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78 查到相关指马的内容。
带有指马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指马
[相关解释]
1.《庄子.齐物论》"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按《公孙龙子.指物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又《白马论》"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形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庄子》指﹑马之义,乃破公孙龙说,认为指马皆非实有,如果说指(概念),则天地间的一切都可说是指;如果说马,则宇宙间的万物都可说是马◇因以"一指马"喻宇宙万物之理。
1.《庄子.齐物论》"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按《公孙龙子.指物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又《白马论》"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形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庄子》指﹑马之义,乃破公孙龙说,认为指马皆非实有,如果说指(概念),则天地间的一切都可说是指;如果说马,则宇宙间的万物都可说是马◇因以"一指马"喻宇宙万物之理。
七真
[相关解释]
1.道教尊崇的七位真人。(1)相传汉茅盈﹑茅固﹑茅衷兄弟隐于茅山得道成仙,后晋之杨羲﹑许穆﹑许翙及唐之郭崇真皆于茅山得道,因合称"七真"。唐陆龟蒙《和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诗之一"一片轻帆背夕阳,望三峰拜七真堂。"自注"三茅﹑二许﹑一杨﹑一郭,是为七真。"唐齐己《赴郑谷郎中招游龙兴观读题诗板谒七真仪像因有十八韵》"《诗》悬《大雅》作,殿礼七真仪。"(2)指张紫阳﹑石杏林﹑薛道光﹑陈泥丸﹑白紫清﹑刘永年﹑彭鹤林七人,称"南宗七真"。(3)指马丹阳﹑丘长春﹑谭长真﹑刘长生﹑郝广宁﹑王玉阳和孙清静(仙姑)
1.道教尊崇的七位真人。(1)相传汉茅盈﹑茅固﹑茅衷兄弟隐于茅山得道成仙,后晋之杨羲﹑许穆﹑许翙及唐之郭崇真皆于茅山得道,因合称"七真"。唐陆龟蒙《和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诗之一"一片轻帆背夕阳,望三峰拜七真堂。"自注"三茅﹑二许﹑一杨﹑一郭,是为七真。"唐齐己《赴郑谷郎中招游龙兴观读题诗板谒七真仪像因有十八韵》"《诗》悬《大雅》作,殿礼七真仪。"(2)指张紫阳﹑石杏林﹑薛道光﹑陈泥丸﹑白紫清﹑刘永年﹑彭鹤林七人,称"南宗七真"。(3)指马丹阳﹑丘长春﹑谭长真﹑刘长生﹑郝广宁﹑王玉阳和孙清静(仙姑)
三上
[相关解释]
1.指马上﹑枕上﹑厕上。 2.上上﹑上中﹑上下。泛指上等。
1.指马上﹑枕上﹑厕上。 2.上上﹑上中﹑上下。泛指上等。
三羸
[相关解释]
1.指马的三种劣相。
1.指马的三种劣相。
乌龙
[相关解释]
1.黑龙。 2.犬名。 3.泛指犬。 4.指马。 5.指浙江省建德县的乌龙山。
1.黑龙。 2.犬名。 3.泛指犬。 4.指马。 5.指浙江省建德县的乌龙山。
云鞍
[相关解释]
1.指马。
1.指马。
五扰
[相关解释]
1.指马﹑牛﹑羊﹑犬﹑豕五种家畜。
1.指马﹑牛﹑羊﹑犬﹑豕五种家畜。
交马
[相关解释]
