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教徒的内容。
带有教徒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曜历
[相关解释]
1.以日﹑月和五星纪日的历法。我国通行顺序为日﹑月﹑火﹑水﹑木﹑金﹑土,周而复始。始于古代巴比伦(一说始于古代埃及)。我国四世纪时曾有此法。八世纪时摩尼教徒又由中亚康国传入我国。《新唐书.艺文志三》载有吴伯善《陈七曜历》五卷。敦煌发现的历书和占星术著作亦有用七曜历者。
1.以日﹑月和五星纪日的历法。我国通行顺序为日﹑月﹑火﹑水﹑木﹑金﹑土,周而复始。始于古代巴比伦(一说始于古代埃及)。我国四世纪时曾有此法。八世纪时摩尼教徒又由中亚康国传入我国。《新唐书.艺文志三》载有吴伯善《陈七曜历》五卷。敦煌发现的历书和占星术著作亦有用七曜历者。
三官手书
[相关解释]
1.道教徒祈祷三官神的文书。
1.道教徒祈祷三官神的文书。
三自
[相关解释]
1.指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参见"三自一包"。 2.指解放后我国基督教广大爱国教徒开展的"自治﹑自养﹑自传"运动。1954年正式成立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1.指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参见"三自一包"。 2.指解放后我国基督教广大爱国教徒开展的"自治﹑自养﹑自传"运动。1954年正式成立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下火
[相关解释]
1.点火。 2.指佛教徒火葬时举行燃火的仪式。
1.点火。 2.指佛教徒火葬时举行燃火的仪式。
丧钟
[相关解释]
1.西方风俗,教堂在宣告本区教徒死亡或为死者举行宗教仪式时敲钟,叫做敲丧钟。因此用丧钟来比喻死亡或灭亡。
1.西方风俗,教堂在宣告本区教徒死亡或为死者举行宗教仪式时敲钟,叫做敲丧钟。因此用丧钟来比喻死亡或灭亡。
中阴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谓轮回中死后生前的过渡状态。其间虽离形躯,仍有五阴(色﹑受﹑想﹑行﹑识)。佛教徒认为中阴身如小儿,以七天为一期而生于本处。若在七日末了仍未得生缘,则更续中阴七天,最长的到第七期之终,必然往生于一处◇世俗演变为七七追荐的法事。
1.佛教语。谓轮回中死后生前的过渡状态。其间虽离形躯,仍有五阴(色﹑受﹑想﹑行﹑识)。佛教徒认为中阴身如小儿,以七天为一期而生于本处。若在七日末了仍未得生缘,则更续中阴七天,最长的到第七期之终,必然往生于一处◇世俗演变为七七追荐的法事。
中食
[相关解释]
1.进食之中。 2.指佛教徒于中午进斋食。 3.普通饮食。
1.进食之中。 2.指佛教徒于中午进斋食。 3.普通饮食。
丹砂
[相关解释]
1.亦作"丹沙"。 2.即朱砂。矿物名。色深红,古代道教徒用以化汞炼丹,中医作药用,也可制作颜料。 3.指丹砂炼成的丹药。
1.亦作"丹沙"。 2.即朱砂。矿物名。色深红,古代道教徒用以化汞炼丹,中医作药用,也可制作颜料。 3.指丹砂炼成的丹药。
主麻
[相关解释]
1.阿拉伯文的音译,意为聚会。伊斯兰教定星期五为聚礼日,通称"主麻",习惯称一周为一个主麻。教徒于此日正午后举行的集体礼拜称为"主麻拜"。
1.阿拉伯文的音译,意为聚会。伊斯兰教定星期五为聚礼日,通称"主麻",习惯称一周为一个主麻。教徒于此日正午后举行的集体礼拜称为"主麻拜"。
事魔吃菜
[相关解释]
1.明教徒信奉光明之神摩尼,不荤食。宋时被斥为"事魔吃菜"。
1.明教徒信奉光明之神摩尼,不荤食。宋时被斥为"事魔吃菜"。
五月花号
[相关解释]
英国第一艘将清教徒移民载运到北美的船。1620年9月从英国出发,11月到达目的地。船上载有移民一百零二人。在航程中,部分移民商订了《五月花号公约》。上岸后,根据这一公约,组织了自己的管理机构。
英国第一艘将清教徒移民载运到北美的船。1620年9月从英国出发,11月到达目的地。船上载有移民一百零二人。在航程中,部分移民商订了《五月花号公约》。上岸后,根据这一公约,组织了自己的管理机构。
亚门
[相关解释]
1.希伯来语āmēn的译音。或译为"亚孟"﹑"阿们"。意为"真诚"。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祈祷结束时的常用语,表示"心愿如此"。
