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2 查到相关时而的内容。
带有时而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时 [相关解释]
①一年四季之一;一个季度三月而为一时|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②一个时期独步一时|彼一时也,此一时也。③暂时;一会儿不计一时的得失|一时晴,一时阴|竞一时之虚誉。④一世;当代冠于一时而振于百世|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⑤同时;一齐一时齐发,众妙毕备|一时俱至。⑥当时;即刻一时手足无措|一时想不起来。⑦难得的时机千载一时|欲建不世之功业,此百代之一时也。
一鳞半爪 [相关解释]
龙在天空驾云而行,时而露出一片鳞甲或半只脚爪。比喻所见事物仅为一小部分,并非全貌读者所看到的,只不过是南明社会的一鳞半爪而已。
云上 [相关解释]
1.《易.需》﹕"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孔颖达疏﹕"若言云上于天﹐是天之欲雨﹐待时而落﹐所以明需大惠将施而盛德又亨﹐故君子于此之时以饮食宴乐。"后以"云上"谓天子施惠赐宴。 2.喻高远。
云起龙襄 [相关解释]
1.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佹得佹失 [相关解释]
1.谓得与失皆出于偶然。 2.时而得,时而失。犹言有得有失。
先天 [相关解释]
1.谓先于天时而行事,有先见之明。 2.谓与生俱来,先于感觉经验和直接实践。 3.指人或动物诞生前的胚胎时期。 4.指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原。 5.指伏羲所作之《易》。
十二时虫 [相关解释]
1.爬行类动物名。一名避役。蜥蜴的一种。相传能随十二时而变易其体色,故称。
十寒一暴 [相关解释]
1.冻十天,晒一天。比喻做事时而抓紧,时而懈怠,进展不快。
反汗 [相关解释]
1.《汉书·刘向传》"《易》曰'涣汗其大号。'言号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今出善令,未能逾时而反,是反汗也。"以汗出而不能反喻令出不能收◇因以"反汗"指翻悔食言或收回成命。
同波 [相关解释]
1.同其波澜。喻顺时而动。 2.同其波澜。喻混同于流俗。
四夔 [相关解释]
1.夔,舜时贤臣,舜命以为典乐之官。见《书.舜典》◇因将同时而贤能出众的四人美称为"四夔"。
四海 [相关解释]
1.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 2.犹言天下,全国各处。 3.指全世界各处。 4.指四邻各族居住的地域。 5.喻指人气派大,性情豪爽﹑交游很广泛。 6.神祇名。 7.中医学认为人有髓海﹑血海﹑气和水谷之海,这四者与天下的"四海"相应。见《灵枢经.海论》。
坤顺 [相关解释]
1.《易.坤》"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孔颖达疏"言坤道柔顺,承奉于天以量时而行。"后以"坤顺"称妇女温柔顺从。
射隼 [相关解释]
1.《易.系辞下》"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不利之有。"后即以"射隼"为待机歼敌之喻。
悬壶代哭 [相关解释]
1.古代国君的丧礼之一▲,漏壶。语本《礼记.丧大记》"君丧,虞人出木角,狄人出壶,雍人出鼎,司马县之,乃官代哭。大夫官代哭不县壶。"郑玄注"代,更也。未殡,哭不絶声,为其罢倦,既小敛,可以为漏刻分时而更哭也。"
慕古 [相关解释]
1.仰慕古人。 2.谓背时而不达权变。
摩厉以须 [相关解释]
1.亦作"摩厉以需"。亦作"摩砺以须"。 2.磨刀以待。比喻作好准备﹐待时而动。
无夫家 [相关解释]
1.古时谓男女过时而无匹配者为"无夫家"。
日餵 [相关解释]
1.日交申时而食。指申时。
时因 [相关解释]
1.因时。谓因时而动。
时措 [相关解释]
