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92 查到相关有德的内容。
带有有德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张
[相关解释]
1.指汉末五斗米道的三个首领张陵﹑张衡﹑张鲁。三人之名见《三国志.魏志.张鲁传》。或谓指张陵﹑张鲁﹑张角。 2.西晋文学家张载与弟张协﹑张亢的合称。 3.唐之张穉珪﹑张九龄﹑张休先后出任洪州(今江西南昌)太守,有德政,州人称为三张。
1.指汉末五斗米道的三个首领张陵﹑张衡﹑张鲁。三人之名见《三国志.魏志.张鲁传》。或谓指张陵﹑张鲁﹑张角。 2.西晋文学家张载与弟张协﹑张亢的合称。 3.唐之张穉珪﹑张九龄﹑张休先后出任洪州(今江西南昌)太守,有德政,州人称为三张。
上人
[相关解释]
1.道德高尚的人。 2.《释氏要览.称谓》引古师云"内有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名上人。"自南朝宋以后,多用作对和尚的尊称。 3.居于上位的人,指君主。 4.旧时对主人的称呼。 5.方言。子女对父母或祖父母的称呼。
1.道德高尚的人。 2.《释氏要览.称谓》引古师云"内有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名上人。"自南朝宋以后,多用作对和尚的尊称。 3.居于上位的人,指君主。 4.旧时对主人的称呼。 5.方言。子女对父母或祖父母的称呼。
上贤
[相关解释]
1.推崇有德才的人。上,通"尚"。 2.德才超着的人。 3.谓德才超人。
1.推崇有德才的人。上,通"尚"。 2.德才超着的人。 3.谓德才超人。
世载
[相关解释]
1.谓某种事迹世代见于记载。 2.指世代有德。 3.世人称传。 4.世代。
1.谓某种事迹世代见于记载。 2.指世代有德。 3.世人称传。 4.世代。
九德
[相关解释]
1.古谓贤人所具备的九种优良品格。九德内容,说法不一。《书.皋陶谟》"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禹曰'何?'皐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孔传"言人性行有九德以考察,真伪则可知。"《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心能制义曰度,德正应和曰莫,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类,教诲不倦曰长,赏庆刑威曰君,慈和徧服曰顺,择善而从之曰比,经纬天地曰文。九德不愆,作事无悔。"《逸周书.常训》"九德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1.古谓贤人所具备的九种优良品格。九德内容,说法不一。《书.皋陶谟》"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禹曰'何?'皐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孔传"言人性行有九德以考察,真伪则可知。"《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心能制义曰度,德正应和曰莫,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类,教诲不倦曰长,赏庆刑威曰君,慈和徧服曰顺,择善而从之曰比,经纬天地曰文。九德不愆,作事无悔。"《逸周书.常训》"九德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人瑞
[相关解释]
1.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亦指有德行的人或年寿特高者。
1.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亦指有德行的人或年寿特高者。
仁人
[相关解释]
1.有德行的人。
1.有德行的人。
仁人义士
[相关解释]
1.有德行并信守节义的人。
1.有德行并信守节义的人。
仁人志士
