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文学家的内容。
带有文学家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行 [相关解释]
①指同行的一群人代表团一行共十二人。②一行(683或673-727)。唐代高僧,天文学家。俗姓张,名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精通历法和天文。与梁令瓒一起制造黄道仪,用以重新测定一百五十多颗恒星位置;与南宫说等首次测量子午线1°的长度。著有《大日经疏》,并制订《大衍历》等。
三仪 [相关解释]
1.礼之三仪。 2.谓天﹑地﹑人。 3.观察天文的仪器,即黄道仪。唐天文学家李淳风设计制造。表里三重,状如十字,由六合仪﹑三辰仪﹑四游仪三部分构成,铜质。贞观七年制成,置于凝晖阁,用以测候,已亡失。见《新唐书.天文志一》。
三张 [相关解释]
1.指汉末五斗米道的三个首领张陵﹑张衡﹑张鲁。三人之名见《三国志.魏志.张鲁传》。或谓指张陵﹑张鲁﹑张角。 2.西晋文学家张载与弟张协﹑张亢的合称。 3.唐之张穉珪﹑张九龄﹑张休先后出任洪州(今江西南昌)太守,有德政,州人称为三张。
不仅 [相关解释]
①连词。同而且”、还”配合用,表示意思进一层学校不仅要办,而且一定要办好|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②表示超出一定数量或范围不仅我知道,还有许多同学都知道。
东坡书院 [相关解释]
1.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贬谪儋州时游乐和讲学的旧址。始建于元延佑年间。在今海南省儋县中和镇,为海南岛的重要古迹之一。
东坡居士 [相关解释]
1.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之号。《宋史·苏轼传》"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宋朱彧《萍州可谈》卷一"苏子瞻谪黄州,居州之东坡,作雪堂,自号东坡居士◇人遂目子瞻为东坡。"一说,苏轼谪居黄州时慕唐白居易贬忠州刺史时尝闲步东坡,并有《东坡种花》﹑《步东坡》等诗,因自号东坡居士。
东方朔(前154-前93) [相关解释]
西汉文学家。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武帝时为太中大夫。性格诙谐滑稽。善辞赋,名篇有《答客难》。
东莱 [相关解释]
1.古地名。 2.宋诗人吕本中,字居仁,着有《东莱先生诗集》;宋哲学家﹑文学家吕祖谦,字伯恭,着有《东莱集》。因用以为他们的别称。
两潘 [相关解释]
1.晋代文学家潘岳和潘尼的合称。潘岳长于诗赋,文辞华靡;潘尼诗注重词藻,与叔父潘岳以文学齐名,世称"两潘"。
两苏 [相关解释]
1.宋代文学家苏轼和苏辙兄弟的合称。
两谢 [相关解释]
1.指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与其族弟谢惠连,也并称"大小谢"。二人均以诗赋著名。
乌寶 [相关解释]
1.元末明初文学家高明以文为戏,撰《乌宝传》以讽世人。乌宝隐指当时通行的楮币。
二十八宿 [相关解释]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叫做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四方各七宿。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dī)、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印度、波斯、阿拉伯古代也有类似我国二十八宿的说法。
以文为诗 [相关解释]
1.指唐代文学家韩愈用写散文的方法作诗。
仲宣 [相关解释]
1.汉末文学家王粲的字,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多识,文思敏捷,善诗赋,尤以《登楼赋》着称。
伟长 [相关解释]
1.奇伟超群。 2.高大。 3.汉末文学家徐干的字。
伪经 [相关解释]
1.今文学家对古文经的贬称。今文学家认为古文经都是刘歆所伪造,故称。 2.伪造的佛经。如《大周刊定众经目录》附有《刊定伪经目录》。
何刘 [相关解释]
1.南朝梁文学家何逊与刘孝绰的并称。
何李 [相关解释]
1.明文学家何景明与李梦阳的并称。二人皆生弘治﹑正德间,同倡复古,为"前七子"的首领。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台阁体",为当时文士所宗。
刘克庄(1187-1269) [相关解释]
南宋文学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为江湖派诗人中的重要作家。诗作内容丰富,但有粗浅的弊病。又能词、散文。有《后村先生大全集》。
刘桢(?-217) [相关解释]
东汉文学家。字公fc31#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建安七子”之一。曾任曹操丞相掾属、曹丕五官中郎将文学◇因罪服劳役,又免罪充当小吏。长于五言诗,后人将他与曹植并列,合称曹刘”。明人辑有《刘公fc31<》。
前七子 [相关解释]
