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1 查到相关杂事的内容。
带有杂事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乡司
[相关解释]
1.旧时一乡中管理杂事的人,略同于社长﹑里正等。
1.旧时一乡中管理杂事的人,略同于社长﹑里正等。
书僮
[相关解释]
1.在官府协助抄写或办杂务的少年。 2.亦作"书童"。旧时在有钱人家侍候主人子弟读书兼做杂事的未成年的仆人。
1.在官府协助抄写或办杂务的少年。 2.亦作"书童"。旧时在有钱人家侍候主人子弟读书兼做杂事的未成年的仆人。
五浄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谓色界四禅天中已证小乘不还果的圣者所生的"五净居天"。即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和色究竟天。 2.佛教语。特许信众食用的五种肉食。即火净﹑刀净﹑爪净﹑蔫干净﹑鸟啄净。见《毗奈耶杂事》卷三六。
1.佛教语。谓色界四禅天中已证小乘不还果的圣者所生的"五净居天"。即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和色究竟天。 2.佛教语。特许信众食用的五种肉食。即火净﹑刀净﹑爪净﹑蔫干净﹑鸟啄净。见《毗奈耶杂事》卷三六。
假龙
[相关解释]
1.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后以"假龙"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的事物。 2.直龙图阁的别称。直龙图阁,即直阁,为宋代官名。
1.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后以"假龙"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的事物。 2.直龙图阁的别称。直龙图阁,即直阁,为宋代官名。
冗绊
[相关解释]
1.谓杂事纠缠。
1.谓杂事纠缠。
厮役
[相关解释]
1.旧称干杂事劳役的奴隶◇泛指受人驱使的奴仆。
1.旧称干杂事劳役的奴隶◇泛指受人驱使的奴仆。
台杂
[相关解释]
1.唐宋时御史台台院知杂事侍御史。主持台中事务﹐其地位在一般侍御史之上。
1.唐宋时御史台台院知杂事侍御史。主持台中事务﹐其地位在一般侍御史之上。
埋蛇
[相关解释]
1.汉刘向《新序.杂事一》"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后以"埋蛇"为善行仁爱之典。
1.汉刘向《新序.杂事一》"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后以"埋蛇"为善行仁爱之典。
大成
[相关解释]
1.大的成就。指事功。 2.大的成就。指学问。 3.大的成就。指道德。 4.完备。 5.特指某类事物的各个方面相当完备。 6.复姓。古代有大成执。见汉刘向《新序.杂事五》。
1.大的成就。指事功。 2.大的成就。指学问。 3.大的成就。指道德。 4.完备。 5.特指某类事物的各个方面相当完备。 6.复姓。古代有大成执。见汉刘向《新序.杂事五》。
姜桂
[相关解释]
1.生姜和肉桂『刘向《新序.杂事五》"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夫姜桂同地,辛在本性。"后常以"姜桂"比喻人的本性刚直。
1.生姜和肉桂『刘向《新序.杂事五》"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夫姜桂同地,辛在本性。"后常以"姜桂"比喻人的本性刚直。
工役
[相关解释]
旧时给机关、学校或官僚、绅士人家做杂事的人。
旧时给机关、学校或官僚、绅士人家做杂事的人。
打杂
[相关解释]
1.做杂事。
1.做杂事。
扣角
[相关解释]