1.希伯来语āmēn的译音。或译为"亚孟"﹑"阿们"。意为"真诚"。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祈祷结束时的常用语,表示"心愿如此"。
仁王
[相关解释]
1.佛教徒对佛的尊称。 2.《仁王经》中所说的"仁王",是对印度当时十六国国王的尊称。
1.佛教徒对佛的尊称。 2.《仁王经》中所说的"仁王",是对印度当时十六国国王的尊称。
从教
[相关解释]
1.听从教导。 2.指信教的人;教徒。 3.指胁从﹑受教唆的人。 4.从此使得;从而使。 5.听任;任凭。
1.听从教导。 2.指信教的人;教徒。 3.指胁从﹑受教唆的人。 4.从此使得;从而使。 5.听任;任凭。
仙梵
[相关解释]
1.指道教徒诵经的声音。
1.指道教徒诵经的声音。
伊蒲塞
[相关解释]
1.梵语优婆塞upāsaka的异译。指在家受五戒的男性佛教徒。又称邬波索迦。
1.梵语优婆塞upāsaka的异译。指在家受五戒的男性佛教徒。又称邬波索迦。
佛人
[相关解释]
1.佛教徒。
1.佛教徒。
佛光
[相关解释]
①佛教徒指佛带来的光明~普照。②佛像头上的光辉。③山区的一种自然景象,在与太阳相对方向的云层或雾层上呈现围绕人影的彩色光环,由光线通过云雾区的小水滴经衍射作用而形成。
①佛教徒指佛带来的光明~普照。②佛像头上的光辉。③山区的一种自然景象,在与太阳相对方向的云层或雾层上呈现围绕人影的彩色光环,由光线通过云雾区的小水滴经衍射作用而形成。
佛力
[相关解释]
1.佛教徒认为佛法有救济众生的功力,谓之佛力。
1.佛教徒认为佛法有救济众生的功力,谓之佛力。
佛天
[相关解释]
1.对佛的敬称。佛教徒认为佛的法力广大,能普济众生,故以天为喻。 2.犹西天,即佛教所说的极乐世界。亦喻指景物极美之地。
1.对佛的敬称。佛教徒认为佛的法力广大,能普济众生,故以天为喻。 2.犹西天,即佛教所说的极乐世界。亦喻指景物极美之地。
佛性禅心
[相关解释]
1.谓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
1.谓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
佛教徒
[相关解释]
1.信奉佛教的人。
1.信奉佛教的人。
佛法
[相关解释]
①佛教的教义。②佛教徒和迷信的人认为佛所具有的法力。
①佛教的教义。②佛教徒和迷信的人认为佛所具有的法力。
佛海
[相关解释]
1.佛教徒认为佛界如海一般广大,故名。
1.佛教徒认为佛界如海一般广大,故名。
佛爷
[相关解释]
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
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
佛牙
[相关解释]
佛教徒指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留下的牙齿。
佛教徒指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留下的牙齿。
佛祖
[相关解释]
佛教徒指佛和开创宗派的祖师,也专指释迦牟尼。
佛教徒指佛和开创宗派的祖师,也专指释迦牟尼。
佛舍利
[相关解释]
1.相传为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击之不坏,焚之不燋,或有光明神验。佛教徒奉为至宝,建塔供奉◇亦泛指高僧死后烧剩的骨烬。舍利为梵语?arīra的译音,意为"身骨"﹑"灵骨"。
1.相传为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击之不坏,焚之不燋,或有光明神验。佛教徒奉为至宝,建塔供奉◇亦泛指高僧死后烧剩的骨烬。舍利为梵语?arīra的译音,意为"身骨"﹑"灵骨"。
佛陀
[相关解释]
佛教徒称释迦牟尼。简称佛。[梵buddha]
佛教徒称释迦牟尼。简称佛。[梵buddha]
修女
[相关解释]
天主教、正教中离家入修会的女教徒。通常须发三绝大愿,即绝财”(不置私产)、绝色”(不嫁)、绝意”(不持私意,听从教会命令)。从事祈祷或传教等工作。在中国,有时称嬷嬷”。
天主教、正教中离家入修会的女教徒。通常须发三绝大愿,即绝财”(不置私产)、绝色”(不嫁)、绝意”(不持私意,听从教会命令)。从事祈祷或传教等工作。在中国,有时称嬷嬷”。
修道院
[相关解释]