明代弘治、正德时期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的并称。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文学见解并不完全一致,但大都反对宋以来的诗文,强调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区别于后起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故称前七子”。
前五子 [相关解释]
1.指明嘉靖﹑隆庆时期文学家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和宗臣等五人。参阅《明史.文苑传三》。
卢王 [相关解释]
1.初唐文学家卢照邻与王勃的并称。
吴均体 [相关解释]
1.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文章清秀拔俗,时人或仿效之,称"吴均体"。
吴沃尧(1866-1910) [相关解释]
清末文学家。字趼人,广东南海人。因家居佛山,又称我佛山人”。曾东游日本◇在上海编《月月小说》。政治上倾向改良派。所作小说对晚清社会上的黑暗腐败现象有所揭露,是清末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恨海》等。
吴激(1090-1142) [相关解释]
金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彦高,号东山,建州(今福建建瓯)人。北宋末出使金,被留,任金翰林待制,知深州。为金初词坛领袖,与蔡松年齐名,时称吴蔡体”。从岳父米芾,工于书画。有《东山集》、《东山乐府》。
哈勃定律 [相关解释]
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在研究星系光谱时发现的定律。即河外星系的退行速度(v)和它的距离(d)有关,关系式为v=hd,式中h为哈勃常数。
哈雷彗星 [相关解释]
第一颗被证实的按一定周期出现的彗星。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发现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现的三颗彗星运行轨道相似,认为是同一彗星的三次回归,并预言1758年或1759年将重新回归。哈雷的预言被证实后,颂为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彗核自转周期48小时。轨道倾角162°,逆行。偏心率0967,呈扁椭圆状轨道。中国在公元前1057年有记载。 【哈雷彗星】第一颗被证实的按一定周期出现的彗星。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发现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现的三颗彗星运行轨道相似,认为是同一彗星的三次回归,并预言1
唐伯虎 [相关解释]
1.明代画家﹑文学家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属江苏)人。学画于周臣。年二十九中乡试第一,会试时因涉及科场舞弊案而遭革黜,遂愤弃功名,寄情山水,以卖画作文为生。平生擅山水﹑人物﹑花鸟,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又善书法,工诗文,有《六如居士全集》。因落拓不羁,且负才名,故小说﹑戏曲中多敷演其故事。
四子 [相关解释]
1.指王倪﹑啮缺﹑被衣﹑许由。 2.指羲仲﹑羲叔﹑和仲﹑和叔。 3.指汉王褒虚构的寓言人物微斯文学﹑虚仪夫子﹑浮游先生﹑陈丘子。 4.指逢萌﹑徐房﹑李昙﹑王遵。 5.指蜀中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王褒﹑扬雄﹑陈子昂。 6.指古代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文子﹑列子。 7.见"四子书"。
地心说 [相关解释]
古代西方认识宇宙的一种学说。由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正式建立。认为地球静止于宇宙中心,其他一切天体都绕地球转动,并提出本轮”、均轮”系统和偏心圆模型来解释行星的视运动中各种复杂现象。
地震仪 [相关解释]
1.亦称"地震计"。 2.测定和记录地震的仪器,可以用来测定地震发生的方向﹑深度﹑时间和强度等。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是我国东汉时天文学家张衡所创制的候风地动仪。
垂拱四杰 [相关解释]
1.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垂拱,唐武则天年号。四人皆生活于武则天当政时期,故称。
大小苏 [相关解释]
1.北宋文学家苏轼及其弟苏辙﹐俱有文名﹐世称"大苏"与"小苏"﹐合称"大小苏"。
大爆炸宇宙学 [相关解释]
现代宇宙演化论的一种学说。认为宇宙的演化过程如同一次巨大的爆炸。由此,宇宙物质不断膨胀,从热到冷,其密度从密到疏地演化。该学说于1950年由美国天文学家伽莫夫等提出◇得到谱线红移、微波背景辐射等一些天文新发现的有力支持。但仍难解释星系的起源。
大衍历 [相关解释]