[相关解释]
1.有德行﹑有志向﹑为理想献身的人。
1.有德行﹑有志向﹑为理想献身的人。
仁士
[相关解释]
1.有德行的人。
1.有德行的人。
仁者
[相关解释]
1.有德行的人。 2.有恩情的人。 3.佛教语。对人的尊称。
1.有德行的人。 2.有恩情的人。 3.佛教语。对人的尊称。
仰流
[相关解释]
1.谓仰承流风,归顺有德者。
1.谓仰承流风,归顺有德者。
先德
[相关解释]
1.谓治民之道,以德为先。 2.祖先的德行。 3.称别人的父亲为先德。 4.有德行的前辈。
1.谓治民之道,以德为先。 2.祖先的德行。 3.称别人的父亲为先德。 4.有德行的前辈。
冉耕之疾
[相关解释]
1.冉耕,孔子弟子,字伯牛。《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邢昺疏"孔子痛惜弟子冉耕有德行而遇恶疾也。"后作为贤者患恶疾之典。
1.冉耕,孔子弟子,字伯牛。《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邢昺疏"孔子痛惜弟子冉耕有德行而遇恶疾也。"后作为贤者患恶疾之典。
勿拜
[相关解释]
1.《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郑玄笺"'拜'之言'拔'也。"召伯有德政﹐人民爱之﹐不忍拔除召伯曾在其荫下休息的甘棠树◇以"勿拜"指德政。
1.《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郑玄笺"'拜'之言'拔'也。"召伯有德政﹐人民爱之﹐不忍拔除召伯曾在其荫下休息的甘棠树◇以"勿拜"指德政。
华平
[相关解释]
1.亦作"华苹"。 2.传说中的吉祥植物。《文选.张衡》"植华平于春圃,丰朱草于中唐。"薛综注"华平,瑞木也。"《宋书.符瑞志下》"华平,其枝正平,有德则生。德刚则仰,德弱则低。"一说为并头莲。
1.亦作"华苹"。 2.传说中的吉祥植物。《文选.张衡》"植华平于春圃,丰朱草于中唐。"薛综注"华平,瑞木也。"《宋书.符瑞志下》"华平,其枝正平,有德则生。德刚则仰,德弱则低。"一说为并头莲。
右列
[相关解释]
1.指先贤,有德才的前辈。 2.指吏部。为尚书省六部之首。班列次序,居各部之上,故称。 3.指武官。古代武官居于朝班之右。
1.指先贤,有德才的前辈。 2.指吏部。为尚书省六部之首。班列次序,居各部之上,故称。 3.指武官。古代武官居于朝班之右。
司马称好
[相关解释]
1.五代李瀚《蒙求》诗"司马称好。"徐子光集注"﹝后汉司马徽﹞口不谈人之短。与人语,莫问好恶,皆言好。有乡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死,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相告,何忽闻人子死,便言好!徽曰卿言亦大好。"后因以喻指老好人是非不分,事理不明。
1.五代李瀚《蒙求》诗"司马称好。"徐子光集注"﹝后汉司马徽﹞口不谈人之短。与人语,莫问好恶,皆言好。有乡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死,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相告,何忽闻人子死,便言好!徽曰卿言亦大好。"后因以喻指老好人是非不分,事理不明。
听德
[相关解释]
1.谓听用有德之言。
1.谓听用有德之言。
善士
[相关解释]
1.有德之士。 2.慈善之士,行善之人。 3.信佛的人。
1.有德之士。 2.慈善之士,行善之人。 3.信佛的人。
善类
[相关解释]
1.善良的人;有德之士。
1.善良的人;有德之士。
大和上
[相关解释]
1.即大和尚。用以称年高有德的佛教僧人。日本淡海三船有记载中国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的《唐大和上东征传》。
1.即大和尚。用以称年高有德的佛教僧人。日本淡海三船有记载中国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的《唐大和上东征传》。
太师
[相关解释]
