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75 查到相关文武的内容。
带有文武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相五公 [相关解释]
1.语出《文选.班固》"冠盖如云,七相五公。"吕向注"七相谓车千秋﹑黄霸﹑王商﹑王嘉﹑韦贤﹑平当﹑魏相。五公张汤﹑萧望之﹑冯奉世﹑史丹﹑张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为公。"所举皆汉代公卿,后泛指众多的文武大臣。
三学 [相关解释]
1.唐代称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三学,隶属国子监。文武三品以上官吏子孙得入国子学,五品以上子孙得入太学,七品以上子孙及平民之俊异者得入四门学。 2.宋代称太学之外舍﹑内舍﹑上舍为三舍﹐亦称三学。 3.佛教称戒学﹑定学﹑慧学为"三学"。
三铨 [相关解释]
1.唐代对文武官吏选授考课,由吏部和兵部之尚书﹑侍郎分掌其事。尚书为尚书铨,掌五品至七品选;侍郎二人分为中铨﹑东铨,掌八品﹑九品选,合称三铨。其后皆归侍郎专之,尚书通署而已。
下马牌 [相关解释]
1.亦称"下马碑"。 2.旧时宫殿及孔庙前,东西各立一碑,文为"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驻轿下马"云云,俗称"下马牌"。
两班 [相关解释]
1.古代帝王朝会,官员依文武分成东西两列,谓之两班。亦借指文武官员。
严嵩(1480-1567) [相关解释]
明代权臣。字惟中,江西分宜人。嘉靖时,因善迎合皇帝的意旨,排挤首辅夏言。1542年入阁,两年后任首辅。前后专国政二十余年,以子世蕃和赵文华为爪牙。先后杀害夏言、曾铣、杨继盛等文武官员。晚年因其子世蕃被处死,他也被革职,家产抄没。
五虎将 [相关解释]
1.五员猛将。(1)《三国演义》中对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的合称。《三国演义》第七三回"﹝刘备﹞受文武官员拜贺为汉中王……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2)《水浒传》中对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的合称。《水浒传》第七一回"马军五虎将五员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霹雳火秦明﹑双鞭呼延灼﹑双枪将董平。"
人存政举 [相关解释]
1.谓为政在乎得人,得其人则善政行。语出《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孔颖达疏"若得其人,道德存在,则能兴行政教。"
余叔岩(1890-1943) [相关解释]
京剧演员。名第祺,湖北罗田(一说安徽怀宁)人。余三胜之孙。幼承家学,学文武老生◇从谭鑫培等学习,技艺大进,形成自己的风格,世称余派”。代表剧目有《打棍出箱》、《秦琼卖马》、《定军山》等。
侍禁 [相关解释]
1.职官名。有文武之分。职在侍值禁中,故称。宋内侍官阶,有左侍禁﹑右侍禁,均为宫禁中侍奉之官。
入文出武 [相关解释]
1.称人兼备文武之才,入朝为文臣,出朝为将帅。
六月 [相关解释]
1.《诗.小雅》篇名。序云"《六月》﹐宣王北伐也。"《国语.晋语四》"秦伯赋《六月》。"韦昭注"《六月》﹐道尹吉甫佐宣王征伐﹐复文武之业。《小雅》其诗云'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国。'此言重耳为君﹐必霸诸侯以匡佐天子。"后多用以指卫国定乱的正义之师。
兼备 [相关解释]
同时具备几个方面德才~ㄧ文武~ㄧ形神~。
兼资 [相关解释]
1.谓兼具两种资质;具备文武全才。
凛凛 [相关解释]
①形容寒冷凛凛岁云暮。②严肃而使人敬畏的样子凛凛正┥|威风凛凛。③恐惧的样子文武百官,皆凛凛不敢正视。
凤纸 [相关解释]
1.绘有金凤的名纸。唐时文武官诰及道家青词用之。