1.唐代历法名。一名《开元大衍历》。为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所造。开元九年﹐因《麟德历》日食不验﹐诏一行作新历。一行测各地纬度﹐南至交州﹐北尽铁勒。十五年历成而一行卒。因一行用《易》大衍之数立说﹐故名《大衍历》。从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起﹐至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大衍历》共施行二十九年。它对后代历法的编订影响很大。
天王星 [相关解释]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的次序计为第七颗行星。1781年由英国天文学家赫歇耳发现。与太阳平均距离2869亿千米。直径51800千米,平均密度124克/厘米3,质量8742×1028克。公转周期8401年,自转周期239小时,为逆向自转。表面温度约-180°c。有磁场、光环和十五颗卫星。
太阳塔 [相关解释]
又称塔式太阳望远镜”。一种专供观测太阳的仪器。1904年由美国天文学家海耳设计。外形如塔,高约20米。通过塔顶定天镜,塔内太阳望远镜、太阳磁像仪、光谱仪等设备,可观测研究太阳的磁场、光谱及其他特性等。
孔北海 [相关解释]
1.即孔融『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因其曾为北海相,故称。
孔融(153-208) [相关解释]
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治今山东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曾任北海相,后任少府,因触犯曹操,降为太中大夫,被杀。善诗文,辞采富丽,有《荐祢衡疏》、《与曹公论盛孝章书》等名篇。明人辑有《孔少府集》。
宋方 [相关解释]
1.明代文学家宋濂和方孝孺的并称。
宗臣(1525-1560) [相关解释]
明代文学家。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属江苏)人。嘉靖年间进士。官至福建提学副使。曾统兵击退倭寇。后七子”之一。作品以散文较为出色,《报刘一丈书》为其名篇。有《宗子相集》。
小行星 [相关解释]
沿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行的小天体。公转周期33-6年,自转周期2-18小时。大多数分布在火星与木星运行轨道之间,形成小行星带”。自1801年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后,至今已发现一万多颗。正式编号的仅五千多颗。最大的如谷神星直径为770千米,小的直径不足1千米。
尤侗(1618-1704) [相关解释]
清代文学家、戏曲家。字同人、展成,号悔庵、艮斋、西堂老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官至翰林院检讨,曾参加编修《明史》。有《西堂全集》、《鹤栖堂稿》。
岁差 [相关解释]
由于太阳和月球引力对地球赤道隆起部分的作用及地轴对黄道的倾斜,引起春分点向西移动,使回归年比恒星年短的现象。公元前150年前后,由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首先发现。中国最早定出精确岁差值的天文学家是晋代虞喜(281-356)。
左思(约250-约305) [相关解释]
西晋文学家。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属山东)人。官秘书郎。所著《三都赋》,有洛阳纸贵”之誉。作品质朴刚健,被后人誉为左思风力”。诗以抨击门阀制度的《咏史》八首最著名◇人辑有《左太冲集》。
干宝(?-336) [相关解释]
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人。曾任佐著作郎,著有《晋纪》,已佚。又编有志怪小说集《搜神记》(原书已散佚,今本为后人所辑)。
庾开府 [相关解释]
1.指北周文学家庾信。因其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称。
庾徐 [相关解释]
1.庾信和徐陵二人皆南朝梁时文学家,文风绮艳,世称徐庾体。庾信晩年文风转为沉郁。
延年 [相关解释]
1.延长寿命。 2.犹迎年。谓祈祷以求丰年。 3.指西汉协律都尉李延年。 4.南朝宋文学家颜延之的字。
张协 [相关解释]
西晋文学家。字景阳,安平武邑(今属河北)人。与兄张载、弟张亢合称三张”,其文学成就高于二人。曾任河间内史,后避乱辞官,卒于家中。作品以《杂诗》十首最著名。明人辑有《张景阳集》。
张天翼(1906-1985) [相关解释]
小说家,儿童文学家〓南湘乡人。1926年入北京大学预科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左联。曾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建国后曾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有短篇小说《包氏父子》、《华威先生》及儿童文学作品《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等。有《张天翼文集》。
张岱(1597-1679) [相关解释]
