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正义的内容。
带有正义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亭
[相关解释]
1.三个亭障。 2.亭名。《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王稽知范雎贤,谓曰'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与私约而去。"司马贞索隐"三亭,亭名,在魏境之边,道亭也,今无其处。一云魏之郊境,总有三亭,皆祖饯之处。"一说在汴州尉氏县西南。见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 3.同"三停"。
1.三个亭障。 2.亭名。《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王稽知范雎贤,谓曰'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与私约而去。"司马贞索隐"三亭,亭名,在魏境之边,道亭也,今无其处。一云魏之郊境,总有三亭,皆祖饯之处。"一说在汴州尉氏县西南。见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 3.同"三停"。
三族
[相关解释]
1.有几种说法。(1)谓父﹑子﹑孙。《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郑玄注"三族,谓父﹑子﹑孙。"《仪礼.士昏礼》"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郑玄注"三族,谓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按,前注据父言之,故云子﹑孙;后注据子言之,故云己与子,二注义同。参阅孙诒让《周礼正义》。(2)谓父族﹑母族﹑妻族。《大戴礼记.保傅》"三族辅之。"卢辩注"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庄子.徐无鬼》"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成玄英疏"三族,谓父母族﹑妻族也。"《后汉书.杨终传》"秦政酷烈,
1.有几种说法。(1)谓父﹑子﹑孙。《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郑玄注"三族,谓父﹑子﹑孙。"《仪礼.士昏礼》"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郑玄注"三族,谓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按,前注据父言之,故云子﹑孙;后注据子言之,故云己与子,二注义同。参阅孙诒让《周礼正义》。(2)谓父族﹑母族﹑妻族。《大戴礼记.保傅》"三族辅之。"卢辩注"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庄子.徐无鬼》"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成玄英疏"三族,谓父母族﹑妻族也。"《后汉书.杨终传》"秦政酷烈,
三苗
[相关解释]
1.古国名。《书.舜典》"窜三苗于三危。"孔传"三苗,国名,缙云氏之后,为诸侯,号饕餮。"《史记.五帝纪》"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张守节正义"吴起曰'三苗之国,左洞庭而右彭蠡。'……以天子在北,故洞庭在西为左,彭蠡在东为右。今江州﹑鄂州﹑岳州,三苗之地也。"
1.古国名。《书.舜典》"窜三苗于三危。"孔传"三苗,国名,缙云氏之后,为诸侯,号饕餮。"《史记.五帝纪》"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张守节正义"吴起曰'三苗之国,左洞庭而右彭蠡。'……以天子在北,故洞庭在西为左,彭蠡在东为右。今江州﹑鄂州﹑岳州,三苗之地也。"
上士
[相关解释]
1.道德高尚的人。 2.古代官阶之一。其地位次于下大夫,高于中士。《周礼.天官.序官》"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孙诒让正义"凡诸官上士,《王制》谓之元士,又谓之适士,中﹑下士又谓之官师。"《孟子.万章下》"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秦以后亦有袭用古制﹐以上士﹑中士﹑下士为官秩者。 3.佛经中对菩萨的称呼。 4.军衔,军士的最高一级。
1.道德高尚的人。 2.古代官阶之一。其地位次于下大夫,高于中士。《周礼.天官.序官》"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孙诒让正义"凡诸官上士,《王制》谓之元士,又谓之适士,中﹑下士又谓之官师。"《孟子.万章下》"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秦以后亦有袭用古制﹐以上士﹑中士﹑下士为官秩者。 3.佛经中对菩萨的称呼。 4.军衔,军士的最高一级。
上江
[相关解释]
1.多指长江的上流地区。 2.又因长江从安徽流入江苏﹐故旧称安徽为上江﹐江苏为下江。今浙江省的金华﹑衢州一带﹐居浙江上游﹐旧时也称上江。 3.水名。《史记.夏本纪》"三江既入,震泽致定"唐张守节正义"三江者,在苏州东南三十里,名三江口……江东南上七十里至白蚬湖,名曰上江,亦曰东江。" 4.水名。广东省称鬰水(西江)为上江,泷水为下江。参见"西江"。
1.多指长江的上流地区。 2.又因长江从安徽流入江苏﹐故旧称安徽为上江﹐江苏为下江。今浙江省的金华﹑衢州一带﹐居浙江上游﹐旧时也称上江。 3.水名。《史记.夏本纪》"三江既入,震泽致定"唐张守节正义"三江者,在苏州东南三十里,名三江口……江东南上七十里至白蚬湖,名曰上江,亦曰东江。" 4.水名。广东省称鬰水(西江)为上江,泷水为下江。参见"西江"。
不子
[相关解释]
1.不合人子之道。 2.谓不以为君。 3.谓不能为儿子命名。《史记.夏本纪》"生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张守节正义"及生启﹐不入门﹐我不得名子﹐以故能成水土之功。"一说禹过门不入,不能井子之情。
1.不合人子之道。 2.谓不以为君。 3.谓不能为儿子命名。《史记.夏本纪》"生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张守节正义"及生启﹐不入门﹐我不得名子﹐以故能成水土之功。"一说禹过门不入,不能井子之情。
