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60 查到相关概括的内容。
带有概括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相关解释]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987年中共十三大作出这一概括。参见党的基本路线”(1011页)。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987年中共十三大作出这一概括。参见党的基本路线”(1011页)。
一言以蔽之
[相关解释]
用一句话来概括。语出《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用一句话来概括。语出《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三八作风
[相关解释]
1.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养成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同志把它概括为三句话八个字。三句话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八个字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通称三八作风。
1.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养成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同志把它概括为三句话八个字。三句话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八个字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通称三八作风。
下场诗
[相关解释]
1.剧中人物下场时所念的诗,明传奇一般用五﹑七言绝句。内容多概括剧情大要,给人以启发或引人思考。如《琵琶记.蔡宅祝寿》的下场诗为"逢时对酒合高歌,须信人生能几何?万两黄金未为宝,一家安乐值钱多。"
1.剧中人物下场时所念的诗,明传奇一般用五﹑七言绝句。内容多概括剧情大要,给人以启发或引人思考。如《琵琶记.蔡宅祝寿》的下场诗为"逢时对酒合高歌,须信人生能几何?万两黄金未为宝,一家安乐值钱多。"
人性
[相关解释]
①人的各种特性或属性的总和与概括。是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统一。人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由人的社会关系总和所决定的。人性具有历史性,它取决于社会生活的发展。人性在阶级社会里主要表现为阶级性。②指人的正常的情感理性为着贪婪而失掉人性|不通人性。
①人的各种特性或属性的总和与概括。是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统一。人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由人的社会关系总和所决定的。人性具有历史性,它取决于社会生活的发展。人性在阶级社会里主要表现为阶级性。②指人的正常的情感理性为着贪婪而失掉人性|不通人性。
农谚
[相关解释]
1.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生产经验的概括和形象的反映,对于农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生产经验的概括和形象的反映,对于农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哲学
[相关解释]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以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参见马克思主义哲学”(692页)。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以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参见马克思主义哲学”(692页)。
定律
[相关解释]
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
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
形象思维
[相关解释]
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按发展水平分三种形态(1)学龄前儿童(三至六七岁)的思维,只反映同类事物中一般的东西,不是事物所有的本质特点。(2)成人在接触大量事物的基础上,对表象进行加工的思维。(3)也称艺术思维”。作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大量表象进行高度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典型性形象的过程。
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按发展水平分三种形态(1)学龄前儿童(三至六七岁)的思维,只反映同类事物中一般的东西,不是事物所有的本质特点。(2)成人在接触大量事物的基础上,对表象进行加工的思维。(3)也称艺术思维”。作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大量表象进行高度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典型性形象的过程。
徧举
[相关解释]
1.全面概括;全部列举。
1.全面概括;全部列举。
思维
[相关解释]
①与感性认识”相对。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即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②与存在”相对。指意识、精神。
①与感性认识”相对。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即思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②与存在”相对。指意识、精神。
性能价格比
[相关解释]
