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4 查到相关月氏的内容。
带有月氏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支
[相关解释]
1.指汉末﹑三国时来华弘法的月氏高僧支谶﹑支亮和支谦三人。支谦受业于支亮,亮受业于支谶。当时称"天下博知,不出三支"。 2.古印度因明学指组成比量的三个环节,即宗(立义),因(论证),喻(设譬)。
1.指汉末﹑三国时来华弘法的月氏高僧支谶﹑支亮和支谦三人。支谦受业于支亮,亮受业于支谶。当时称"天下博知,不出三支"。 2.古印度因明学指组成比量的三个环节,即宗(立义),因(论证),喻(设譬)。
共禀
[相关解释]
1.谓同受节度。《汉书.西域传上.大月氏国》"大夏本无大君长﹐城邑往往置小长﹐民弱畏战﹐故月氏徙来﹐皆臣畜之﹐共禀汉使者。"颜师古注"同受节度也。"一说﹐共﹐同"供";禀为廪给之义﹐故"共禀"谓供给粮食。参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汉书二一.共禀》。
1.谓同受节度。《汉书.西域传上.大月氏国》"大夏本无大君长﹐城邑往往置小长﹐民弱畏战﹐故月氏徙来﹐皆臣畜之﹐共禀汉使者。"颜师古注"同受节度也。"一说﹐共﹐同"供";禀为廪给之义﹐故"共禀"谓供给粮食。参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汉书二一.共禀》。
嚈哒
[相关解释]
1.古代西域国名。为大月氏的后裔,一说为高车的别种。五世纪中分布于今阿姆河之南。东罗马史家称之为"白匈奴"。建都拔底延城。势力曾达到康居﹑安息﹑疏勒﹑于阗等国。北魏太安以后,每遣使节至北魏◇为突厥木杆可汗所破,部落分散。参阅《魏书.西域传.嚈哒》。
1.古代西域国名。为大月氏的后裔,一说为高车的别种。五世纪中分布于今阿姆河之南。东罗马史家称之为"白匈奴"。建都拔底延城。势力曾达到康居﹑安息﹑疏勒﹑于阗等国。北魏太安以后,每遣使节至北魏◇为突厥木杆可汗所破,部落分散。参阅《魏书.西域传.嚈哒》。
小月氏
[相关解释]
1.古族名『文帝初年﹐月氏的一部分人没有西迁﹐进入南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定西河地﹐小月氏出山﹐与汉人杂居。共有七个大种﹐分布在湟中及令居﹐称"湟中月氏胡"。另有数百户在张掖﹐称"义从胡"。 2.古西域国名。公元五世纪前期﹐大月氏贵霜国王寄多罗南侵北天竺﹐占领五国﹐命其子在干陀罗为王﹐都富楼沙(今巴基斯坦白沙瓦)﹐称小月氏国。五世纪后期被嚈哒所灭。
1.古族名『文帝初年﹐月氏的一部分人没有西迁﹐进入南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定西河地﹐小月氏出山﹐与汉人杂居。共有七个大种﹐分布在湟中及令居﹐称"湟中月氏胡"。另有数百户在张掖﹐称"义从胡"。 2.古西域国名。公元五世纪前期﹐大月氏贵霜国王寄多罗南侵北天竺﹐占领五国﹐命其子在干陀罗为王﹐都富楼沙(今巴基斯坦白沙瓦)﹐称小月氏国。五世纪后期被嚈哒所灭。
康居
[相关解释]
1.古西域国名。东界乌孙,西达奄蔡,南接大月氏,东南临大宛,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王都卑阗城。北部是游牧区,南部是农业区。南部城市较多,有五小王分治『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康居王迎匈奴郅支单于居康居东部合力对抗乌孙。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率军入康居,击杀郅支单于。东汉时,栗弋﹑严﹑奄蔡均为康居属国。晋武帝泰始中(公元265-274),遣使献善马,南北朝时,役属于嚈哒。 2.唐羁縻都督府名。永徽时在康国置,故地在今苏联乌兹别克撒马尔罕城。约公元八世纪中叶后,
1.古西域国名。东界乌孙,西达奄蔡,南接大月氏,东南临大宛,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王都卑阗城。北部是游牧区,南部是农业区。南部城市较多,有五小王分治『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康居王迎匈奴郅支单于居康居东部合力对抗乌孙。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率军入康居,击杀郅支单于。东汉时,栗弋﹑严﹑奄蔡均为康居属国。晋武帝泰始中(公元265-274),遣使献善马,南北朝时,役属于嚈哒。 2.唐羁縻都督府名。永徽时在康国置,故地在今苏联乌兹别克撒马尔罕城。约公元八世纪中叶后,
张骞(?-前114)
[相关解释]