东国
[相关解释]
1.东方之国。上古指齐﹑鲁﹑徐夷等国。《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逾诸夏而图东国。"韦昭注"东国,徐夷吴越。"《史记.孟尝君列传》"其攻秦也,欲王之令楚王割东国以与齐,而秦出楚怀王以为和。"张守节正义"东国,齐﹑徐夷。"《文选.陆机》"是以三卿世及,东国多衰弊之政;五侯并轨,西京有陵夷之运。"李善注"东国,谓鲁也。"近代多指中国以东的日本﹑朝鲜等国。 2.东部地区。春秋时指楚国东部的锺离﹑巢﹑州来等地。 3.指东都洛阳。国,都城。 4.犹东方。指亚洲。一说,指中国。
1.东方之国。上古指齐﹑鲁﹑徐夷等国。《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逾诸夏而图东国。"韦昭注"东国,徐夷吴越。"《史记.孟尝君列传》"其攻秦也,欲王之令楚王割东国以与齐,而秦出楚怀王以为和。"张守节正义"东国,齐﹑徐夷。"《文选.陆机》"是以三卿世及,东国多衰弊之政;五侯并轨,西京有陵夷之运。"李善注"东国,谓鲁也。"近代多指中国以东的日本﹑朝鲜等国。 2.东部地区。春秋时指楚国东部的锺离﹑巢﹑州来等地。 3.指东都洛阳。国,都城。 4.犹东方。指亚洲。一说,指中国。
举鼎絶膑
[相关解释]
1.双手举起鼎而折断膝盖骨。《史记.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张守节正义"絶,断也。膑,胫骨也。"后以喻力小不胜重任。
1.双手举起鼎而折断膝盖骨。《史记.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张守节正义"絶,断也。膑,胫骨也。"后以喻力小不胜重任。
义举
[相关解释]
1.举义起事。 2.正义的举动。 3.指疏财仗义的行为。
1.举义起事。 2.正义的举动。 3.指疏财仗义的行为。
义事
[相关解释]
1.正义或公益之事。
1.正义或公益之事。
义人
[相关解释]
1.言行符合正义或道德标准的人。 2.秦汉时加给西南一种少数民族的称谓。
1.言行符合正义或道德标准的人。 2.秦汉时加给西南一种少数民族的称谓。
义卖
[相关解释]
1.为正义或公益事业筹款而出售物品,所售物品大都是捐献的,售价每高于市价。
1.为正义或公益事业筹款而出售物品,所售物品大都是捐献的,售价每高于市价。
义师
[相关解释]
1.为正义而战的军队。
1.为正义而战的军队。
义形于色
[相关解释]
1.正义之色现于颜面。
1.正义之色现于颜面。
义怀
[相关解释]
1.正义的心怀。
1.正义的心怀。
义愤
[相关解释]
对不合理或非正义的行动产生的愤慨流氓行径激起大家的义愤。
对不合理或非正义的行动产生的愤慨流氓行径激起大家的义愤。
义战
[相关解释]
1.正义的战争。
1.正义的战争。
义旗
[相关解释]
1.为正义而战的或起义的军队的旗帜。 2.借指义师。
1.为正义而战的或起义的军队的旗帜。 2.借指义师。
义正
[相关解释]
1.同"义政"。正,通"政"。 2.犹正义﹑道义。
1.同"义政"。正,通"政"。 2.犹正义﹑道义。
义死
[相关解释]
1.为正义而死。
1.为正义而死。
义演
[相关解释]
1.为正义或公益事业筹款而举行的演出。
1.为正义或公益事业筹款而举行的演出。
义谋
[相关解释]
1.合宜的谋猷;正义的谋画。
1.合宜的谋猷;正义的谋画。
义辞
[相关解释]
1.正义之辞。
1.正义之辞。
义风
[相关解释]
1.正义的气概和风范。
1.正义的气概和风范。
乐善好义
[相关解释]
1.谓乐于行善,喜好正义。
1.谓乐于行善,喜好正义。
乡利倍义
[相关解释]
1.趋向私利,违背正义。乡,通"向"。倍,通"背"。
1.趋向私利,违背正义。乡,通"向"。倍,通"背"。
书缺有间
[相关解释]
1.《史记.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张守节正义"言《古文尚书》缺失其间多矣,而无说黄帝之语。"后因以"书缺有间"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1.《史记.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张守节正义"言《古文尚书》缺失其间多矣,而无说黄帝之语。"后因以"书缺有间"泛指古书残缺已有多年。
云阳
[相关解释]
1.《史记.秦始皇本纪》﹕"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云阳城在雍州云阳县西八十里秦始皇甘泉宫在焉。"汉桓宽《盐铁论.毁学》﹕"李斯相秦﹐席天下之势﹐志小万乘﹐及其囚于囹圄﹐车制于云阳之市。"后世诗词戏曲小说中常用以指行刑之地。 2.指云梦泽中高唐之台。一说为"阳云"之误。 3.古县名。指今江苏省丹阳市。 4.古县名。故地即秦云阳邑『时改县﹐属左冯翊。 5.树精。 6.秦程邈因罪而囚云阳狱。在狱中﹐增减大篆书笔画﹐创为隶书﹐始皇善之﹐名其书曰隶书﹐定为八体之一
1.《史记.秦始皇本纪》﹕"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云阳城在雍州云阳县西八十里秦始皇甘泉宫在焉。"汉桓宽《盐铁论.毁学》﹕"李斯相秦﹐席天下之势﹐志小万乘﹐及其囚于囹圄﹐车制于云阳之市。"后世诗词戏曲小说中常用以指行刑之地。 2.指云梦泽中高唐之台。一说为"阳云"之误。 3.古县名。指今江苏省丹阳市。 4.古县名。故地即秦云阳邑『时改县﹐属左冯翊。 5.树精。 6.秦程邈因罪而囚云阳狱。在狱中﹐增减大篆书笔画﹐创为隶书﹐始皇善之﹐名其书曰隶书﹐定为八体之一
井匽
[相关解释]
1.排除污水秽物的水池和水沟。《周礼·天官·宫人》"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郑玄注"井﹐漏井﹐所以受水潦……匽猪﹐谓溜下之池,受畜水而流之者。"孔颖达疏"宫中为漏井以受秽﹐又为匽猪使四边流水入焉。井匽二者皆所以除其不蠲洁﹐又去其恶臭。"《宋史·谢绛传》"蝗亘田野﹐坌入郛郭﹐跳掷官寺﹐井匽皆满。"清冯桂芬《上海重建武帝庙记》"后为崇圣祠﹐祠有楼﹐最后为斋庖井匽之属。"一说"井匽"当读作"庰匽";庰﹐通"屏"。指厕所﹐僻隐处。见清孙诒让《周礼正义》卷十一。
1.排除污水秽物的水池和水沟。《周礼·天官·宫人》"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郑玄注"井﹐漏井﹐所以受水潦……匽猪﹐谓溜下之池,受畜水而流之者。"孔颖达疏"宫中为漏井以受秽﹐又为匽猪使四边流水入焉。井匽二者皆所以除其不蠲洁﹐又去其恶臭。"《宋史·谢绛传》"蝗亘田野﹐坌入郛郭﹐跳掷官寺﹐井匽皆满。"清冯桂芬《上海重建武帝庙记》"后为崇圣祠﹐祠有楼﹐最后为斋庖井匽之属。"一说"井匽"当读作"庰匽";庰﹐通"屏"。指厕所﹐僻隐处。见清孙诒让《周礼正义》卷十一。
