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2 查到相关池沼的内容。
带有池沼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海
[相关解释]
1.在北京城内西北。辽始引玉泉山水,汇为池沼;金称西华潭,元称太液池。池上跨长桥,桥北为北海,桥南为中和南海,合称"三海"。参阅明陶宗仪《辍耕录.万岁山》﹑清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卷上。
1.在北京城内西北。辽始引玉泉山水,汇为池沼;金称西华潭,元称太液池。池上跨长桥,桥北为北海,桥南为中和南海,合称"三海"。参阅明陶宗仪《辍耕录.万岁山》﹑清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卷上。
东沼
[相关解释]
1.东边的池沼。指长安东陂池。 2.指传说日所出处的昫谷。
1.东边的池沼。指长安东陂池。 2.指传说日所出处的昫谷。
凌波池
[相关解释]
1.唐代池沼名。在长安终南山下。
1.唐代池沼名。在长安终南山下。
华池
[相关解释]
1.神话传说中的池名。在昆仑山上。 2.景色佳丽的池沼。 3.口的舌下部位。泛指口。
1.神话传说中的池名。在昆仑山上。 2.景色佳丽的池沼。 3.口的舌下部位。泛指口。
山池
[相关解释]
1.山林池沼。 2.山中的水池。
1.山林池沼。 2.山中的水池。
干浅
[相关解释]
1.水量少,水位浅。 2.指江湖池沼的水浅处。
1.水量少,水位浅。 2.指江湖池沼的水浅处。
御液
[相关解释]
1.宫苑中的池沼。
1.宫苑中的池沼。
松谷庵
[相关解释]
1.黄山北部重要风景点之一。在叠障峰下。原名松谷草堂,又称松谷禅林。初为宋宝佑年间道士张尹甫隐居处,明宣德间重建,改名松谷庵。庵前流水汇成池沼,著名的五龙潭即在此。周围翠竹如海,环境清幽。
1.黄山北部重要风景点之一。在叠障峰下。原名松谷草堂,又称松谷禅林。初为宋宝佑年间道士张尹甫隐居处,明宣德间重建,改名松谷庵。庵前流水汇成池沼,著名的五龙潭即在此。周围翠竹如海,环境清幽。
林沼
[相关解释]
1.林木与池沼。
1.林木与池沼。
校人
[相关解释]
1.马官之长。 2.管理池沼的小吏。
1.马官之长。 2.管理池沼的小吏。
水蛭
[相关解释]
1.环节动物。俗名蚂蟥。体长稍扁,色黑带绿,尾端有吸盘,雌雄同体,生活于池沼水田中,吸食人畜血液。
1.环节动物。俗名蚂蟥。体长稍扁,色黑带绿,尾端有吸盘,雌雄同体,生活于池沼水田中,吸食人畜血液。
汀泞
[相关解释]
1.泛指池沼等浅水。
1.泛指池沼等浅水。
池沼
[相关解释]
池和沼。泛指池塘池沼足以渔钓。
池和沼。泛指池塘池沼足以渔钓。
池沼物
[相关解释]
1.比喻蛰居无为的人。
1.比喻蛰居无为的人。
池泽
[相关解释]
1.指池沼湖泽。
1.指池沼湖泽。
池灰
[相关解释]
1.《三辅黄图.池沼》"武帝初穿池得黑土。帝问东方朔,东方朔曰'西域胡人知。'乃问胡人,胡人曰'劫烧之余灰也。'"后因以"池灰"指兵火毁坏后的残迹。
1.《三辅黄图.池沼》"武帝初穿池得黑土。帝问东方朔,东方朔曰'西域胡人知。'乃问胡人,胡人曰'劫烧之余灰也。'"后因以"池灰"指兵火毁坏后的残迹。
汪坑
[相关解释]
1.水坑,池沼。
1.水坑,池沼。
泽陂
[相关解释]
1.池沼。
1.池沼。
源沼
[相关解释]
1.池水,池沼。
1.池水,池沼。
灵沼
[相关解释]
1.《诗.大雅.灵台》﹕"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毛传﹕"灵沼﹐言灵道行于沼也。"后喻指帝王的恩泽所及之处。 2.池沼的美称。
1.《诗.大雅.灵台》﹕"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毛传﹕"灵沼﹐言灵道行于沼也。"后喻指帝王的恩泽所及之处。 2.池沼的美称。
研沼
[相关解释]
1.研石山的池沼。春秋时吴王夫差筑馆娃宫于研石山以馆西施,遗址在今江苏省吴县灵岩山。
1.研石山的池沼。春秋时吴王夫差筑馆娃宫于研石山以馆西施,遗址在今江苏省吴县灵岩山。
神池
[相关解释]
1.神灵之池。对帝王居处池沼的美称。
1.神灵之池。对帝王居处池沼的美称。
莕菜
[相关解释]
1.即荇菜。多年生草本,生于淡水湖泊或池沼中。茎细长,叶对生,椭圆形,表面绿色,背面紫色,漂浮水上。根生水底。夏季开花,黄色。嫩叶可食。叶及根皆可入药,有解热利尿之功。亦可作饲料或绿肥。参见"荇菜"。
1.即荇菜。多年生草本,生于淡水湖泊或池沼中。茎细长,叶对生,椭圆形,表面绿色,背面紫色,漂浮水上。根生水底。夏季开花,黄色。嫩叶可食。叶及根皆可入药,有解热利尿之功。亦可作饲料或绿肥。参见"荇菜"。
莲池
[相关解释]
1.种莲的池沼。 2.指佛地。佛教谓极乐净土。 3.明高僧。本姓沈,名裯宏,字佛慧,号莲池,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世称莲池大师。又称云栖大师。