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石公,号陶庵、螺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有《琅奈募》、《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另有《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等散文名篇。
张惠言(1761-1802) [相关解释]
清代文学家。原名一鸣,字皋文,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嘉庆年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散文受桐城派影响,参与开创阳湖派。词为常州派创始人,所编《词选》在当时有一定影响。有《茗柯文编》、《茗柯词》。
张溥(1602-1641) [相关解释]
明代文学家。字天如,号西铭,太仓(今属江苏)人。崇祯年间进士。授庶吉士。组织复社”,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在士大夫阶层有很大影响。有名篇《五人墓碑记》。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著有《七录斋集》。
张潘左陆 [相关解释]
1.西晋文学家张载﹑张协﹑张亢兄弟,潘岳﹑潘尼叔侄,左思,陆机,陆云兄弟的并称。
张衡(78-139) [相关解释]
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曾在洛阳就读于太学。曾任南阳郡主簿、郎中、尚书侍郎、太史令。精通天文历算。创制浑象、候风地动仪、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木鸟。研究过圆周率,求得π=10(31622),绘制中国第一幅较完备的星图,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著有《灵宪》、《灵宪图》、《算网论》、《二京赋》、《归田赋》和《四愁诗》等。
张钰哲(1902-1986) [相关解释]
天文学家。福建闽侯人。1919年入北京清华学堂,1923年赴美国留学,1929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中央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所长,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中国天文学会会长、理事长。1955年当选为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28年发现第1125号小行星,命名为中华”。长期从事对行星、小行星和彗星的观测和研究,并指导对人造卫星轨道研究。著有《天文学论丛》和《人造卫星的轨道问题》等。
戴名世(1653-1713) [相关解释]
清代文学家。字田有、褐夫,号南山,安徽桐城人。康熙年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因所著《南山集》有反清言辞,被处死。此案牵连数百人,为清代有名的文字狱。其散文学明代唐宋派,较有特色,对后来的桐城派有一定影响。
扬班 [相关解释]
1.汉代文学家扬雄和班固的并称。
扬雄(前53-后18) [相关解释]
一作杨雄”。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成帝时为给事黄门郎。王莽称帝后,任太中大夫。早年以辞赋闻名,有《甘泉赋》、《长杨赋》等名篇。晚年研究哲学,仿《论语》和《易经》作《法言》和《太玄》。另有研究语言学的《方言》和吹捧王莽的《剧秦美新》等。明人辑有《扬侍郎集》。
提丢斯波得定则 [相关解释]
表示各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的经验公式。1766年由德国科学家提丢斯提出,1772年经德国天文学家波得改进后公布。认为在04上各加上00,03,06,12,…等数,便是各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单位为天文单位)。1781年发现的天王星与该定则不谋而合。根据该定则发现了许多小行星。但海王星和冥王星的观测值却与该定则不相符。
摄氏温度计 [相关解释]
1.依照瑞典天文学家摄尔斯(celsius)制定的温度计量方法制作的温度计。在一个大气压下﹐水的冰点为零度﹐沸点为一百度﹐用符号"c"来表示。也叫摄氏温标。
摄氏温标 [相关解释]
温标的一种。规定在101325×105帕气压下水的冰点为0摄氏度,沸点为100摄氏度,中间分成100等分,每等分为1摄氏度。由瑞典天文学家摄尔西斯首创,故名。摄氏温标的单位用°c表示。
救数人 [相关解释]
1.唐文学家温庭筠才思敏捷,科举考试时多代人作文,人称"救数人"。
文学家 [相关解释]
1.从事文学创作或研究的专门家。
文章四友 [相关解释]
指初唐文学家杜审言、李峤、崔融和苏味道。四人齐名,当时号为崔、李、苏、杜,均致力于写作律诗和绝诗。
易堂九子 [相关解释]
1.指清初魏禧等九个文学家。禧父兆凤,于明亡后削发隐居江西宁都县翠微峰,名其居室曰易堂。禧与兄际瑞﹑弟礼以及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丘维屏﹑彭任曾灿讲学于此,提倡古文实学,世称"易堂九子"。道光间,彭玉雯编有《易堂九子文钞》。