介倪
[相关解释]
1.犹睥睨。侧目而视。《庄子·马蹄》"夫加之以衡?,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陆德明释文引李颐云"介倪,犹睥睨也。"陈寿昌《南华真经正义》"'介'独也。马独立而怒视也。"一说,介当为"兀","兀倪"即"阢陧",不安貌。见马其昶《庄子故》。或说介为"兀"宋竖r,"兀"为"杌"省,"倪"借为"輗","杌輗",谓折毁车輗。见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引马叙伦说。
1.犹睥睨。侧目而视。《庄子·马蹄》"夫加之以衡?,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陆德明释文引李颐云"介倪,犹睥睨也。"陈寿昌《南华真经正义》"'介'独也。马独立而怒视也。"一说,介当为"兀","兀倪"即"阢陧",不安貌。见马其昶《庄子故》。或说介为"兀"宋竖r,"兀"为"杌"省,"倪"借为"輗","杌輗",谓折毁车輗。见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引马叙伦说。
从义
[相关解释]
1.趋就正义。
1.趋就正义。
从容就义
[相关解释]
1.非常镇静﹑毫无畏惧地为正义而死。
1.非常镇静﹑毫无畏惧地为正义而死。
仗义
[相关解释]
1.主持正义。 2.谓讲义气。
1.主持正义。 2.谓讲义气。
仗义执言
[相关解释]
1.伸张正义,激昂陈词。
1.伸张正义,激昂陈词。
仰思
[相关解释]
1.追思。语本《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焦循正义"自后观前亦为仰,此仰思,盖即谓仰举三王之事而思其合。"
1.追思。语本《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焦循正义"自后观前亦为仰,此仰思,盖即谓仰举三王之事而思其合。"
传食
[相关解释]
1.辗转受人供养。《孟子·滕文公下》"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西京杂记》卷二"娄护﹑丰辩传食五侯间,各得其欢心,竞致奇膳。"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罗隐》"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成事,深怨王室。"《明史·艾万年传》"暮楚朝秦,传食中土,以剽掠为生。"章炳麟《箴新党论》"藩镇日强,自帝其部,非传食幕府,则不足以钓名。"一说传读zhuàn,为客舍之意。传食,谓止息于诸侯客馆而受其饮食。参阅清焦循《孟子正义》。
1.辗转受人供养。《孟子·滕文公下》"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西京杂记》卷二"娄护﹑丰辩传食五侯间,各得其欢心,竞致奇膳。"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罗隐》"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成事,深怨王室。"《明史·艾万年传》"暮楚朝秦,传食中土,以剽掠为生。"章炳麟《箴新党论》"藩镇日强,自帝其部,非传食幕府,则不足以钓名。"一说传读zhuàn,为客舍之意。传食,谓止息于诸侯客馆而受其饮食。参阅清焦循《孟子正义》。
伸义
[相关解释]
1.伸张正义。
1.伸张正义。
伸张
[相关解释]
张大;扩大(多指抽象事物)伸张正义。
张大;扩大(多指抽象事物)伸张正义。
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相关解释]
1.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用以比喻一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
1.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用以比喻一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
依斟流彘
[相关解释]
1.《史记.夏本纪》"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张守节正义引《帝王纪》曰"帝相徙于商丘,依同姓诸侯斟寻。羿恃其善射……使妔帅师灭斟灌﹑斟寻,杀夏帝相。"《国语.周语上》"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年,乃流王于彘。"后以"依斟流彘"谓帝王因失德而被迫流亡。
1.《史记.夏本纪》"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张守节正义引《帝王纪》曰"帝相徙于商丘,依同姓诸侯斟寻。羿恃其善射……使妔帅师灭斟灌﹑斟寻,杀夏帝相。"《国语.周语上》"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年,乃流王于彘。"后以"依斟流彘"谓帝王因失德而被迫流亡。
侵略战争
[相关解释]
1.以掠夺和奴役他国人民为目的而进行的战争。一切侵略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战争。
1.以掠夺和奴役他国人民为目的而进行的战争。一切侵略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战争。
儒林
[相关解释]
1.指儒家学者之群。《史记》有《儒林列传》。张守节正义引姚承曰儒谓博士,为儒雅之林。 2.泛指儒生﹑读书人。 3.泛指士林﹑读书人的圈子。 4.指儒家著作。 5.指儒家经学。 6.指学官。
1.指儒家学者之群。《史记》有《儒林列传》。张守节正义引姚承曰儒谓博士,为儒雅之林。 2.泛指儒生﹑读书人。 3.泛指士林﹑读书人的圈子。 4.指儒家著作。 5.指儒家经学。 6.指学官。
儒硎
[相关解释]
1.秦始皇既焚书,恐天下不服,乃密令冬月种瓜于骊山陵谷温暖处;瓜结实,诏博士诸生往视,因填土杀之。事见《史记.儒林列传》张守节正义引汉卫宏《诏定古文尚书序》◇因以"儒硎"谓读书人遭受的浩劫。
1.秦始皇既焚书,恐天下不服,乃密令冬月种瓜于骊山陵谷温暖处;瓜结实,诏博士诸生往视,因填土杀之。事见《史记.儒林列传》张守节正义引汉卫宏《诏定古文尚书序》◇因以"儒硎"谓读书人遭受的浩劫。
入子
[相关解释]