1.种莲的池沼。 2.指佛地。佛教谓极乐净土。 3.明高僧。本姓沈,名裯宏,字佛慧,号莲池,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世称莲池大师。又称云栖大师。
蟾蜍
[相关解释]
1.亦作"蟾衑"。亦作"蟾诸"。 2.两栖动物。俗称癞蛤蟆。形似蛙而大﹐背面多呈黑绿色﹐有大小疙瘩。耳后腺和皮肤腺分泌白色黏液﹐可入药。 3.《后汉书.天文志上》"言其时星辰之变"南朝梁刘昭注"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衑。"后用为月亮的代称。 4.形似蟾蜍的器物。(1)候风地动仪上的部件。《后汉书.张衡传》"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衔之。"(2)古建筑的承溜装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洧水》"旧引绥水南入茔域而为池沼,沼在丑地,皆蟾蜍吐水,石隍承溜。"
1.亦作"蟾衑"。亦作"蟾诸"。 2.两栖动物。俗称癞蛤蟆。形似蛙而大﹐背面多呈黑绿色﹐有大小疙瘩。耳后腺和皮肤腺分泌白色黏液﹐可入药。 3.《后汉书.天文志上》"言其时星辰之变"南朝梁刘昭注"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衑。"后用为月亮的代称。 4.形似蟾蜍的器物。(1)候风地动仪上的部件。《后汉书.张衡传》"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衔之。"(2)古建筑的承溜装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洧水》"旧引绥水南入茔域而为池沼,沼在丑地,皆蟾蜍吐水,石隍承溜。"
郑校人
[相关解释]
1.《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赵岐注"校人,主池沼小吏也。"后以"郑校人"喻指对贤者进行欺骗的人。
1.《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赵岐注"校人,主池沼小吏也。"后以"郑校人"喻指对贤者进行欺骗的人。
金鱼藻
[相关解释]
又称b174!薄=鹩阍蹇啤6嗄晟沉水草本。茎漂浮,有分枝。叶轮生,一侧边缘有锯齿。秋季开小花。坚果卵球形,有长刺。生于河湖、池沼中,广布于世界各地。多为金鱼饲料,又可作家禽、家畜的饲料。
又称b174!薄=鹩阍蹇啤6嗄晟沉水草本。茎漂浮,有分枝。叶轮生,一侧边缘有锯齿。秋季开小花。坚果卵球形,有长刺。生于河湖、池沼中,广布于世界各地。多为金鱼饲料,又可作家禽、家畜的饲料。
金鱼虫
[相关解释]
1.即水蚤。节肢动物﹐身体小﹐透明﹐椭圆形﹐有硬壳。成群生活在水沟和池沼中﹐是金鱼等的好饲料。也叫鱼虫。
1.即水蚤。节肢动物﹐身体小﹐透明﹐椭圆形﹐有硬壳。成群生活在水沟和池沼中﹐是金鱼等的好饲料。也叫鱼虫。
雁池
[相关解释]
1.亦作"鴈池"。 2.汉梁孝王刘武所筑兔园中的池沼名。 3.借指帝王所居园林中的池沼。
1.亦作"鴈池"。 2.汉梁孝王刘武所筑兔园中的池沼名。 3.借指帝王所居园林中的池沼。
香蒲
[相关解释]
俗称蒲草”。单子叶植物,香蒲科。多年生草本。地下有横生根状茎。叶狭长。花小,像蜡烛。多长在河滩和池沼内。产于中国东北和华北等地。嫩芽叫蒲菜”,可食用。根状茎能酿酒。叶子可以编蒲包、蒲席、扇子等。花粉入药,能消炎止血。
俗称蒲草”。单子叶植物,香蒲科。多年生草本。地下有横生根状茎。叶狭长。花小,像蜡烛。多长在河滩和池沼内。产于中国东北和华北等地。嫩芽叫蒲菜”,可食用。根状茎能酿酒。叶子可以编蒲包、蒲席、扇子等。花粉入药,能消炎止血。
马蛭
[相关解释]
1.大水蛭。蠕形动物。有眼五对,口缘有细齿,尾端有一吸盘。雌雄同体。栖于池沼田间,好吸人畜的血。
1.大水蛭。蠕形动物。有眼五对,口缘有细齿,尾端有一吸盘。雌雄同体。栖于池沼田间,好吸人畜的血。
鲇鱼
[相关解释]
1.鱼纲,鲇科。身体表面多黏液,无鳞,背部苍黑色,腹部白色;体长,前端平扁,后部侧扁,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须,尾圆而短,不分叉﹐背鳍小,臀鳍与尾鳍相连。生活在河湖池沼等处,白昼潜伏水底泥中,夜晩出来活动,吃小鱼﹑贝类﹑蛙等。
1.鱼纲,鲇科。身体表面多黏液,无鳞,背部苍黑色,腹部白色;体长,前端平扁,后部侧扁,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须,尾圆而短,不分叉﹐背鳍小,臀鳍与尾鳍相连。生活在河湖池沼等处,白昼潜伏水底泥中,夜晩出来活动,吃小鱼﹑贝类﹑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