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温度的内容。
带有温度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不粘锅
[相关解释]
烹调时遇黏稠物质不易粘底的炊具。锅内涂覆一层耐炊事温度不软化而临界表面张力摩擦系数小的材料,如氟塑料。但氟塑料的硬度较金属低,如接触金属较易划损,一般以硬度较低的木制铲烹调。
烹调时遇黏稠物质不易粘底的炊具。锅内涂覆一层耐炊事温度不软化而临界表面张力摩擦系数小的材料,如氟塑料。但氟塑料的硬度较金属低,如接触金属较易划损,一般以硬度较低的木制铲烹调。
中焦
[相关解释]
1.中医学名词。三焦之一。指腹腔的上部。 2.中医学名词。温度辨证。指持续高热阶段,邪在胃肠或脾经。
1.中医学名词。三焦之一。指腹腔的上部。 2.中医学名词。温度辨证。指持续高热阶段,邪在胃肠或脾经。
中耕
[相关解释]
1.作物生长期中,在植株之间锄草﹑松土,叫做"中耕"。中耕可使土壤表层疏松,防止水分蒸发,使空气流通,提高土壤温度,加速肥料的分解,消灭杂草,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1.作物生长期中,在植株之间锄草﹑松土,叫做"中耕"。中耕可使土壤表层疏松,防止水分蒸发,使空气流通,提高土壤温度,加速肥料的分解,消灭杂草,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中间层
[相关解释]
从平流层顶至约85千米高度的大气层。层内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递减。大气虽极其稀薄,但有相当强烈的铅直对流。
从平流层顶至约85千米高度的大气层。层内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递减。大气虽极其稀薄,但有相当强烈的铅直对流。
临界压强
[相关解释]
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的压强。即液体在临界温度时的饱和蒸气压。不同物质的临界压强也不同。如水的临界压强为2214兆帕、氦为023兆帕。
物质处于临界状态时的压强。即液体在临界温度时的饱和蒸气压。不同物质的临界压强也不同。如水的临界压强为2214兆帕、氦为023兆帕。
临界点
[相关解释]
1.物理学名词。物体由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的条件。如气体在某一温度时﹐加上一定的压力就能转化为液体﹐这种温度和压力即该气体的临界点。亦借指事情性质发生变化的关节。
1.物理学名词。物体由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的条件。如气体在某一温度时﹐加上一定的压力就能转化为液体﹐这种温度和压力即该气体的临界点。亦借指事情性质发生变化的关节。
临界状态
[相关解释]
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出现的物质的气液两态能平衡共存的一个边界状态。在这状态下,液体和其饱和蒸气有相同的密度,液、气分界面消失。
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出现的物质的气液两态能平衡共存的一个边界状态。在这状态下,液体和其饱和蒸气有相同的密度,液、气分界面消失。
人造冰
[相关解释]
1.用人工方法降低水的温度而制成的冰。
1.用人工方法降低水的温度而制成的冰。
伏火
[相关解释]
1.农历六月黄昏大火(古星名,即心宿二)的位置在中天,大暑后逐渐向西退伏,古谓"伏火"。 2.道家炼丹,调低炉火的温度谓"伏火"。
1.农历六月黄昏大火(古星名,即心宿二)的位置在中天,大暑后逐渐向西退伏,古谓"伏火"。 2.道家炼丹,调低炉火的温度谓"伏火"。
传感器
[相关解释]
对一种模拟物理量变化能迅速感应并转换为以便传送和处理的电量变化的器件。如速度、温度、声、光、气体等物理量各有相应的传感器。常用于测量、自动控制和医疗仪器中。
对一种模拟物理量变化能迅速感应并转换为以便传送和处理的电量变化的器件。如速度、温度、声、光、气体等物理量各有相应的传感器。常用于测量、自动控制和医疗仪器中。
传热
[相关解释]
旧称热传递”。物质系统内的热量转移过程。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至两物体温度相同;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直至物体内各部分温度相同。传热有热传导、对流、热辐射三种基本方式。在实际的传热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是伴随着进行的。
旧称热传递”。物质系统内的热量转移过程。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至两物体温度相同;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直至物体内各部分温度相同。传热有热传导、对流、热辐射三种基本方式。在实际的传热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是伴随着进行的。
伴同
[相关解释]
陪同;一同去年他曾~我到过这里ㄧ蒸发和溶解的过程常有温度下降的现象~发生。
陪同;一同去年他曾~我到过这里ㄧ蒸发和溶解的过程常有温度下降的现象~发生。
低温
[相关解释]
1.较低的温度。物理学上则指-192℃到-263℃的液态空气的温度。
1.较低的温度。物理学上则指-192℃到-263℃的液态空气的温度。
低温物理学
[相关解释]
研究低温(低于81开)下物质的性质以及低温的获得方法和测量技术的物理学分支学科。低温下物质的反常性质有超导电性、超流性、完全抗磁性等。目前能获得的最低温度已近10-6开。
研究低温(低于81开)下物质的性质以及低温的获得方法和测量技术的物理学分支学科。低温下物质的反常性质有超导电性、超流性、完全抗磁性等。目前能获得的最低温度已近10-6开。