1.古代称随改嫁的母亲到后父家中的子女。《周礼.地官.媒氏》"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孙诒让正义"入子谓再嫁而携其女入后夫之家者。"一说"入子"谓嫁女。参阅郑司农注。
1.古代称随改嫁的母亲到后父家中的子女。《周礼.地官.媒氏》"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孙诒让正义"入子谓再嫁而携其女入后夫之家者。"一说"入子"谓嫁女。参阅郑司农注。
六堂
[相关解释]
1.指明清国子监所设之率性堂﹑修道堂﹑诚心堂﹑正义堂﹑崇志堂﹑广业堂。
1.指明清国子监所设之率性堂﹑修道堂﹑诚心堂﹑正义堂﹑崇志堂﹑广业堂。
六月
[相关解释]
1.《诗.小雅》篇名。序云"《六月》﹐宣王北伐也。"《国语.晋语四》"秦伯赋《六月》。"韦昭注"《六月》﹐道尹吉甫佐宣王征伐﹐复文武之业。《小雅》其诗云'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国。'此言重耳为君﹐必霸诸侯以匡佐天子。"后多用以指卫国定乱的正义之师。
1.《诗.小雅》篇名。序云"《六月》﹐宣王北伐也。"《国语.晋语四》"秦伯赋《六月》。"韦昭注"《六月》﹐道尹吉甫佐宣王征伐﹐复文武之业。《小雅》其诗云'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国。'此言重耳为君﹐必霸诸侯以匡佐天子。"后多用以指卫国定乱的正义之师。
六清
[相关解释]
1.即六饮。《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饮用六清。"郑玄注"六清,水﹑浆﹑醴﹑凉﹑医﹑酏。"孙诒让正义"此即《浆人》之'六饮'也。''即'酏'之俗。"后用以泛指饮料。
1.即六饮。《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饮用六清。"郑玄注"六清,水﹑浆﹑醴﹑凉﹑医﹑酏。"孙诒让正义"此即《浆人》之'六饮'也。''即'酏'之俗。"后用以泛指饮料。
共产主义者同盟
[相关解释]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1847年6月在伦敦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马克思、恩格斯都是同盟的领导人,他们为同盟起草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同盟的口号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盟的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统治,建立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欧洲1848年革命失败后,同盟组织遭到破坏。1852年11月宣告解散。同盟是第一国际的先驱之一。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1847年6月在伦敦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马克思、恩格斯都是同盟的领导人,他们为同盟起草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同盟的口号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盟的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统治,建立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欧洲1848年革命失败后,同盟组织遭到破坏。1852年11月宣告解散。同盟是第一国际的先驱之一。
兼义
[相关解释]
1."十三经"之经注与疏合刻﹐谓之某经兼义﹐即兼并"正义"之意。其刻本谓之兼义本。如今阮校"十三经"《周易》﹐即称《周易兼义上经》﹑《周易兼义下经》﹐阮元校勘云"'兼义'字乃合刻注疏者所加。取兼并正义之意也。盖其始注疏无合一之本﹐南北宋之间﹐以疏附于经注者﹐谓之某经兼义。至其后则直谓之某经注疏。此变易之渐也。"见《校勘记》卷一。
1."十三经"之经注与疏合刻﹐谓之某经兼义﹐即兼并"正义"之意。其刻本谓之兼义本。如今阮校"十三经"《周易》﹐即称《周易兼义上经》﹑《周易兼义下经》﹐阮元校勘云"'兼义'字乃合刻注疏者所加。取兼并正义之意也。盖其始注疏无合一之本﹐南北宋之间﹐以疏附于经注者﹐谓之某经兼义。至其后则直谓之某经注疏。此变易之渐也。"见《校勘记》卷一。
削杖
[相关解释]
1.古代母丧时子服齐衰所执的木杖,用桐木削成。《仪礼.丧服》"苴杖﹐竹也;削杖﹐桐也。"胡培翚正义引《白虎通》云"父以竹﹐母以桐。"后因以"削杖"指母丧。
1.古代母丧时子服齐衰所执的木杖,用桐木削成。《仪礼.丧服》"苴杖﹐竹也;削杖﹐桐也。"胡培翚正义引《白虎通》云"父以竹﹐母以桐。"后因以"削杖"指母丧。
前提
[相关解释]
作为推理的根据的判断。如在正义的事业一定胜利,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所以我们的事业一定胜利”这个推理中,前两个判断是推理的根据,称为前提。
作为推理的根据的判断。如在正义的事业一定胜利,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所以我们的事业一定胜利”这个推理中,前两个判断是推理的根据,称为前提。
力持
[相关解释]
努力坚持~异议ㄧ~正义。
努力坚持~异议ㄧ~正义。
匏系
[相关解释]
1.《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刘宝楠正义"匏瓜以不食﹐得系滞一处。"后以"匏系"谓羁滞。 2.喻不为时用;赋闲。 3.喻指无用之物。
1.《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刘宝楠正义"匏瓜以不食﹐得系滞一处。"后以"匏系"谓羁滞。 2.喻不为时用;赋闲。 3.喻指无用之物。
十二辰
[相关解释]
1.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1)古代用以记年﹑月﹑日﹑时。《周礼.春官.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贾公彦疏"十有二辰者,谓子﹑丑﹑寅﹑卯之等。"《国语.楚语下》"是以先王之祀也,以一纯﹑二精﹑三牲﹑四时﹑五色﹑六律﹑七事﹑八种﹑九祭﹑十日﹑十二辰以致之。"韦昭注"十二辰,子至亥。"(2)用于记星次。《史记.天官书》"斗秉兼之,所从来久矣"唐张守节正义"言北斗所建秉十二辰,兼十二州,二十八宿,自古所用,从来久远矣。