衡量计算机系统性能的概括性指标。计算机的主要性能包括运算速度、主存储器容量、可靠性、输入和输出设备的配置情况等,可用专门公式求出其性能指数。价格则指计算机的售价。计算机的性能价格比越大,则表示该机越价廉物美。
衡量计算机系统性能的概括性指标。计算机的主要性能包括运算速度、主存储器容量、可靠性、输入和输出设备的配置情况等,可用专门公式求出其性能指数。价格则指计算机的售价。计算机的性能价格比越大,则表示该机越价廉物美。
总之
[相关解释]
1.总括而言。表示总括上文。 2.总括而言。表示概括性的结论。
1.总括而言。表示总括上文。 2.总括而言。表示概括性的结论。
总乱
[相关解释]
1.指辞赋篇末概括全篇要旨的结束语。
1.指辞赋篇末概括全篇要旨的结束语。
总凡
[相关解释]
1.犹概括。
1.犹概括。
总则
[相关解释]
1.总归;总是。 2.指规章条例最前面的概括性的条文。
1.总归;总是。 2.指规章条例最前面的概括性的条文。
总微
[相关解释]
1.概括精微的道理。
1.概括精微的道理。
总括
[相关解释]
1.汇聚;包括。 2.犹概括。
1.汇聚;包括。 2.犹概括。
总结
[相关解释]
1.总地归结。 2.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3.指概括出来的结论。
1.总地归结。 2.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3.指概括出来的结论。
总论
[相关解释]
1.全面而概括的论述。 2.犹绪论。多用于书籍文章。如罗惇曧《文学源流》第一段的标题即为"总论"。
1.全面而概括的论述。 2.犹绪论。多用于书籍文章。如罗惇曧《文学源流》第一段的标题即为"总论"。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相关解释]
1937年8月在洛川会议上由毛泽东提议并通过。内容为(1)打倒日本帝国主义;(2)全国军事总动员;(3)全国人民总动员;(4)改革政治机构;(5)实行抗日的外交政策;(6)实行为战时服务的财政经济政策;(7)改良人民生活;(8)实行抗日的教育政策;(9)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10)实现抗日的民族团结。这个纲领全面地概括了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
1937年8月在洛川会议上由毛泽东提议并通过。内容为(1)打倒日本帝国主义;(2)全国军事总动员;(3)全国人民总动员;(4)改革政治机构;(5)实行抗日的外交政策;(6)实行为战时服务的财政经济政策;(7)改良人民生活;(8)实行抗日的教育政策;(9)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10)实现抗日的民族团结。这个纲领全面地概括了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
拾括
[相关解释]
1.犹概括。
1.犹概括。
敛后疏前
[相关解释]
1.语本《司马法.定爵》"凡陈,行惟疏,战则密。"《尉缭子.兵令上》"陈以密则固,锋以疏则达"。谓列阵周密则牢固,前锋队形疏朗则利于战斗◇世将我国古代这一陆战列阵原则概括成"敛后疏前"四字。
1.语本《司马法.定爵》"凡陈,行惟疏,战则密。"《尉缭子.兵令上》"陈以密则固,锋以疏则达"。谓列阵周密则牢固,前锋队形疏朗则利于战斗◇世将我国古代这一陆战列阵原则概括成"敛后疏前"四字。
无题诗
[相关解释]
诗人作诗另有寄托,不便明确标明诗的题目,故意用无题”作为篇名。这样的诗称为无题诗”。有时用诗的开头二字作为题目,但篇名不能概括全诗的内容(如唐代李商隐的《锦瑟》诗),也属于无题诗”。李商隐的诗集中,篇名为《无题》的诗较多。
诗人作诗另有寄托,不便明确标明诗的题目,故意用无题”作为篇名。这样的诗称为无题诗”。有时用诗的开头二字作为题目,但篇名不能概括全诗的内容(如唐代李商隐的《锦瑟》诗),也属于无题诗”。李商隐的诗集中,篇名为《无题》的诗较多。
普鲁士式道路
[相关解释]
列宁概括的农业资本主义化的两种方式之一。与美国式道路”相对。特点是政府通过改良措施,使农奴制的地主经济缓慢转化为资本主义的大农场。以19世纪中期的普鲁士最为典型,故称。
列宁概括的农业资本主义化的两种方式之一。与美国式道路”相对。特点是政府通过改良措施,使农奴制的地主经济缓慢转化为资本主义的大农场。以19世纪中期的普鲁士最为典型,故称。
束广就狭
[相关解释]
1.谓把丰富的内容概括为极少的文字。
1.谓把丰富的内容概括为极少的文字。
概念
[相关解释]
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比如从白雪、白马、白纸等事物里抽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就得出 ‘白’的概念。
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比如从白雪、白马、白纸等事物里抽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就得出 ‘白’的概念。
概念的概括
[相关解释]
通过减少某一概念的内涵来扩大该概念的外延的方法。如在专科词典”这一概念中减少收录和解释专科词语”这一内涵,概念的外延就相应扩大而过渡到属概念词典”。
通过减少某一概念的内涵来扩大该概念的外延的方法。如在专科词典”这一概念中减少收录和解释专科词语”这一内涵,概念的外延就相应扩大而过渡到属概念词典”。
概括
[相关解释]
①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总括各小组的办法虽然都不一样,但~起来不外两种。②简单扼要他把剧本的故事向大家~地说了一遍。
①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总括各小组的办法虽然都不一样,但~起来不外两种。②简单扼要他把剧本的故事向大家~地说了一遍。
概论
[相关解释]
概括的论述(多用于书名)《地质学~》ㄧ《中国文学~》。
概括的论述(多用于书名)《地质学~》ㄧ《中国文学~》。
概问
[相关解释]
1.亦作"?问"。 2.概括询问。
1.亦作"?问"。 2.概括询问。
毛泽东思想
[相关解释]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
浑括
[相关解释]
1.总括;概括。
1.总括;概括。
浓缩
[相关解释]
①使溶液中溶剂蒸发溶液浓度增大的过程。广泛应用于化学、食品等工业中。②指物体中使部分含量减少,另一部分含量增加的过程。如浓缩铀等。③泛指用一定方法减少事物中不需要的部分,从而使需要部分的相对含量增加浓缩铀|文学要求浓缩,集中,概括,凝练。
