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97 查到相关无为的内容。
带有无为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主静 [相关解释]
1.宋明理学家的道德修养方法。渊源于古代儒家(《礼记.乐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并参杂佛﹑道的寂静无为思想。"主静"一语首由周敦颐在其《太极图说》中提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他用未有天地以前的"无极"原来是"静"的,来证明人的天性本来也是"静"的,由于后天染上了"欲",故须通过"无欲"工夫,以求达到"静"的境界("无欲故静")。以后它一直是理学的主要思想。
五位百法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唯识宗说明一切现象的五类一百种概念。即心法八种﹑心所有法五十一种﹑色法十一种﹑不相应行法二十四种以及无为法六种。见《大乘百法明门论》。
亲痛仇快 [相关解释]
1.亲人痛心,仇人快意。语本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雠者所快。"
伐枳 [相关解释]
1.《后汉书.岑彭传》"﹝岑熙﹞迁魏郡太守,招聘隐逸,与参政事,无为而化。视事二年,舆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后因以"伐枳"为颂扬官吏善政的典故。
伭默 [相关解释]
1.沉静无为。
何有乡 [相关解释]
1.即无何有之乡。原指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后谓静寂无为,逍遥自得之地。
依隐 [相关解释]
1.依据;凭借。 2.对政事既有所近,又无为如隐,谓依违于政事和隐居之间。
偃藩 [相关解释]
1.指地方长官安卧抚治之地。 2.指卧治,无为而治。
元默 [相关解释]
1.玄默。谓沉静无为。
六务 [相关解释]
1.谓国君所必须勉力从事的六事。 2.宋代于江陵府﹑真州﹑海州﹑汉阳军﹑无为军﹑蕲州之蕲口所设之六处官方茶叶贸易机构。也称六榷务。
六慎 [相关解释]
1.谓国君所应谨慎的六事。《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申子曰'慎而言也﹐人且知(和)女;慎而行也﹐人且随女。而有知见也﹐人且匿女;而无知也﹐人且意女。女有知也﹐人且臧女;女无知也﹐人且行女。故曰惟无为可以规之。'"后以为立身处世的箴言。
共己 [相关解释]
1.谓帝王严肃恭敬地约束自己。共﹐通"恭"。亦谓其任人得宜﹐无为而治。
养德 [相关解释]
1.修养无为而治的德性。亦泛指修养德性。
分香卖履 [相关解释]
1.东汉末,曹操造铜雀台,临终时吩咐诸妾"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又云"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为,学作履组卖也。"见晋陆机《吊魏武帝文》序◇以"分香卖履"喻临死不忘妻妾。
刘海蟾 [相关解释]
1.亦称"刘海"。 2.五代燕山人,名操,字昭远,以号行。道教全真道祖师。初事燕主刘守光为丞相。一日,道人正阳子来谒,说清静无为之法,并索鸡卵十枚,累金钱上。蟾惊呼"危哉!"道人说"居荣禄,履忧患,其危殆甚!"海蟾悟,弃官归隐,后仙去。见《神仙通鉴》。民间多绘作仙童状,前额垂发,手舞钱串,骑蟾背上。俗称"刘海"。
卧治 [相关解释]
1.西汉时汲黯为东海太守﹐"多病﹐卧闺合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后召为淮阳太守﹐不受。武帝曰"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见《史记.汲郑列传》◇因以"卧治"谓政事清简﹐无为而治。
卷领垂衣 [相关解释]
1.喻远古无为之治。
因循 [相关解释]
①沿用;守旧而不改变因循旧习|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②拖拉;疲塌因循误事。
圣主垂衣 [相关解释]
1.形容天下太平﹐无为而治。语本《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在宥 [相关解释]