1.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1)古代用以记年﹑月﹑日﹑时。《周礼.春官.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贾公彦疏"十有二辰者,谓子﹑丑﹑寅﹑卯之等。"《国语.楚语下》"是以先王之祀也,以一纯﹑二精﹑三牲﹑四时﹑五色﹑六律﹑七事﹑八种﹑九祭﹑十日﹑十二辰以致之。"韦昭注"十二辰,子至亥。"(2)用于记星次。《史记.天官书》"斗秉兼之,所从来久矣"唐张守节正义"言北斗所建秉十二辰,兼十二州,二十八宿,自古所用,从来久远矣。
卷怀
[相关解释]
1.语本《论语.卫灵公》"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刘宝楠正义"卷,收也。怀,与'褱'同,藏也……卷而怀之,盖以物喻。"后以"卷怀"谓藏身隐退,收心息虑。 2.指包容。 3.退避,敛迹。
1.语本《论语.卫灵公》"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刘宝楠正义"卷,收也。怀,与'褱'同,藏也……卷而怀之,盖以物喻。"后以"卷怀"谓藏身隐退,收心息虑。 2.指包容。 3.退避,敛迹。
反革命战争
[相关解释]
反动阶级为维护反动统治或实行民族压迫而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战争的表现形式之一。
反动阶级为维护反动统治或实行民族压迫而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战争的表现形式之一。
取义成仁
[相关解释]
1.谓为正义而牺牲生命。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谓为正义而牺牲生命。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取乱侮亡
[相关解释]
1.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谓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侵侮将亡的国家。
1.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谓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侵侮将亡的国家。
取乱存亡
[相关解释]
1.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谓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保全将亡的国家。
1.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谓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保全将亡的国家。
合义
[相关解释]
1.谓以德义相亲。 2.归向正义。 3.合于正义。 4.符合经义。
1.谓以德义相亲。 2.归向正义。 3.合于正义。 4.符合经义。
向义
[相关解释]
1.归附正义。
1.归附正义。
吝骄
[相关解释]
1.吝啬而骄傲。谓固执己见,盛气凌人。语出《论语.泰伯》"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刘宝楠正义"骄是自矜其才,[是靳己所有。"
1.吝啬而骄傲。谓固执己见,盛气凌人。语出《论语.泰伯》"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刘宝楠正义"骄是自矜其才,[是靳己所有。"
唐风
[相关解释]
1.《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参阅《毛诗正义.唐谱》注。 2.唐尧的遗风。 3.具唐人风格的诗。
1.《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参阅《毛诗正义.唐谱》注。 2.唐尧的遗风。 3.具唐人风格的诗。
四使徒
[相关解释]
油画。德国丢勒作于1526年。以双屏形式表现耶稣的门徒约翰和彼得、保罗和马可。这四个代表正义和仁爱的形象,巨人般充满在狭长的画面里,顶天立地,具有纪念碑意义。
油画。德国丢勒作于1526年。以双屏形式表现耶稣的门徒约翰和彼得、保罗和马可。这四个代表正义和仁爱的形象,巨人般充满在狭长的画面里,顶天立地,具有纪念碑意义。
困心衡虑
[相关解释]
1.亦作"困心横虑"。 2.谓心意困苦,忧虑满胸。亦指费尽心思。语出《孟子.告子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朱熹集注"事势穷蹙,以至困于心,横于虑,然后能奋发而兴起。"焦循正义"苏秦夜发书伏诵,引锥自刺其股,可谓困心横虑矣。"
1.亦作"困心横虑"。 2.谓心意困苦,忧虑满胸。亦指费尽心思。语出《孟子.告子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朱熹集注"事势穷蹙,以至困于心,横于虑,然后能奋发而兴起。"焦循正义"苏秦夜发书伏诵,引锥自刺其股,可谓困心横虑矣。"
地事
[相关解释]
1.古代从事农牧业﹑掌管山泽园圃的官员。《周礼.地官.载师》"掌任土之法,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孙诒让正义"案'地事'与《小司徒》'以任地事'﹑《土均》'以均地事'义并同。《注》云'地事谓农牧衡虞也。'《注》云'地事,农圃之职。'"一说﹐谓土质。见林尹《周礼今注今译》。 2.大地的性质。 3.谓祭祀大地之神。
1.古代从事农牧业﹑掌管山泽园圃的官员。《周礼.地官.载师》"掌任土之法,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孙诒让正义"案'地事'与《小司徒》'以任地事'﹑《土均》'以均地事'义并同。《注》云'地事谓农牧衡虞也。'《注》云'地事,农圃之职。'"一说﹐谓土质。见林尹《周礼今注今译》。 2.大地的性质。 3.谓祭祀大地之神。
墙立
[相关解释]
1.谓不可行,行不通。语出《论语.阳货》"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刘宝楠正义"训正为向,与正南面之正同。向墙面之而立,言不可行也。"