1.古三公之最尊者。周置﹐为辅弼国君之官。秦废『复置◇代相沿﹐多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并无实职。亦指太子太师﹐为辅导太子之官。参见"太傅"﹑"太保"。 2.古代乐官之长。 3.称年高有德的大和尚。 4.复姓。周有太师疵。见《史记.周世家》。
1.古三公之最尊者。周置﹐为辅弼国君之官。秦废『复置◇代相沿﹐多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并无实职。亦指太子太师﹐为辅导太子之官。参见"太傅"﹑"太保"。 2.古代乐官之长。 3.称年高有德的大和尚。 4.复姓。周有太师疵。见《史记.周世家》。
姜后脱簪
[相关解释]
1.汉刘向《列女传.周宣姜后》"周宣姜后者,齐侯之女也。贤而有德,事非礼不言,行非礼不动。宣王常早卧晏起,后夫人不出房,姜后脱簪珥,待罪于永巷,使其傅母通言于王曰'妾之不才,妾之淫心见矣,至使君王失礼而晏朝,以见君王乐色而忘德也……敢请婢子之罪。'王曰'寡人不德,實自有过,非夫人之罪也。'遂复姜后,而勤于政事。"后用为后妃辅主以礼的典实。
1.汉刘向《列女传.周宣姜后》"周宣姜后者,齐侯之女也。贤而有德,事非礼不言,行非礼不动。宣王常早卧晏起,后夫人不出房,姜后脱簪珥,待罪于永巷,使其傅母通言于王曰'妾之不才,妾之淫心见矣,至使君王失礼而晏朝,以见君王乐色而忘德也……敢请婢子之罪。'王曰'寡人不德,實自有过,非夫人之罪也。'遂复姜后,而勤于政事。"后用为后妃辅主以礼的典实。
媲德
[相关解释]
1.谓婚配于有德之人。
1.谓婚配于有德之人。
宗师
[相关解释]
①为众人尊崇奉为师表的人寻博士之官,为天下宗师|人文之宗师,国风之哲匠。②古代官职,掌训导宗室子弟选有德义者以为宗师。
①为众人尊崇奉为师表的人寻博士之官,为天下宗师|人文之宗师,国风之哲匠。②古代官职,掌训导宗室子弟选有德义者以为宗师。
宿德
[相关解释]
1.年老有德者。
1.年老有德者。
宿旧
[相关解释]
1.旧交;老友。 2.指旧部,旧有人员。 3.长者;年长有德之人。
1.旧交;老友。 2.指旧部,旧有人员。 3.长者;年长有德之人。
山车
[相关解释]
1.传说帝王有德,天下太平,则山车出现,古代以为祥瑞之物。 2.一种有棚的车。
1.传说帝王有德,天下太平,则山车出现,古代以为祥瑞之物。 2.一种有棚的车。
建德
[相关解释]
1.谓建立德行或功业。 2.指建立的功业。 3.谓立有德者为诸侯。 4.刚健之德。建,通"健"。 5.见"建德国"。
1.谓建立德行或功业。 2.指建立的功业。 3.谓立有德者为诸侯。 4.刚健之德。建,通"健"。 5.见"建德国"。
德操
[相关解释]
1.谓有德而能操持。 2.道德操守。
1.谓有德而能操持。 2.道德操守。
德表
[相关解释]
1.谓有德的表现。 2.道德表率。
1.谓有德的表现。 2.道德表率。
德邻
[相关解释]
1.《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何晏集解"方以类聚,同志相求,故必有邻,是以不孤。"后指有德之人相聚为伴。
1.《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何晏集解"方以类聚,同志相求,故必有邻,是以不孤。"后指有德之人相聚为伴。
德门
[相关解释]
1.有德之家。
1.有德之家。
德黑兰
[相关解释]
伊朗首都。西亚最大城市。人口约1000万(1992年)。拔844米。古代丝绸之路”来往要冲。制造业产值约占全国一半,有纺织、炼油、汽配、军火等工业。地毯、丝织、刺绣等手工业发达。有西亚最大的国际机场。多清真寺。有德黑兰大学、阿里亚梅尔体育中心。
伊朗首都。西亚最大城市。人口约1000万(1992年)。拔844米。古代丝绸之路”来往要冲。制造业产值约占全国一半,有纺织、炼油、汽配、军火等工业。地毯、丝织、刺绣等手工业发达。有西亚最大的国际机场。多清真寺。有德黑兰大学、阿里亚梅尔体育中心。
忠德
[相关解释]
1.忠正有德行。亦谓忠正有德行的人。
1.忠正有德行。亦谓忠正有德行的人。
怀德
[相关解释]
1.感念恩德。 2.怀有德行。
1.感念恩德。 2.怀有德行。
惇史
[相关解释]
1.有德行之人的言行记录。
1.有德行之人的言行记录。
慧德
[相关解释]
1.聪明有德行。
1.聪明有德行。
战斗里成长
[相关解释]