晁补之(1053-1110) [相关解释]
北宋文学家。字无咎,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元丰年间进士。历任著作佐郎、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编》。
曾巩(1019-1083) [相关解释]
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嘉棠昙浣士。官至中书舍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讲究章法,有《墨池记》等名篇。有《元丰类稿》。
本轮 [相关解释]
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的宇宙体系学说认为,地球是不动的中心,太阳和行星环绕地球运行。为了说明行星视运动现象,认为每个行星在一个小圆上作等速运动,这个小圆叫做"本轮"。同时又假设本轮的中心在一个大圆上绕地球作等速运动,这个大圆叫做"均轮"。清人所编的《历象考成》里均轮也译作"本天"。
朱彝尊(1629-1709) [相关解释]
清代文学家。字锡鬯,号竹fdcc!⑿〕ぢ钓鱼师、金风亭长。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年间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加编修《明史》。为浙西词派创始人。诗与王士fdcdF朊,世称南朱北王”。编有《词综》、《明诗综》,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
朴趾源(1737-1805) [相关解释]
朝鲜李朝文学家、哲学家,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出身贵族,不应科举。1786年起历任监役、汉城府判官、沔川郡守等职。主张改革现行不合理的制度。文学上反对拟古,主张模写真境”,对朝鲜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代表作为《热河日记》和《放fe568笸獯》。
李善兰(1811-1882) [相关解释]
清代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字壬叔,号秋纫,浙江海宁人。北京同文馆首任算学总教习。在数学方面,得出有关级数求和的多种恒等式;创造尖锥求积术,用以探究初等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最早把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引进中国。主要著作汇刻成《则古昔斋算学》二十四卷。此外,和西人共译自然科学著作多种,其中《谈天》正确介绍了哥白尼学说。
李宝嘉(1867-1906) [相关解释]
清末文学家。字伯元,江苏武进人。擅诗词、书画、篆刻。曾在上海创办《指南报》、《世界繁华报》、《绣像小说》等报刊。政治上倾向于改良派。所作小说着重揭露清廷官吏昏庸腐败和贪污纳贿,是清末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家。著有《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等。
李攀龙(1514-1570) [相关解释]
明代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嘉靖年间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后七子”之一。作品多摹拟古人。有《沧溟集》。
李杜韩柳 [相关解释]
1.唐文学家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四人的并称。
李梦阳(1473-1530) [相关解释]
明代文学家。字天赐、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治年间进士。在户部郎中任上,因弹劾宦官刘瑾,下狱免职。刘瑾死后复出,官至江西提学副使。前七子”之一。提倡复古,反对台阁体诗风的空泛无味,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有《空同集》。
李贽(1527-1602) [相关解释]
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原名载贽,号卓吾、宏甫、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回族。中举人,官至云南姚安知府◇移居各地,著书立说,被当朝者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自刎于狱中。哲学上属王阳明心学一派,师事泰州学派大师王襞,公然以异端自居,批判儒家道德和封建传统,肯定人的正常欲望的合理性。文学上反对复古摹拟,主张创作要崇尚自然,并提倡戏曲、小说。其主张对汤显祖、冯梦龙、袁宏道等有重要影响。有《焚书》、《藏书》、《续焚书》、《李温陵集》等。
杨维桢(1296-1370) [相关解释]
