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9 查到相关明治的内容。
带有明治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东京 [相关解释]
日本首都。包括周围二十六个市,二十三个特别区等,全称东京都,面积2155万平方千米,人口2680万(1995年)。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全国最大工商业城市、陆运枢纽和航空中心。拥有东京大学等百余所高型众多科研机构。市内有高架电车、地铁和地下商业城,交通呈立体化。有明治神宫、东京塔等名胜。
伊势神宫 [相关解释]
日本的神社建筑名。位于三重县伊势市海滨密林中。分内、外两宫,外围木栅栏。内宫始建于公元前70-前29年;外宫始建于公元456-479年。自明治天皇至今,凡天皇即位均需前往参拜。持统天皇时(690-697)确立按祭年更换”制度,每二十年迁址重建。建造时先在空地上照原样建好新宫,再将旧宫拆除。
伊藤博文(1841-1909) [相关解释]
日本首相。早年参加明治维新运动。1871年赴欧美考察。首相任内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接受《马关条约》,夺取中国台湾,并将朝鲜置于日本统治之下。1909年在中国哈尔滨车站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击毙。 【伊藤博文(1841-1909)】日本首相。早年参加明治维新运动。1871年赴欧美考察。首相任内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接受《马关条约》,夺取中国台湾,并将朝鲜置于日本统治之下。1909年在中国哈尔滨车站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击毙。
天皇 [相关解释]
日本皇帝的称号。公元5世纪时称大王”,后改称天皇”。大化改新后,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到了幕府时代,形同虚设。19世纪明治维新后,成为握有绝对权力的专制君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谓天皇的神圣性”被否定,天皇成为日本国家的象征。
帝国 [相关解释]
①以皇帝为国家元首的君主国,如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是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②占有殖民地的帝国主义国家,如英帝国。
幕府制度 [相关解释]
日本封建时代的一种军事集权政治制度。在这一制度下,统治大权归封建武士首领将军”,天皇形同虚设。因将军居处称为幕府”,所以称幕府制度”。从1192年开始,历经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至1868年明治维新前结束。
明天历 [相关解释]
1.历法名。宋治平二年周琮等所造的新历。琮撰有《义略》冠于历首,说明治历源流,并评论古历的得失。因测算不甚精密,仅行三年即罢。参阅《宋史.律历志七﹑八》。
明治 [相关解释]
1.修明政事。 2.日本天皇睦仁的年号(公元1868-1912年)。
明治维新 [相关解释]
日本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19世纪中期,由于外国势力的入侵,日本封建统治出现危机。西南各藩下级武士发动拥护天皇、驱逐洋人的尊王攘夷”运动,不久发展成为要求推翻江户幕府的倒幕”运动。1867年倒幕派以天皇名义迫使将军交权,建立新政府。1868年幕府制度被推翻后,天皇改年号为明治。此后,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新政府废除封建制度,发展经济,建立新军,并于1889年颁布《明治宪法》,使日本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明道 [相关解释]
1.阐明治道;阐明道理。 2.指光明的道。 3.特指按礼办事。 4.明知;明明。 5.宋程颢的私谥。颢死后,文彦博题其墓曰明道先生之墓。《宋元学案》称程颢及其弟子的学说为《明道学案》。
木户孝允(1833-1877) [相关解释]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治家。1866年参与建立倒幕联盟。1868年参与策划推翻幕府统治、建立维新政权的政变。明治政府成立后,为政府主要成员。1871-1873年曾赴欧美考察。回国后,反对出兵征韩、侵略中国台湾。
武士道 [相关解释]
日本武士遵守的封建道德。内容有忠节、武勇、孝行、廉耻、无欲等。镰仓时期,以法规形式确定下来。江户时期,形成一套思想理论体系,正式定名为武士道”。明治维新后,武士等级在法律上被废除,但武士道却因军国主义者广泛提倡而继续流行。在现代又与法西斯主义相结合,形成反动的法西斯武士道精神。
浚明 [相关解释]
1.明治,治理清明。
浪人 [相关解释]
①到处流浪或行踪无定向的人于是仆本浪人,平生自沦|李赤,江湖间浪人也。②日本一种到处流浪的武士。他们因战乱而离开主君(大名),失去户籍,但仍保持武士传统。明治维新后,有些人为军部所用,充当侵略扩张的先锋。
烛理 [相关解释]
1.英明治理。 2.考察事理。
维新 [相关解释]
维文言语助词,无义。《诗·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后因以维新”称改变旧法而推行新政维新派|百日维新|明治维新|维新运动。
西乡隆盛(1828-1877) [相关解释]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治家。下级武士出身。1866年参与建立倒幕联盟。1868年参与策划推翻幕府统治、建立维新政权的政变,并在鸟羽、伏见战役中率军打败幕府军。明治政府成立后,为政府主要成员。1877年领导反政府叛乱,兵败自杀。
霸府 [相关解释]
1.指晋﹑南北朝和五代时势力强大﹐终成王业的藩王或藩臣的府署。 2.借指藩王或藩臣。 3.指日本明治维新前实际掌握政权的藩臣。
靖国神社 [相关解释]
日本祭祀阵亡官兵的地方。1869年建于东京。原名东京招魂社”。1879年改现名。其中供奉着自明治维新以来在历次战争中阵亡的二百余万名官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犯。以前每年春、秋由天皇或皇室代表主持大祭,曾是宣扬军国主义、鼓吹侵略政策的场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宪法规定,国家不参与靖国神社的祭祀活动。但仍有不少军国主义分子借该处祭祀侵略者亡灵,试图复活军国主义,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