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6 查到相关气血的内容。
带有气血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五禽戏 [相关解释]
也称五禽操”。一种仿生健身术。由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神态和动作组成。每一禽戏有若干动作组成套路。由汉代名医华佗将导引术与五行、脏象、气血、经络等学说结合创编而成。现今广泛应用于治疗疾病和医疗体操中。
人精 [相关解释]
1.人的气血的精英。 2.人中的精灵,指极为精明灵活的人。
体气 [相关解释]
1.指诗文的体制格调。 2.指禀性﹐气质。 3.指气血或气息。 4.指体质。
微脉 [相关解释]
1.细小的水脉。 2.中医学名词。脉象的一种。极细而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至数不明。由气血虚衰所致。多见于休克﹑虚脱﹑慢性虚弱病症等。
散脉 [相关解释]
1.中医学名词。脉象之一。指脉搏浮散,稍按即无,常见于气血耗散而致虚脱之症,多属悟。
椒疮 [相关解释]
1.中医眼病名。即沙眼。多因眼部受风热毒邪侵染,加之脾胃素有积热,致眼睑脉胳壅滞,气血失和而发。症见眼睑内面发生红色细小颗粒,状如花椒,故称。
毛血 [相关解释]
1.动物的毛与血。指祭祀时所用牺牲。 2.指鸟兽。 3.指人的毛发与气血。
气化 [相关解释]
1.指阴阳之气的变化。亦以喻世事的变迁。 2.中国古代哲学术语。指阴阳之气化生万物。 3.中医学术语。指人体内之气的运行变化和升降开阖。如脏腑的功能活动﹐气血﹑津液的输布流注﹐中气的升降﹐机枢的开阖等。参阅《素问.灵兰秘典论》。 4.指物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5.语言学名词。指浊音的清音化。如"病"﹑"动"﹑"共"等字的声母﹐原是古汉语的浊声母﹐演变到现在的普通话成为清声母﹐就是浊音清音化的结果。
气干 [相关解释]
1.气血和躯体。 2.气魄和才干。
气血 [相关解释]
1.中医学名词。指人体内的气和血。中医学认为气与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营养脏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 2.气性。 3.精神﹐精力。参见"气血方刚"。
气血方刚 [相关解释]
1.犹血气方刚。谓精力正值旺盛。
熨法 [相关解释]
1.中医外治法。有药熨﹑汤熨﹑酒熨﹑铁熨﹑葱熨﹑土熨等法。借助药性及温暖作用,直接作用于患处或有关部位,使气血通畅,以达到治病或缓解病痛的作用。
疟母 [相关解释]
1.疟疾久不愈﹐气血亏损﹐瘀血结于胁下而成痞块﹐称"疟母"。
瘀伤 [相关解释]
1.谓气血郁积成病。
穴位 [相关解释]
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之处。可反映各脏腑经络生理、病理变化,也可接受针灸、按摩或注入药物等刺激,以达到治疗目的。分经穴和经外奇穴两大类。
筋络 [相关解释]
1.中医指气血的通路。 2.静脉管。 3.植物的网络状纤维。
经脉 [相关解释]
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
胎气 [相关解释]
1.道教谓自然的正气。 2.中医指妇女在怀孕期间气血运行的情况。胎气不顺有恶心﹑呕吐及下肢浮肿等现象。
腠理 [相关解释]
①皮肤、肌肉的纹理,气血流通之处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②比喻事情的条理腠理遂通。
荣卫 [相关解释]
1.营卫,保卫。 2.中医学名词。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荣气行于脉中,属阴,卫气行于脉外,属阳。荣卫二气散布全身,内外相贯,运行不已,对人体起着滋养和保卫作用。 3.泛指气血﹑身体。
虚损 [相关解释]
1.空虚﹑毁坏。 2.中医病证名。因七情﹑劳倦﹑饮食﹑酒色或病后失调等﹐所引起的阴阳﹑气血﹑脏腑虚亏。
血败气索 [相关解释]
1.气血衰竭。
行气 [相关解释]
1.道教语。指呼吸吐纳等养生方法的内修功夫。 2.中医指输送精气。 3.指使气血畅通。 4.指行文气势。
运动按摩 [相关解释]
运用专门手法对运动员身体进行按摩,以提高人体机能,消除疲劳和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方法。有推、滚、捏、拿、按、压、扣、揉、摩、搓、抖等手法。具有疏通经络,活络关节,调整气血等功效。有赛前和训练前按摩、恢复期按摩、运动伤病后按摩等。
郁膈 [相关解释]
1.指气血郁结于胸膈的病症。
郄穴 [相关解释]
1.亦作"郄穴"。 2.孔穴。 3.中医针灸名词。指体内气血聚会于空隙处的重要穴位。见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卷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