1.谓不可行,行不通。语出《论语.阳货》"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刘宝楠正义"训正为向,与正南面之正同。向墙面之而立,言不可行也。"
天保
[相关解释]
1.谓上天保佑﹐使之安定。《诗.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亦孔之固。"郑玄笺"保﹐安。尔﹐女也。女﹐王也。"后引申指皇统﹑国祚。《史记.周本纪》"王曰'定天保﹐依天室﹐悉求夫恶﹐贬从殷王受。'"张守节正义"武王答周公云﹐定知天之安保我位﹐得依天之宫室﹐退除殷纣之恶。"《宋书.武帝纪中》"我世祖所以抚归运而顺人事﹐乘利见而定天保者也。"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嗟天保之未定﹐见殷忧之方始。"一说保﹐保斗﹐为古代车盖中心轴端部件。天保﹐借指天之中枢北极星﹐引申指人世政治中心﹐如京邑﹑国都。参阅陆宗达《训诂简论》。
1.谓上天保佑﹐使之安定。《诗.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亦孔之固。"郑玄笺"保﹐安。尔﹐女也。女﹐王也。"后引申指皇统﹑国祚。《史记.周本纪》"王曰'定天保﹐依天室﹐悉求夫恶﹐贬从殷王受。'"张守节正义"武王答周公云﹐定知天之安保我位﹐得依天之宫室﹐退除殷纣之恶。"《宋书.武帝纪中》"我世祖所以抚归运而顺人事﹐乘利见而定天保者也。"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嗟天保之未定﹐见殷忧之方始。"一说保﹐保斗﹐为古代车盖中心轴端部件。天保﹐借指天之中枢北极星﹐引申指人世政治中心﹐如京邑﹑国都。参阅陆宗达《训诂简论》。
失道寡助
[相关解释]
1.谓违反正义者得不到多数人的支持。语本《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谓违反正义者得不到多数人的支持。语本《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存正
[相关解释]
1.保存正统﹑正宗。 2.维护﹑保持正气﹑正义。
1.保存正统﹑正宗。 2.维护﹑保持正气﹑正义。
孤卿
[相关解释]
1.谓少师﹑少傅﹑少保。《周礼·天官·掌次》"孤卿有邦事,则张幕设案。"郑玄注"王之孤三人,副三公论道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盖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故不以一职为官名。又立三少为之副,少师﹑少傅﹑少保,是为孤卿,与六卿为九焉。"《后汉书·刘祉传》"及莽篡立,刘氏为侯者皆降称子,食孤卿禄,后皆夺爵。"一说为六卿之首。参阅《周礼·天官·掌次》"孤卿有邦事,则张幕设案"孙诒让正义。 2.泛指朝廷高官。
1.谓少师﹑少傅﹑少保。《周礼·天官·掌次》"孤卿有邦事,则张幕设案。"郑玄注"王之孤三人,副三公论道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盖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故不以一职为官名。又立三少为之副,少师﹑少傅﹑少保,是为孤卿,与六卿为九焉。"《后汉书·刘祉传》"及莽篡立,刘氏为侯者皆降称子,食孤卿禄,后皆夺爵。"一说为六卿之首。参阅《周礼·天官·掌次》"孤卿有邦事,则张幕设案"孙诒让正义。 2.泛指朝廷高官。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相关解释]
1.亦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2.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不愿苟全性命。
1.亦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2.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不愿苟全性命。
宣战
[相关解释]
①一国向敌对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的声明。根据1907年《海牙公约》规定,宣战必须在开战前宣告,可以表明宣战的理由。是否宣战并不能决定战争的性质,侵略战争即使经过宣战,也是非正义的。②泛指开展激烈斗争向大自然宣战。
①一国向敌对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的声明。根据1907年《海牙公约》规定,宣战必须在开战前宣告,可以表明宣战的理由。是否宣战并不能决定战争的性质,侵略战争即使经过宣战,也是非正义的。②泛指开展激烈斗争向大自然宣战。
寤梦
[相关解释]
1.谓醒时有所见而成之梦,与无所见而全凭想象者异。《周礼.春官.占梦》"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郑玄注"觉时道之而梦。"孙诒让正义"案《说文》云'寐觉而有言曰寤。'……《说文》前一寤谓寐觉之后神志惝恍而有言也,与六梦寤梦无涉◇一训似即释此寤梦之义……《小尔雅.广言》云'寤,觉也。'此义与《说文》'昼见'义相近。盖觉时有所见而道其事,神思偶涉亦能成梦。与上思梦为无所见而冯虚想象之梦异也。"一说,指半醒半睡时的梦。参阅宋项安世《项氏家说》卷五。
1.谓醒时有所见而成之梦,与无所见而全凭想象者异。《周礼.春官.占梦》"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郑玄注"觉时道之而梦。"孙诒让正义"案《说文》云'寐觉而有言曰寤。'……《说文》前一寤谓寐觉之后神志惝恍而有言也,与六梦寤梦无涉◇一训似即释此寤梦之义……《小尔雅.广言》云'寤,觉也。'此义与《说文》'昼见'义相近。盖觉时有所见而道其事,神思偶涉亦能成梦。与上思梦为无所见而冯虚想象之梦异也。"一说,指半醒半睡时的梦。参阅宋项安世《项氏家说》卷五。
就义
[相关解释]
为正义事业而被杀害从容~。
为正义事业而被杀害从容~。
屏翳
[相关解释]
1.古代传说中的神名。(1)指云神。《楚辞.九歌.云中君》汉王逸注"云神,丰隆也,一曰屏翳。"前蜀杜光庭《皇太子宴诸将祈晴感应灵宝斋词》"群山晓碧,天高而屏翳收云;六合风清,日迫而羲和弄辔。"(2)指雨师。《山海经.海外东经》"雨师妾在其北"晋郭璞注"雨师,谓屏翳也。"《文选.陆机诗之一》"望舒离金虎,屏翳吐重阴。"李善注引王逸曰"屏翳,雨师名也。"唐张说《喜雨赋》"屏翳惭其废职,祝融悔其迁怒。"(3)指雷师。《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时若薭薭将混浊兮,召屏翳诛风伯而刑雨师。"张守节正义引韦昭曰"雷师也。"
