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5 查到相关清道的内容。
带有清道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为虎作伥 [相关解释]
1.传说被虎吃掉的人﹐死后成为伥鬼﹐虎行求食﹐则为虎前导清道。见《太平广记》卷四三○引唐裴铏《传奇.马拯》◇因以"为虎作伥"比喻做恶人的帮凶。
传警 [相关解释]
1.古代礼仪,帝王车驾启行时,左右侍者传声,以示警清道,叫作传警。 2.传递警报。
儆跸 [相关解释]
1.谓在皇帝出入经过的地方严加戒备,断绝行人。儆,警戒;跸,清道。
六率 [相关解释]
1.北周警卫之制﹐设左右武贲率掌武贲之士﹐左右旅贲率掌旅贲之士﹐左右射声率掌射声之士﹐左右骁骑率掌骁骑之士﹐左右羽林率掌羽林之士,左右游击率掌游击之士﹐总称"六率"﹐由左右武伯分别统率。见《隋书·礼仪志七》。 2.唐有东宫六率﹐与十二卫分领府兵﹐所领军士各有名号左右卫率府所领称射乘﹐左右司御率府所领称旅贲﹐左右清道率府所领称直荡。
出警入跸 [相关解释]
1.谓帝王出入时警戒清道,禁止行人。
前跸 [相关解释]
1.亦作"前?"。 2.古代帝后出行时﹐侍卫在车驾前开路清道﹐禁止行人通行﹐称为"前跸"。
半山亭 [相关解释]
1.亭名。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山门北半山寺。半山寺原为宋王安石故居,元丰七年舍为寺宇。明代因靠近宫城北安门,划为禁地,寺废。清道光年间再建,同治时重修,并建一亭,即名半山亭。参见"半山"。 2.亭名。在河南内乡县西北汤河半山间。宋张舜民建。金元好问有《春日半山亭游眺》诗,即其地。
南公鼎 [相关解释]
1.西周初期青铜器。清道光年间在陕西省岐山礼村出土,为南公之孙盂所造,故称。或称"盂鼎"。详"盂鼎"。
司陛 [相关解释]
1.指帝王出入时担任清道警戒的侍卫。
呵跸 [相关解释]
1.古代帝王出行时卫队吆喝清道,禁止通行。
张黑女墓志 [相关解释]
全称《魏故南阳张府君墓志》,也称《张玄墓志》。北魏石刻。正书。镌立于公元531年。原石久佚,清道光间始以旧拓本现世。书法结体扁方有隶意,朴茂渊雅,神采飞扬。
快蟹 [相关解释]
1.清道光﹑咸丰﹑同治时战船名。其式仿广东船,左右桨多至二十余,其行甚速。
拥篲 [相关解释]
1.亦作"拥彗"。 2.执帚。帚用以扫除清道﹐古人迎候宾客﹐常拥篲以示敬意。 3.引申为扫清障碍。
整跸 [相关解释]
1.犹警跸。指帝王出行时警戒﹑清道。
楚剧 [相关解释]
戏曲剧种。流行于湖北黄陂、孝感一带。曾名黄孝花鼓”、西路花鼓”,1926年改今称。由鄂东哦呵腔”发展而成,清道光年间已盛行。唱腔有以迓腔为主的板腔和小调、高腔三类。主要剧目有《葛麻》、《宝莲灯》等。
毛公鼎 [相关解释]
西周晚期青铜器。清道光末年在陕西岐山出土。鼎上有铭文四百七十九个字,记述了周宣王告诫和褒赏臣下毛公fe435氖虑椤J侵泄现存铭文最长的青铜器。现藏台湾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清制 [相关解释]
1.清道的制度。
清轨 [相关解释]
1.犹清道。古代帝王或大官出巡,要清扫道路,禁止行人,称为清轨。
清道 [相关解释]
1.清净无为之道。 2.又称净街。清除道路,驱散行人。旧时常于帝王﹑官员出行时行之。 3.清扫街道。
清道使 [相关解释]
1.古代帝王出巡时的侍从官。
清道夫 [相关解释]
1.旧时称打扫街道的清洁工。
清道旗 [相关解释]
1.古代官员等外出时仪仗队所持的旗帜。
清野 [相关解释]
1.作战时,暂时转移周围的人口﹑牲畜﹑财物﹑粮食,清除附近的房屋﹑树木等,使敌人无所获取。 2.犹清跸或清道。 3.清旷的原野。
爨龙颜碑 [相关解释]
1.南朝宋碑。碑额题《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爨道庆撰文,赵次之﹑杜长子等于大明二年(公元458年)立。碑高近丈,碑文记爨龙颜政绩。用笔多隶意,书法雄强茂美。清道光年间为阮元发现而建亭护之,并为之撰跋。今碑在云南省陆良县,与《爨宝子碑》合称"二爨",为世所重。
牛喘 [相关解释]
1.牛因热而喘气『丞相丙吉关心农事的典故。《汉书.丙吉传》"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所)当忧﹐是以问之。'"后亦用以比喻庶民之疾苦。
畚斸 [相关解释]
1.畚,盛土器。劚,大锄。泛指清道用具。
盂鼎 [相关解释]
也称大盂鼎”。西周早期青铜器。清道光初年出土于陕西岐山礼村。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内容为约公元前1004年周康王对臣下盂的册命。是研究西周早期历史的重要资料。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粤曲 [相关解释]
曲艺曲种。流行于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以及香港、澳门等地。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当时由盲女演唱。民初出现亮眼女伶”,音乐上也有所发展。唱腔和粤剧基本相同。曲目也都取自粤剧剧本。
腰锣 [相关解释]
1.旧时大官仪仗中间的大锣﹐用以清道。
警跸 [相关解释]
1.古代帝王出入时﹐于所经路途侍卫警戒﹐清道止行﹐谓之"警跸"。
警道 [相关解释]
1.警跸清道。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相关解释]
简称民主革命”。有资产阶级领导的和无产阶级领导的两种。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也称新民主主义革命”。1905-1907年的俄国革命是第一次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在中国,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这种革命虽然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但不是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为目的,而是以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为目的,并为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作好准备。
通宝 [相关解释]
中国历代对钱币的称呼。最早使用这一名称的是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铸造的铜钱开元通宝。直至清道光以前,钱币大多以通宝为名,前面加上年号,有时加上国号。
邕剧 [相关解释]
1.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百色等说粤语的地区。清道光﹑咸丰年间形成于古名邕州的南宁,故称"邕剧"。
鞭板 [相关解释]
1.马鞭和手板。古代礼制武将执鞭清道和文官执板侍立为见到上官时的礼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