狱﹐入钧金﹐三日乃致于朝﹐然后听之。"孙诒让正义﹕"故《易.噬嗑》为狱讼之象﹐其九四爻辞云'得金矢'﹐又六五云'得黄金'﹐即谓讼得直而归其钧金束矢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