1.《庄子.在宥》"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郭象注"宥使自在则治,治之则乱也。"成玄英疏"宥,宽也。在,自在也……《寓言》云,闻诸贤圣任物自在宽宥,即天下清谧。"后因以"在宥"指任物自在,无为而化。多用以赞美帝王的"仁政"﹑"德化"。
垂衣裳 [相关解释]
1.谓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礼◇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宁为鸡口,无为朋 [相关解释]
1.谓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宁为鸡口,毋为朋 [相关解释]
1.见"宁为鸡口,无为朋"。
审美观照 [相关解释]
指无为而为的审美方式。观照”一词原意为注视、沉思、期望。审美中引申为审美把握,即超脱功利、凝神观照的态度。它不是被动的感知,而是主动积极的审美感受,是既有思维又有情感的反映和认识,并由这种认识产生情感上的满足和愉悦。
尸居 [相关解释]
1.谓安居而无为。 2.指居位而不尽职。 3.见"尸居余气"。
屈突 [相关解释]
1.复姓。五代有道士屈突无为。见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
希声 [相关解释]
1.无声,听而不闻的声音。 2.指奇异的音响。 3.指玄妙虚幻的言谈。 4.指清静无为之道。
希夷 [相关解释]
1.《老子》"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河上公注"无色曰夷,无声曰希。"后因以"希夷"指虚寂玄妙。 2.指虚寂玄妙的境界。 3.谓清静无为,任其自然。 4.指道家﹑道士。
建德国 [相关解释]
1.亦称"建德"。 2.《庄子》中虚构的无为而治的理想国。
恬卧 [相关解释]
1.安卧。指清静无为。 2.谓高枕无忧。
恬寂 [相关解释]
1.谓清静无为。
恬淡无为 [相关解释]
1.心境清静自适而无所营求。语本《庄子.刻意》"夫恬惔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感通 [相关解释]
1.谓此有所感而通于彼。意即一方的行为感动对方,从而导致相应的反应。语本《易.系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损之又损 [相关解释]
1.谓日去其华伪以归于纯朴无为。引申指尽可能节省或谦抑。
无中生有 [相关解释]
1.道教语。谓万有生于无。语本《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王弼注"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 2.谓凭空编造。
无为 [相关解释]
1.谓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无为之治 [相关解释]
1.指道家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的治理方法。
无为化 [相关解释]
1.见"无为自化"。
无为天下先 [相关解释]
1.老子主张为人处世宜守拙韬晦,莫作先行者。《老子》"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后为遁世者奉作座右铭。
无为子 [相关解释]
1.宋杨杰的道号。
无为法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同"有为法"相对。指离生灭因缘造作﹑永恒不变的法性真理。
无为而成 [相关解释]
1.谓不倚外力而自然有所成就。
无为而治 [相关解释]
《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意为治国主要以道德来感化,而不靠残酷的刑罚来慑服。
无为自化 [相关解释]
1.谓无为而治。语本《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
无为自成 [相关解释]
1.见"无为而成"。
无为谓 [相关解释]
1.《庄子.知北游》中假托的人名。犹言无为无谓。
无作 [相关解释]
1.犹不使,不让。 2.不自作,不卖弄。 3.不发生,不兴起。 4.犹言无为而治。 5.佛教语。谓无因缘之造作。
无动为大 [相关解释]
1.以不变动为至善。"无为而治"的一种政治主张。
无名之朴 [相关解释]
1.亦作"无名之璞"。 2.道家谓质朴自然﹑玄默无为之"道"为"无名之朴"。 3.未出名的璞玉。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