1.天主教﹑东正教等教徒出家修道的机构。一译"隐修院"。 2.天主教培训神父的机构。一译"神学院"。
1.天主教﹑东正教等教徒出家修道的机构。一译"隐修院"。 2.天主教培训神父的机构。一译"神学院"。
僧人
[相关解释]
1.出家的佛教徒。
1.出家的佛教徒。
僧伽
[相关解释]
1.梵语的译音。意为大众。原指出家佛教徒四人以上组成的团体,后单个和尚也称"僧伽"。简称为僧。 2.梵语。狮子。 3.国名。指今斯里兰卡。旧称狮子国。 4.人名。为西域名僧,俗姓何,龙朔初入唐,于泗州建寺,后居荐福寺。世称其为观音大士化身。 5.借指观音大士或其塑像。
1.梵语的译音。意为大众。原指出家佛教徒四人以上组成的团体,后单个和尚也称"僧伽"。简称为僧。 2.梵语。狮子。 3.国名。指今斯里兰卡。旧称狮子国。 4.人名。为西域名僧,俗姓何,龙朔初入唐,于泗州建寺,后居荐福寺。世称其为观音大士化身。 5.借指观音大士或其塑像。
八卦教
[相关解释]
1.白莲教的支派。始称收元教﹐为清初山东单县刘佐臣创立。其后传布于河北﹑河南﹑山西等地。教徒依八卦分为八股﹐故又称八卦教。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宣称"平胡不出周刘户﹐歳在戊辰﹑己巳年。"乾隆年间不断遭到清统治者镇压﹐教主刘省过(佐臣孙)等被杀害。嘉庆年间又一度盛行﹐教徒林清李文成等曾领导起义﹐改名天理教﹐亦遭镇压。其后分支馀派散在各处﹐义和拳即其中一支。
1.白莲教的支派。始称收元教﹐为清初山东单县刘佐臣创立。其后传布于河北﹑河南﹑山西等地。教徒依八卦分为八股﹐故又称八卦教。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宣称"平胡不出周刘户﹐歳在戊辰﹑己巳年。"乾隆年间不断遭到清统治者镇压﹐教主刘省过(佐臣孙)等被杀害。嘉庆年间又一度盛行﹐教徒林清李文成等曾领导起义﹐改名天理教﹐亦遭镇压。其后分支馀派散在各处﹐义和拳即其中一支。
六家七宗
[相关解释]
1.佛教语。魏晋时期般若学各派的总称。佛教徒对般若部诸经所讲的"空"义产生不同理解﹐至东晋形成"六家七宗"﹐即道安的"本无宗"﹑支敏度的"心无宗"﹑支道林的"即色宗"﹑于法开的"识含宗"﹑道壹的"幻化宗"﹑于道邃的"缘会宗"﹐是为"六家"。其中"本无"又分出"本无异宗"﹐故名"七宗"。
1.佛教语。魏晋时期般若学各派的总称。佛教徒对般若部诸经所讲的"空"义产生不同理解﹐至东晋形成"六家七宗"﹐即道安的"本无宗"﹑支敏度的"心无宗"﹑支道林的"即色宗"﹑于法开的"识含宗"﹑道壹的"幻化宗"﹑于道邃的"缘会宗"﹐是为"六家"。其中"本无"又分出"本无异宗"﹐故名"七宗"。
兰盆
[相关解释]
1.梵语ullambana(俗语avalambana)的音译省语。即盂兰盆会。佛教徒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为追祭亡灵而举行的一种仪式。 2.浴盆的美称。
1.梵语ullambana(俗语avalambana)的音译省语。即盂兰盆会。佛教徒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为追祭亡灵而举行的一种仪式。 2.浴盆的美称。
内典
[相关解释]
1.佛教徒称佛经为内典。
1.佛教徒称佛经为内典。
内外
[相关解释]
1.内部和外部;里面和外面。 2.指皇后六宫和朝廷卿大夫。 3.指朝廷和地方。 4.指战时的后方和前方。 5.自身和外物。 6.内心和外表。 7.指修身和行事。 8.指女子和男子。 9.泛指男女尊卑长幼。 10.犹上下,左右。表示概数。 11.内典和外典,佛教徒称佛经和佛经以外的典籍。
1.内部和外部;里面和外面。 2.指皇后六宫和朝廷卿大夫。 3.指朝廷和地方。 4.指战时的后方和前方。 5.自身和外物。 6.内心和外表。 7.指修身和行事。 8.指女子和男子。 9.泛指男女尊卑长幼。 10.犹上下,左右。表示概数。 11.内典和外典,佛教徒称佛经和佛经以外的典籍。
内禁
[相关解释]
1.宫禁。用指朝政机要。 2.佛教徒的戒律。
1.宫禁。用指朝政机要。 2.佛教徒的戒律。
凈坛
[相关解释]
1.道教徒祈祷之台。
1.道教徒祈祷之台。
出教
[相关解释]
1.发布教令。 2.宗教徒被逐出教外或自行退出教门。
1.发布教令。 2.宗教徒被逐出教外或自行退出教门。
功德
[相关解释]
①功劳和恩德歌颂人民英雄的~。②指佛教徒行善、诵经念佛、为死者做佛事及道士打醮等做~。