催化裂化
[相关解释]
一种在催化剂存在下的重质油裂化反应过程。重质油在分子筛裂化催化剂存在下,在提升管中反应,反应温度约为500°c。所生油气可分离为裂化气体、高辛烷值汽油及柴油等。是使重质油转化为轻质油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种在催化剂存在下的重质油裂化反应过程。重质油在分子筛裂化催化剂存在下,在提升管中反应,反应温度约为500°c。所生油气可分离为裂化气体、高辛烷值汽油及柴油等。是使重质油转化为轻质油的重要措施之一。
内力作用
[相关解释]
指由地球内部营力(如温度、压力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指由地球内部营力(如温度、压力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内能
[相关解释]
物体中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内能的大小跟其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通过做功或传热的方式可改变物体的内能。
物体中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内能的大小跟其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通过做功或传热的方式可改变物体的内能。
冷冻
[相关解释]
降低温度使肉、鱼等所含的水分凝固~设备ㄧ把鲜菜~起来。
降低温度使肉、鱼等所含的水分凝固~设备ㄧ把鲜菜~起来。
冷却
[相关解释]
物体的温度降低或使物体的温度降低。
物体的温度降低或使物体的温度降低。
冷气
[相关解释]
①利用制冷设备,把空气冷却,通入建筑物、交通工具等内部,以降低其温度。所通的冷却的空气叫做冷气。②通常也指上述设备。
①利用制冷设备,把空气冷却,通入建筑物、交通工具等内部,以降低其温度。所通的冷却的空气叫做冷气。②通常也指上述设备。
冷泉
[相关解释]
温度在当地年平均气温以下的泉水。
温度在当地年平均气温以下的泉水。
冷藏汽车
[相关解释]
载运需保持低温的货物或易腐货物的专用运输汽车。货厢能密闭,厢壁为双层结构,以保持一定的低温。有无冷源的和有冷源的两种。无冷源的货厢内温度取决于所运货物的温度,保冷时间短,主要用于市内食品运输。有冷源的又分有临时冷源的和有固定冷源的两种,前者利用天然冰、干冰或金属盐溶液冰块制冷,适于短途运输需保鲜的食品;后者利用空调或机械制冷设备制冷,适于长途运输需保鲜的食品。
载运需保持低温的货物或易腐货物的专用运输汽车。货厢能密闭,厢壁为双层结构,以保持一定的低温。有无冷源的和有冷源的两种。无冷源的货厢内温度取决于所运货物的温度,保冷时间短,主要用于市内食品运输。有冷源的又分有临时冷源的和有固定冷源的两种,前者利用天然冰、干冰或金属盐溶液冰块制冷,适于短途运输需保鲜的食品;后者利用空调或机械制冷设备制冷,适于长途运输需保鲜的食品。
冷觉
[相关解释]
1.皮肤受到低温度的刺激所产生的感觉。
1.皮肤受到低温度的刺激所产生的感觉。
凉水
[相关解释]
①温度低的水。②生水。
①温度低的水。②生水。
凝固
[相关解释]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在一定压强下,液态的晶体物质在温度降到一定值(称凝固点)时开始凝固,在凝固过程中,虽不断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全部凝成固态。液态的非晶体物质,在凝固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失去流动性,最后变为固体。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在一定压强下,液态的晶体物质在温度降到一定值(称凝固点)时开始凝固,在凝固过程中,虽不断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全部凝成固态。液态的非晶体物质,在凝固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失去流动性,最后变为固体。
凝固点
[相关解释]
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即物质的液态和固态可平衡共存的温度。凝固点因晶体不同而不同,且与所受压强有关。在相同压强下,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其熔点相同。液态非晶体物质在凝固时,温度逐渐降低,并无凝固点可言。
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即物质的液态和固态可平衡共存的温度。凝固点因晶体不同而不同,且与所受压强有关。在相同压强下,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其熔点相同。液态非晶体物质在凝固时,温度逐渐降低,并无凝固点可言。
凝析油
[相关解释]
在地层温度和压力超过临界值的条件下,以气态存在,但随着温度和压力的下降,发生反相冷凝所凝析出的液体产物。是管式炉裂解制取乙烯的原料,也可经蒸汽转化制取合成气或氢气。经加工可制得轻质液体燃料。
在地层温度和压力超过临界值的条件下,以气态存在,但随着温度和压力的下降,发生反相冷凝所凝析出的液体产物。是管式炉裂解制取乙烯的原料,也可经蒸汽转化制取合成气或氢气。经加工可制得轻质液体燃料。
凸透镜
[相关解释]
1.称会聚透镜,通称放大镜。透镜的一种。中央比四周厚,平行光线透过以后,向轴线的方向折射聚集于一点上。物体放在焦点以内,由另一侧看去就得一个放大的虚像。阳光通过后聚集成一个温度很高的光点,火柴和薄纸能被烧着。凸透镜可做各种光学用具的镜头。
1.称会聚透镜,通称放大镜。透镜的一种。中央比四周厚,平行光线透过以后,向轴线的方向折射聚集于一点上。物体放在焦点以内,由另一侧看去就得一个放大的虚像。阳光通过后聚集成一个温度很高的光点,火柴和薄纸能被烧着。凸透镜可做各种光学用具的镜头。
