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62 查到相关死刑的内容。
带有死刑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就
[相关解释]
1.三成,三套。 2.犹三匝,三重。 3.谓古时服死刑者,依照身份不同,分别三处就刑。
1.三成,三套。 2.犹三匝,三重。 3.谓古时服死刑者,依照身份不同,分别三处就刑。
临刑
[相关解释]
1.将受死刑之时。
1.将受死刑之时。
主稿官
[相关解释]
1.清代每年秋季由朝廷派员会审外省死刑案件,各蚀察使和布政使参加,按察使称主稿官,主办拟定判决文书事宜。
1.清代每年秋季由朝廷派员会审外省死刑案件,各蚀察使和布政使参加,按察使称主稿官,主办拟定判决文书事宜。
予勾
[相关解释]
1.亦作"予句"。 2.谓皇帝或其指定的大臣用朱笔在判处死刑者的名字上画勾以示批准。
1.亦作"予句"。 2.谓皇帝或其指定的大臣用朱笔在判处死刑者的名字上画勾以示批准。
五刑
[相关解释]
中国古代的五种刑罚。最初为墨(将墨涂于犯人刺刻后的面额部)、劓(割去犯人的鼻子)、fdad(弄断犯人之足)、宫(割去男犯生殖器,闭塞女犯生殖器)、大辟(对死刑的通称)五种。隋代至清代改为笞、杖、徒、流、死五种。
中国古代的五种刑罚。最初为墨(将墨涂于犯人刺刻后的面额部)、劓(割去犯人的鼻子)、fdad(弄断犯人之足)、宫(割去男犯生殖器,闭塞女犯生殖器)、大辟(对死刑的通称)五种。隋代至清代改为笞、杖、徒、流、死五种。
伏法
[相关解释]
(犯人)被执行死刑罪犯已于昨天~。
(犯人)被执行死刑罪犯已于昨天~。
决刑
[相关解释]
1.执行死刑。
1.执行死刑。
决囚灯
[相关解释]
1.亦作"决囚灯"。 2.南唐李后主于佛前燃灯,以其明灭决定罪犯应否判处死刑,故称。
1.亦作"决囚灯"。 2.南唐李后主于佛前燃灯,以其明灭决定罪犯应否判处死刑,故称。
凌迟
[相关解释]
也作陵迟”。又称剐刑”。古代一种最残酷的死刑。《宋史·刑法志》记载凌迟者,先断其肢体,然后割断其喉咙。
也作陵迟”。又称剐刑”。古代一种最残酷的死刑。《宋史·刑法志》记载凌迟者,先断其肢体,然后割断其喉咙。
减死
[相关解释]
1.减免死刑。
1.减免死刑。
刑不上大夫
[相关解释]
1.我国古代大夫以上的贵族享受的特权之一,是宗法等级制在法律上的反映。大夫以上的贵族犯罪,"不执缚系引,不使人颈眛,不捽抑",处死刑不"于市",而"于朝"。
1.我国古代大夫以上的贵族享受的特权之一,是宗法等级制在法律上的反映。大夫以上的贵族犯罪,"不执缚系引,不使人颈眛,不捽抑",处死刑不"于市",而"于朝"。
刑杀
[相关解释]
1.处以死刑。
1.处以死刑。
刽子
[相关解释]
1.执行死刑的人。
1.执行死刑的人。
刽子手
[相关解释]
①旧时执行死刑的人。②比喻屠杀人民的人。
①旧时执行死刑的人。②比喻屠杀人民的人。
十字架
[相关解释]
基督教的主要标志,象征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死亡以救赎人类。代表基督本身和基督教信仰。十字架原为古代处死刑的一种刑具。基督教认为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故用作标志。在西方文学中,一般也用十字架比喻苦难。
基督教的主要标志,象征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死亡以救赎人类。代表基督本身和基督教信仰。十字架原为古代处死刑的一种刑具。基督教认为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故用作标志。在西方文学中,一般也用十字架比喻苦难。
十直日
[相关解释]
1.指一月中规定禁止执行死刑﹑屠宰﹑渔钓的十天。此法始于唐律。
1.指一月中规定禁止执行死刑﹑屠宰﹑渔钓的十天。此法始于唐律。
去杀
[相关解释]
1.不用死刑。 2.戒杀生。
1.不用死刑。 2.戒杀生。
句决
[相关解释]
1.汉代乌桓妇女的首饰。 2.旧时执行死刑的司法程序之一。清制,各地判处死刑的案件,须申报刑部转奏皇帝决定,凡经皇帝朱笔画钩者,即照原拟罪名处决,谓之句决。
1.汉代乌桓妇女的首饰。 2.旧时执行死刑的司法程序之一。清制,各地判处死刑的案件,须申报刑部转奏皇帝决定,凡经皇帝朱笔画钩者,即照原拟罪名处决,谓之句决。
周佛海(1897-1948)
[相关解释]
汉奸〓南沅陵人。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脱离共产党。曾任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部部长、宣传部代理部长,参与筹建特务组织复兴社。1938年底随汪精卫投敌,任伪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抗战胜利后,被判处死刑,后改判无期徒刑。死于狱中。
