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2 查到相关正色的内容。
带有正色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五色 [相关解释]
1.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古代以此五者为正色。 2.泛指各种颜色。 3.神色。参见"五色无主"。 4.中医指五脏反映在面部的五种气色。据以诊断疾病。
以紫乱朱 [相关解释]
1.《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而夺正色。"后以"以紫乱朱"比喻将奸邪小人当作廉洁公正的贤者。
危言正色 [相关解释]
1.刚直的言论和严正的态度。
坏色 [相关解释]
1.非正色。常指僧衣的颜色。
坏衣 [相关解释]
1.即袈裟。僧尼避用五种正色和五种间色,故僧衣皆以坏色染成,因名坏衣。
奸色 [相关解释]
1.非正色。两色相杂而成的颜色。古代以青﹑黄﹑赤﹑白﹑黑为正色,其它色为奸色。
恶紫夺朱 [相关解释]
1.原谓厌恶以邪代正◇以喻以邪胜正,以异端充正理。古代以朱为正色,喻正统,故云。语本《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抗颜 [相关解释]
1.犹正色。谓态度严正。 2.犹面对。
敛色 [相关解释]
1.谓光色消失。 2.敛容正色。
朱紫 [相关解释]
1.红色与紫色。 2.《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而夺正色。"后因以"朱紫"喻正与邪﹑是与非﹑善与恶。 3.比喻辞采。 4.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或服饰。谓朱衣紫绶,即红色官服,紫色绶带。指供职高位。 5.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或服饰。谓红色﹑紫色官服。
杂色 [相关解释]
1.多种颜色。 2.特指除正色外的颜色。 3.各式各样。 4.古代铨选职官的一种制度。 5.古代戏曲中的角色名。指生﹑旦﹑净﹑末﹑丑以外的可以扮演任何人物的角色。
止谈风月 [相关解释]
1.《南史.徐勉传》"尝与门人夜集,客有虞皓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服其无私"。谓只可谈风月之事◇以"止谈风月"为劝阻他人勿谈公事或政事之典。
正色 [相关解释]
①相对间色而言。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②本来的、真正的颜色天之苍苍,其正色邪?③庄重;严肃正色作答|正色直绳|正色厉声。
正色直绳 [相关解释]
1.谓严正执法。
白鱼入舟 [相关解释]
1.《尚书大传》卷三"八百诸侯俱至孟津﹐白鱼入舟。"《史记.周本纪》"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府取以祭。"裴髎集解引马融曰"鱼者﹐介鳞之物﹐兵象也。白者﹐殷家之正色﹐言殷之兵众与周之象也。"后遂以"白鱼入舟"为殷亡周兴之兆。
直言正色 [相关解释]
1.谓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紫朱 [相关解释]
1.《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何晏集解"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而乱正色。"后因以"紫朱"或"朱紫"比喻正邪或真伪。
緑衣 [相关解释]
1.《诗.邶风.绿衣》"緑兮衣兮,緑衣黄裳。"相传此系卫庄姜伤己之诗。古人以黄为正色,绿为间色,间色为衣,黄色为里,比喻尊卑倒置,贵贱失所◇因以"緑衣"为正室失位的典故。 2.指非正色的下等服色『扬雄《法言.吾子》"緑衣三百,色如之何矣;纻絮三千,寒如之何矣。"李轨注"緑衣虽有三百领,色杂不可入宗庙。"《新唐书.肃宗七女传》"阿布思之妻隶掖庭,帝宴,使衣緑衣为倡。"后因以"緑衣"为婢妾等人的代称。 3.唐制六品﹑七品服用绿,饰以银。明制八品﹑九品着绿袍。见《新唐书.车服志》﹑《明会典.冠服二.公服》。
红紫 [相关解释]
1.红色与紫色。古代以青﹑赤﹑白﹑黑﹑黄为正色,红紫则是正色以外的间色。 2.红花与紫花。
袈裟 [相关解释]
1.梵文的音译。原意为"不正色",佛教僧尼的法衣。佛制,僧人必须避免用青﹑黄﹑赤﹑白﹑黑五种正色,而用似黑之色,故称。原译作"毠?",晋葛洪撰《字苑》改从衣作袈裟。
陈實遗盗 [相关解释]
1.《后汉书.陈寔传》﹕"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實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后因以"陈實遗盗"为以仁德感动窃贼弃恶从善之典故。
鱼沉雁落 [相关解释]
1.典出《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后以"鱼沉雁落"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