1.骑马并行。 2.指马上交锋。
1.骑马并行。 2.指马上交锋。
人行道
[相关解释]
1.供步行者走的路。 2.特指马路两旁供人步行的便道。
1.供步行者走的路。 2.特指马路两旁供人步行的便道。
倚辀
[相关解释]
1.指马靠着车辕停步不前。
1.指马靠着车辕停步不前。
先马走
[相关解释]
1.指马前行走的健卒。
1.指马前行走的健卒。
前失
[相关解释]
1.以前的过失。 2.指马的前足失陷。 3.谓失足向前跌倒。
1.以前的过失。 2.指马的前足失陷。 3.谓失足向前跌倒。
华镳
[相关解释]
1.亦作"华?"。 2.精美的马勒。亦用以指马。
1.亦作"华?"。 2.精美的马勒。亦用以指马。
口齿
[相关解释]
①说话的发音;说话的本领~清楚(咬字儿正确)ㄧ~伶俐(说话流畅)。②指马、驴、骡等的年龄。
①说话的发音;说话的本领~清楚(咬字儿正确)ㄧ~伶俐(说话流畅)。②指马、驴、骡等的年龄。
咄嗟立办
[相关解释]
原指主人一吩咐,仆人立刻就办好,现在指马上就办到。
原指主人一吩咐,仆人立刻就办好,现在指马上就办到。
四扰
[相关解释]
1.指马﹑牛﹑羊﹑豕四种驯养的牲畜。
1.指马﹑牛﹑羊﹑豕四种驯养的牲畜。
四脚
[相关解释]
1.谓有四只脚。借指马匹。 2.即幞头。因有四带而得名。
1.谓有四只脚。借指马匹。 2.即幞头。因有四带而得名。
小驷
[相关解释]
1.马名。亦泛指马。
1.马名。亦泛指马。
尾鬃
[相关解释]
1.指马尾巴上的长毛。
1.指马尾巴上的长毛。
征缨
[相关解释]
1.远行的马车。缨,套马的革带,驾车用,借指马车。
1.远行的马车。缨,套马的革带,驾车用,借指马车。
征鞅
[相关解释]
1.远行的马车。鞅,套马的皮带,借指马车。
1.远行的马车。鞅,套马的皮带,借指马车。
指马
[相关解释]
1.战国时名家公孙龙提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白马非马"等命题,讨论名与实之间的关系。《庄子.齐物论》则谓"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谓世界是一个统一体,应各任自然,不分彼此﹑是非﹑长短﹑多少◇遂以"指马"为争辩是非﹑差别的代称。 2.见"指鹿为马"。
1.战国时名家公孙龙提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白马非马"等命题,讨论名与实之间的关系。《庄子.齐物论》则谓"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谓世界是一个统一体,应各任自然,不分彼此﹑是非﹑长短﹑多少◇遂以"指马"为争辩是非﹑差别的代称。 2.见"指鹿为马"。
朱鞚
[相关解释]
1.红色马络头。借指马。
1.红色马络头。借指马。
杏叶鞍
[相关解释]
1.指马鞍。以其形如杏叶,故称。
1.指马鞍。以其形如杏叶,故称。
款段
[相关解释]
1.马行迟缓貌。 2.借指马。
1.马行迟缓貌。 2.借指马。
歕金
[相关解释]
1.指马勒。
1.指马勒。
毛物
[相关解释]
1.指长有细毛的兽类。 2.特指牲畜。 3.指马的毛色。 4.指马。 5.指禽鸟。
1.指长有细毛的兽类。 2.特指牲畜。 3.指马的毛色。 4.指马。 5.指禽鸟。
毛胎
[相关解释]
1.指马。
1.指马。
玉勒
[相关解释]
1.玉饰的马衔。 2.指马。
1.玉饰的马衔。 2.指马。
玉珂
[相关解释]
1.马络头上的装饰物。多为玉制,也有用贝制的。 2.指马。 3.指高官显贵。
1.马络头上的装饰物。多为玉制,也有用贝制的。 2.指马。 3.指高官显贵。
玉辔
[相关解释]
1.精美的马缰绳。 2.借指马。
1.精美的马缰绳。 2.借指马。
玉镫
[相关解释]