元代文学家。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诸暨(今属浙江)人。泰定年间进士。官至江西等处儒学提举。元末避乱隐居苏州、松江等地。明太祖招他修礼乐书,不赴,不久去世。擅长乐府诗,语言奇特,被称为铁崖体”。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乐府》。
林纾(1852-1924) [相关解释]
文学家、翻译家。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冷红生,福建闽县(今闽侯)人。光绪年间举人。曾在京师大学堂任教。早年参加戊戌变法,后思想转向保守,晚年反对新文化运动。曾依靠他人口述,用古文译出《巴黎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一百八十余种。有《畏庐文集》等。
柳宗元(773-819) [相关解释]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南)人,世称柳河东。贞元年间进士。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贬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并称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散文《捕蛇者说》、《封建论》、《三戒》、《永州八论》以及诗歌《江雪》、《渔翁》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说》、《天对》等,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有《河东先生集》。
梅内劳斯定理 [相关解释]
一条直线截△abc的三条边bc、ac、ab(或其延长线)所得的交点分别为x、y、z,则bxxc·cyya·azzb=-1。由古希腊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梅内劳斯发现而得名,其逆命题也成立。
水运仪象台 [相关解释]
由浑仪、浑象和报时装置组合成的大型天文仪器。1086年由北宋天文学家苏颂和韩公廉设计制成。整座仪器高12米,宽约7米。分三层,上层放置浑仪,中层放浑象,下层放报时装置和动力设备。
水部 [相关解释]
1.官名。魏置水部郎,晋设水部曹郎,隋唐至宋均以水部为工部四司之一,明清改为都水司,掌有关水道之政令。相沿仍以水部为工部司官的一般称呼。参阅《通典.职官五》﹑《历代职官表》卷二。 2.指南朝梁文学家何逊。逊官至尚书水部郎,故称。
江总(519-594) [相关解释]
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梁时,官至太常卿。入陈,官至尚书令,虽居执政之位,而不理政务,专与陈后主游宴宫中,时人称为狎客”。陈亡后一度仕隋,后回江南。诗长于七言,为宫体诗代表作家之一。明人辑有《江令君集》。
沈东阳 [相关解释]
1.指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沈约。沈约曾任东阳太守,故称。
沈约(441-513) [相关解释]
南朝梁文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历仕宋、齐、梁三代,在梁代官至尚书令,封建昌县侯。死后谥号为隐。在诗的声律上创四声”、八病”之说,对古体诗向律诗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所著《宋书》为二十四史之一。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沈鲍 [相关解释]
1.南朝宋鲍照与南朝梁沈约的并称。两人均为著名的文学家。
河东戒 [相关解释]
1.指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寓言《三戒》。宗元,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河间 [相关解释]
1.古代神话传说人物玄俗的别称。 2.指汉河间献王刘德。 3.指金代名医刘完素。刘系河间人,故称。 4.指清代学者﹑文学家纪昀。纪系河间人,故称。 5.见"河间妇"。
泉云 [相关解释]
1.王子渊和扬子云的并称。王褒,字子渊;扬雄,字子云。两人皆为汉代有名的文学家。
湜籍 [相关解释]
1.唐代文学家皇甫湜与诗人张籍的并称。
潘岳(247-300) [相关解释]
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与侄潘尼并称两潘”。曾任河阳令、怀县令,后入京任给事黄门侍郎。依附外戚贾谧,赵王司马伦专权时被杀。与陆机齐名。有《悼亡诗》、《秋兴赋》、《闲居赋》等名篇。明人辑有《潘黄门集》。
潘左 [相关解释]
1.晋文学家潘岳和左思的并称。
潘张左束 [相关解释]
1.晋文学家潘岳﹑张华﹑左思和束晳的并称。
潘陆颜谢 [相关解释]
1.西晋文学家潘岳﹑陆机和南朝宋文学家颜延之﹑谢灵运的并称。
火星运河 [相关解释]
曾被误认的火星人工开凿的水道。19世纪天文学家观测到火星表面有数百条暗细纹,认为它是火星智慧生物为了引用两极雪水灌溉不毛之地而开凿的水道。20世纪70年代,行星探测器在火星附近的探测表明,火星上有很多干涸的河床,并不存在运河。
灵均 [相关解释]
1.战国楚文学家屈原字。 2.泛指词章之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