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9 查到相关摄政的内容。
带有摄政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临朝
[相关解释]
1.临御朝廷(处理政事)。 2.特指太后摄政称制。
1.临御朝廷(处理政事)。 2.特指太后摄政称制。
伊周
[相关解释]
1.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两人都曾摄政,后常并称。亦指执掌朝政的大臣。
1.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两人都曾摄政,后常并称。亦指执掌朝政的大臣。
即真
[相关解释]
1.谓由摄政或监国而正式即皇帝位。 2.谓官吏由代理而转为正式职务。
1.谓由摄政或监国而正式即皇帝位。 2.谓官吏由代理而转为正式职务。
周公
[相关解释]
1.西周初期政治家。姓姬名旦,也称叔旦。文王子,武王弟,成王叔。辅武王灭商。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政。东平武庚﹑管叔﹑蔡叔之叛。继而厘定典章﹑制度,复营洛邑为东都,作为统治中原的中心,天下臻于大治◇多作圣贤的典范。参阅《史记.鲁周公世家》。 2.春秋时天子之宰﹑卿士的通称。 3.《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后因以"梦见周公"喻夜梦。或省作"周公"。
1.西周初期政治家。姓姬名旦,也称叔旦。文王子,武王弟,成王叔。辅武王灭商。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政。东平武庚﹑管叔﹑蔡叔之叛。继而厘定典章﹑制度,复营洛邑为东都,作为统治中原的中心,天下臻于大治◇多作圣贤的典范。参阅《史记.鲁周公世家》。 2.春秋时天子之宰﹑卿士的通称。 3.《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后因以"梦见周公"喻夜梦。或省作"周公"。
周公旦
[相关解释]
西周政治家。姬姓,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为周公。先助武王灭商。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他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联合纣王之子武庚和东方夷族反叛,他出师东征,平定叛乱,并大规模分封诸侯。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
西周政治家。姬姓,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为周公。先助武王灭商。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他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联合纣王之子武庚和东方夷族反叛,他出师东征,平定叛乱,并大规模分封诸侯。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
喻培伦(1886-1911)
[相关解释]
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四川内江人。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曾制造炸弹,组织暗杀团,先后到汉口、北京谋刺清两江总督端方和摄政王载沣,均未成功。1911年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弹尽力竭后被俘牺牲。
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四川内江人。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曾制造炸弹,组织暗杀团,先后到汉口、北京谋刺清两江总督端方和摄政王载沣,均未成功。1911年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弹尽力竭后被俘牺牲。
居东
[相关解释]
1.《书.金縢》"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孔颖达疏"郑玄以为武王崩,周公为冢宰三年,服终,将欲摄政,管蔡流言,即避居东都。"后因以指退职避居。