1.马镫之美称。 2.借指马。
1.马镫之美称。 2.借指马。
珠勒
[相关解释]
1.珠饰的马络头。 2.指马。
1.珠饰的马络头。 2.指马。
班声
[相关解释]
1.原指班马之鸣声,亦泛指马嘶。
1.原指班马之鸣声,亦泛指马嘶。
瘙蹄
[相关解释]
1.指马﹑牛等蹄的凹部所患奇痒难忍的湿疹。
1.指马﹑牛等蹄的凹部所患奇痒难忍的湿疹。
瘢耆
[相关解释]
1.指马脊疮疤。
1.指马脊疮疤。
离珂
[相关解释]
1.指离人乘的马匹。珂﹐马勒饰品。唐杜甫《春宿左省》诗有"因风想玉珂"句﹐后因以借指马。
1.指离人乘的马匹。珂﹐马勒饰品。唐杜甫《春宿左省》诗有"因风想玉珂"句﹐后因以借指马。
秋星
[相关解释]
1.秋夜的星辰。 2.指马额上的白毛。
1.秋夜的星辰。 2.指马额上的白毛。
秋靮
[相关解释]
1.指马缰绳。
1.指马缰绳。
秦人策
[相关解释]
1.《左传.文公十三年》﹕"﹝秦伯﹞使士会。士会辞﹐曰﹕'晋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不可悔也。'秦伯曰﹕'若背其言﹐所不归尔帑者﹐有如河!'乃行。绕朝赠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杜预注﹕"策﹐马檛。临别授之马檛﹐并示已所策以展情。"后借指马鞭。
1.《左传.文公十三年》﹕"﹝秦伯﹞使士会。士会辞﹐曰﹕'晋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不可悔也。'秦伯曰﹕'若背其言﹐所不归尔帑者﹐有如河!'乃行。绕朝赠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杜预注﹕"策﹐马檛。临别授之马檛﹐并示已所策以展情。"后借指马鞭。
稀松
[相关解释]
1.极为松散。引申指马虎﹑差劲或不严格。 2.轻松不费劲;无关紧要。
1.极为松散。引申指马虎﹑差劲或不严格。 2.轻松不费劲;无关紧要。
脱羁
[相关解释]
1.原指马脱笼头﹐后即谓不受羁绊。
1.原指马脱笼头﹐后即谓不受羁绊。
舞马
[相关解释]
1.令马按节拍舞蹈。亦指马之能舞者。南朝宋孝武帝大明间,河南献舞马,谢庄有《舞马赋》﹑《舞马歌》。见《宋书.谢庄传》。
1.令马按节拍舞蹈。亦指马之能舞者。南朝宋孝武帝大明间,河南献舞马,谢庄有《舞马赋》﹑《舞马歌》。见《宋书.谢庄传》。
衔体
[相关解释]
1.指马嚼子。
1.指马嚼子。
衔橛
[相关解释]
1.亦作"衔橛"。 2.马嚼子。《韩非子.奸劫弑臣》"无捶策之威﹑衔橛之备,虽造父不能以服马。"明文征明《失解无聊》诗"疲马尚怜衔橛在,冥鸿翻困稻粱谋。"一说,衔,指马嚼子;橛,指车之钩心。 3.指驰骋游猎。 4.见"衔橛之变"。
1.亦作"衔橛"。 2.马嚼子。《韩非子.奸劫弑臣》"无捶策之威﹑衔橛之备,虽造父不能以服马。"明文征明《失解无聊》诗"疲马尚怜衔橛在,冥鸿翻困稻粱谋。"一说,衔,指马嚼子;橛,指车之钩心。 3.指驰骋游猎。 4.见"衔橛之变"。
衔辔
[相关解释]
1.马嚼子和马缰绳。 2.指马匹。 3.喻法令。
1.马嚼子和马缰绳。 2.指马匹。 3.喻法令。
追风逐电
[相关解释]
1.形容速度极快。多指马飞速奔驰。
1.形容速度极快。多指马飞速奔驰。
金凳
[相关解释]
1.华美的镫。指马鞍两边的脚踏。
1.华美的镫。指马鞍两边的脚踏。
金狨
[相关解释]
1.狨皮制成的鞍垫。狨毛长而金黄﹐故称。 2.借指马匹。
1.狨皮制成的鞍垫。狨毛长而金黄﹐故称。 2.借指马匹。
金珂
[相关解释]
1.马勒上的金属饰物。 2.借指马。
1.马勒上的金属饰物。 2.借指马。
金羁
[相关解释]
1.亦作"金覊"。 2.金饰的马络头。 3.借指马。
1.亦作"金覊"。 2.金饰的马络头。 3.借指马。
