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6 查到相关朱衣的内容。
带有朱衣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兼朱重紫
[相关解释]
1.谓兼任很多显耀官职。朱﹐朱衣;紫﹐紫绶。
1.谓兼任很多显耀官职。朱﹐朱衣;紫﹐紫绶。
双引
[相关解释]
1.分列两旁导引。 2.谓举双烛引路。唐制﹐宰相入朝须举双烛﹐故称。 3.谓由二人引马。宋制﹐学士以上有朱衣吏一人引马。至入两府﹐则朱衣二人引马﹐故称。
1.分列两旁导引。 2.谓举双烛引路。唐制﹐宰相入朝须举双烛﹐故称。 3.谓由二人引马。宋制﹐学士以上有朱衣吏一人引马。至入两府﹐则朱衣二人引马﹐故称。
宅引
[相关解释]
1.宋时,宰相于假日黎明赴中书省,有朱衣吏自私第前导,称宅引。参阅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宋赵升《朝野类要.宅引》。
1.宋时,宰相于假日黎明赴中书省,有朱衣吏自私第前导,称宅引。参阅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宋赵升《朝野类要.宅引》。
执梃
[相关解释]
1.手执梃杖。指持梃作仪卫前导。宋时,天子于宫中,仪卫有主辇二十四人,辇头一人穿紫绣袍,执涂金裹银杖作督领。宰相﹑翰林学士﹑御史则用穿朱衣的吏役呵道,"以梃叩地警众"。三司副使"唯乘紫丝暖座,从人队长持破木梃。"
1.手执梃杖。指持梃作仪卫前导。宋时,天子于宫中,仪卫有主辇二十四人,辇头一人穿紫绣袍,执涂金裹银杖作督领。宰相﹑翰林学士﹑御史则用穿朱衣的吏役呵道,"以梃叩地警众"。三司副使"唯乘紫丝暖座,从人队长持破木梃。"
暗点头
[相关解释]
1.朱衣点头。传为宋欧阳修主考阅卷事◇"暗点头"遂成科举中选的代称。
1.朱衣点头。传为宋欧阳修主考阅卷事◇"暗点头"遂成科举中选的代称。
朱紫
[相关解释]
1.红色与紫色。 2.《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而夺正色。"后因以"朱紫"喻正与邪﹑是与非﹑善与恶。 3.比喻辞采。 4.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或服饰。谓朱衣紫绶,即红色官服,紫色绶带。指供职高位。 5.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或服饰。谓红色﹑紫色官服。
1.红色与紫色。 2.《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而夺正色。"后因以"朱紫"喻正与邪﹑是与非﹑善与恶。 3.比喻辞采。 4.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或服饰。谓朱衣紫绶,即红色官服,紫色绶带。指供职高位。 5.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色或服饰。谓红色﹑紫色官服。
朱衣
[相关解释]
1.大红色的公服。 2.唐宋四﹑五品官员所着的绯服。 3.穿着朱衣的职官。 4.穿朱衣。指入仕﹑升官。 5.指朱衣使者。
1.大红色的公服。 2.唐宋四﹑五品官员所着的绯服。 3.穿着朱衣的职官。 4.穿朱衣。指入仕﹑升官。 5.指朱衣使者。
朱衣使者
[相关解释]
1.指科举考试官。
1.指科举考试官。
朱衣吏
[相关解释]
1.古代贵戚﹑大臣外出的前导之吏,着朱衣。
1.古代贵戚﹑大臣外出的前导之吏,着朱衣。
朱衣官
[相关解释]
1.穿红色官服的官员。
1.穿红色官服的官员。
朱衣点头
[相关解释]
1.《天中记》卷三八引宋赵令畤《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尝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始疑侍吏,及回顾之,一无所见。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后因称科举中选为"朱衣点头"
1.《天中记》卷三八引宋赵令畤《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尝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始疑侍吏,及回顾之,一无所见。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后因称科举中选为"朱衣点头"
朱衣郎
[相关解释]
1.指年轻的官员。
1.指年轻的官员。
朱衣鸟
[相关解释]
1.鸟名。
1.鸟名。
眼腰黄赤
[相关解释]
1.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国初士大夫戏作语云'眼前何日赤,腰下几时黄。'谓朱衣吏及金带也。"后以"眼腰黄赤"喻富贵荣华。
1.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国初士大夫戏作语云'眼前何日赤,腰下几时黄。'谓朱衣吏及金带也。"后以"眼腰黄赤"喻富贵荣华。
轻朱
[相关解释]
1.轻软的朱衣。 2.谓薄薄的胭脂。
1.轻软的朱衣。 2.谓薄薄的胭脂。
面如傅粉
[相关解释]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后因以"面如傅粉"形容男子美貌。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后因以"面如傅粉"形容男子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