1.《书.金縢》"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孔颖达疏"郑玄以为武王崩,周公为冢宰三年,服终,将欲摄政,管蔡流言,即避居东都。"后因以指退职避居。
御前会议
[相关解释]
1.君主或摄政的太后召集的会议。
1.君主或摄政的太后召集的会议。
摄政
[相关解释]
代国君处理国政周公摄┱|南面摄政。
代国君处理国政周公摄┱|南面摄政。
摄祚
[相关解释]
1.犹摄政。谓代行王事。语本《礼记.文王世子》"昔者周公摄政﹐践阼而治。"
1.犹摄政。谓代行王事。语本《礼记.文王世子》"昔者周公摄政﹐践阼而治。"
摄辅
[相关解释]
1.摄政辅佐。
1.摄政辅佐。
明王梦
[相关解释]
1.指殷高宗武丁因梦得傅说为相,使摄政事。
1.指殷高宗武丁因梦得傅说为相,使摄政事。
狼胡
[相关解释]
1.喻处境艰难,进退维谷。《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痜其尾。"孔颖达疏"毛以为狼之老者则颔下垂胡,狼进前则躐其胡,却退则踥其尾……以喻周公摄政之时,远则四国流言,近则王不知其志,进退有难。"朱熹集传"胡,颔下悬肉也。"高亨注"胡,兽颔下下垂的肉。兽的胡上总是生着较长的毛,所以字变为胡,胡本含有胡意。老狼的胡肉长,胡毛也长,行走时,两脚就踩着了。"
1.喻处境艰难,进退维谷。《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痜其尾。"孔颖达疏"毛以为狼之老者则颔下垂胡,狼进前则躐其胡,却退则踥其尾……以喻周公摄政之时,远则四国流言,近则王不知其志,进退有难。"朱熹集传"胡,颔下悬肉也。"高亨注"胡,兽颔下下垂的肉。兽的胡上总是生着较长的毛,所以字变为胡,胡本含有胡意。老狼的胡肉长,胡毛也长,行走时,两脚就踩着了。"
留后
[相关解释]
1.官职名。犹留守﹑留台。帝王离京留在京师总摄政事之官。 2.官职名。唐中叶后,藩镇坐大,节度使遇有事故,往往以其子侄或亲信将吏代行职务,称节度留后或观察留后。亦有叛将推翻统师,自称留后,而后由朝廷补行正式任命者。 3.北宋以后,名渐废。惟诗文中仍以指称拥兵抗上的权臣。
1.官职名。犹留守﹑留台。帝王离京留在京师总摄政事之官。 2.官职名。唐中叶后,藩镇坐大,节度使遇有事故,往往以其子侄或亲信将吏代行职务,称节度留后或观察留后。亦有叛将推翻统师,自称留后,而后由朝廷补行正式任命者。 3.北宋以后,名渐废。惟诗文中仍以指称拥兵抗上的权臣。
监国
[相关解释]
1.监管国事。太子代君主管理国事称"监国"。 2.君主因故不能亲政,由权臣或近亲摄政,亦称"监国"。
1.监管国事。太子代君主管理国事称"监国"。 2.君主因故不能亲政,由权臣或近亲摄政,亦称"监国"。
还辟
[相关解释]
1.避让貌。辟,通"避"。 2.摄政者把权力交还给帝王。
1.避让貌。辟,通"避"。 2.摄政者把权力交还给帝王。
金错刀
[相关解释]
1.古代钱币名。王莽摄政时铸造﹐以黄金错镂其文。也称错刀。 2.泛指钱财。 3.刀名。 4.写字﹑绘画的一种笔体。
1.古代钱币名。王莽摄政时铸造﹐以黄金错镂其文。也称错刀。 2.泛指钱财。 3.刀名。 4.写字﹑绘画的一种笔体。
顺治帝(1638-1661)
[相关解释]
即爱新觉罗·福临”。清朝皇帝。庙号世宗,年号顺治。皇太极第九子。1643年六岁即位,由叔父多尔衮摄政。1644年入关,打败李自成农民军,迁都北京。又派兵攻灭南明,镇压各地农民起义军。1650年,多尔衮死后始亲政,严惩多尔衮亲信党羽,继续用兵西南,镇压反清势力,并推行垦荒,整饬吏治。
即爱新觉罗·福临”。清朝皇帝。庙号世宗,年号顺治。皇太极第九子。1643年六岁即位,由叔父多尔衮摄政。1644年入关,打败李自成农民军,迁都北京。又派兵攻灭南明,镇压各地农民起义军。1650年,多尔衮死后始亲政,严惩多尔衮亲信党羽,继续用兵西南,镇压反清势力,并推行垦荒,整饬吏治。
风雷之变
[相关解释]
1.据《书.金縢》载周武王死后,周公摄政,镇压了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等的叛乱。武王子成王因受流言影响﹐怀疑周公的忠诚﹐于是"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后遂以"风雷之变"指上天示警的灾异现象。
1.据《书.金縢》载周武王死后,周公摄政,镇压了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等的叛乱。武王子成王因受流言影响﹐怀疑周公的忠诚﹐于是"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后遂以"风雷之变"指上天示警的灾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