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4 查到相关杂体的内容。
带有杂体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人名诗 [相关解释]
1.句中暗藏有古人姓名的诗。为杂体诗之一。
大言 [相关解释]
1.高声地说。 2.指谋划大事之言。 3.正大的言论。 4.夸大的言辞﹐大话。 5.杂体诗的一种。
宝塔诗 [相关解释]
杂体诗名。原称一字至七字诗”。每句或每两句字数依次递增,形如宝塔,故名。从一字句到七字句逐句押韵,后也有增至九字句或九字句以上的。大多叠两句为一韵。
小言 [相关解释]
1.不合大道的言论。 2.有关小事的言论。 3.谓精微之言。 4.谓描绘至微之物的杂体诗赋。 5.指短诗﹑词。
小语 [相关解释]
1.细碎之说。指杂录﹑笔记体文字。 2.以描绘微小事物为内容的杂体辞赋。 3.短暂交谈。 4.细语。
建除体 [相关解释]
1.古诗体名,为南朝宋鲍照所创。其《建除诗》云"建旗出炖煌,西讨属国羌。除去徒与骑,战车罗万箱。满山又填谷,投鞍合营墙。平原亘千里,旗鼓转相望。定舍后未休,候骑敕前装。执戈无暂顿,弯弧不解张。破灭西零国,生虏郅支王。危乱悉平荡,万里置关梁。成军入玉门,士女献壶浆。收功在一时,历世荷余光。开壤袭朱绂,左右佩金章。闭帷草《太玄》,兹事殆愚狂。"此诗共二十四句,单句首字即建除法所用"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十二字,后世因称为"建除体"。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将"建除体"归入"杂体"。宋
杂体 [相关解释]
1.指诗﹑文字﹑书法等的各种变体。
杂体诗 [相关解释]
1.古典诗歌正式体裁外之各种诗体。多从字形﹑句法﹑声律或押韵方面别出心裁﹐带有文字游戏性质。如离合诗﹑回文诗﹑辘轳体等。不少为汉﹑魏﹑六朝时文人所创制。
盘中诗 [相关解释]
1.杂体诗名。 2.全诗凡一百六十八字,四十九句,二十七韵,篇中多伤离怨别之辞。读时从中央以周四角,宛转回环,当属回文诗体一类。
神智体 [相关解释]
1.古代一种近乎文字游戏的杂体诗名。按文字形体结构的多种变化来揣度其义,组成诗句。因设想新奇,启人神智,故名。
离合诗 [相关解释]
1.杂体诗名。常见之一种是拆开字形合成诗句。实际是文字游戏『魏六朝时即已有之。
草字 [相关解释]
1.谓书写草率的字。 2.谦言自己写的字。 3.即草书『字字体的一种。《新唐书.艺文志一》着录裴行俭《草字杂体》。参见"草书"。 4.对自己表字的谦称。
论甘忌辛 [相关解释]
1.南朝梁江淹《杂体》诗序﹕"至于世之诸贤﹐各滞所迷﹐莫不论甘而忌辛﹐好丹而非素。"意为说到甘甜的就忌讳辛辣的◇因以"论甘忌辛"比喻有所好而偏执。
辘轳体 [相关解释]
1.杂体诗名。律诗为八句五韵,作此体者须作五言或七言律诗五首,将第一首起韵的第一句全句,分别置于其他四首押韵的四个位置中,在第二首为第二句,在第三首为第四句,第四首为第六句,第五首为末句。即第一首首句与第五首末句相同。绝句为四句,作此体者须作四首,将第一首起韵的第一句全句,分别置于其他三首的第二句﹑第三句和末句的位置上。则第一首首句与第四首末句相同。这几首诗的韵节如辘轳旋转而下,故名。宋杨万里有《城上野步用辘轳体》诗。周瘦鹃《苏州游踪.双洞江南第一奇》"这七个字(一片飞云掩洞门)倒是现成的诗句,我们四个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