出将入相 [相关解释]
1.谓文武双全,出战领兵为将,入阁理事为相。亦泛指官居高位。
出文入武 [相关解释]
1.谓文武兼备。
员弁 [相关解释]
1.低级文武官员。
品级山 [相关解释]
1.清代文武官员朝班位次之标识,以金属为之,状如山形,故称。
四方馆 [相关解释]
1.官署名。隋炀帝时置,对东西南北四方少数民族,各设使者一人,掌管往来及互相贸易等事,隶属鸿胪寺。唐以通事舍人主管,隶属中书省。宋置四方馆使,掌管文武官朝见辞谢,国忌赐香及诸道元日﹑冬至﹑朔旦﹑庆贺章表﹑郊祀﹑朝蕃官﹑贡举人﹑进奉使﹑京官﹑致仕官﹑道释﹑父老陪位等事。其职务与隋唐不同。明有四夷馆清有会同四译馆,职务同隋唐四方馆。参阅《文献通考.职官五》。
土目 [相关解释]
1.土司所属员司的称号。世袭,兼理文武,职守权力因时因地而异。
圣神文武 [相关解释]
1.《书.大禹谟》"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孔传"圣﹐无所不通;神﹐妙无方;文﹐经天地;武﹐定祸乱。"后以"圣神文武"为称颂帝王或杰出人物之词。
坐中 [相关解释]
1.座席之中。 2.旧时京剧班社在演出进行中,后台设有"帐桌",由"文武总管"坐守桌旁,指挥全班业务,叫做"坐中"。目前剧团管理后台工作已不采取此种形式。
天九 [相关解释]
1.一种赌博。用牙牌三十二张﹐四人入局﹐各得八张﹐以大击小﹐牌分文武﹐文牌以天牌为尊﹐武牌以九点为尊﹐故名。
夹袋中人物 [相关解释]
1.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丞相许国吕文穆公》"公夹袋中有册子﹐每四方替罢谒见﹐必问其有何人才﹐客去随即疏之﹐悉分门类。或有一人而数人称之者﹐必贤也。朝廷求贤﹐取之囊中。故公为相﹐文武百官各称职者﹐以此。"《宋史.施师点传》"师点惓惓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谓蜀去朝廷远﹐人才难以自见﹐蜀士之贤者﹐使各疏其所知﹐差次其才行﹑文学﹐每有除授﹐必列陈之。"后成为收揽人才以备选用的典实。明张居正《答总宪张崌崃言用人》﹕"别楮所荐诸贤﹐皆一时之俊﹐处吾夹袋中宁止朝夕。"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四二﹕"夹袋搜罗海内空﹐
奴才 [相关解释]
1.亦作"奴材"。詈词。有鄙薄轻视之意。 2.家奴;奴仆。 3.引申为奴性十足,甘心供人驱使﹑帮助作恶的人。 4.明清两代宦官及清代旗籍文武官员对皇帝自称奴才,清代旗籍家庭的奴仆对主人亦自称奴才。清朝皇帝对旗籍官吏有时亦以奴才称之。
委地 [相关解释]
①散落或委弃于地花钿委地无人收。②拖垂于地坐在镜前梳头,发长委地。③比喻没落文武之道,至于春秋之世委地矣。
将吏 [相关解释]
1.军官。 2.泛指文武官员。
少翁 [相关解释]
1.汉武帝时齐方士名。曾以方术致已卒王夫人之魂魄于武帝前﹐被拜为文武将军。
弛张 [相关解释]
1.亦作"?张"。 2.谓一松一紧。弛,放松弓弦;张,拉紧弓弦。语本《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比喻事物的盛衰﹑强弱﹑兴废等。 3.比喻处事的松紧﹑进退﹑宽严等。 4.犹变更。 5.拉开或收拢。
形势户 [相关解释]
1.宋代对在仕籍的文武官员和州县豪强人户的统称。享有减免租税﹑差役的特权。
扫箨 [相关解释]
1.扫除笋壳。 2.喻消灭敌军。语本《晋书.苻坚载记下》"今有劲卒百万,文武如林,鼓行而摧遗晋,若商风之陨秋箨。"
文东武西 [相关解释]
1.旧时文武官员站班﹐文官居东﹐西向﹐武官居西﹐东向。始于汉叔孙通所定朝仪。
文勋 [相关解释]
1.隋唐至明文武官员受勋者称勋官。始于北周奖励作战有功的战士﹐后渐及朝官。至唐定制自上柱国至武骑尉凡十二转。明时文勋十级﹐武勋十二级﹐已仅成具文。
文婪武嬉 [相关解释]
1.谓文武官员习于安逸﹐贪婪成性。
文弛武玩 [相关解释]
1.文武官员玩忽职守。
文德班 [相关解释]
1.宋代称文武京官每日赴文德殿立班。
文武 [相关解释]
