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7 查到相关正一道的内容。
带有正一道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二三
[相关解释]
1.指道教正一道的"三天(玉清﹑上清﹑太清)正法"。相传太上老君授张道陵"三天正法"◇正一道多用此法驱鬼降妖。见《云笈七签》卷六。 2.动作时口说数字以计数。习惯常至"三"止。 3.犹言头绪﹑办法。 4.原由。
1.指道教正一道的"三天(玉清﹑上清﹑太清)正法"。相传太上老君授张道陵"三天正法"◇正一道多用此法驱鬼降妖。见《云笈七签》卷六。 2.动作时口说数字以计数。习惯常至"三"止。 3.犹言头绪﹑办法。 4.原由。
上清宫
[相关解释]
1.道教正一道著名道观之一。在江西贵溪县上清镇。唐代名真仙观,宋大中祥符时改上清观,政和中改上清正一宫,元改正一万寿宫,清改称大上清宫,简称上清宫。"上清"为道家所称的神仙居处,故其他道观亦多用"上清"命名者。 2.五代前蜀宫观名。
1.道教正一道著名道观之一。在江西贵溪县上清镇。唐代名真仙观,宋大中祥符时改上清观,政和中改上清正一宫,元改正一万寿宫,清改称大上清宫,简称上清宫。"上清"为道家所称的神仙居处,故其他道观亦多用"上清"命名者。 2.五代前蜀宫观名。
五斗米道
[相关解释]
1.早期民间道教。东汉顺帝元年(公元142年)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传说入道者须交五斗米,因以为名。一说因崇拜五方星斗及信奉《五斗经》,故名。由于道徒尊张陵为天师,故又称"天师道"。张陵死后,传子衡,衡死传子鲁。张鲁雄踞汉中三十年,五斗米道大行,西晋后开始分化。至元代,演变为正一道。
1.早期民间道教。东汉顺帝元年(公元142年)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传说入道者须交五斗米,因以为名。一说因崇拜五方星斗及信奉《五斗经》,故名。由于道徒尊张陵为天师,故又称"天师道"。张陵死后,传子衡,衡死传子鲁。张鲁雄踞汉中三十年,五斗米道大行,西晋后开始分化。至元代,演变为正一道。
天师道
[相关解释]
即正一道”(830页)。
即正一道”(830页)。
正一
[相关解释]
1.纯真之一。道家认为"一"为世界万物之本,永恒不变。 2.道教的一派。原为五斗米道,为东汉张陵所创。传说太上老君亲授张陵《太平洞极经》﹑《太玄经》﹑《五斗经》﹑《正一经》各若干卷。张陵传授于后裔及其门徒◇张陵被尊为"天师"﹑"正一天师",其所创之道派亦称为"天师道"﹑"正一道"。唐宋后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统称为"正一道"。主要奉持《正一经》,崇拜鬼神,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等。
1.纯真之一。道家认为"一"为世界万物之本,永恒不变。 2.道教的一派。原为五斗米道,为东汉张陵所创。传说太上老君亲授张陵《太平洞极经》﹑《太玄经》﹑《五斗经》﹑《正一经》各若干卷。张陵传授于后裔及其门徒◇张陵被尊为"天师"﹑"正一天师",其所创之道派亦称为"天师道"﹑"正一道"。唐宋后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统称为"正一道"。主要奉持《正一经》,崇拜鬼神,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等。
正一道
[相关解释]
也称正一派”、天师道”。与全真道同为道教两大教派。原为张道陵所创的五斗米道”。公元307-313年间,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移居江西龙虎山,开正一宗坛”,尊张道陵为正一天师”,其名渐显,而以天师道”著称。奉持《正一经》为主要经典,以正一法砥淼磺鬼为主旨,兼内丹炼养。道士可居家也可出家山居。允许结婚,可在斋期以外食酒肉。
也称正一派”、天师道”。与全真道同为道教两大教派。原为张道陵所创的五斗米道”。公元307-313年间,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移居江西龙虎山,开正一宗坛”,尊张道陵为正一天师”,其名渐显,而以天师道”著称。奉持《正一经》为主要经典,以正一法砥淼磺鬼为主旨,兼内丹炼养。道士可居家也可出家山居。允许结婚,可在斋期以外食酒肉。
龙虎山
[相关解释]
在江西省贵溪县西南。由龙、虎二山组成,故名。拔200米左右。东汉道教祖师张道陵后裔世居于此,为正一道发源地。原有龙虎观坐落在山岩中,今存残垣。山有二十四胜景。山东南麓上清镇有上清宫、天师府等古迹。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在江西省贵溪县西南。由龙、虎二山组成,故名。拔200米左右。东汉道教祖师张道陵后裔世居于此,为正一道发源地。原有龙虎观坐落在山岩中,今存残垣。山有二十四胜景。山东南麓上清镇有上清宫、天师府等古迹。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