击穿
[相关解释]
电介质在强电场作用下丧失原有绝缘性质的现象。固体电介质击穿后,会出现熔化或烧焦的通道,或出现机械损伤的裂纹;气体和液体电介质击穿时会出现电火花。发生击穿的电压值与材料的种类、厚度及使用时的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
电介质在强电场作用下丧失原有绝缘性质的现象。固体电介质击穿后,会出现熔化或烧焦的通道,或出现机械损伤的裂纹;气体和液体电介质击穿时会出现电火花。发生击穿的电压值与材料的种类、厚度及使用时的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
分子物理学
[相关解释]
从物质的分子结构出发,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研究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性质与热现象的物理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物质体积、压强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物质的比热、热扩散、热传导的微观本质等。
从物质的分子结构出发,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研究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性质与热现象的物理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物质体积、压强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物质的比热、热扩散、热传导的微观本质等。
分子运动论
[相关解释]
用物质结构的原┳臃肿勇劾床述热现象的理论。19世纪中叶开始建立。其要点是(1)宏观物体是由大量微粒(分子或原子)组成的;(2)分子(或原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热运动,这种热运动越剧烈,宏观物体温度就越高;(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用物质结构的原┳臃肿勇劾床述热现象的理论。19世纪中叶开始建立。其要点是(1)宏观物体是由大量微粒(分子或原子)组成的;(2)分子(或原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热运动,这种热运动越剧烈,宏观物体温度就越高;(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制冷
[相关解释]
人工制取低温(低于环境温度)及维持低温的技术。制冷温度介于环境温度和-100°c之间。有天然制冷和人工制冷。前者用天然冰或深井水制取低温,后者由各种热力过程组成的制冷循环制取低温。
人工制取低温(低于环境温度)及维持低温的技术。制冷温度介于环境温度和-100°c之间。有天然制冷和人工制冷。前者用天然冰或深井水制取低温,后者由各种热力过程组成的制冷循环制取低温。
制冷剂
[相关解释]
又称冷冻剂”。制冷装置所使用的工作介质。通常为低沸点类物质。工作时在低压、低温条件下由液体蒸发成蒸汽(从冷物体中吸取热量),又在较高压力、温度下由蒸汽重新冷凝为液体(向环境排出热量),如此反覆循环。主要的制冷剂有十多种,应用较广的为氟利昂和氨等。
又称冷冻剂”。制冷装置所使用的工作介质。通常为低沸点类物质。工作时在低压、低温条件下由液体蒸发成蒸汽(从冷物体中吸取热量),又在较高压力、温度下由蒸汽重新冷凝为液体(向环境排出热量),如此反覆循环。主要的制冷剂有十多种,应用较广的为氟利昂和氨等。
制冷量
[相关解释]
又称制冷能力”、产冷量”。制冷机工作时在单位时间内从冷藏物中吸取的热量。是衡量制冷机制冷能力大小的指标。单位为千┙/秒”。中国规定,以冷凝温度+30°c,蒸发温度-15°c,过冷温度+25°c为标准工艺来表示制冷机的制冷量。
又称制冷能力”、产冷量”。制冷机工作时在单位时间内从冷藏物中吸取的热量。是衡量制冷机制冷能力大小的指标。单位为千┙/秒”。中国规定,以冷凝温度+30°c,蒸发温度-15°c,过冷温度+25°c为标准工艺来表示制冷机的制冷量。
刻度
[相关解释]
量具、仪表等上面刻画的表示量(如尺寸、温度、电压等)的大小的条纹。
量具、仪表等上面刻画的表示量(如尺寸、温度、电压等)的大小的条纹。
勒沙特列原理
[相关解释]
若平衡体系受到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的影响,平衡就向能消除这种影响的方向移动的规则。由法国科学家勒沙特列首先提出,故名。如合成氨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后,若增大压强,平衡就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因这样可减少分子数目,从而降低压强,以此来消除压强的增大。
若平衡体系受到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的影响,平衡就向能消除这种影响的方向移动的规则。由法国科学家勒沙特列首先提出,故名。如合成氨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后,若增大压强,平衡就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因这样可减少分子数目,从而降低压强,以此来消除压强的增大。
千卡
[相关解释]
1.也称大卡。热量的实用单位,是一卡路里的一千倍。亦即一公斤水温度升高摄氏一度所需的热量。
1.也称大卡。热量的实用单位,是一卡路里的一千倍。亦即一公斤水温度升高摄氏一度所需的热量。
华氏温度计
[相关解释]