西汉外交家『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封博望侯。奉汉武帝命,先后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大月氏,相约共同夹击匈奴。从公元前138年出发到前126年归国,历经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地,途中被匈奴扣留十一年。前119年又奉命出使乌孙,并派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地。加强了中原和西域少数民族的联系,发展了汉朝与中亚各地的交往。
西汉外交家『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封博望侯。奉汉武帝命,先后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大月氏,相约共同夹击匈奴。从公元前138年出发到前126年归国,历经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地,途中被匈奴扣留十一年。前119年又奉命出使乌孙,并派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地。加强了中原和西域少数民族的联系,发展了汉朝与中亚各地的交往。
月支
[相关解释]
1.射帖名。一种箭靶。又名素支。 2.古代用地支纪月﹐十二支分别指十二个月。月支﹐指该月所值之支。 3.见"月氏"。
1.射帖名。一种箭靶。又名素支。 2.古代用地支纪月﹐十二支分别指十二个月。月支﹐指该月所值之支。 3.见"月氏"。
月氏
[相关解释]
1.亦作"月支"。 2.古族名﹐曾于西域建月氏国。其族先游牧于敦煌﹑祁连间『文帝前元三至四年时﹐遭匈奴攻击﹐西迁塞种故地(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西迁的月氏人称大月氏﹐少数没有西迁的人入南山(今祁连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 3.近代亦借指西方侵略者。
1.亦作"月支"。 2.古族名﹐曾于西域建月氏国。其族先游牧于敦煌﹑祁连间『文帝前元三至四年时﹐遭匈奴攻击﹐西迁塞种故地(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西迁的月氏人称大月氏﹐少数没有西迁的人入南山(今祁连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 3.近代亦借指西方侵略者。
留犁挠酒
[相关解释]
1.《汉书.匈奴传下》"昌猛与单于及大臣俱登匈奴诺水东山,刑白马,单于以径路刀金留犁挠酒,以老上单于所破月氏王头为饮器者共饮血盟。"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径路,匈奴宝刀也。金,契金也。留犁,饭匕也。挠,和也。契金着酒中,挠搅饮之。"用宝刀"径路"﹑饭匕"留犂"搅酒,作血盟之饮,是汉时汉与匈奴间订盟的一种仪式◇以"留犁挠酒"谓汉族王朝与其他少数民族统治者订立和约。
1.《汉书.匈奴传下》"昌猛与单于及大臣俱登匈奴诺水东山,刑白马,单于以径路刀金留犁挠酒,以老上单于所破月氏王头为饮器者共饮血盟。"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径路,匈奴宝刀也。金,契金也。留犁,饭匕也。挠,和也。契金着酒中,挠搅饮之。"用宝刀"径路"﹑饭匕"留犂"搅酒,作血盟之饮,是汉时汉与匈奴间订盟的一种仪式◇以"留犁挠酒"谓汉族王朝与其他少数民族统治者订立和约。
禺氏
[相关解释]
1.古代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或以为即月氏。
1.古代西北的一个少数民族。或以为即月氏。
翕侯
[相关解释]
1.汉时乌孙﹑月氏﹑康居等部官名。
1.汉时乌孙﹑月氏﹑康居等部官名。
脄蝢
[相关解释]
1.即月氏,古代西域国名。
1.即月氏,古代西域国名。
释种
[相关解释]
1.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是古印度释迦族人,简称为"释种"◇亦泛指佛教信徒。 2.即塞种。古族名。公元前第二世纪以前分布于今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一带,前第二世纪前期因大月氏人西迁,侵入其地,一部分南下征服羪宾等地,一部分留居故地者后与新侵入的乌孙人混合。
1.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是古印度释迦族人,简称为"释种"◇亦泛指佛教信徒。 2.即塞种。古族名。公元前第二世纪以前分布于今伊犁河流域及伊塞克湖附近一带,前第二世纪前期因大月氏人西迁,侵入其地,一部分南下征服羪宾等地,一部分留居故地者后与新侵入的乌孙人混合。
雀离浮图
[相关解释]
1.古代巨塔名。相传为公元78-100年间由大月氏国王迦尼色伽(kaniska)所建。为佛教四大塔之一。
1.古代巨塔名。相传为公元78-100年间由大月氏国王迦尼色伽(kaniska)所建。为佛教四大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