话剧剧本→可、胡朋等集体创作,胡可改编(1950年)。恶霸地主杨有德强占赵铁柱家的土地,赵父被逼自尽。赵铁柱放火烧了地主的房子,参加了八路军。其妻远走他乡,乞讨为生。十年后,儿子石头也参加了八路军。家乡解放后,同在一个部队里的父子才彼此相认,全家团聚。
话剧剧本→可、胡朋等集体创作,胡可改编(1950年)。恶霸地主杨有德强占赵铁柱家的土地,赵父被逼自尽。赵铁柱放火烧了地主的房子,参加了八路军。其妻远走他乡,乞讨为生。十年后,儿子石头也参加了八路军。家乡解放后,同在一个部队里的父子才彼此相认,全家团聚。
批凤
[相关解释]
1.《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比孔子于凤鸟,凤鸟待圣君乃见,非孔子周行求合,故曰衰。"后因以"批凤"指对有德者的批评。
1.《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比孔子于凤鸟,凤鸟待圣君乃见,非孔子周行求合,故曰衰。"后因以"批凤"指对有德者的批评。
敛怨
[相关解释]
1.《诗.大雅.荡》"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郑玄笺"敛群不逞作怨之人,谓之有德而任用之。"后以"敛怨"指招惹怨恨。
1.《诗.大雅.荡》"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郑玄笺"敛群不逞作怨之人,谓之有德而任用之。"后以"敛怨"指招惹怨恨。
文敏
[相关解释]
1.敏而有德。 2.博学聪敏。
1.敏而有德。 2.博学聪敏。
旌德
[相关解释]
1.表彰有德之人。
1.表彰有德之人。
无德
[相关解释]
1.谓言行不合社会的准则和规范;没有德行。 2.指无德行之人。 3.不用感恩。 4.见"无德而称"。 5.见"无得"。
1.谓言行不合社会的准则和规范;没有德行。 2.指无德行之人。 3.不用感恩。 4.见"无德而称"。 5.见"无得"。
无盐
[相关解释]
1.缺盐。 2.亦称"无盐女"。即战国时齐宣王后钟离春。因是无盐人,故名。为人有德而貌丑◇常用为丑女的代称。 3.指貌丑而有贤德的妇女。 4.古地名。战国时为齐邑,汉置县,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北齐时废。 5.复姓。《史记.货殖列传》有无盐氏。
1.缺盐。 2.亦称"无盐女"。即战国时齐宣王后钟离春。因是无盐人,故名。为人有德而貌丑◇常用为丑女的代称。 3.指貌丑而有贤德的妇女。 4.古地名。战国时为齐邑,汉置县,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北齐时废。 5.复姓。《史记.货殖列传》有无盐氏。
晬面盎背
[相关解释]
1.谓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指有德者的仪态。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瞓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1.谓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指有德者的仪态。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瞓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有德
[相关解释]
1.有德行。谓道德品行高尚﹐能身体力行。 2.指有德行的人。
1.有德行。谓道德品行高尚﹐能身体力行。 2.指有德行的人。
有行
[相关解释]
1.出嫁。 2.有所作为。 3.谓有所施行。 4.有德行。
1.出嫁。 2.有所作为。 3.谓有所施行。 4.有德行。
桑根车
[相关解释]
1.即山车。纬书传说帝王有德,天下太平,则山车出现,为祥瑞之一◇亦指帝王所乘之车。
1.即山车。纬书传说帝王有德,天下太平,则山车出现,为祥瑞之一◇亦指帝王所乘之车。
民德
[相关解释]
1.民众的道德。 2.指有德之人。 3.犹民力。
1.民众的道德。 2.指有德之人。 3.犹民力。
民望
[相关解释]