1.温度计的一种。旧称华氏寒暑表,又称华氏表。其冰点为32度,沸点为212度,用符号"f"表示。这种温度计的刻度方法是德国物理学家华兰海特制定的。
1.温度计的一种。旧称华氏寒暑表,又称华氏表。其冰点为32度,沸点为212度,用符号"f"表示。这种温度计的刻度方法是德国物理学家华兰海特制定的。
卡路里
[相关解释]
热量单位,使1克水的温度升高1℃所需要的热量。简称卡。[法calorie]
热量单位,使1克水的温度升高1℃所需要的热量。简称卡。[法calorie]
反常膨胀
[相关解释]
少数物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时体积反而缩小的现象。如水在0~4°c范围内当温度升高时体积反而缩小。即在4°c时水的密度最大。冬天0°c的水浮于水面凝结成冰,而4°c的水却沉于水底。锑、铋等少数物质在熔点以上的某一温度范围内也有反常膨胀现象。
少数物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时体积反而缩小的现象。如水在0~4°c范围内当温度升高时体积反而缩小。即在4°c时水的密度最大。冬天0°c的水浮于水面凝结成冰,而4°c的水却沉于水底。锑、铋等少数物质在熔点以上的某一温度范围内也有反常膨胀现象。
受凉
[相关解释]
1.骤然受到低温度的影响而患感冒等疾病。
1.骤然受到低温度的影响而患感冒等疾病。
受热
[相关解释]
1.中暑。 2.受到高温度的影响。
1.中暑。 2.受到高温度的影响。
回火
[相关解释]
①把淬火后的工件加热(不超过临界温度),然后冷却,使能保持一定的硬度,增加韧性。也叫配火。②氧炔吹管等的火焰向反方向燃烧。
①把淬火后的工件加热(不超过临界温度),然后冷却,使能保持一定的硬度,增加韧性。也叫配火。②氧炔吹管等的火焰向反方向燃烧。
土星
[相关解释]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的次序计为第六颗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1427亿千米。直径12万千米,平均密度07克/厘米3,质量5688×1029克。公转周期2946年,自转周期10小时14分。表面有浓厚的大气,最高温度约-150°c。上空常有比地球强烈数万倍的闪电。有磁场、辐射带、美丽的光环和二十三颗卫星。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的次序计为第六颗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1427亿千米。直径12万千米,平均密度07克/厘米3,质量5688×1029克。公转周期2946年,自转周期10小时14分。表面有浓厚的大气,最高温度约-150°c。上空常有比地球强烈数万倍的闪电。有磁场、辐射带、美丽的光环和二十三颗卫星。
土温
[相关解释]
1.土壤的温度。
1.土壤的温度。
地温
[相关解释]
地面及其以下的土壤温度。地面温度直接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白天高,夜间低;夏季高,冬季低。土壤温度的变化随深度增大而逐渐减小,约在1米深处,温度的日变化已消失。土壤深达20米以下时,地温的年变化也消失了。井水冬暖夏凉就是地温终年少变所致。
地面及其以下的土壤温度。地面温度直接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白天高,夜间低;夏季高,冬季低。土壤温度的变化随深度增大而逐渐减小,约在1米深处,温度的日变化已消失。土壤深达20米以下时,地温的年变化也消失了。井水冬暖夏凉就是地温终年少变所致。
地球资源卫星
[相关解释]
用于勘测和研究地球自然资源的人造地球卫星。采用太阳同步轨道。能获得分辨率较高的地球的多光谱像片,测定与区别具有1℃温差的全球各处的地表温度,获取海洋动力学各种数据等。
用于勘测和研究地球自然资源的人造地球卫星。采用太阳同步轨道。能获得分辨率较高的地球的多光谱像片,测定与区别具有1℃温差的全球各处的地表温度,获取海洋动力学各种数据等。
地面温度
[相关解释]
1.指地面与空气交界处的温度。详"地温"。
1.指地面与空气交界处的温度。详"地温"。
地面辐射
[相关解释]
指地面向天空以长波形式放射出的能量。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同时也昼夜不停地向外放射能量,这便是地面辐射。地面温度愈高,地面辐射就愈强。
指地面向天空以长波形式放射出的能量。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同时也昼夜不停地向外放射能量,这便是地面辐射。地面温度愈高,地面辐射就愈强。
塑性炸药
[相关解释]
以黑索今为主要成分,与非爆炸性黏合剂、增塑剂混合制成的具有良好塑性的炸药。在-57~-77°c的温度范围内可任意改变炸药形状。主要用于装填特种弹药或供特种技术爆破使用。
以黑索今为主要成分,与非爆炸性黏合剂、增塑剂混合制成的具有良好塑性的炸药。在-57~-77°c的温度范围内可任意改变炸药形状。主要用于装填特种弹药或供特种技术爆破使用。
外焰
[相关解释]
1.火焰的外层。无色。因供氧充足,燃烧完全,温度最高。具有氧化作用。
1.火焰的外层。无色。因供氧充足,燃烧完全,温度最高。具有氧化作用。
天王星
[相关解释]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的次序计为第七颗行星。1781年由英国天文学家赫歇耳发现。与太阳平均距离2869亿千米。直径51800千米,平均密度124克/厘米3,质量8742×1028克。公转周期8401年,自转周期239小时,为逆向自转。表面温度约-180°c。有磁场、光环和十五颗卫星。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的次序计为第七颗行星。1781年由英国天文学家赫歇耳发现。与太阳平均距离2869亿千米。直径51800千米,平均密度124克/厘米3,质量8742×1028克。公转周期8401年,自转周期239小时,为逆向自转。表面温度约-180°c。有磁场、光环和十五颗卫星。