①功劳和恩德歌颂人民英雄的~。②指佛教徒行善、诵经念佛、为死者做佛事及道士打醮等做~。
功德钱
[相关解释]
1.佛教徒替人诵经或做法事的工钱。 2.泛指捐赠给僧寺尼庵的钱。 3.称贿买衙役的钱。
1.佛教徒替人诵经或做法事的工钱。 2.泛指捐赠给僧寺尼庵的钱。 3.称贿买衙役的钱。
劫数
[相关解释]
佛教徒所谓注定的灾难~难逃。
佛教徒所谓注定的灾难~难逃。
十字军东侵
[相关解释]
1096-1291年间西欧天主教会、世俗封建主和意大利富商对地中海东岸地区进行的侵略性远征。前后共八次。远征军以拯救被异教徒”(穆斯林)占领的耶路撒冷圣地为借口,士兵衣服上缝有十字标志。1099年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国等国家。1187年耶路撒冷被埃及苏丹萨拉丁收复。1291年十字军在东方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城丧失,标志十字军东侵的最终失败。
1096-1291年间西欧天主教会、世俗封建主和意大利富商对地中海东岸地区进行的侵略性远征。前后共八次。远征军以拯救被异教徒”(穆斯林)占领的耶路撒冷圣地为借口,士兵衣服上缝有十字标志。1099年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国等国家。1187年耶路撒冷被埃及苏丹萨拉丁收复。1291年十字军在东方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城丧失,标志十字军东侵的最终失败。
受洗
[相关解释]
1.基督教徒接受洗礼。
1.基督教徒接受洗礼。
古德
[相关解释]
1.佛教徒对年高有道的高僧的尊称。
1.佛教徒对年高有道的高僧的尊称。
吃素
[相关解释]
1.亦作"吃素"。 2.不吃鱼肉等荤腥食物。佛教徒的吃素戒律还包括不吃"五荤"(指葱蒜等五种含有辛辣味的蔬菜)。 3.比喻不厉害;好惹。多用于否定句。
1.亦作"吃素"。 2.不吃鱼肉等荤腥食物。佛教徒的吃素戒律还包括不吃"五荤"(指葱蒜等五种含有辛辣味的蔬菜)。 3.比喻不厉害;好惹。多用于否定句。
合掌
[相关解释]
1.佛教徒合两掌于胸前,表示虔敬。一般人亦借以表示虔诚或敬意。 2.谓诗文中对偶词句的意义相同或相类。 3.犹相会。 4.比喻相符合。
1.佛教徒合两掌于胸前,表示虔敬。一般人亦借以表示虔诚或敬意。 2.谓诗文中对偶词句的意义相同或相类。 3.犹相会。 4.比喻相符合。
同参
[相关解释]
1.共同参与。 2.佛教语。谓共同参谒一师。亦为同事一师之佛教徒之互称。 3.共同参悟研究。
1.共同参与。 2.佛教语。谓共同参谒一师。亦为同事一师之佛教徒之互称。 3.共同参悟研究。
嘛呢堆
[相关解释]
1.藏传佛教徒在石块或石片上刻六字真言,置山口道旁,过路的信徒不断往上添加石块,日久成堆,故名。路人过此,顺时针方向绕转一周,以积"功德"。
1.藏传佛教徒在石块或石片上刻六字真言,置山口道旁,过路的信徒不断往上添加石块,日久成堆,故名。路人过此,顺时针方向绕转一周,以积"功德"。
嘛呢旗
[相关解释]
1.也称经幡。藏传佛教徒祈祷用的法物。用白布或彩纸制成长条状小旗,上写"六字真言"及其他经文,扎制成串,以竿揭诸屋顶,或竖立于山头及嘛呢堆上,表示祈祷。
1.也称经幡。藏传佛教徒祈祷用的法物。用白布或彩纸制成长条状小旗,上写"六字真言"及其他经文,扎制成串,以竿揭诸屋顶,或竖立于山头及嘛呢堆上,表示祈祷。
囊莫
[相关解释]
1.梵语namas的音译。也译为"南无"。意为致敬﹑归敬﹑归命。是佛教徒一心归顺于佛的用语。
1.梵语namas的音译。也译为"南无"。意为致敬﹑归敬﹑归命。是佛教徒一心归顺于佛的用语。
圆相
[相关解释]
1.佛教徒参禅,在地上或空中画一个圆圈,叫"圆相"。
1.佛教徒参禅,在地上或空中画一个圆圈,叫"圆相"。
圣体
[相关解释]
1.旧称皇帝身体。亦借指皇帝。 2.宗教用语。源于拉丁文eucharist。意为"感谢祭"。天主教﹑东正教圣事之一。传说耶稣受难前夕与门徒聚餐时﹐曾以面饼和葡萄酒象征自己的身体和血分给门徒们领食。至今教徒们以在弥撒时领食面饼和葡萄酒为圣事之一。宗教改革运动后﹐新教各派改称圣餐。 3.宗教用语。源于拉丁文host。意为"牺牲"。天主教称弥撒时经神父祝圣后由教徒领食的面饼。
1.旧称皇帝身体。亦借指皇帝。 2.宗教用语。源于拉丁文eucharist。意为"感谢祭"。天主教﹑东正教圣事之一。传说耶稣受难前夕与门徒聚餐时﹐曾以面饼和葡萄酒象征自己的身体和血分给门徒们领食。至今教徒们以在弥撒时领食面饼和葡萄酒为圣事之一。宗教改革运动后﹐新教各派改称圣餐。 3.宗教用语。源于拉丁文host。意为"牺牲"。天主教称弥撒时经神父祝圣后由教徒领食的面饼。