无处 [相关解释]
1.无所处。谓没有处置的理由。 2.犹无为,无常。
无尽 [相关解释]
1.没有穷尽;没有止境。 2.佛教语。指无为法或无相。 3.佛教语。谓没有边际﹑界限。
无治 [相关解释]
1.无为而治。 2.谓国家不太平。 3.不加惩罚。
景升豚犬 [相关解释]
1.景升,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字,表与其子琦琮皆碌碌无为,故世以"景升豚犬"谦称自己的子女。
曲静 [相关解释]
1.指道家之委曲求全与清静无为的主张。《管子.侈靡》"不方之政﹐不可以为国;曲静之言﹐不可以为道。"郭沫若等集校"此斥道家者言。道家主静﹐主无为﹐主恬淡﹐主'曲则全'。"一说﹐静读为?;?﹐屈。曲?﹐即曲屈﹐不正直。见于省吾《双剑誦诸子新证.管子二》。
[相关解释]
牛的肛门,比喻听命于人的从属地位。语出《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朋。’”
木帝 [相关解释]
1.指木星。 2.即伏羲,又名太皥,为管理春天的东方之帝。因其以木德称王,故名"木帝"。唐李商隐《隋宫守岁》诗"消息东郊木帝回,宫中行乐有新梅。"宋邹浩《四柏赋》"及夫时运遄往,木帝无为,骤雨滂沱以涤荡,狂飙奔腾而折摧。"。参阅《吕氏春秋.孟春纪》﹑《淮南子.天文训》。一说,木帝即东方青帝,名"灵威仰"。见隋萧吉《五行大义.论五帝》。
杂累 [相关解释]
1.谓成熟。《淮南子.俶真训》﹕"古之真人﹐立于天地之本﹐中至优游﹐抱德炀和﹐而万物杂累焉。"高诱注﹕"抱其志德而炙于和气﹐故万物杂累﹐言成熟也。"一说﹐"杂累"当作"炊累"﹐犹动升。刘文典集解引孙诒让曰﹕"杂累﹐无成熟之义。杂﹐疑当作炊。《庄子.在宥篇》云﹕'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释文》云﹕'炊本作吹。同。'司马云﹕'炊累﹐犹动升也。'……《淮南书》似即本彼文﹐高训为成熟﹐则与司马﹑郭义异耳。"
标枝野鹿 [相关解释]
1.《庄子.天地》"至治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标枝,树梢之枝,比喻上古之世在上之君恬淡无为;野鹿,比喻在下之民放而自得◇因以"标枝野鹿"指太古时代。
池中物 [相关解释]
1.比喻蛰居无为的人。
池沼物 [相关解释]
1.比喻蛰居无为的人。
深拱 [相关解释]
1.高拱。言敛手安居,无为而治。 2.两手抱拳致敬。
清凈寂灭 [相关解释]
1.指道教的清净无为与佛家的涅盘寂灭之说。
清凈无为 [相关解释]
1.见"清静无为"。
清道 [相关解释]
1.清净无为之道。 2.又称净街。清除道路,驱散行人。旧时常于帝王﹑官员出行时行之。 3.清扫街道。
清静 [相关解释]
1.指天气晴朗宁静。 2.指心性纯正恬静。 3.不烦扰。多指为政清简,无为而治。 4.安静,不嘈杂。 5.犹安定,太平。
濠濮间想 [相关解释]
1.《庄子》记有庄子与惠子同游濠梁之上和庄子垂钓濮水的事◇以"濠濮间想"谓逍遥闲居﹑清淡无为的思绪。
玄嘿 [相关解释]
1.谓寂静无为。
玄嚜 [相关解释]
1.谓清静无为。
玄风 [相关解释]
1.玄谈的风尚。 2.指仙道。 3.天子清静无为的教化。 4.道教谓玄天之风。
玄默 [相关解释]
1.谓沉静不语。 2.谓清静无为。
相视莫逆 [相关解释]
1.《庄子.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后以"相视莫逆"谓彼此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真一 [相关解释]
1.道教名词。本指保持本性﹐自然无为◇多用以指养生的方法。 2.中国伊斯兰教名词。指真主独一无偶﹐为天地万物的主宰。这是中国伊斯兰教著述中阐明真主根本特征的第一个概念。 3.指真一酒。
石丈 [相关解释]
1.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十"米芾诙谐好奇……知无为军,初入州廨,见立石颇奇,喜曰此足以当我拜。遂命左右取袍笏拜之,每呼曰'石丈'。"后用为奇石的代称。
碌碌无为 [相关解释]
1.平庸而无所作为。
神和子 [相关解释]
1.传说中五代时神仙屈突无为的别名。据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载,乖崖公张咏每游京师,寄封丘之逆旅。有一道人,与之邻房,日会饮酒,固问姓名,曰"我神和子也。"并云异日将相见于成都◇张公为成都守,物色访之,终无所见。代者将至,复至天庆观,经一小径,入一小堂院中,四壁多古人画像,扫尘视之,中有一道人,仿佛逆旅所见,题曰"神和子"。公怅然自失,乃知所见正此人。