1.民众的希望﹑心愿。 2.民众所仿效的对象。 3.指有德行﹑才能而享有声望的人。 4.在民众中的声望。
1.民众的希望﹑心愿。 2.民众所仿效的对象。 3.指有德行﹑才能而享有声望的人。 4.在民众中的声望。
泥轼
[相关解释]
1.语出《汉书.循吏传.黄霸》"霸为颍川太守,秩比二千石,居官赐车盖,特高一丈,别驾主簿车,缇油屏泥于轼前,以章有德。"后用指通判。
1.语出《汉书.循吏传.黄霸》"霸为颍川太守,秩比二千石,居官赐车盖,特高一丈,别驾主簿车,缇油屏泥于轼前,以章有德。"后用指通判。
灵宗
[相关解释]
1.有德的祖先。 2.神灵的宗族。 3.灵气的本源。
1.有德的祖先。 2.神灵的宗族。 3.灵气的本源。
男德
[相关解释]
1.指有德行的男子。
1.指有德行的男子。
盛王
[相关解释]
1.盛世有德的帝王。
1.盛世有德的帝王。
祖功宗德
[相关解释]
1.谓祖有功而宗有德。古代王朝尊始祖或开国之君为祖。有开创之功,其后有德之君则尊为宗。《孔子家语.庙制》"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
1.谓祖有功而宗有德。古代王朝尊始祖或开国之君为祖。有开创之功,其后有德之君则尊为宗。《孔子家语.庙制》"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
神道碑
[相关解释]
1.旧时立于墓道前记载死者生平事迹的石碑。以汉杨宸所题《太尉杨公神道碑铭》为最早。据宋高承《事物纪原.吉凶典制.神道碑》载,秦汉以来,死有功业,生有德政者皆可立碑。晋宋之世,始盛行天子及诸侯立神道碑。 2.指墓碑上记载死者事迹的文字,为文体的一种。
1.旧时立于墓道前记载死者生平事迹的石碑。以汉杨宸所题《太尉杨公神道碑铭》为最早。据宋高承《事物纪原.吉凶典制.神道碑》载,秦汉以来,死有功业,生有德政者皆可立碑。晋宋之世,始盛行天子及诸侯立神道碑。 2.指墓碑上记载死者事迹的文字,为文体的一种。
离鬽
[相关解释]
1.即魑魅。传说中的妖怪。语本《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1.即魑魅。传说中的妖怪。语本《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秀民册
[相关解释]
1.官府中登列有德才者的名册。
1.官府中登列有德才者的名册。
秋实
[相关解释]
1.秋季成熟的谷物及果实。 2.比喻人的德行成就。 3.喻指有德行的人。
1.秋季成熟的谷物及果实。 2.比喻人的德行成就。 3.喻指有德行的人。
素谒
[相关解释]
1.谓贫素有德者之言。
1.谓贫素有德者之言。
纳陛
[相关解释]
1.古代帝王赐给有殊勋的诸侯或大臣的"九锡"之一。凿殿基为登升的陛级,纳之于檐下,不使尊者露而升,故名。《韩诗外传》卷八"诸侯之有德,天子锡之,一锡车马……五锡纳陛。"《汉书.王莽传上》"朱户﹑纳陛。"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纳,内也,谓凿殿基际为陛,不使露也。"一说,纳陛为致于殿两阶之间,便于上殿。见《文选.潘勖》"是用锡君纳陛以登"李周翰注◇代亦以为对大臣的优遇。
1.古代帝王赐给有殊勋的诸侯或大臣的"九锡"之一。凿殿基为登升的陛级,纳之于檐下,不使尊者露而升,故名。《韩诗外传》卷八"诸侯之有德,天子锡之,一锡车马……五锡纳陛。"《汉书.王莽传上》"朱户﹑纳陛。"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纳,内也,谓凿殿基际为陛,不使露也。"一说,纳陛为致于殿两阶之间,便于上殿。见《文选.潘勖》"是用锡君纳陛以登"李周翰注◇代亦以为对大臣的优遇。
缇油
[相关解释]
1.古代车轼前屏泥的红色油布。《汉书.循吏传.黄霸》"居官赐车盖,特高一丈,别驾主簿车,缇油屏泥于轼前,以章有德。"后以"缇油"为殊遇之标志。
1.古代车轼前屏泥的红色油布。《汉书.循吏传.黄霸》"居官赐车盖,特高一丈,别驾主簿车,缇油屏泥于轼前,以章有德。"后以"缇油"为殊遇之标志。
羊傅
[相关解释]
1.即羊祜。晋武帝时,羊祜镇襄阳,有德政。死后追赠太傅。世称羊傅。
1.即羊祜。晋武帝时,羊祜镇襄阳,有德政。死后追赠太傅。世称羊傅。
羊碑
[相关解释]