1.相传春秋时卫人宁戚家贫,在齐,饭牛车下,适遇桓公,因击牛角而歌。桓公闻而以为善,命后车载之归,任为上卿。见汉刘向《新序.杂事五》◇以"扣角"为求仕的典故。
1.相传春秋时卫人宁戚家贫,在齐,饭牛车下,适遇桓公,因击牛角而歌。桓公闻而以为善,命后车载之归,任为上卿。见汉刘向《新序.杂事五》◇以"扣角"为求仕的典故。
搔瓜
[相关解释]
1.战国时梁大夫宋就为边县令,其地与楚相邻。梁楚两亭皆种瓜;梁人勤灌,瓜美;楚人懒灌,瓜恶。楚人妒忌,夜偷搔之,致使瓜有死焦者。梁人因欲报复,宋就不许,且令人夜灌楚瓜,使之亦美。见汉刘向《新序.杂事四》◇因用为以德报怨之典。
1.战国时梁大夫宋就为边县令,其地与楚相邻。梁楚两亭皆种瓜;梁人勤灌,瓜美;楚人懒灌,瓜恶。楚人妒忌,夜偷搔之,致使瓜有死焦者。梁人因欲报复,宋就不许,且令人夜灌楚瓜,使之亦美。见汉刘向《新序.杂事四》◇因用为以德报怨之典。
斯役
[相关解释]
1.厮役。指干杂事的劳役。
1.厮役。指干杂事的劳役。
日记
[相关解释]
1.汉刘向《新序.杂事一》"司君之过而书之,日有记也"◇称每天记事的本子或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为"日记"。
1.汉刘向《新序.杂事一》"司君之过而书之,日有记也"◇称每天记事的本子或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为"日记"。
杂事
[相关解释]
1.名类事情。 2.琐碎事务。 3.知杂事之省称。
1.名类事情。 2.琐碎事务。 3.知杂事之省称。
杂纂
[相关解释]
1.各类琐杂事物的辑述。唐李商隐有《杂纂》一卷。 2.汇集和编纂。
1.各类琐杂事物的辑述。唐李商隐有《杂纂》一卷。 2.汇集和编纂。
楚丘
[相关解释]
1.古地名。春秋戎州己氏之邑。 2.古地名。春秋卫地。《左传.闵公二年》"僖之元年,齐桓公迁邢于夷仪,封卫于楚丘。"杨伯峻注"楚丘,卫地,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后用为迁移之典。 3.复姓。战国齐有楚丘先生。见汉刘向《新序·杂事五》。
1.古地名。春秋戎州己氏之邑。 2.古地名。春秋卫地。《左传.闵公二年》"僖之元年,齐桓公迁邢于夷仪,封卫于楚丘。"杨伯峻注"楚丘,卫地,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后用为迁移之典。 3.复姓。战国齐有楚丘先生。见汉刘向《新序·杂事五》。
樽俎折冲
[相关解释]
1.语出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谓不以武力而在宴席交谈中制胜敌人◇泛指外交谈判活动。折冲,使敌人战车后撤,谓击退敌军。
1.语出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谓不以武力而在宴席交谈中制胜敌人◇泛指外交谈判活动。折冲,使敌人战车后撤,谓击退敌军。
水火夫
[相关解释]
1.旧时指做杂事的役夫﹑奴仆。
1.旧时指做杂事的役夫﹑奴仆。
浇瓜之惠
[相关解释]
1.汉刘向《新序.杂事四》载梁与楚的边亭皆种瓜。楚亭人妒恨梁人的瓜长得好,夜往毁之。梁县令宋就制止了梁人的报复,并派人帮助楚人灌瓜,使楚瓜日美。楚王以重金相谢,与梁交好◇因以"浇瓜之惠"比喻以德报怨,不因小事而引起纷争。
1.汉刘向《新序.杂事四》载梁与楚的边亭皆种瓜。楚亭人妒恨梁人的瓜长得好,夜往毁之。梁县令宋就制止了梁人的报复,并派人帮助楚人灌瓜,使楚瓜日美。楚王以重金相谢,与梁交好◇因以"浇瓜之惠"比喻以德报怨,不因小事而引起纷争。
烘堂大笑
[相关解释]
1.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唐赵璾《因话录.征》◇因以"烘堂大笑"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
