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32 查到相关摊派的内容。
带有摊派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调 [相关解释]
1.汉代乐府相和歌的平调﹑清调﹑瑟调的合称,也叫清商三调。南北朝至隋唐,以清﹑平﹑侧为三调。 2.指调粟(征收粮食)﹑调帛(征交绢帛)﹑杂调(摊派劳役)。
井乘 [相关解释]
1.古代按甸(六十四井)为单位来摊派军赋(包括车马﹑兵甲﹑人员)的制度。《左传.成公元年》"作丘甲"孔颖达疏引《司马法》曰"甸,六十四井,出长毂一乘,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戈榡具,谓之乘马。"
勒派 [相关解释]
强行摊派。
和市 [相关解释]
1.古代指官府按价向民间购买实物。至唐宋以后,实际成为强行摊派﹑掠夺民财民物的制度。 2.指与少数民族交易。
均派 [相关解释]
1.平均摊派。
均籴 [相关解释]
1.宋代按照人户家产﹑土地多少,分等摊派征购粮食的制度。购价往往低于市价。徽宗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始行于陕西,后推广至诸路。参阅《文献通考.市籴二》。
坐派 [相关解释]
1.犹摊派。
塘丁税 [相关解释]
1.南朝会稽郡兴修水利的捐税。会稽郡本有民间自行摊派工料兴修水利的办法,齐武帝永明二年,太守王敬则将此项物力折钱收归官府,成为南齐杂税之一。
差配 [相关解释]
1.古代官府向百姓摊派劳役﹑赋税。
抑配 [相关解释]
1.强行摊派。
摊征 [相关解释]
1.摊派征收。
摊派 [相关解释]
1.谓由众人或各方面分担。
摊认 [相关解释]
1.认可摊派到的数额。
摊配 [相关解释]
1.摊派分配。
月亮湾的风波 [相关解释]
中国故事片。上海电影制片厂1984年摄制。方义华编剧,中叔皇导演,张雁、仲星火主演。皖南山区月亮湾村的农民冒富致富后,常被各种名目的取经”、摊派,闹得苦不堪言◇经省领导制止吃富户”歪风,冒富和另一富户秋生合办家禽良种场,帮助村民共同致富。
月桩钱 [相关解释]
1.南宋为支应军饷而加征的税款名目﹐因系计月桩办钱物﹐故称。绍兴二年(1132年)﹐韩世忠驻军建康﹐由江东漕司每月拨饷十万缗以供军需。规定动用经制钱﹐上供钱及移用其他税钱﹐漕司不肯动拨本身税款﹐指定科目又不够支应﹐就向地方摊派。州县巧立名目﹐横征于民。其名目有曲引钱﹑纳醋钱﹑卖纸钱﹑户长甲帖钱﹑保正牌限钱﹑折纳牛皮筋角钱﹐两讼不胜则有罚钱﹑既胜则令纳欢喜钱等。其后又推行于江浙及湖南﹐以江南东﹑西路受害最重。参阅《文献通考.征榷六》﹑《宋史.食货志下一》。
杂捐 [相关解释]
1.正税以外的各种摊派。
杂派 [相关解释]
1.正税以外的各种摊派。
桩配 [相关解释]
1.附加摊派,额外摊派。 2.指额外增收赋税。
派征 [相关解释]
1.摊派征收。
派索 [相关解释]
1.摊派索取。
科派 [相关解释]
1.谓摊派力役﹑赋税或索取(钱财)。
科配 [相关解释]
1.谓官府摊派正项赋税外的临时加税。
红票 [相关解释]
①旧时戏剧或杂技等的演出者赠送给人的免费入场券。②旧时戏剧演出以较高价格售出的票(多为硬性摊派)。
荒白米 [相关解释]
1.指土地已荒圮,但还须按户籍摊派折实征敛的赋税。
蠲纸 [相关解释]
1.唐宋时杭州﹑温州等地所造纸名。纸质洁白莹滑,故称。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二"临安有鬻纸者,泽以浆粉之属,使之莹滑,谓之蠲纸。蠲犹洁也。《诗》'吉蠲为饎。'《周礼》'宫人除其不蠲。'名取诸此。"参见"蠲糨纸"。一说吴越钱氏时,供此纸者蠲其赋役,故号"蠲纸"。见《说郛》卷二十引宋钱康公《植跋简谈》。 2.以颁发免除赋役证书名义,向民间摊派供应的公文用纸。
认派 [相关解释]
1.应承摊派(财﹑物)。
远派 [相关解释]
1.远亲。 2.派遣到远处。 3.犹言四方摊派。
配户 [相关解释]
1.按户摊派。
配敛 [相关解释]
1.摊派收取赋税。
配率 [相关解释]
1.按比例向人民摊派税收。
里摊 [相关解释]
1.谓向乡里摊派税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