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9 查到相关攀龙的内容。
带有攀龙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子
[相关解释]
1.指春秋郑国七大夫。 2.指周褒姒的七个亲党。 3.指汉景帝时同时起兵的吴楚等七诸侯国之王。 4.指汉末建安时期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七人,称建安七子。见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5.明代弘治﹑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七人,并以文章名世,称"前七子"。见《明史.李梦阳传》。又嘉靖﹑隆庆时期李攀龙﹑谢榛﹑梁有誉﹑宗臣﹑王世贞﹑徐中行﹑吴国伦等七人,亦以文章名世,称"后七子"。见《明史.李攀龙传》。 6.汉代宫中女官名。
1.指春秋郑国七大夫。 2.指周褒姒的七个亲党。 3.指汉景帝时同时起兵的吴楚等七诸侯国之王。 4.指汉末建安时期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七人,称建安七子。见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5.明代弘治﹑正德年间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七人,并以文章名世,称"前七子"。见《明史.李梦阳传》。又嘉靖﹑隆庆时期李攀龙﹑谢榛﹑梁有誉﹑宗臣﹑王世贞﹑徐中行﹑吴国伦等七人,亦以文章名世,称"后七子"。见《明史.李攀龙传》。 6.汉代宫中女官名。
东林书院
[相关解释]
1.故址在今江苏省无锡市。原为宋杨时讲学之所,元废为僧舍。明万历间,顾宪成等倡议重修,并与高攀龙等讲学于此,评议朝政◇被目为东林党。参阅清许献等《东林书院志》。
1.故址在今江苏省无锡市。原为宋杨时讲学之所,元废为僧舍。明万历间,顾宪成等倡议重修,并与高攀龙等讲学于此,评议朝政◇被目为东林党。参阅清许献等《东林书院志》。
东林党
[相关解释]
晚明以江南士大夫为主形成的政治集团。1594年无锡人顾宪成革职还乡,与高攀龙、钱一本等在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朝政,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得到一些士人响应,被称为东林党”。熹宗时宦官魏忠贤专权,捕杀、迫害东林党,至1627年思宗即位才停止迫害。东林党与阉宦余党的斗争延续至明亡。
晚明以江南士大夫为主形成的政治集团。1594年无锡人顾宪成革职还乡,与高攀龙、钱一本等在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朝政,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得到一些士人响应,被称为东林党”。熹宗时宦官魏忠贤专权,捕杀、迫害东林党,至1627年思宗即位才停止迫害。东林党与阉宦余党的斗争延续至明亡。
八君子
[相关解释]
1.明末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等八人﹐均曾讲学于东林书院﹐以文章气节相尚,抨击时政﹐评论人物﹐时称"东林八君子"。见《明史·叶茂才传》。
1.明末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等八人﹐均曾讲学于东林书院﹐以文章气节相尚,抨击时政﹐评论人物﹐时称"东林八君子"。见《明史·叶茂才传》。
前七子
[相关解释]
明代弘治、正德时期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的并称。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文学见解并不完全一致,但大都反对宋以来的诗文,强调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区别于后起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故称前七子”。
明代弘治、正德时期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的并称。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文学见解并不完全一致,但大都反对宋以来的诗文,强调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区别于后起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故称前七子”。
前五子
[相关解释]
1.指明嘉靖﹑隆庆时期文学家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和宗臣等五人。参阅《明史.文苑传三》。
1.指明嘉靖﹑隆庆时期文学家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和宗臣等五人。参阅《明史.文苑传三》。
托凤攀龙
[相关解释]
1.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1.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攀号
[相关解释]
1.攀龙髯而哭。谓哀悼帝丧。
1.攀龙髯而哭。谓哀悼帝丧。
攀鳞附翼
[相关解释]
1.犹言攀龙附凤。
1.犹言攀龙附凤。
攀龙
[相关解释]
1.见"攀髯"。
1.见"攀髯"。
攀龙托凤
[相关解释]
1.犹言攀龙附凤。
1.犹言攀龙附凤。
攀龙附骥
[相关解释]
1.犹言攀龙附凤。
1.犹言攀龙附凤。
李何王李
[相关解释]
1.明诗人李梦阳﹑何景明﹑王世贞﹑李攀龙的并称。
1.明诗人李梦阳﹑何景明﹑王世贞﹑李攀龙的并称。
李攀龙(1514-1570)
[相关解释]
明代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嘉靖年间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后七子”之一。作品多摹拟古人。有《沧溟集》。
明代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嘉靖年间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后七子”之一。作品多摹拟古人。有《沧溟集》。
李王
[相关解释]
1.明"后七子"领袖李攀龙与王世贞的并称。
1.明"后七子"领袖李攀龙与王世贞的并称。
王李
[相关解释]
1.明王世贞﹑李攀龙的并称。
1.明王世贞﹑李攀龙的并称。
舐鼎
[相关解释]
1.《太平广记》卷八引晋葛洪《神仙传.刘安》"八公使安登山大祭﹐埋金地中﹐即白日升天……时人传八公﹑安临去时﹐余药器置在中庭。鸡犬舐啄之﹐尽得升天。"后因以"舐鼎"喻攀龙附凤。鼎﹐指炼丹药之器。
1.《太平广记》卷八引晋葛洪《神仙传.刘安》"八公使安登山大祭﹐埋金地中﹐即白日升天……时人传八公﹑安临去时﹐余药器置在中庭。鸡犬舐啄之﹐尽得升天。"后因以"舐鼎"喻攀龙附凤。鼎﹐指炼丹药之器。
附凤
[相关解释]
1.语本《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后因以"附凤"指依附帝王以成就功业。
1.语本《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后因以"附凤"指依附帝王以成就功业。
附凤攀龙
[相关解释]
1.同"攀龙附凤"。
1.同"攀龙附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