圣地
[相关解释]
1.神圣的境界。 2.指祖国的土地或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及纪念意义的地方。 3.宗教徒称与教主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的地方﹐如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耶路撒冷﹐伊斯兰教的麦加﹑麦地那等。亦称与某种宗教有关﹐被其信徒视为神圣的地方。
1.神圣的境界。 2.指祖国的土地或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及纪念意义的地方。 3.宗教徒称与教主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的地方﹐如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耶路撒冷﹐伊斯兰教的麦加﹑麦地那等。亦称与某种宗教有关﹐被其信徒视为神圣的地方。
圣城
[相关解释]
1.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城市。 2.宗教徒称与教主或教中重要人物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的城市。
1.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城市。 2.宗教徒称与教主或教中重要人物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的城市。
圣旨
[相关解释]
1.帝王的意旨和命令。 2.今多用于比喻不能违反的意见或话语﹐有讽刺意。 3.元代特指从蒙语译为汉语﹐多用白话的皇帝训敕。 4.圣人的意旨。有时专用于孔子。 5.佛教徒称佛谕。
1.帝王的意旨和命令。 2.今多用于比喻不能违反的意见或话语﹐有讽刺意。 3.元代特指从蒙语译为汉语﹐多用白话的皇帝训敕。 4.圣人的意旨。有时专用于孔子。 5.佛教徒称佛谕。
圣母
[相关解释]
1.君主时代对皇太后的尊称。 2.旧时对孔子母亲的尊称。 3.古代民间尊称有殊功于民的妇女。 4.古代对女神﹑女巫之称。 5.旧时各地多有圣母祠﹑圣母庙等。 6.基督教徒尊称耶稣之母马利亚。
1.君主时代对皇太后的尊称。 2.旧时对孔子母亲的尊称。 3.古代民间尊称有殊功于民的妇女。 4.古代对女神﹑女巫之称。 5.旧时各地多有圣母祠﹑圣母庙等。 6.基督教徒尊称耶稣之母马利亚。
圣诞节
[相关解释]
西欧、北美等地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在每年12月25日。节日期间,各教会进行隆重的圣诞礼拜或圣诞弥撒仪式。教徒们在家里装饰圣诞树,有的扮演圣诞老人”,给孩子送礼物;夜里举行食物丰盛的圣诞会餐。
西欧、北美等地基督教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在每年12月25日。节日期间,各教会进行隆重的圣诞礼拜或圣诞弥撒仪式。教徒们在家里装饰圣诞树,有的扮演圣诞老人”,给孩子送礼物;夜里举行食物丰盛的圣诞会餐。
坐关
[相关解释]
1.佛教徒的修行方法之一。谓一定时期内,与外界隔离,独居静坐,一心念佛或参禅。又称闭关。
1.佛教徒的修行方法之一。谓一定时期内,与外界隔离,独居静坐,一心念佛或参禅。又称闭关。
坐禅
[相关解释]
打坐。佛教徒修行的一种方法。静坐排除杂念,以求心神的恬静自在长老正在静室坐禅。
打坐。佛教徒修行的一种方法。静坐排除杂念,以求心神的恬静自在长老正在静室坐禅。
坐禅(-chán)
[相关解释]
打坐。佛教徒修行的一种方法。静坐排除杂念,以求心神的恬静自在长老正在静室坐禅。
打坐。佛教徒修行的一种方法。静坐排除杂念,以求心神的恬静自在长老正在静室坐禅。
外书
[相关解释]
1.佛教徒称佛经以外的书籍为外书。
1.佛教徒称佛经以外的书籍为外书。
外典
[相关解释]
1.佛教徒称佛书以外的典籍为外典。 2.指与某种著作相关的另一种著作。 3.谓在外掌管(军政事务)。
1.佛教徒称佛书以外的典籍为外典。 2.指与某种著作相关的另一种著作。 3.谓在外掌管(军政事务)。