①使溶液中溶剂蒸发溶液浓度增大的过程。广泛应用于化学、食品等工业中。②指物体中使部分含量减少,另一部分含量增加的过程。如浓缩铀等。③泛指用一定方法减少事物中不需要的部分,从而使需要部分的相对含量增加浓缩铀|文学要求浓缩,集中,概括,凝练。
物质
[相关解释]
①哲学上指不依赖意识而可以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对一切可感知物的共同属性的概括,区别于各种实存的、特定的、具体的物质形态(如原子、气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就是无限的始终运动的物质总体。物质在空间上是无限的,在时间上是永恒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物质的各种具体形态和构造则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②指生活资料、金钱等。
①哲学上指不依赖意识而可以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对一切可感知物的共同属性的概括,区别于各种实存的、特定的、具体的物质形态(如原子、气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就是无限的始终运动的物质总体。物质在空间上是无限的,在时间上是永恒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物质的各种具体形态和构造则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②指生活资料、金钱等。
理论
[相关解释]
①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②辩论是非;争论;讲理①他正在气头上,我不想和他多~。
①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②辩论是非;争论;讲理①他正在气头上,我不想和他多~。
理论联系实际
[相关解释]
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生产关系
[相关解释]
也称经济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相互结成的社会关系。由一定的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一定的生产关系,反过来又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斯大林把生产关系概括为(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2)由所有制决定的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3)以上述两者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已经出现的生产关系,有原始公社生产关系、奴隶占有制生产关系、封建
也称经济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相互结成的社会关系。由一定的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一定的生产关系,反过来又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斯大林把生产关系概括为(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2)由所有制决定的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3)以上述两者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已经出现的生产关系,有原始公社生产关系、奴隶占有制生产关系、封建
电影音乐
[相关解释]
专为影片创作的音乐。以影片的思想内容、艺术结构为创作构思的基础,根据影片剧情和画面,分段展示音乐结构。对影片起着概括主题、抒发感情、渲染气氛、描绘景物的作用,并加强影片的戏剧性和艺术结构的连贯性。
专为影片创作的音乐。以影片的思想内容、艺术结构为创作构思的基础,根据影片剧情和画面,分段展示音乐结构。对影片起着概括主题、抒发感情、渲染气氛、描绘景物的作用,并加强影片的戏剧性和艺术结构的连贯性。
目録学
[相关解释]
1.整理研究各种图书,概括它的内容和学术源流,确定类别,编制目录的学问。我国传统目录学始于汉刘向﹑刘歆所撰的《别录》﹑《七略》,后来作者代不乏人。
1.整理研究各种图书,概括它的内容和学术源流,确定类别,编制目录的学问。我国传统目录学始于汉刘向﹑刘歆所撰的《别录》﹑《七略》,后来作者代不乏人。
知行统一观
[相关解释]
毛泽东用中国哲学范畴对认识和实践统一理论的概括。1937年在《实践论》中提出。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和实践统一的理论总结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毛泽东用中国哲学范畴对认识和实践统一理论的概括。1937年在《实践论》中提出。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和实践统一的理论总结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知识
[相关解释]
①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按其获得方式可区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按其内容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哲学知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知识的总体在社会实践的世代延续中不断积累和发展。②有关学术文化的知识界|知识分子。③相识;朋友朝廷大臣多有知识的。
①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按其获得方式可区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按其内容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哲学知识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知识的总体在社会实践的世代延续中不断积累和发展。②有关学术文化的知识界|知识分子。③相识;朋友朝廷大臣多有知识的。