太阳
[相关解释]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银河系的一颗普通恒星。与地球平均距离14960万千米,直径139万千米,平均密度1409克/厘米3,质量1989×1033克,表面温度5770开,中心温度1500万开。由里向外分别为太阳核反应区、太阳对流层、太阳大气层。其中心区不停地进行热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以辐射方式向宇宙空间发射。其中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地球,成为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银河系的一颗普通恒星。与地球平均距离14960万千米,直径139万千米,平均密度1409克/厘米3,质量1989×1033克,表面温度5770开,中心温度1500万开。由里向外分别为太阳核反应区、太阳对流层、太阳大气层。其中心区不停地进行热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以辐射方式向宇宙空间发射。其中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地球,成为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
太阳对流层
[相关解释]
太阳结构的一个层次。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之下●约15万千米。层顶温度约6600开。由于层内氢的不断电离而造成气体比热的不断增加,破坏流体静力学平衡,引起气体的升降,形成对流。
太阳结构的一个层次。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之下●约15万千米。层顶温度约6600开。由于层内氢的不断电离而造成气体比热的不断增加,破坏流体静力学平衡,引起气体的升降,形成对流。
太阳核反应区
[相关解释]
太阳结构的一个层次。太阳中心发生氢核聚变的区域。由于太阳中心的压强很高,气体温度也很高,因而这里富含氢元素的太阳气体,通过质子质子反应和碳氮循环,把质子聚变为α粒子,从而释放巨大能量,并以辐射方式发射到宇宙空间。
太阳结构的一个层次。太阳中心发生氢核聚变的区域。由于太阳中心的压强很高,气体温度也很高,因而这里富含氢元素的太阳气体,通过质子质子反应和碳氮循环,把质子聚变为α粒子,从而释放巨大能量,并以辐射方式发射到宇宙空间。
太阳黑子
[相关解释]
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上的暗黑斑点。因比周围温度低1000~2000°c,与光球相比显得比较暗淡而得名。多呈椭圆形。直径从上千千米至几十万千米。生存时间平均约一天,少数可生存数月甚至一年以上≮子数的多寡平均以十一年为周期。大黑子群出现后,地球上常发生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现象。
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上的暗黑斑点。因比周围温度低1000~2000°c,与光球相比显得比较暗淡而得名。多呈椭圆形。直径从上千千米至几十万千米。生存时间平均约一天,少数可生存数月甚至一年以上≮子数的多寡平均以十一年为周期。大黑子群出现后,地球上常发生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现象。
夫遂
[相关解释]
1.古人用于日下取火的凹形铜镜。古人置镜于日下﹐则光聚于弧心﹐久而温度升高﹐承之以艾﹐则火生。因其取火于阳光﹐故亦名阳燧。
1.古人用于日下取火的凹形铜镜。古人置镜于日下﹐则光聚于弧心﹐久而温度升高﹐承之以艾﹐则火生。因其取火于阳光﹐故亦名阳燧。
孵化
[相关解释]
昆虫、鱼类、鸟类或爬行动物的卵在一定的温度和其他条件下变成幼虫或小动物。
昆虫、鱼类、鸟类或爬行动物的卵在一定的温度和其他条件下变成幼虫或小动物。
孵卵器
[相关解释]
1.人工孵卵的器具。多用电力保持一定温度,可在任何季节孵出幼雏。
1.人工孵卵的器具。多用电力保持一定温度,可在任何季节孵出幼雏。
室温
[相关解释]
1.室内温度。
1.室内温度。
寒地
[相关解释]
1.指寒贱的地位,低微的官位。 2.阴湿而且温度较低的土地。
1.指寒贱的地位,低微的官位。 2.阴湿而且温度较低的土地。
寒埆
[相关解释]
1.谓土壤温度低而瘠薄。
1.谓土壤温度低而瘠薄。
导热
[相关解释]
1.让热能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各种物质的导热能力不同﹐金属的导热能力最强。
1.让热能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各种物质的导热能力不同﹐金属的导热能力最强。
小气候
[相关解释]
因下垫面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气候。在一个地区的每一块地方(如农田、温室、仓库、车间、庭院等)都要受到该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因下垫面性质不同、热状况各异,又有人的活动等,就会形成小范围特有的气候状况,小气候中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人类的工作环境,家庭的生活情趣等。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加以改善。
因下垫面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气候。在一个地区的每一块地方(如农田、温室、仓库、车间、庭院等)都要受到该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因下垫面性质不同、热状况各异,又有人的活动等,就会形成小范围特有的气候状况,小气候中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人类的工作环境,家庭的生活情趣等。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加以改善。