外教
[相关解释]
1.佛教徒称佛教以外的儒﹑道九流为外教。
1.佛教徒称佛教以外的儒﹑道九流为外教。
外类
[相关解释]
1.佛教徒称佛教以外的教派为外类。
1.佛教徒称佛教以外的教派为外类。
外道
[相关解释]
1.佛教徒称本教以外的宗教及思想为外道。 2.泛指不合于正道的论说﹑法则等。 3.歪门邪道,搞不正当的活动。 4.见外;客气。
1.佛教徒称本教以外的宗教及思想为外道。 2.泛指不合于正道的论说﹑法则等。 3.歪门邪道,搞不正当的活动。 4.见外;客气。
大藏经
[相关解释]
佛教经典的总称。内容分经(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说教和后来增入的少数佛教徒的说教)、律(释迦牟尼为信徒制定的必须遵守的仪规)、论(关于佛教教理的阐述或解释)三藏,包括印度、中国等国的佛教著述在内。有汉、藏、蒙、满、西夏、日和巴利文等多种文本。
佛教经典的总称。内容分经(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说教和后来增入的少数佛教徒的说教)、律(释迦牟尼为信徒制定的必须遵守的仪规)、论(关于佛教教理的阐述或解释)三藏,包括印度、中国等国的佛教著述在内。有汉、藏、蒙、满、西夏、日和巴利文等多种文本。
天理教
[相关解释]
1.又称"八卦教"。为白莲教支派之一。十八世纪中白莲教起义失败后由部分教徒组织而成﹐曾传布于北京﹑河北﹑山东﹑河南等地。
1.又称"八卦教"。为白莲教支派之一。十八世纪中白莲教起义失败后由部分教徒组织而成﹐曾传布于北京﹑河北﹑山东﹑河南等地。
头顶
[相关解释]
1.头的最上部。 2.指物体的最上方。 3.指头的上方﹑同人处于基本垂直位置的高空。 4.谓宗教徒向神行礼。 5.首要,摆在第一位的。 6.谓轮流值班。
1.头的最上部。 2.指物体的最上方。 3.指头的上方﹑同人处于基本垂直位置的高空。 4.谓宗教徒向神行礼。 5.首要,摆在第一位的。 6.谓轮流值班。
宗教改革运动
[相关解释]
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改革旗帜下发动的大规模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表现为对西欧封建制度的主要支柱,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发动猛烈冲击。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抨击教皇出售赎罪券,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反对罗马教会对各国教会的控制;反对教会拥有地产;以《圣经》为信仰的最高准则,不承认教会享有解释教义的绝对权威;强调教徒个人直接与上帝相通,不必由神父作中介。运动中有以路德为首的温和派和以加尔文为首的激进派。宗教改革运动使西欧和北欧各国的世俗君主摆脱了罗马教皇的控制,并产生了脱离天主教的
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改革旗帜下发动的大规模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表现为对西欧封建制度的主要支柱,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发动猛烈冲击。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抨击教皇出售赎罪券,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反对罗马教会对各国教会的控制;反对教会拥有地产;以《圣经》为信仰的最高准则,不承认教会享有解释教义的绝对权威;强调教徒个人直接与上帝相通,不必由神父作中介。运动中有以路德为首的温和派和以加尔文为首的激进派。宗教改革运动使西欧和北欧各国的世俗君主摆脱了罗马教皇的控制,并产生了脱离天主教的
宰牲节
[相关解释]
1.阿拉伯语的意译。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之一,在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这一天,伊斯兰教徒要宰牛﹑羊﹑骆驼等献礼。也叫古尔邦节或牺牲节。