1.晋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十年,有德政。及卒,襄阳百姓为立碑于岘山。见其碑者无不流泪。旧时因以"羊碑"为颂扬官吏之有德政之典。
1.晋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十年,有德政。及卒,襄阳百姓为立碑于岘山。见其碑者无不流泪。旧时因以"羊碑"为颂扬官吏之有德政之典。
老成人
[相关解释]
1.年高有德的人。 2.指年老敦厚者。 3.特指旧臣。 4.练达持重的人。
1.年高有德的人。 2.指年老敦厚者。 3.特指旧臣。 4.练达持重的人。
耆庞
[相关解释]
1.高年有德者。
1.高年有德者。
耆民
[相关解释]
1.年高有德之民。
1.年高有德之民。
耆英会
[相关解释]
1.宋文彦博留守西都洛阳﹐集年老士大夫十一人﹐聚会作乐﹐当时谓之"洛阳耆英会"。见宋司马光《洛阳耆英会序》。一说﹐文彦博为"耆年会"﹐凡十三人﹐人为一诗﹐命画工郑奂图于妙觉佛寺。见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明沈自晋演其事为《耆英会》传奇◇亦以"耆英会"指年高有德者的集会。
1.宋文彦博留守西都洛阳﹐集年老士大夫十一人﹐聚会作乐﹐当时谓之"洛阳耆英会"。见宋司马光《洛阳耆英会序》。一说﹐文彦博为"耆年会"﹐凡十三人﹐人为一诗﹐命画工郑奂图于妙觉佛寺。见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一》。明沈自晋演其事为《耆英会》传奇◇亦以"耆英会"指年高有德者的集会。
聇德
[相关解释]
1.亦作"聉德"。 2.年高有德之人。
1.亦作"聉德"。 2.年高有德之人。
聇老
[相关解释]
1.亦作"聈老"。 2.年高有德的贤人。 3.指老成人。 4.高寿。
1.亦作"聈老"。 2.年高有德的贤人。 3.指老成人。 4.高寿。
褰帷露冕
[相关解释]
1.汉郭贺为荆州刺史,治有殊政。明帝到南阳巡狩,赐三公之服,并敕其巡视部属时,"去襜帷,使百姓见其容服",以彰有德,而示荣宠。事见《后汉书.郭贺传》◇遂以"褰帷露冕"为帝王对有政绩官吏的恩宠之典。
1.汉郭贺为荆州刺史,治有殊政。明帝到南阳巡狩,赐三公之服,并敕其巡视部属时,"去襜帷,使百姓见其容服",以彰有德,而示荣宠。事见《后汉书.郭贺传》◇遂以"褰帷露冕"为帝王对有政绩官吏的恩宠之典。
让德
[相关解释]
1.逊让于有德之人。语本《书.舜典》﹕"舜让于德﹐弗嗣。"蔡沈集传﹕"让于有德之人也。" 2.将自己的德行归功于他人。 3.谦让的品德。
1.逊让于有德之人。语本《书.舜典》﹕"舜让于德﹐弗嗣。"蔡沈集传﹕"让于有德之人也。" 2.将自己的德行归功于他人。 3.谦让的品德。
议贤
[相关解释]
1.古刑法八议之一。谓对于有德行的人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刑罚。
1.古刑法八议之一。谓对于有德行的人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刑罚。
议鼎
[相关解释]
1.汉武帝时汾阴出宝鼎﹐群臣上寿贺帝曰﹕"陛下得周鼎。"吾丘寿王独曰非周鼎。武帝召而问之。寿王曰﹕"天祚有德而宝鼎自出﹐此天所以与汉﹐乃汉宝﹐非周宝也。"事见《汉书.吾丘寿王传》◇以"议鼎"为称人才识卓异之典。
1.汉武帝时汾阴出宝鼎﹐群臣上寿贺帝曰﹕"陛下得周鼎。"吾丘寿王独曰非周鼎。武帝召而问之。寿王曰﹕"天祚有德而宝鼎自出﹐此天所以与汉﹐乃汉宝﹐非周宝也。"事见《汉书.吾丘寿王传》◇以"议鼎"为称人才识卓异之典。
谇帚德锄
[相关解释]
1.汉贾谊《治安策》﹕"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后以"谇帚德锄"形容风俗败坏﹐不仁爱。
1.汉贾谊《治安策》﹕"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后以"谇帚德锄"形容风俗败坏﹐不仁爱。
谦亨
[相关解释]
1.《易.谦》﹕"谦﹕亨。君子有终。"此言人谦虚则亨通◇以"谦亨"指谦恭有德。
1.《易.谦》﹕"谦﹕亨。君子有终。"此言人谦虚则亨通◇以"谦亨"指谦恭有德。
贤侯
[相关解释]
1.对有德位者的敬称。
1.对有德位者的敬称。