布朗运动
[相关解释]
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所作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1827年由英国植物学家布朗首先发现,故名。布朗运动是由于微粒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或气体)分子的撞击未能被抵消而产生的。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它间接证明了物质分子处于永恒的热运动中。
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所作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1827年由英国植物学家布朗首先发现,故名。布朗运动是由于微粒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或气体)分子的撞击未能被抵消而产生的。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它间接证明了物质分子处于永恒的热运动中。
干季
[相关解释]
一地区一年中降水较少的时期。具有常年持续一月至数月、每年重复出现的特点。在低纬度地区,因全年温度的季节变化不明显而降水较显著,故常用干季和雨季划分季节。热带地区,干季主要出现于冬季;在副热带的地中海气候区,干季出现于夏季,在季风气候区则主要出现于冬季;近赤道地区,全年有两个干季。
一地区一年中降水较少的时期。具有常年持续一月至数月、每年重复出现的特点。在低纬度地区,因全年温度的季节变化不明显而降水较显著,故常用干季和雨季划分季节。热带地区,干季主要出现于冬季;在副热带的地中海气候区,干季出现于夏季,在季风气候区则主要出现于冬季;近赤道地区,全年有两个干季。
干湿球温度表
[相关解释]
测量空气温度和湿度的一对并列安置的温度表。用于测量空气温度的称为干球温度表”;另一支温度表的球部缠着纱布,纱布一端引入水杯,称为湿球温度表”。根据两温度表的示度,利用湿度查算表可查得观测时空气的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饱和差和露点温度。
测量空气温度和湿度的一对并列安置的温度表。用于测量空气温度的称为干球温度表”;另一支温度表的球部缠着纱布,纱布一端引入水杯,称为湿球温度表”。根据两温度表的示度,利用湿度查算表可查得观测时空气的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饱和差和露点温度。
平流层
[相关解释]
从对流层顶至离地约50千米高度的大气层。层内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层内大气盛行水平运动,对流十分微弱,因而大气较为稳定,加上水汽和尘艾量稀少,故天气现象少见。
从对流层顶至离地约50千米高度的大气层。层内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层内大气盛行水平运动,对流十分微弱,因而大气较为稳定,加上水汽和尘艾量稀少,故天气现象少见。
开尔文
[相关解释]
热力学温度单位,1开尔文是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 3.16。这个单位名称是为纪念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lord kelvin)而定的。
热力学温度单位,1开尔文是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 3.16。这个单位名称是为纪念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lord kelvin)而定的。
引火点
[相关解释]
1.可燃性物体开始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也称着火点﹑燃点。
1.可燃性物体开始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也称着火点﹑燃点。
影伏
[相关解释]
1.龟产卵于近水洞穴﹐使其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发育化生。因其不由母体伏卵孵化﹐故称影伏。
1.龟产卵于近水洞穴﹐使其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发育化生。因其不由母体伏卵孵化﹐故称影伏。
微波背景辐射
[相关解释]
从宇宙空间背景发出来的微波辐射。是温度近于276开的黑体辐射,习惯上称为3开背景辐射”。一般认为来自宇宙早期原始火球的残余辐射。是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上的四大发现之一。
从宇宙空间背景发出来的微波辐射。是温度近于276开的黑体辐射,习惯上称为3开背景辐射”。一般认为来自宇宙早期原始火球的残余辐射。是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上的四大发现之一。
恒温
[相关解释]
相对稳定的温度。
相对稳定的温度。
恒温动物
[相关解释]
能自动调节体温,在外界温度变化的情况下,能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动物,如鸟类和哺乳类。也叫常温动物、温血动物、热血动物。