1.阿拉伯语的意译。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之一,在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这一天,伊斯兰教徒要宰牛﹑羊﹑骆驼等献礼。也叫古尔邦节或牺牲节。
寺庙
[相关解释]
1.佛寺的通称。 2.指其他宗教教徒礼拜﹑讲经的处所。
1.佛寺的通称。 2.指其他宗教教徒礼拜﹑讲经的处所。
寻寻
[相关解释]
1.无边无际。 2.古宗教名﹐见《通典·边防九》引唐杜环《经行记》。或以为古代大食人称祆教徒为"寻寻"(zemzem的音译)。一说﹐指今苏丹境内尼罗河以东到红海之滨以游牧为生的贝贾人所崇奉的原始拜物教。参阅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第四章五。
1.无边无际。 2.古宗教名﹐见《通典·边防九》引唐杜环《经行记》。或以为古代大食人称祆教徒为"寻寻"(zemzem的音译)。一说﹐指今苏丹境内尼罗河以东到红海之滨以游牧为生的贝贾人所崇奉的原始拜物教。参阅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第四章五。
封斋
[相关解释]
①伊斯兰教奉行的一种斋戒,在伊斯兰教历的九月里白天不进饮食。也叫把斋。②天主教的斋戒期,教徒在封斋期内的特定日期必须守斋。
①伊斯兰教奉行的一种斋戒,在伊斯兰教历的九月里白天不进饮食。也叫把斋。②天主教的斋戒期,教徒在封斋期内的特定日期必须守斋。
尘劳
[相关解释]
1.佛教徒谓世俗事务的烦恼。 2.泛指事务劳累或旅途劳累。
1.佛教徒谓世俗事务的烦恼。 2.泛指事务劳累或旅途劳累。
尼师坛
[相关解释]
1.亦作"尼师但那"。 2.梵语音译。佛教徒所说六物之一。即随坐衣。衣上所附布料可作坐具或卧具。
1.亦作"尼师但那"。 2.梵语音译。佛教徒所说六物之一。即随坐衣。衣上所附布料可作坐具或卧具。
工课
[相关解释]
1.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应完成的写作﹑诵习﹑阅读等作业。 2.谓宗教徒定时修持。 3.指做佛事。 4.经常从事的各种训练﹑爱好等。
1.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应完成的写作﹑诵习﹑阅读等作业。 2.谓宗教徒定时修持。 3.指做佛事。 4.经常从事的各种训练﹑爱好等。
开戒
[相关解释]
原指宗教徒解除戒律,借指一般人解除生活上的禁忌,如吸烟、喝酒等。
原指宗教徒解除戒律,借指一般人解除生活上的禁忌,如吸烟、喝酒等。
开斋
[相关解释]
①指吃素的人恢复吃荤。②伊斯兰教徒结束封斋。
①指吃素的人恢复吃荤。②伊斯兰教徒结束封斋。
开缘
[相关解释]
1.佛教徒谓举办法会﹑讲经说法为与佛法有缘,因称举办法会讲经为"开缘"。
1.佛教徒谓举办法会﹑讲经说法为与佛法有缘,因称举办法会讲经为"开缘"。
异学
[相关解释]
1.指异教。 2.指异教徒。 3.旧指儒家以外的其他学派﹑学说。
1.指异教。 2.指异教徒。 3.旧指儒家以外的其他学派﹑学说。
异道
[相关解释]
1.不同的方法。 2.指别的方法。 3.指志趣或本性不同。 4.思想理论不同。 5.不同的道路;方向相反的道路。 6.指信不同教义的人。即异教徒。
1.不同的方法。 2.指别的方法。 3.指志趣或本性不同。 4.思想理论不同。 5.不同的道路;方向相反的道路。 6.指信不同教义的人。即异教徒。
张道陵(34-156)
[相关解释]
东汉五斗米道创立者。原名张陵,字辅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曾入太学◇入鹤鸣山(四川大邑县境)修道。结合民间巫术用符水为人治病,并作道书二十四篇,创立道派,为道教定型之始。入道者须交纳米五斗,故时称五斗米道”◇被道教徒尊为天师”,世称张天师”。
东汉五斗米道创立者。原名张陵,字辅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曾入太学◇入鹤鸣山(四川大邑县境)修道。结合民间巫术用符水为人治病,并作道书二十四篇,创立道派,为道教定型之始。入道者须交纳米五斗,故时称五斗米道”◇被道教徒尊为天师”,世称张天师”。
怀圣寺
[相关解释]