1.文德与武功;文治与武事。 2.特指武事﹑军事。 3.文才和武略。 4.文臣和武将﹐文武官员。 5.犹言温猛。指文火和武火。 6.周文王与周武王。
文武全才 [相关解释]
1.能文能武的全面之才。
文武双全 [相关解释]
1.犹言文武全才。
文武士 [相关解释]
1.文武兼备之士。
文武差事 [相关解释]
1.喻明劫暗偷。
文武才 [相关解释]
1.文武兼备的才能。
文武火 [相关解释]
1.用于烧煮的文火与武火。文火﹐火力小而弱;武火﹐火力大而猛。
文武班 [相关解释]
1.封建皇朝文武百官上朝时排列的班次。
文皇 [相关解释]
1.指三国魏文帝曹丕。 2.指唐太宗李世民。因太宗谥文武大圣皇帝故称。
文韬武略 [相关解释]
1.文武两方面的谋略。
日月重光 [相关解释]
1.《书.顾命》"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陆德明释文引马融曰"重光,日月星也。太极上元十一月朔旦冬至日月如迭璧,五星如连珠,故曰重光"。孙星衍疏"重光者……言文武化成之德比于日月也"◇以"日月重光"比喻经过动乱后,出现了稳定升平的新局面。
朝班 [相关解释]
1.古代群臣朝见帝王时按官品分班排列的位次。朝堂列班时﹐除侍奉官外﹐一般官品越高的班列离帝王越近。历代朝仪不一﹐分班情况各异。如唐设文武一品至五品班﹐清设文武一品至九品班◇泛称朝廷百官之列。
李少春(1919-1975) [相关解释]
京剧演员。直隶霸县(今河北霸州)人。自幼从父李桂春学艺。1938年拜师余叔岩。嗓音宽厚,文武兼备。擅演《定军山》、《战太平》、《野猪林》等剧。
止法 [相关解释]
1.宋朝对文武臣转官的规定。
武侯祠 [相关解释]
在四川省成都市区西南。西晋末成汉李雄为纪念三国蜀相武乡侯诸葛亮而建。明初并入刘备的昭烈庙。今祠为1672年重建。前进为刘备殿,供刘备塑像;后进为诸葛亮殿,供诸葛亮贴金像,西侧为其子诸葛瞻、孙诸葛尚塑像。两厢为文武大臣塑像◇夹道侧有刘备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漕试 [相关解释]
1.宋贡举考试方式之一。景佑年间,命各路转运司类试现任官员亲戚。此后形成制度,由转运司类聚本路现任官所牒送随侍子弟和五服内亲戚,以及寓居本路士人﹑有官文武举人﹑宗女夫等,举行考试,试法同州﹑府解试。漕试合格,即赴省试。宋赵升《朝野类要.举业》有"漕试"条。
王鸿寿(1850-1925) [相关解释]
京剧演员。艺名三麻子,安徽怀宁人(一说江苏南通人)。出身徽班,演文武老生。长期在上海演出。擅演关羽戏(红生戏),所塑造的关羽形象庄严威武,为后人所宗法。擅演剧目还有《徐策跑城》、《扫松下书》等。
百僚 [相关解释]
1.亦作"百寮"。 2.百官。《书.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孔传﹕"僚﹑工﹐皆官也。"《后汉书.邓彪传》﹕"彪在位清白﹐为百僚式。"《新五代史.周太祖纪》﹕"文武百寮﹐六军将校﹐议择贤明﹐以承大统。"宋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群臣百寮﹐窥见此指﹐多言用兵。"张怀奇《颐和园词》﹕"云栏月树似南朝﹐斑扇当楼拥百僚。"一说﹐一种奴隶。
着绯 [相关解释]
1.穿红色的官服。古代官服颜色不同,表示官吏品级的高低。如唐上元元年定制文武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常以"着绯"指当了中级官员。
磨勘 [相关解释]
1.唐宋官员考绩升迁的制度。唐时文武官吏由州府和百司官长考核,分九等注入考状,期满根据考绩决定升降,并经吏部和各道观察使等复验,称"磨勘"。宋代设审官院主持此事。 2.科举时代对乡﹑会试卷派翰林院儒臣等复核,称"磨勘"。 3.查核。 4.反复琢磨;钻研。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相关解释]