金衔
[相关解释]
1.金属的马勒口。亦借指马。
1.金属的马勒口。亦借指马。
金褭蹄
[相关解释]
1.指马蹄形的金锭。
1.指马蹄形的金锭。
金鞯
[相关解释]
1.华美的鞍垫。借指马匹。
1.华美的鞍垫。借指马匹。
铁连钱
[相关解释]
1.指马身上黑色的钱形斑点。为良马的特征。
1.指马身上黑色的钱形斑点。为良马的特征。
雾鬣
[相关解释]
1.浓密的鬣毛。亦借指马。
1.浓密的鬣毛。亦借指马。
鞚鞍
[相关解释]
1.马笼头和马鞍。泛指马具。
1.马笼头和马鞍。泛指马具。
鞯勒
[相关解释]
1.鞍鞯与笼头。泛指马具。
1.鞍鞯与笼头。泛指马具。
鞯辔
[相关解释]
1.鞍鞯和辔头。借指马具。
1.鞍鞯和辔头。借指马具。
风珂
[相关解释]
1.指马勒上随风摆动的玉制装饰品。
1.指马勒上随风摆动的玉制装饰品。
騫牝
[相关解释]
1.语出《诗.墉风.定之方中》"騫牝三千。"毛传"马七尺曰騫,騫马与牝马也。"后泛指马。 2.喻指娼妓的人身。
1.语出《诗.墉风.定之方中》"騫牝三千。"毛传"马七尺曰騫,騫马与牝马也。"后泛指马。 2.喻指娼妓的人身。
騱辔
[相关解释]
1.指马缰。
1.指马缰。
马列
[相关解释]
1.指马克思和列宁。亦指马克思列宁主义。
1.指马克思和列宁。亦指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尾
[相关解释]
1.马的尾巴。 2.萯的别名。 3.草名。 4.指马尾港。在福建省福州市东南闽江口内。1884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中的海战即发生于此。
1.马的尾巴。 2.萯的别名。 3.草名。 4.指马尾港。在福建省福州市东南闽江口内。1884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中的海战即发生于此。
马文
[相关解释]
1.指马的毛色。 2.指晋文帝司马昭。
1.指马的毛色。 2.指晋文帝司马昭。
马翁
[相关解释]
1.指马克思。
1.指马克思。
马融帐
[相关解释]
1.指马融施帐高堂,前授生徒,后列女乐之事。
1.指马融施帐高堂,前授生徒,后列女乐之事。
马锅头
[相关解释]
1.率领马帮的人。亦指马帮中的赶马人。
1.率领马帮的人。亦指马帮中的赶马人。
马队
[相关解释]
1.指马肆。马肆有马成队,故称。 2.骑兵队伍。 3.以马组成的运输队伍。
1.指马肆。马肆有马成队,故称。 2.骑兵队伍。 3.以马组成的运输队伍。
马阮
[相关解释]
1.指马士英和阮大铖二人。于明亡后,拥立福王,共领朝政,相互勾结,专权误国。
1.指马士英和阮大铖二人。于明亡后,拥立福王,共领朝政,相互勾结,专权误国。
马靳
[相关解释]
1.指马身前部。靳,古代车上夹辕两马当胸的皮革。
1.指马身前部。靳,古代车上夹辕两马当胸的皮革。
马鞍鞒
[相关解释]
1.马鞍上拱起的部分。亦指马鞍。
1.马鞍上拱起的部分。亦指马鞍。
马饰
[相关解释]
1.指马身上的装饰物。
1.指马身上的装饰物。
马驼子
[相关解释]
1.指马帮赶马人。
1.指马帮赶马人。
驺伍
[相关解释]
1.指马步差役。
1.指马步差役。
骊黄
[相关解释]
1.鸟名。黄鹂,黄莺。 2.见"骊黄牝牡"。 3.黑马和黄马。泛指马。
1.鸟名。黄鹂,黄莺。 2.见"骊黄牝牡"。 3.黑马和黄马。泛指马。
髚袖
[相关解释]
1.指马蹄袖。
1.指马蹄袖。
鬵鬣
[相关解释]
1.亦作"鬵魆"。 2.鱼﹑龙的脊鳍。 3.借指马。 4.兽畜的鬃毛。
1.亦作"鬵魆"。 2.鱼﹑龙的脊鳍。 3.借指马。 4.兽畜的鬃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