1.古代传说中的神名。(1)指云神。《楚辞.九歌.云中君》汉王逸注"云神,丰隆也,一曰屏翳。"前蜀杜光庭《皇太子宴诸将祈晴感应灵宝斋词》"群山晓碧,天高而屏翳收云;六合风清,日迫而羲和弄辔。"(2)指雨师。《山海经.海外东经》"雨师妾在其北"晋郭璞注"雨师,谓屏翳也。"《文选.陆机诗之一》"望舒离金虎,屏翳吐重阴。"李善注引王逸曰"屏翳,雨师名也。"唐张说《喜雨赋》"屏翳惭其废职,祝融悔其迁怒。"(3)指雷师。《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时若薭薭将混浊兮,召屏翳诛风伯而刑雨师。"张守节正义引韦昭曰"雷师也。"
履义
[相关解释]
1.躬行正义。
1.躬行正义。
岳山
[相关解释]
1.山名。即狄山。 2.乐器部件名。琴额用以架弦的横木。参阅《律吕正义后编.乐器考.琴》。
1.山名。即狄山。 2.乐器部件名。琴额用以架弦的横木。参阅《律吕正义后编.乐器考.琴》。
岷下芋
[相关解释]
1.语本《史记.货殖列传》"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张守节正义"蹲鸱,芋也。言卭州临卭县其地肥又沃,平野有大芋等也。"汶山,即岷山◇因以"岷下芋"为芋的美称。
1.语本《史记.货殖列传》"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张守节正义"蹲鸱,芋也。言卭州临卭县其地肥又沃,平野有大芋等也。"汶山,即岷山◇因以"岷下芋"为芋的美称。
崩角
[相关解释]
1.《书.泰誓中》"百姓懔懔,如崩厥角。"孔传"言民畏纣之虐,危惧不安,若崩摧其角,无所容头。"后因以"崩角"指暴虐的统治。 2.《孟子.尽心下》"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焦循正义"厥角是以角蹶地。若崩者,状其厥之多而迅也。"后因以"崩角"指叩头。
1.《书.泰誓中》"百姓懔懔,如崩厥角。"孔传"言民畏纣之虐,危惧不安,若崩摧其角,无所容头。"后因以"崩角"指暴虐的统治。 2.《孟子.尽心下》"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焦循正义"厥角是以角蹶地。若崩者,状其厥之多而迅也。"后因以"崩角"指叩头。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相关解释]
诗篇名。唐代韩愈作。公元819年,作者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途经蓝关(今陕西蓝田),侄孙韩湘来送行,于是作此诗赠之。诗中抒发了坚持正义、刚直不阿的情怀,也流露出英雄失意之悲。名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尤为后人传诵。
诗篇名。唐代韩愈作。公元819年,作者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途经蓝关(今陕西蓝田),侄孙韩湘来送行,于是作此诗赠之。诗中抒发了坚持正义、刚直不阿的情怀,也流露出英雄失意之悲。名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尤为后人传诵。
市义
[相关解释]
1.据《战国策.齐策四》载,冯谖为孟尝君收债于薛,问"责(债)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冯谖至薛召民合券,因悉焚之,民称万岁;回齐后告孟尝君曰"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后因以"市义"谓邀买人心,博取正义的名声。
1.据《战国策.齐策四》载,冯谖为孟尝君收债于薛,问"责(债)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冯谖至薛召民合券,因悉焚之,民称万岁;回齐后告孟尝君曰"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后因以"市义"谓邀买人心,博取正义的名声。
干封
[相关解释]
1.晒干新筑的祭坛。封,封禅时所建的祭坛◇泛指天旱。《史记·孝武本纪》"夏﹐旱。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天旱﹐干封三年。'上乃下诏曰'天旱﹐意干封乎?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张守节正义"苏林曰'天旱欲使封土干燥也。'颜师古曰'三岁不雨﹐暴所封之士令干。'"《汉书·沟洫志》"上既封禅﹐巡祭山川﹐其明年﹐干封少雨。"唐鲍溶《闻国家将行封禅聊抒臣情》诗"云雨由来随六龙﹐玉泥瑶检不干封。"一说﹐祭祀而不立神主谓"干封"。见《史记·孝武本纪》裴髎集解引如淳说。
1.晒干新筑的祭坛。封,封禅时所建的祭坛◇泛指天旱。《史记·孝武本纪》"夏﹐旱。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天旱﹐干封三年。'上乃下诏曰'天旱﹐意干封乎?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张守节正义"苏林曰'天旱欲使封土干燥也。'颜师古曰'三岁不雨﹐暴所封之士令干。'"《汉书·沟洫志》"上既封禅﹐巡祭山川﹐其明年﹐干封少雨。"唐鲍溶《闻国家将行封禅聊抒臣情》诗"云雨由来随六龙﹐玉泥瑶检不干封。"一说﹐祭祀而不立神主谓"干封"。见《史记·孝武本纪》裴髎集解引如淳说。
徇义
[相关解释]
1.谓不惜身以维护正义;舍生而取义。徇,通"殉"。
1.谓不惜身以维护正义;舍生而取义。徇,通"殉"。
心肝
[相关解释]
1.心与肝。 2.指情思;心思。 3.喻真挚的情意。 4.良心;正义感。 5.喻最亲切﹑心爱的人。 6.喻精华。
1.心与肝。 2.指情思;心思。 3.喻真挚的情意。 4.良心;正义感。 5.喻最亲切﹑心爱的人。 6.喻精华。
忠烈
[相关解释]
1.忠义壮烈。 2.指为正义而壮烈牺牲者。 3.忠诚刚正。
1.忠义壮烈。 2.指为正义而壮烈牺牲者。 3.忠诚刚正。
忠驱义感
[相关解释]
1.谓为忠心所驱使,为正义所感召。
1.谓为忠心所驱使,为正义所感召。
怒特
[相关解释]
1.体健气壮的牛。传说秦文公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木,有大青牛奔出,走入丰水中不出,后遂奉以为神,于武都郡立怒特祠祀之。见《史记.秦本纪》"﹝文公﹞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唐张守节正义◇用为咏牛之典。