汉奸〓南沅陵人。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脱离共产党。曾任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部部长、宣传部代理部长,参与筹建特务组织复兴社。1938年底随汪精卫投敌,任伪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抗战胜利后,被判处死刑,后改判无期徒刑。死于狱中。
大刑
[相关解释]
1.重刑。多指死刑。 2.施重刑用的刑具。 3.大型。型﹐铸造器物的模型。
1.重刑。多指死刑。 2.施重刑用的刑具。 3.大型。型﹐铸造器物的模型。
大辟
[相关解释]
古代杀头的死刑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古代杀头的死刑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小辟
[相关解释]
1.死刑以外的刑罚。
1.死刑以外的刑罚。
就决
[相关解释]
1.指受死刑。
1.指受死刑。
就法
[相关解释]
1.被处死刑。
1.被处死刑。
市死
[相关解释]
1.在闹市处死。指弃市,古代死刑之一。
1.在闹市处死。指弃市,古代死刑之一。
张春桥(1917- )
[相关解释]
山东巨野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书记处书记。文化大革命”中,任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副组长、上海市革委会主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江青、姚文元、王洪文结成四人帮”,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1977年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永远开除其党籍,并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1981年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83年被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山东巨野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书记处书记。文化大革命”中,任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副组长、上海市革委会主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与江青、姚文元、王洪文结成四人帮”,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1977年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永远开除其党籍,并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1981年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83年被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情实
[相关解释]
1.真心。 2.实情;真相。 3.清代死刑判决的一种。谓认定罪行属实,将付诸执行。与缓决对言。
1.真心。 2.实情;真相。 3.清代死刑判决的一种。谓认定罪行属实,将付诸执行。与缓决对言。
招子
[相关解释]
1.招贴。 2.犹招牌。似今之广告。 3.犹花招,办法。 4.旧时死刑犯就刑时插在身后标明姓名与罪状的纸牌。
1.招贴。 2.犹招牌。似今之广告。 3.犹花招,办法。 4.旧时死刑犯就刑时插在身后标明姓名与罪状的纸牌。
拟死
[相关解释]
1.定为死刑。 2.指某些昆虫的假死。因受外界惊动或袭击而呈半死状态﹐静伏不动﹐或跌落地面如死物﹐借以避敌。
1.定为死刑。 2.指某些昆虫的假死。因受外界惊动或袭击而呈半死状态﹐静伏不动﹐或跌落地面如死物﹐借以避敌。
数罪并罚
[相关解释]
一个人犯几个罪,法院对其所犯各罪分别定罪处刑后按一定原则合并执行。我国刑法规定,判决宣告以前已经发现一个人犯几个罪的,除了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刑法还对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前,发现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以及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前,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如何适用数罪并罚作了规定。