1.中国最早的清真寺之一。相传始建于唐代,以教徒怀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而得名。寺内有一古塔,系唐代所建,故又称光塔寺。殿宇均后代重建。寺在今广州市光塔路。
1.中国最早的清真寺之一。相传始建于唐代,以教徒怀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而得名。寺内有一古塔,系唐代所建,故又称光塔寺。殿宇均后代重建。寺在今广州市光塔路。
掩关
[相关解释]
1.关闭;关门。 2.坐关。指佛教徒闭门静坐,以求觉悟。为期至少七天,长则不限。
1.关闭;关门。 2.坐关。指佛教徒闭门静坐,以求觉悟。为期至少七天,长则不限。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相关解释]
原为佛教徒劝人修行的话,后用来比喻作恶的人只要决心悔改,就会变成好人。
原为佛教徒劝人修行的话,后用来比喻作恶的人只要决心悔改,就会变成好人。
救世军
[相关解释]
1.基督教(新教)的一个社会活动组织。1865年由牧师布斯创立于伦敦。该组织以救济贫困为主旨,广泛进行宗教宣传,招收教徒,并举办"慈善"事业。1878年起仿效军队形式进行编制,教徒称"军兵",教士称"军官"。1880年正式定名为"救世军",后发展到欧美各国。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
1.基督教(新教)的一个社会活动组织。1865年由牧师布斯创立于伦敦。该组织以救济贫困为主旨,广泛进行宗教宣传,招收教徒,并举办"慈善"事业。1878年起仿效军队形式进行编制,教徒称"军兵",教士称"军官"。1880年正式定名为"救世军",后发展到欧美各国。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
教友
[相关解释]
1.指能给予教导的朋友。 2.称信奉同一宗教的人。亦泛指教徒。
1.指能给予教导的朋友。 2.称信奉同一宗教的人。亦泛指教徒。
教徒
[相关解释]
信仰某一种宗教的人。
信仰某一种宗教的人。
数珠
[相关解释]
1.佛教徒诵经时用来摄心计数的成串的珠子,每串多为一百零八颗。也称念珠﹑佛珠。
1.佛教徒诵经时用来摄心计数的成串的珠子,每串多为一百零八颗。也称念珠﹑佛珠。
斋月
[相关解释]
伊斯兰教徒斋戒的月份。该教规定穆斯林每年在教历九月(莱麦丹月)斋戒一月。以见月为封斋始,见新月(月牙)为斋月终。以两位有威望的穆斯林(如长老、阿訇等)所见为准。
伊斯兰教徒斋戒的月份。该教规定穆斯林每年在教历九月(莱麦丹月)斋戒一月。以见月为封斋始,见新月(月牙)为斋月终。以两位有威望的穆斯林(如长老、阿訇等)所见为准。
斋食
[相关解释]
1.古人斋戒时所用的饭食。 2.供僧﹑尼或佛教徒吃的素食。
1.古人斋戒时所用的饭食。 2.供僧﹑尼或佛教徒吃的素食。
新译
[相关解释]
1.新的译本。佛教徒称唐代以下的汉译经典。亦有将后秦高僧鸠摩罗什的译经称作新译者。
1.新的译本。佛教徒称唐代以下的汉译经典。亦有将后秦高僧鸠摩罗什的译经称作新译者。
旦过僧
[相关解释]
1.佛教徒称宿于旦过寮的行脚僧为"旦过僧"。因其夕来宿,过旦去,故称。
1.佛教徒称宿于旦过寮的行脚僧为"旦过僧"。因其夕来宿,过旦去,故称。
本师
[相关解释]
①祖师;自己的老师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借问本师谁。②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我本师释迦佛言。
①祖师;自己的老师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借问本师谁。②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我本师释迦佛言。
极乐世界
[相关解释]
佛经中指阿弥陀佛所居住的国土。佛教徒认为居住在这个地方,就可获得光明、清净和快乐,摆脱人间一切烦恼。也叫西天。
佛经中指阿弥陀佛所居住的国土。佛教徒认为居住在这个地方,就可获得光明、清净和快乐,摆脱人间一切烦恼。也叫西天。
油香
[相关解释]
1.伊斯兰教徒的一种食物。用温水和面,加盐,制成饼状,再用香油炸熟。
1.伊斯兰教徒的一种食物。用温水和面,加盐,制成饼状,再用香油炸熟。
清呗
[相关解释]
1.谓佛教徒念经诵偈的声音。
1.谓佛教徒念经诵偈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