1.体健气壮的牛。传说秦文公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木,有大青牛奔出,走入丰水中不出,后遂奉以为神,于武都郡立怒特祠祀之。见《史记.秦本纪》"﹝文公﹞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唐张守节正义◇用为咏牛之典。
愍儒乡
[相关解释]
1.相传为秦始皇坑儒之处。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境。参阅《史记.儒林列传》"焚《诗》《书》,坑术士"张守节正义。
1.相传为秦始皇坑儒之处。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境。参阅《史记.儒林列传》"焚《诗》《书》,坑术士"张守节正义。
成仁取义
[相关解释]
1.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1.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战争
[相关解释]
为实现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是人类历史出现阶级以后的社会现象。是阶级间、民族间、国家间、政治集团间矛盾斗争的最高形式,以暴力手段反映政治实质。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战争的方式,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是战争的基本原则。有正义战争、非正义战争两类。
为实现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是人类历史出现阶级以后的社会现象。是阶级间、民族间、国家间、政治集团间矛盾斗争的最高形式,以暴力手段反映政治实质。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战争的方式,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是战争的基本原则。有正义战争、非正义战争两类。
战争罪行
[相关解释]
为个人或集团的私利蓄意挑起战争或在战争中违反战争法规和惯例的行为。在某些国家内,主要指策划、发动反人民、反正义的战争和进行屠杀人民的行为。在国际上主要指破坏和平罪,即违反国际条约,有计划、有准备地发动侵略战争;破坏战争法规罪,即杀害人质,虐待战俘,掠劫公私财物,使用化学、细菌武器等;违反人道罪,即在战争中对平民进行灭绝种族的屠杀和奴役、虐待,或以宗教、种族、政治为理由对平民进行迫害。凡有战争罪行的人均应受到审判和刑事处罚。
为个人或集团的私利蓄意挑起战争或在战争中违反战争法规和惯例的行为。在某些国家内,主要指策划、发动反人民、反正义的战争和进行屠杀人民的行为。在国际上主要指破坏和平罪,即违反国际条约,有计划、有准备地发动侵略战争;破坏战争法规罪,即杀害人质,虐待战俘,掠劫公私财物,使用化学、细菌武器等;违反人道罪,即在战争中对平民进行灭绝种族的屠杀和奴役、虐待,或以宗教、种族、政治为理由对平民进行迫害。凡有战争罪行的人均应受到审判和刑事处罚。
战士
[相关解释]
1.士兵,参加作战的人。 2.泛指参加正义斗争或从事正义事业的人。
1.士兵,参加作战的人。 2.泛指参加正义斗争或从事正义事业的人。
执政
[相关解释]
1.掌管国家政事。 2.掌握国家大权的人。 3.主管某一事务的人。犹执事。 4.宋金某些高级官员的通称。 5.北洋军阀时期的官职名。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皖系军阀段祺瑞组织临时政府,任"执政"。 6.执正,主持正义。
1.掌管国家政事。 2.掌握国家大权的人。 3.主管某一事务的人。犹执事。 4.宋金某些高级官员的通称。 5.北洋军阀时期的官职名。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皖系军阀段祺瑞组织临时政府,任"执政"。 6.执正,主持正义。
挟义
[相关解释]
1.怀持正义。 2.倚仗名义。
1.怀持正义。 2.倚仗名义。
振袂
[相关解释]
1.挥动衣袖。《仪礼.聘礼》"公东南乡,外拂几三;卒,振袂中摄之,进西乡。"胡培翚正义引敖氏曰"振袂,去尘也。"后多形容出行时的动作。
1.挥动衣袖。《仪礼.聘礼》"公东南乡,外拂几三;卒,振袂中摄之,进西乡。"胡培翚正义引敖氏曰"振袂,去尘也。"后多形容出行时的动作。
捐身徇义
[相关解释]
1.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1.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放言
[相关解释]
1.谓不谈世事。《论语.微子》"﹝子﹞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何晏集解引包咸曰"放﹐置也;不复言世务。"一说为放纵其言。参阅清刘宝楠正义。 2.放纵其言,不受拘束。
1.谓不谈世事。《论语.微子》"﹝子﹞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何晏集解引包咸曰"放﹐置也;不复言世务。"一说为放纵其言。参阅清刘宝楠正义。 2.放纵其言,不受拘束。
敏求
[相关解释]
1.勉力以求。语本《论语.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刘宝楠正义"敏﹐勉也。言黾勉以求之者也。"
1.勉力以求。语本《论语.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刘宝楠正义"敏﹐勉也。言黾勉以求之者也。"
敷治
[相关解释]
1.治理。《孟子.滕文公上》"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赵岐注"敷﹐治也。《书》曰'禹敷土。'是言治其土也。"一说为分治。焦循正义"敷训布﹐布﹐散也。散亦分也。敷治即分治。尧不能一人独治﹐故使舜分治之。"
1.治理。《孟子.滕文公上》"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赵岐注"敷﹐治也。《书》曰'禹敷土。'是言治其土也。"一说为分治。焦循正义"敷训布﹐布﹐散也。散亦分也。敷治即分治。尧不能一人独治﹐故使舜分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