窃鈇 [相关解释]
1.亦作"窃斧"。 2.《列子.说符》"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后以为目随心乱的典故。 3.谓王者大权被人所窃。
羣羣 [相关解释]
1.群聚貌。引申为随俗沉浮,碌碌无为。
能者多劳 [相关解释]
1.语本《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庄子主张无为﹐意在弃智绝巧;后人言"能者多劳"﹐则多作为对多能者的称誉之词。
自化 [相关解释]
1.自然化育。语本《老子》"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至清 [相关解释]
1.过于清澈;极其清澈。 2.谓上升到天庭。清﹐太清﹐指天庭。《楚辞.远游》"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王逸注"登天庭也。"一说,至清,谓"俟时之清"。见清王夫之《楚辞通释》卷五。 3.极其清虚的境界。即天庭。
至言 [相关解释]
1.最高超的言论;极其高明的言论。 2.古代道家用虚静无为的思想阐述事理﹐以不言为至言。 3.旧时亦以指佛﹑道的精深玄妙的理论。 4.直言;真实的话。
若烹小鲜 [相关解释]
1.《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意为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常用来比喻轻而易举。
虚澹 [相关解释]
1.恬淡自甘﹐清静无为。
蚤服 [相关解释]
1.谓早已服从。蚤﹐通"早"。《老子》"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谓蚤服。"一本作"早服"。《韩非子.解老》"圣人虽未见祸患之形,虚无服从于道理,以称蚤服。"陈奇猷集释"谓圣人虚静无为,而服从于道理,以合于早服之者。"一说谓早作准备。见任继愈《老子新译》。
襞幅 [相关解释]
1.折叠布幅以为裳。穿着长大的裳,形容无为而治的样子。相传"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见《易.系辞下》。
说有 [相关解释]
1.三国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王衍甚重之﹐唯裴顀以为非﹐着《崇有论》以讥之。见《晋书.裴顀传》﹑《王衍传》◇用为讨论万物本原之典。
谈无 [相关解释]
1.《晋书.王衍传》﹕"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矣。'衍甚重之。惟裴顀以为非﹐着论以讥之﹐而衍处之自若。"后以"谈无"指谈说"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的观点。
躁静 [相关解释]
1.急躁与宁静。 2.谓兴动劳役与清静无为。
迷阳 [相关解释]
1.无所用心;诈狂。《庄子.人间世》"迷阳迷阳,无伤吾行。"郭象注"迷阳,犹亡阳也。亡阳任独,不荡于外,则吾行全矣。"成玄英疏"迷,亡也;阳,明也……宜放独任之无为,忘遣应物之明智。"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迷阳,伏阳也,言诈狂。"一说,谓有刺的小灌木。王先谦集解"谓棘刺也,生于山野,践之伤足,至今吾楚舆夫遇之犹呼迷阳踢也。"
雌守 [相关解释]
1.退守无为。
静事 [相关解释]
1.安静无为。
静治 [相关解释]
1.犹言无为而治。
顽空 [相关解释]
1.佛教语。指一种无知无觉的﹑无思无为的虚无境界。 2.对佛老之学的贬称。
鸡口朋 [相关解释]
《战国策 ·韩策》‘宁为鸡口,无为朋。’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也说鸡尸牛从(尸主)。
鸣琴 [相关解释]
1.琴。 2.弹琴。 3.《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后因用"鸣琴"称颂地方官简政清刑,无为而治。
鹊洲 [相关解释]
1.在今安徽铜陵至繁昌长江中。鹊头为铜陵西南鹊头山,鹊尾为繁昌东北三山。西对无为,为江流险要之处。
默塞 [相关解释]
1.安静无为。 2.缄默,沉默。 3.指屏息不敢透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