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1 查到相关校订的内容。
带有校订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干嘉学派
[相关解释]
1.清乾隆嘉庆年间(公元1736-1820)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源于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到干嘉时,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发挥,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形成所谓"朴学"(即"汉学")。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和诸子,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对古籍和史料整理,有较大贡献。
1.清乾隆嘉庆年间(公元1736-1820)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源于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到干嘉时,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诂方法而加以发挥,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形成所谓"朴学"(即"汉学")。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和诸子,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对古籍和史料整理,有较大贡献。
斠画
[相关解释]
1.犹察究。 2.校订。
1.犹察究。 2.校订。
校修
[相关解释]
1.校订修正。
1.校订修正。
校注
[相关解释]
校订并注释。
校订并注释。
校点
[相关解释]
校订并加标点~古籍。
校订并加标点~古籍。
校笺
[相关解释]
1.校订和笺注。如徐震堮有《世说新语校笺》。
1.校订和笺注。如徐震堮有《世说新语校笺》。
校综
[相关解释]
1.校订总合。
1.校订总合。
校订
[相关解释]
对照可靠的材料改正书籍、文件中的错误。
对照可靠的材料改正书籍、文件中的错误。
校读
[相关解释]
1.审阅校订。
1.审阅校订。
校阅
[相关解释]
①审阅校订(书刊内容)。②〈书〉检阅~三军 ㄧ~阵法。
①审阅校订(书刊内容)。②〈书〉检阅~三军 ㄧ~阵法。
校雠(jiào-)
[相关解释]
本指两人相对校阅,考订版本文字,纠正讹误。今即指校勘或校订校雠学|聚书数千卷,皆自校雠。参见校勘”。
本指两人相对校阅,考订版本文字,纠正讹误。今即指校勘或校订校雠学|聚书数千卷,皆自校雠。参见校勘”。
检雠
[相关解释]
1.整理﹑校订。
1.整理﹑校订。
正定
[相关解释]
1.校订改正。 2.端正而坚定。 3.佛教语。梵语"三昧"之意译。谓屏除杂念,心不散乱,专注一境。为八正道之一。
1.校订改正。 2.端正而坚定。 3.佛教语。梵语"三昧"之意译。谓屏除杂念,心不散乱,专注一境。为八正道之一。
王右丞集
[相关解释]
别集名。唐代王维著。今有十卷本和六卷本。清代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二十八卷,是较好的注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校订出版,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重印出版(新一版)。
别集名。唐代王维著。今有十卷本和六卷本。清代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二十八卷,是较好的注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校订出版,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重印出版(新一版)。
磨铅
[相关解释]
1.亦作"磨鈆"。 2.磨研铅粉涂抹误字。谓勤于校订或撰述。 3.自谦词。铅,铅刀,指钝刀,比喻低劣的才能。
1.亦作"磨鈆"。 2.磨研铅粉涂抹误字。谓勤于校订或撰述。 3.自谦词。铅,铅刀,指钝刀,比喻低劣的才能。
编校
[相关解释]
编辑和校订。
编辑和校订。
编订
[相关解释]
编纂校订~《唐宋传奇集》。
编纂校订~《唐宋传奇集》。
营书
[相关解释]
1.校订﹑整理书籍。
1.校订﹑整理书籍。
讹舛
[相关解释]
〈书〉(文字)错误;舛误校订粗疏,~甚多。
〈书〉(文字)错误;舛误校订粗疏,~甚多。
评校
[相关解释]
1.评论校订。
1.评论校订。
详校
[相关解释]
1.审察校订。
1.审察校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