能自动调节体温,在外界温度变化的情况下,能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动物,如鸟类和哺乳类。也叫常温动物、温血动物、热血动物。
感受器
[相关解释]
神经系统的末梢组织,能把所感受的外界刺激变成神经兴奋传入中枢神经。如表皮下面的接触、疼痛和温度的感受器等。
神经系统的末梢组织,能把所感受的外界刺激变成神经兴奋传入中枢神经。如表皮下面的接触、疼痛和温度的感受器等。
接触电势差
[相关解释]
不同的金属互相接触时所产生的电势差。其数值决定于金属的性质和接触面的温度。因不同金属的功函数(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所需的功)不同而产生。
不同的金属互相接触时所产生的电势差。其数值决定于金属的性质和接触面的温度。因不同金属的功函数(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所需的功)不同而产生。
摄氏温度计
[相关解释]
1.依照瑞典天文学家摄尔斯(celsius)制定的温度计量方法制作的温度计。在一个大气压下﹐水的冰点为零度﹐沸点为一百度﹐用符号"c"来表示。也叫摄氏温标。
1.依照瑞典天文学家摄尔斯(celsius)制定的温度计量方法制作的温度计。在一个大气压下﹐水的冰点为零度﹐沸点为一百度﹐用符号"c"来表示。也叫摄氏温标。
日射病
[相关解释]
1.即中暑。由长时间受烈日的照射或室内温度过高﹑不通风引起。症状是头痛,耳鸣;严重时昏睡,痉挛,血压下降。
1.即中暑。由长时间受烈日的照射或室内温度过高﹑不通风引起。症状是头痛,耳鸣;严重时昏睡,痉挛,血压下降。
日斑
[相关解释]
1.太阳表面的气体旋涡,温度较邻近的区域稍低,从地球上看像是太阳表面上的黑斑,所以也叫太阳黑子。日斑有很强的磁场,会影响地球上短波无线电通讯。
1.太阳表面的气体旋涡,温度较邻近的区域稍低,从地球上看像是太阳表面上的黑斑,所以也叫太阳黑子。日斑有很强的磁场,会影响地球上短波无线电通讯。
日珥
[相关解释]
出现在太阳边缘外面的火焰状气体。分宁静日珥、活动日珥、爆发日珥、环状日珥等。有些爆发日珥高达离日面几十万千米,再向日面落下,有时甚至被完全抛出。寿命从几小时到数月,温度约7000k,气流速度约4千米/秒。日珥多寡与太阳活动强弱有关,有约十一年的周期。
出现在太阳边缘外面的火焰状气体。分宁静日珥、活动日珥、爆发日珥、环状日珥等。有些爆发日珥高达离日面几十万千米,再向日面落下,有时甚至被完全抛出。寿命从几小时到数月,温度约7000k,气流速度约4千米/秒。日珥多寡与太阳活动强弱有关,有约十一年的周期。
显影
[相关解释]
使感光材料曝光后产生的潜影,显现成为可见影像的化学过程。在一定温度与时间的条件下,利用显影液使感光材料中感过光的卤化银还原成黑色金属银,而未感过光的卤化银则不受影响,从而形成可见影像。显影后经过定影、水洗等处理,就在胶片或照相纸上获得稳定的影像。
使感光材料曝光后产生的潜影,显现成为可见影像的化学过程。在一定温度与时间的条件下,利用显影液使感光材料中感过光的卤化银还原成黑色金属银,而未感过光的卤化银则不受影响,从而形成可见影像。显影后经过定影、水洗等处理,就在胶片或照相纸上获得稳定的影像。
晕池
[相关解释]
1.谓浴于汤池者因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体质较弱等原因而昏厥。
1.谓浴于汤池者因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体质较弱等原因而昏厥。
暖气团
[相关解释]
空气温度高于地面或海面温度的气团。在移动中把热量不断传给地面或海面,使所经地区变暖而本身逐渐变冷。影响中国的暖气团主要来自热带海洋,水汽丰沛,若遇北方冷气团,则往往凝云致雨,造成大范围的天气变化。
空气温度高于地面或海面温度的气团。在移动中把热量不断传给地面或海面,使所经地区变暖而本身逐渐变冷。影响中国的暖气团主要来自热带海洋,水汽丰沛,若遇北方冷气团,则往往凝云致雨,造成大范围的天气变化。
暖烫烫
[相关解释]
1.形容温度很高。
1.形容温度很高。
最低气温
[相关解释]
一定时间或一定空间内空气温度的最低值。例如,日最低气温和年最低气温等。日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后。年最低气温在中、高纬度内陆以1月为最低,海洋上以2月为最低。
一定时间或一定空间内空气温度的最低值。例如,日最低气温和年最低气温等。日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后。年最低气温在中、高纬度内陆以1月为最低,海洋上以2月为最低。
最高气温
[相关解释]
一定时间或一定空间内空气温度的最高值。例如,日最高气温和年最高气温等。日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两点钟左右;年最高气温在中、高纬度内陆以7月为最高,海洋上以8月为最高。
一定时间或一定空间内空气温度的最高值。例如,日最高气温和年最高气温等。日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两点钟左右;年最高气温在中、高纬度内陆以7月为最高,海洋上以8月为最高。
月球
[相关解释]
俗称月亮”。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本身不发光,由于反射太阳光而被人们观测到。与地球平均距离384401万千米。直径3476千米,平均密度334克/厘米3,质量735×1025克。月面上自由落体重力加速度为地球上的1/6;有众多的环形山、山系、月海、月陆、辐射纹等结构;无水,基本上无大气;温度变化大,在太阳光直射下高达127°c,夜间降至-183°c。
俗称月亮”。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本身不发光,由于反射太阳光而被人们观测到。与地球平均距离384401万千米。直径3476千米,平均密度334克/厘米3,质量735×1025克。月面上自由落体重力加速度为地球上的1/6;有众多的环形山、山系、月海、月陆、辐射纹等结构;无水,基本上无大气;温度变化大,在太阳光直射下高达127°c,夜间降至-183°c。