一个人犯几个罪,法院对其所犯各罪分别定罪处刑后按一定原则合并执行。我国刑法规定,判决宣告以前已经发现一个人犯几个罪的,除了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刑法还对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前,发现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以及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前,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如何适用数罪并罚作了规定。
斩标
[相关解释]
1.被判死刑者临刑时背上所插的标志。
1.被判死刑者临刑时背上所插的标志。
杨乃武与凶菜
[相关解释]
戏曲、曲艺传统剧目、曲目。据清末实事编写,有所虚构。写余杭举人杨乃武被诬与毕氏(外号凶菜)串通,谋杀毕氏之夫葛小大,被判死刑。杨姊淑英上京申冤,得刑部侍郎夏同善和醇亲王等帮助,终得昭雪。
戏曲、曲艺传统剧目、曲目。据清末实事编写,有所虚构。写余杭举人杨乃武被诬与毕氏(外号凶菜)串通,谋杀毕氏之夫葛小大,被判死刑。杨姊淑英上京申冤,得刑部侍郎夏同善和醇亲王等帮助,终得昭雪。
极典
[相关解释]
1.极刑。指死刑。
1.极刑。指死刑。
极法
[相关解释]
1.犹极刑。死刑;重刑。
1.犹极刑。死刑;重刑。
枪毙
[相关解释]
1.用枪打死。 2.现多用于称执行死刑。 3.比喻废弃不用。
1.用枪打死。 2.现多用于称执行死刑。 3.比喻废弃不用。
案诛
[相关解释]
1.查明罪行而处以死刑。
1.查明罪行而处以死刑。
正刑
[相关解释]
1.正常的法度。 2.谓正定刑律。 3.依法执行死刑。
1.正常的法度。 2.谓正定刑律。 3.依法执行死刑。
正法
[相关解释]
①政治法度讨正法之本|妄是非正法。②公正的法度正法直度|护持正法。③正宗的法则诗家之正法。④依法制裁、办理。特指执行死刑就地正法|早日正法。
①政治法度讨正法之本|妄是非正法。②公正的法度正法直度|护持正法。③正宗的法则诗家之正法。④依法制裁、办理。特指执行死刑就地正法|早日正法。
死刑
[相关解释]
剥夺罪犯生命的刑罚。是最严厉的刑罚。在我国,死刑只适用于罪大恶极的罪犯。应当判处死刑的罪犯,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缓。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我国法律对死刑案件的管辖、核准和执行从司法程序上作了周密的规定,加以严格的控制。
剥夺罪犯生命的刑罚。是最严厉的刑罚。在我国,死刑只适用于罪大恶极的罪犯。应当判处死刑的罪犯,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缓。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我国法律对死刑案件的管辖、核准和执行从司法程序上作了周密的规定,加以严格的控制。
死囚
[相关解释]
1.已判处死刑,尚未执行的囚犯。
1.已判处死刑,尚未执行的囚犯。
死狱
[相关解释]
1.应判死刑的案件。
1.应判死刑的案件。
死缓
[相关解释]
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强迫劳动,以观后效”的简称。我国在刑罚制度上的一项创造。属于死刑范畴,不是一种独立的刑罚。适用于应当判处死刑,但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罪犯。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后予以减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强迫劳动,以观后效”的简称。我国在刑罚制度上的一项创造。属于死刑范畴,不是一种独立的刑罚。适用于应当判处死刑,但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罪犯。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后予以减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殊死刑
[相关解释]
1.斩首的死刑。
1.斩首的死刑。
玉堂春
[相关解释]
戏曲传统剧目。取材于明人话本《玉堂春落难逢夫》(载《警世通言》)。叙尚书之子王金龙在妓院热恋名妓苏三(玉堂春),财尽被鸨母逐出。苏三被卖给富商作妾,蒙冤被判死刑。王金龙得官,平反冤狱。《起解》、《会审》等折演出较多。