1.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唐赵璾《因话录.征》◇因以"烘堂大笑"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
爱手反裘
[相关解释]
1.比喻愚昧不辨本末。语本汉刘向《新序.杂事二》"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1.比喻愚昧不辨本末。语本汉刘向《新序.杂事二》"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畏龙
[相关解释]
1.见龙而惧。传说古代有个叶公子高非常爱好龙,器物上画着龙,房屋上也刻着龙。有一天,龙真的到叶公家里,从窗口把头探进来。叶公见了,惊惶无主,拔脚就跑。见汉刘向《新序.杂事五》。比喻对某些宣称爱好的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1.见龙而惧。传说古代有个叶公子高非常爱好龙,器物上画着龙,房屋上也刻着龙。有一天,龙真的到叶公家里,从窗口把头探进来。叶公见了,惊惶无主,拔脚就跑。见汉刘向《新序.杂事五》。比喻对某些宣称爱好的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跑腿
[相关解释]
1.为人奔走做杂事。 2.劳动双脚;奔波。 3.步行;行走。 4.旧时称关内的人到关外去做生意。 5.方言。打单身。
1.为人奔走做杂事。 2.劳动双脚;奔波。 3.步行;行走。 4.旧时称关内的人到关外去做生意。 5.方言。打单身。
金石为开
[相关解释]
1.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语出汉刘向《新序.杂事四》﹕"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
1.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语出汉刘向《新序.杂事四》﹕"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
钟离春
[相关解释]
1.传为战国时齐国无盐邑之女。貌极丑﹐四十岁不得出嫁﹐自请见齐宣王﹐陈述齐国危难四点﹐为宣王采纳﹐立为王后。于是拆渐台﹑罢女乐﹑退谄谀﹐进直言﹐选兵马﹐实府库﹐齐国大安。事见汉刘向《列女传.辩通》﹑《新序.杂事》。
1.传为战国时齐国无盐邑之女。貌极丑﹐四十岁不得出嫁﹐自请见齐宣王﹐陈述齐国危难四点﹐为宣王采纳﹐立为王后。于是拆渐台﹑罢女乐﹑退谄谀﹐进直言﹐选兵马﹐实府库﹐齐国大安。事见汉刘向《列女传.辩通》﹑《新序.杂事》。
零七八碎
[相关解释]
1.零碎而纷乱。 2.没有大用的东西或零碎杂事。
1.零碎而纷乱。 2.没有大用的东西或零碎杂事。
项领
[相关解释]
1.肥大的颈项。《诗.小雅.节南山》﹕"驾彼四牡﹐四牡项领。"毛传﹕"项﹐大也。"郑玄笺﹕"四牡者﹐人君所乘驾﹐今但养大其领﹐不肯为用。喻大臣自恣﹐王不能使也。"汉刘向《新序.杂事》﹕"夫久驾而长不得行﹐项领不亦宜乎?《易》曰﹕'臀无肤﹐其行赼趄'﹐此之谓也。"晋葛洪《抱朴子.嘉遯》﹕"空谷有项领之骏者﹐孙阳之耳心也。"后用以比喻放纵不羁﹐不听使用。 2.指颈。 3.比喻头等;首要。 4.比喻要害之地。
1.肥大的颈项。《诗.小雅.节南山》﹕"驾彼四牡﹐四牡项领。"毛传﹕"项﹐大也。"郑玄笺﹕"四牡者﹐人君所乘驾﹐今但养大其领﹐不肯为用。喻大臣自恣﹐王不能使也。"汉刘向《新序.杂事》﹕"夫久驾而长不得行﹐项领不亦宜乎?《易》曰﹕'臀无肤﹐其行赼趄'﹐此之谓也。"晋葛洪《抱朴子.嘉遯》﹕"空谷有项领之骏者﹐孙阳之耳心也。"后用以比喻放纵不羁﹐不听使用。 2.指颈。 3.比喻头等;首要。 4.比喻要害之地。
馈饩
[相关解释]
1.赠送粮草﹑牲腥。 2.引申指料理生活杂事。
1.赠送粮草﹑牲腥。 2.引申指料理生活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