查理定律
[相关解释]
在体积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温度每升高1°c,其压强的增加量等于它在0°c时压强的1/273;或在体积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跟热力学温度成正比。此定律由法国物理学家查理在实验中发现,故名。适用于理想气体,对高温、低压下的真实气体也近似适用。
在体积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温度每升高1°c,其压强的增加量等于它在0°c时压强的1/273;或在体积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跟热力学温度成正比。此定律由法国物理学家查理在实验中发现,故名。适用于理想气体,对高温、低压下的真实气体也近似适用。
标准状况
[相关解释]
通常规定温度为27316k(0°c)和压强为101325千帕(或取近似值1013×105帕)作为气体的标准状况。因气体的体积跟温度和压强有关,在相同情况下才可比较。
通常规定温度为27316k(0°c)和压强为101325千帕(或取近似值1013×105帕)作为气体的标准状况。因气体的体积跟温度和压强有关,在相同情况下才可比较。
标量
[相关解释]
有大小而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体积、温度等。
有大小而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体积、温度等。
比热
[相关解释]
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比热。
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比热。
气象火箭
[相关解释]
探测高层大气的物理特征(如气压、温度、湿度等)和现象的探空火箭。通常为小型无控制火箭,重10~100千克。探测高度30~100千米。
探测高层大气的物理特征(如气压、温度、湿度等)和现象的探空火箭。通常为小型无控制火箭,重10~100千克。探测高度30~100千米。
氯酸钾
[相关解释]
化学式kclo3。无色透明晶体或白色粉末。溶于水、甘油,难溶于乙醇。在400°c时分解放出氧气,有催化剂(如二氧化锰)存在时,较低温度就能分解放出氧气。在酸性溶液中,有较强的氧化性,易发生燃烧或爆炸。由热的浓氯化钾碱溶液电解而得。广泛用于制火柴、雷管、炸药、烟火、药物、消毒剂等。
化学式kclo3。无色透明晶体或白色粉末。溶于水、甘油,难溶于乙醇。在400°c时分解放出氧气,有催化剂(如二氧化锰)存在时,较低温度就能分解放出氧气。在酸性溶液中,有较强的氧化性,易发生燃烧或爆炸。由热的浓氯化钾碱溶液电解而得。广泛用于制火柴、雷管、炸药、烟火、药物、消毒剂等。
水质
[相关解释]
1.指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前者包括水的温度﹑颜色﹑透明度﹑味道和气味;后者包括所含各种矿物质的成分和含量。
1.指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前者包括水的温度﹑颜色﹑透明度﹑味道和气味;后者包括所含各种矿物质的成分和含量。
汽化热
[相关解释]
单位质量的液态物质变成同温度的气态物质所需吸收的热量。也等于单位质量的同种物质在相同压强下由气态变成同温度的液态时所放出的热量。
单位质量的液态物质变成同温度的气态物质所需吸收的热量。也等于单位质量的同种物质在相同压强下由气态变成同温度的液态时所放出的热量。
测量
[相关解释]
1.推测度量。 2.用仪器或量具测定空间﹑时间﹑温度﹑速度﹑功能﹑地面的形状高低和零件的尺寸﹑角度等。
1.推测度量。 2.用仪器或量具测定空间﹑时间﹑温度﹑速度﹑功能﹑地面的形状高低和零件的尺寸﹑角度等。
海况
[相关解释]
①指海区的温度、海水成分、浮游生物组成等情况。②指海面在风的作用下波动的情况,根据波浪的大小有无,分为0—9共10级。见‘海况表’。
①指海区的温度、海水成分、浮游生物组成等情况。②指海面在风的作用下波动的情况,根据波浪的大小有无,分为0—9共10级。见‘海况表’。
海水声速
[相关解释]
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其大小与海水的温度、盐度和海水所受压力(或深度)等有关。约为1500米/秒。
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其大小与海水的温度、盐度和海水所受压力(或深度)等有关。约为1500米/秒。
海水声道
[相关解释]
海洋中易于声传播的水层。由于海水中温度、盐度的分布不均,再加上压力作用,造成声速分布不均而形成。人们以此建立海洋水声系统,进行水下通信,接收遇险船舶求救信号,记录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的时间和地点,军事上用以建立海上警戒、反潜、防潜作战系统等。
海洋中易于声传播的水层。由于海水中温度、盐度的分布不均,再加上压力作用,造成声速分布不均而形成。人们以此建立海洋水声系统,进行水下通信,接收遇险船舶求救信号,记录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的时间和地点,军事上用以建立海上警戒、反潜、防潜作战系统等。
海水温度
[相关解释]
反映海水热状况的物理量。以°c表示。世界海洋的水温变化在-2~30°c,其中年平均水温超过20°c的海区占整个海洋面积一半以上。有日、月、年、多年周期性变化和不规则变化。主要取决于海洋热收支状况和时间变化。
反映海水热状况的物理量。以°c表示。世界海洋的水温变化在-2~30°c,其中年平均水温超过20°c的海区占整个海洋面积一半以上。有日、月、年、多年周期性变化和不规则变化。主要取决于海洋热收支状况和时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