戏曲传统剧目。取材于明人话本《玉堂春落难逢夫》(载《警世通言》)。叙尚书之子王金龙在妓院热恋名妓苏三(玉堂春),财尽被鸨母逐出。苏三被卖给富商作妾,蒙冤被判死刑。王金龙得官,平反冤狱。《起解》、《会审》等折演出较多。
生刑
[相关解释]
1.死刑以外的一切刑罚。
1.死刑以外的一切刑罚。
甸人
[相关解释]
1.古官名。掌田野之事及公族死刑。
1.古官名。掌田野之事及公族死刑。
监候
[相关解释]
1.监禁候审。 2.明清两代对判处死刑不立即执行者,暂行监禁,等候秋审﹑朝审复核的称为"监候",有斩监候和绞监候二种。
1.监禁候审。 2.明清两代对判处死刑不立即执行者,暂行监禁,等候秋审﹑朝审复核的称为"监候",有斩监候和绞监候二种。
监斩
[相关解释]
1.监督执行死刑。
1.监督执行死刑。
秋审
[相关解释]
1.古代复审死刑案件的一种制度。因于秋季举行﹐故称。清制﹐各省于每年四月﹐对判处死刑尚未执行的案犯﹐再行审议﹐分为"情实"﹑"缓决"﹑"可矜"﹑"可疑"四类﹐报送刑部。秋八月﹐刑部会同大理寺等﹐对上述原判死刑的四类案件集中审核﹐提出意见﹐最后奏请皇帝裁决。
1.古代复审死刑案件的一种制度。因于秋季举行﹐故称。清制﹐各省于每年四月﹐对判处死刑尚未执行的案犯﹐再行审议﹐分为"情实"﹑"缓决"﹑"可矜"﹑"可疑"四类﹐报送刑部。秋八月﹐刑部会同大理寺等﹐对上述原判死刑的四类案件集中审核﹐提出意见﹐最后奏请皇帝裁决。
立决
[相关解释]
〈书〉立即处决(死刑犯)。
〈书〉立即处决(死刑犯)。
缓决
[相关解释]
1.对死刑犯人暂缓处决。清制,各省死罪人犯,每岁审拟,分为情实﹑缓决﹑可矜﹑可疑诸项,报部。至秋审时由刑部会同九卿详核分拟,请旨裁决。见《清史稿.刑法志三》。
1.对死刑犯人暂缓处决。清制,各省死罪人犯,每岁审拟,分为情实﹑缓决﹑可矜﹑可疑诸项,报部。至秋审时由刑部会同九卿详核分拟,请旨裁决。见《清史稿.刑法志三》。
肆刑
[相关解释]
1.最重的刑罚,死刑。
1.最重的刑罚,死刑。
行刑
[相关解释]
1.执行刑罚。多指执行死刑。
1.执行刑罚。多指执行死刑。
行戮
[相关解释]
1.犹行刑。特指执行死刑。
1.犹行刑。特指执行死刑。
论决
[相关解释]
1.判决。 2.判处死刑﹔处决囚犯。
1.判决。 2.判处死刑﹔处决囚犯。
论杀
[相关解释]
1.判处死刑。
1.判处死刑。
论死
[相关解释]
1.判处死刑。
1.判处死刑。
论辟
[相关解释]
1.判处死刑。
1.判处死刑。
迁海
[相关解释]
1.清初为防台湾郑成功的抗清军,强令福建﹑广东等沿海居民内迁,距海三十里(一说五十里),不准人居住。其议发于郑氏降臣黄梧,至施焤始行,民有越出界外者概处死刑,至雍正六年其禁稍弛,界外渐有居民。参阅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地语.迁海》﹑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
1.清初为防台湾郑成功的抗清军,强令福建﹑广东等沿海居民内迁,距海三十里(一说五十里),不准人居住。其议发于郑氏降臣黄梧,至施焤始行,民有越出界外者概处死刑,至雍正六年其禁稍弛,界外渐有居民。参阅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地语.迁海》﹑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
重罪
[相关解释]
1.重大罪行。 2.指死刑。
1.重大罪行。 2.指死刑。
陈公博(1892-1946)
[相关解释]
汉奸。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开除出党。曾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工人部部长。1928年底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汪精卫投敌。1944年汪死后,任伪行政院院长、伪国民政府代理主席。抗日战争胜利后,逃往日本,后被押解回国,判处死刑。
汉奸。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开除出党。曾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工人部部长。1928年底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汪精卫投敌。1944年汪死后,任伪行政院院长、伪国民政府代理主席。抗日战争胜利后,逃往日本,后被押解回国,判处死刑。
陪绑
[相关解释]
1.把不够死刑或暂缓执行死刑的犯人跟立即处决的犯人一起绑赴刑场﹐以便用恐怖的场面逼使就范或说出口供。 2.比喻硬逼着他人和自己同做一件事。
1.把不够死刑或暂缓执行死刑的犯人跟立即处决的犯人一起绑赴刑场﹐以便用恐怖的场面逼使就范或说出口供。 2.比喻硬逼着他人和自己同做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