1.《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史记.游侠列传序》"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躤暴戾﹐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后遂以"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讥刺旧社会小盗被杀﹑大盗得国的反常现象。亦省作"窃钩盗国"。
能文能武 [相关解释]
1.犹言文武双全。 2.指既有文化﹐又会劳动。
舞象 [相关解释]
1.学象舞。象舞,武舞。古代成童所学。《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郑玄注"先学勺,后学象,文武之次也。成童,十五以上。"孔颖达疏"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后以指成童之年。 2.会舞蹈的象。
营寺 [相关解释]
1.指文武官署。
袍带丑 [相关解释]
1.传统戏曲脚色行当。指穿蟒袍官服的丑角。京剧文丑的一种。扮演正反面角色的文武官员,大都说京白,也有说韵白的。一般讲究口齿伶俐,念白清脆。如《昭君出塞》中的王龙﹑《斩黄袍》中的韩龙等。
言慧珠(1919-1966) [相关解释]
京剧演员。北京人。蒙古族。言菊朋之女。十二岁学青衣和武旦。1943年拜梅兰芳为师。嗓音圆润,文武戏兼长,并能昆剧。擅演《花木兰》、《玉堂春》、《生死恨》等剧。曾任上海市戏曲学校副校长。
贾虎荀龙 [相关解释]
1.东汉贾彪兄弟三人,并有高名,而彪(字伟节)最优,故天下称曰"贾氏三虎,伟节最怒。"见《后汉书.党锢传.贾彪》。又东汉荀淑八子,都有名声,时人称为"八龙",见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正始中人士比论"刘孝标注引《逸士传》◇世因以"贾虎荀龙"称文武全才的人。
赐胙 [相关解释]
1.谓天子于祭祀宗庙﹑社郊后,把祭肉分给群臣。语本《左传.僖公九年》"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
边琐 [相关解释]
1.边境官吏情况的记录。语本《汉书.丙吉传》"吉善其言,召东曹案边长吏,琐科条其人。"颜师古注引张晏曰"琐,録也。欲科条其人老少及所经历,知其本以文武进也。" 2.亦作"边锁"﹑"边璮"。比喻边境重镇。 3.亦作"边锁"。指守边的军务。
逆取顺守 [相关解释]
1.《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古代从正统观念出发,认为汤武以诸侯身分用武力夺取帝位,不合君臣之道,故叫"逆取"。即位后,偃武修文,法先圣,行仁义,合乎正道,故叫"顺守"。
透颖锥 [相关解释]
1.《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以"
邦宪 [相关解释]
1.《诗.小雅.六月》"文武吉甫,万邦为宪。"毛传"宪,法也。"后因以"邦宪"指国家大法。 2.借指执法官,如御史大夫,刑部尚书﹑侍郎等。
金带 [相关解释]
1.金饰的腰带。古代帝王﹑后妃﹑文武百官所服腰带﹐有革﹑金﹑玉﹑银等差别﹐其制度各代不同﹐亦多变易。
阳卜 [相关解释]
1.用火灼龟甲﹐观其裂纹﹐以断吉凶的一种占卜。《国语.吴语》﹕"曩君之言﹐周室既卑﹐诸侯失礼于天子﹐请贞于阳卜﹐收文武之诸侯。"韦昭注﹕"j曰卜﹐以火发兆﹐故曰阳。言吴欲正阳卜﹐收复文王﹑武王之诸侯﹐以奉天子。"一说占卜以问外事。 2.占卜时用三枚钱掷之﹐钱有字的一面称阳﹐背面则为阴。用以掷卦的钱以阳面显示﹐则为阳卜。
难荫生 [相关解释]
1.清制﹐因公殉职的文武官员﹐不论爵秩﹐例得有一子入国子监读书﹐谓之"难荫生"。
靠把生 [相关解释]
1.传统戏剧中着铠甲持刀剑的生角。有文武靠把之分。如《定军山》之黄忠﹐《凤鸣关》之赵忠等。
马上得天下 [相关解释]
1.《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后因以"马上得天下"为武功建国之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