笼圈
[相关解释]
1.概括。
1.概括。
简括
[相关解释]
简单而概括~的总结 ㄧ把意见~地谈一下。
简单而概括~的总结 ㄧ把意见~地谈一下。
纂括
[相关解释]
1.编集概括。
1.编集概括。
综括
[相关解释]
1.总括;概括。
1.总括;概括。
自然辩证法
[相关解释]
①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通过各个自然领域的特殊自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②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和自然科学方法论。研究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作出哲学概括。③恩格斯的主要著作之一。写于1873-1886年。包括十篇论文、一百六十九段札记和片断、两个计划草案,共一百八十一个部分。有1984年人民出版社版。
①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通过各个自然领域的特殊自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②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和自然科学方法论。研究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作出哲学概括。③恩格斯的主要著作之一。写于1873-1886年。包括十篇论文、一百六十九段札记和片断、两个计划草案,共一百八十一个部分。有1984年人民出版社版。
诗柄
[相关解释]
1.概括介绍《诗经》诗篇大意的文字。
1.概括介绍《诗经》诗篇大意的文字。
该括
[相关解释]
1.包罗﹔概括。
1.包罗﹔概括。
该理
[相关解释]
1.概括而合理。
1.概括而合理。
贝努利试验
[相关解释]
最早被研究的随机试验模型之一。只有两种可能的试验结果。如掷钱币可能正面,也可能反面;抽验一个产品可能合格,也可能不合格等。它概括了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一类随机现象。因瑞士数学家雅科布·贝努利首先研究而得名。
最早被研究的随机试验模型之一。只有两种可能的试验结果。如掷钱币可能正面,也可能反面;抽验一个产品可能合格,也可能不合格等。它概括了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一类随机现象。因瑞士数学家雅科布·贝努利首先研究而得名。
赅括
[相关解释]
〈书〉概括。
〈书〉概括。
速写
[相关解释]
①绘画术语。用简练的线条在短时间内扼要地画出人和物体的动态或静态形象。一般用于创作的素材。②一种篇幅短小、文笔简练生动,扼要描写生活中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的情况的文体。也指用概括有力的笔墨描写人物或生活场景的表现手法。
①绘画术语。用简练的线条在短时间内扼要地画出人和物体的动态或静态形象。一般用于创作的素材。②一种篇幅短小、文笔简练生动,扼要描写生活中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的情况的文体。也指用概括有力的笔墨描写人物或生活场景的表现手法。
重宣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谓教主说法告一段落,以偈颂重复概括精义。
1.佛教语。谓教主说法告一段落,以偈颂重复概括精义。
门罗主义
[相关解释]
美国总统门罗提出的一项外交政策原则。1823年12月,门罗在致国会咨文中提出。它可以用一句话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来概括,其实质是要使美洲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
美国总统门罗提出的一项外交政策原则。1823年12月,门罗在致国会咨文中提出。它可以用一句话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来概括,其实质是要使美洲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
隐栝
[相关解释]
1.亦作"隐括"。亦作"隐?"。 2.用以矫正邪曲的器具。 3.引申为标准﹑规范。 4.矫正﹐修正。 5.审度﹔查核。 6.概括。
1.亦作"隐括"。亦作"隐?"。 2.用以矫正邪曲的器具。 3.引申为标准﹑规范。 4.矫正﹐修正。 5.审度﹔查核。 6.概括。
题括
[相关解释]
1.谓命题以概括全篇(诗文)旨意。
1.谓命题以概括全篇(诗文)旨意。
题目正名
[相关解释]
1.戏曲用语。元明杂剧和南戏的剧情提要。通常在结尾处用一联或二联对句,概括全剧主要关目,用末句写出此剧的全名,而此句的末三字或四字多为此剧的简称。如马致远《汉宫秋》﹐其结尾对句是"沉黑江明妃青谵﹐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又如王子一《误入桃源》其结尾对句是"太白金星降临凡世﹐紫霄玉女夙有尘缘﹐青衣童子报知仙境﹐刘晨阮肇误入桃源"﹐这两处对句的末句"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刘晨阮肇误入桃源"便是这两个杂剧各自的全称。而《汉宫秋》﹑《误入桃源》便是其简称。在刊刻剧本时或把它放在剧前﹐或放在剧后。或称"题目正名"﹐或省
1.戏曲用语。元明杂剧和南戏的剧情提要。通常在结尾处用一联或二联对句,概括全剧主要关目,用末句写出此剧的全名,而此句的末三字或四字多为此剧的简称。如马致远《汉宫秋》﹐其结尾对句是"沉黑江明妃青谵﹐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又如王子一《误入桃源》其结尾对句是"太白金星降临凡世﹐紫霄玉女夙有尘缘﹐青衣童子报知仙境﹐刘晨阮肇误入桃源"﹐这两处对句的末句"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刘晨阮肇误入桃源"便是这两个杂剧各自的全称。而《汉宫秋》﹑《误入桃源》便是其简称。在刊刻剧本时或把它放在剧前﹐或放在剧后。或称"题目正名"﹐或省
鸟瞰
[相关解释]
①由高向下俯视从飞机上鸟瞰城区。②对事物概括描述唐代文学鸟瞰。
①由高向下俯视从飞机上鸟瞰城区。②对事物概括描述唐代文学鸟瞰。
麤束
[相关解释]
1.粗略概括。
1.粗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