1.《礼记.中庸》"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故时措之宜也。"郑玄注"时措,言得其时而用也。"孔颖达疏"措犹用也。言至诚者成万物之性,合天地之道,故得时而用之,则无往而不宜"◇以"时措"谓因时制宜。
时而 [相关解释]
1.表示不定时地重复发生。 2.叠用。表示不同的现象或事情在一定时间内交替发生。
时节 [相关解释]
1.四时的节日。 2.节令;季节。 3.合时而有节律。 4.时光;时候。
时鸟 [相关解释]
1.应时而鸣的鸟。
暮楚朝秦 [相关解释]
1.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时而事秦,时而事楚◇以"暮楚朝秦"比喻反复无常或主意不定。 2.比喻事物的归属变换不定。
期瓜 [相关解释]
1.谓官吏任职期满﹐由他人接替。又称瓜代﹑瓜期。典出《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
来宜 [相关解释]
1.谓适时而来。语出《诗.大雅.凫鹥》"凫鹥在沙,公尸来燕来宜。"毛传"宜,宜其事也。"
瓜戍 [相关解释]
1.语出《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原指瓜熟时往边地戍守﹐后用以称官吏赴任。
相时而动 [相关解释]
1.观察时机而采取行动。
突弁 [相关解释]
1.《诗.齐风.甫田》"未几见兮﹐突而弁兮。"孔颖达疏"未经几时而更见之﹐突然已加冠弁为成人。"后因以"突弁"形容人长大迅速。
视学 [相关解释]
1.周制,天子亲临国学行春秋祭奠及养老之礼,称"视学"。 2.天子亲往或派有司到国学对学子进行考试。《礼记.学记》"未卜秂,不视学。"孔颖达疏"视学谓考试学者经业。或君亲往,或使有司为之,非天子大礼也。"《新唐书.礼乐志四》"天子有时而行之者,曰封禅﹑巡狩﹑视学﹑耕籍﹑拜陵。"后泛指官员考察学政。 3.学官名。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学部奏定各省提学使司设省视学六人,承提学使之命,巡视各府﹑厅﹑州﹑县学务。各级劝学所亦各设视学一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教育部及地方教育行政机关仍设视学。国民党统治时期
谦豫 [相关解释]
1.《易经》卦名《谦》和《豫》的并称。谦﹐小心谨慎﹔豫﹐顺时而动◇因以"谦豫"谓谨慎从事﹐循规蹈矩。
起云 [相关解释]
1.本指云的产生和升起。因其产生﹑升起于深山大谷,故喻指隐逸者趁时而出。
退役 [相关解释]
1.脱离服役;终止某项工作。 2.比喻产品因陈旧过时而被淘汰。
适生 [相关解释]
1.谓适时而生。
隐鳞 [相关解释]
1.神龙隐匿其鳞。比喻贤者待时而动。
雁奠 [相关解释]
1.指聘仪。古代定婚﹑亲迎时﹐男子须向女家献雁为礼。其所以用雁者﹐汉班固《白虎通.嫁娶》谓﹕"取其随时而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又是随阳之鸟﹐妻从夫之义也﹔又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也。又昏礼贽不用死雉﹐故用雁也。"
需云 [相关解释]
1.语本《易.需》﹕"《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孔颖达疏﹕"若言云上于天﹐是天之欲雨﹐待时而落。所以明需﹐大惠将施﹐而盛德又亨﹐故君子于此之时以饮食宴乐。"后用"需云"为君臣宴乐之典。 2.喻为遍降于民的朝廷德泽。
韬晦之计 [相关解释]
1.谓收敛锋芒,隐蔽才华意图,待时而起的计谋。
顺动 [相关解释]
1.谓顺应事物固有的规律而运动。语本《易.豫》"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汉蔡邕《汉太尉杨公碑》﹕"及至太尉﹐四时顺动﹐三光耀润﹐群生丰遂﹐太和交薄。"北周庾信《贺新年表》﹕"臣等言﹕臣闻天地顺动﹐则雷出为豫。"后多指帝王车驾应时而动。
顺时而动 [相关解释]
1.《左传.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后因以"顺时而动"谓顺应时势而行动。
鸱张鼠伏 [相关解释]
1.比喻时而嚣张,时而隐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