贤强
[相关解释]
1.有德行有勇力。
1.有德行有勇力。
贤王
[相关解释]
1.有德行的君王。 2.匈奴贵族的封号。有左贤王﹑右贤王。共同襄助大单于处理国事。
1.有德行的君王。 2.匈奴贵族的封号。有左贤王﹑右贤王。共同襄助大单于处理国事。
贤疆
[相关解释]
1.有德行有勇力。疆,通"强"。
1.有德行有勇力。疆,通"强"。
贤能
[相关解释]
1.有德行有才能。 2.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1.有德行有才能。 2.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贤良
[相关解释]
①有才能,有德行贤良之士。②有才德的人荐举贤良。
①有才能,有德行贤良之士。②有才德的人荐举贤良。
贵德
[相关解释]
1.重视德行。 2.显贵而有德行的人。
1.重视德行。 2.显贵而有德行的人。
轼闾
[相关解释]
1.《吕氏春秋.期贤》"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之,其仆曰'君胡为轼?'曰'此非段干木之闾欤?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后因以"轼闾"谓向有德者致敬。
1.《吕氏春秋.期贤》"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之,其仆曰'君胡为轼?'曰'此非段干木之闾欤?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后因以"轼闾"谓向有德者致敬。
迎郭伋
[相关解释]
1.典出《后汉书·郭伋传》"伋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后以"迎郭伋"称颂官员为政有德,深受百姓爱戴。
1.典出《后汉书·郭伋传》"伋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后以"迎郭伋"称颂官员为政有德,深受百姓爱戴。
阴德
[相关解释]
1.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 2.男女之间隐而不露的相互亲爱的天性。 3.帝王后宫的事务。 4.女德﹐女子应具的美德。 5.星名。
1.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 2.男女之间隐而不露的相互亲爱的天性。 3.帝王后宫的事务。 4.女德﹐女子应具的美德。 5.星名。
陵德
[相关解释]
1.谓轻侮有德行的人。
1.谓轻侮有德行的人。
颜子
[相关解释]
1.指孔子弟子颜回。《孟子.离娄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后汉书.黄宪传》﹕"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李贤注﹕"颜子﹐颜回也。"后常以"颜子"借指安贫乐道﹐有德寿夭之士。 2.对南朝宋周续之的美称。 3.指质量差的物品。
1.指孔子弟子颜回。《孟子.离娄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后汉书.黄宪传》﹕"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李贤注﹕"颜子﹐颜回也。"后常以"颜子"借指安贫乐道﹐有德寿夭之士。 2.对南朝宋周续之的美称。 3.指质量差的物品。
飨德
[相关解释]
1.向慕有德者。飨,通"向"。
1.向慕有德者。飨,通"向"。
鼎象
[相关解释]
1.相传夏禹时以百物之象铸于鼎,使民知善恶。典出《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杜预注"象所图物﹐着之于鼎。"
1.相传夏禹时以百物之象铸于鼎,使民知善恶。典出《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杜预注"象所图物﹐着之于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