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指明的内容。
带有指明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十二营
[相关解释]
1.指明末参加荥阳大会的农民起义军各部。《明史.流贼传.李自成》"﹝崇祯﹞八年正月大会于荥阳。老回回﹑曹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及迎祥﹑献忠共十三家七十二营,议拒敌,未决。"
1.指明末参加荥阳大会的农民起义军各部。《明史.流贼传.李自成》"﹝崇祯﹞八年正月大会于荥阳。老回回﹑曹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及迎祥﹑献忠共十三家七十二营,议拒敌,未决。"
三君
[相关解释]
1.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 2.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东汉窦武﹑刘淑﹑陈蕃。《后汉书.党锢传序》"窦武﹑刘淑﹑陈蕃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3.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东汉陈寔及其子陈纪﹑陈谌。《后汉书.陈纪传》"弟谌,字季方,与纪齐德同行,父子并着高名,时号三君。" 4.指明末东林党的赵南星﹑邹元标和顾宪成。见《明史.赵南星传》。 5.指三茅君。
1.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 2.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东汉窦武﹑刘淑﹑陈蕃。《后汉书.党锢传序》"窦武﹑刘淑﹑陈蕃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3.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东汉陈寔及其子陈纪﹑陈谌。《后汉书.陈纪传》"弟谌,字季方,与纪齐德同行,父子并着高名,时号三君。" 4.指明末东林党的赵南星﹑邹元标和顾宪成。见《明史.赵南星传》。 5.指三茅君。
三房
[相关解释]
1.指明堂﹑明房﹑丹田之房。 2.指同宗族分衍出来的三个支派。 3.三房妻室。
1.指明堂﹑明房﹑丹田之房。 2.指同宗族分衍出来的三个支派。 3.三房妻室。
三杨
[相关解释]
1.指晋朝杨骏﹑杨珧﹑杨济。 2.指唐代杨凭﹑杨凝﹑杨凌。 3.指明朝的杨士奇﹑杨荣﹑杨溥。
1.指晋朝杨骏﹑杨珧﹑杨济。 2.指唐代杨凭﹑杨凝﹑杨凌。 3.指明朝的杨士奇﹑杨荣﹑杨溥。
三案
[相关解释]
1.指明宫庭中发生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的梃击案﹑光宗泰昌元年的红丸案和熹宗天启初的移宫案。当时奸党首领魏忠贤借此为名,编《三朝要典》一书,以诬陷东林党人,成为明代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案。
1.指明宫庭中发生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的梃击案﹑光宗泰昌元年的红丸案和熹宗天启初的移宫案。当时奸党首领魏忠贤借此为名,编《三朝要典》一书,以诬陷东林党人,成为明代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案。
三直
[相关解释]
1.三个直言敢谏的官员。指明代罗洪先﹑唐顺之﹑赵时春。 2.三个直言敢谏的官员。指清代苏廷魁﹑陈庆镛﹑朱琦。
1.三个直言敢谏的官员。指明代罗洪先﹑唐顺之﹑赵时春。 2.三个直言敢谏的官员。指清代苏廷魁﹑陈庆镛﹑朱琦。
三言
[相关解释]
1.三句话。 2.三个字。 3.指三言诗。 4.指明冯梦龙纂辑的三种短篇小说集。
1.三句话。 2.三个字。 3.指三言诗。 4.指明冯梦龙纂辑的三种短篇小说集。
三谏
[相关解释]
1.三次劝谏。见"三谏之义"。 2.三个谏官。指宋代吴昌裔﹑徐清叟﹑杜范。 3.三个谏官。 4.三个谏官。指明代吴之佳﹑叶初春﹑张栋。见《明史.吴之佳传》。
1.三次劝谏。见"三谏之义"。 2.三个谏官。指宋代吴昌裔﹑徐清叟﹑杜范。 3.三个谏官。 4.三个谏官。指明代吴之佳﹑叶初春﹑张栋。见《明史.吴之佳传》。
上行手本
[相关解释]
1.指明清时下属谒见上司或学生晋见老师所用的名帖。
1.指明清时下属谒见上司或学生晋见老师所用的名帖。
世庙
[相关解释]
1.世祖庙,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庙。 2.明嘉靖帝为其父兴献王朱佑杬所立之庙。 3.指明世宗朱厚熜。
1.世祖庙,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庙。 2.明嘉靖帝为其父兴献王朱佑杬所立之庙。 3.指明世宗朱厚熜。
东林
[相关解释]
1.东边的树林或竹林。 2.指庐山东林寺。 3.指明末东林党。 4.指东林书院。
1.东边的树林或竹林。 2.指庐山东林寺。 3.指明末东林党。 4.指东林书院。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关解释]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次大会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次大会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山
[相关解释]
1.中等的山。 2.山中。 3.古国名,春秋末年鲜虞人所建,在今河北省定县﹑唐县一带,后为赵所灭。参阅清全祖望《经史问答》卷八。 4.《周礼.天官.酒正》"三曰清酒"汉郑玄注"清酒,今中山冬酿接夏而成。"晋张华《博物志》卷五"刘元石于中山酒家酤酒,酒家与千日酒饮之,忘言其节度。归至家大醉,不醒数日,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具棺殓葬之。酒家计千日满,乃忆元石前来酤酒,醉当醒矣。往视之,云'元石亡来三年,已葬。'于是开棺,醉始醒。"后因以"中山"作为美酒的代称。 5.中山狼的省称。 6.指明初著名将领徐
1.中等的山。 2.山中。 3.古国名,春秋末年鲜虞人所建,在今河北省定县﹑唐县一带,后为赵所灭。参阅清全祖望《经史问答》卷八。 4.《周礼.天官.酒正》"三曰清酒"汉郑玄注"清酒,今中山冬酿接夏而成。"晋张华《博物志》卷五"刘元石于中山酒家酤酒,酒家与千日酒饮之,忘言其节度。归至家大醉,不醒数日,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具棺殓葬之。酒家计千日满,乃忆元石前来酤酒,醉当醒矣。往视之,云'元石亡来三年,已葬。'于是开棺,醉始醒。"后因以"中山"作为美酒的代称。 5.中山狼的省称。 6.指明初著名将领徐
中阶
[相关解释]
1.指明堂前居中的台阶。 2.指"泰阶"居中的一级。《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颜师古注引汉应劭曰"《黄帝泰阶六符经》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大夫﹐下阶为士庶人。"后因以称诸侯之国或郡守之地。
1.指明堂前居中的台阶。 2.指"泰阶"居中的一级。《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颜师古注引汉应劭曰"《黄帝泰阶六符经》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大夫﹐下阶为士庶人。"后因以称诸侯之国或郡守之地。
临川
[相关解释]
1.面对川流。 2.指南朝宋谢灵运。谢曾任临川内史﹐故称。 3.指南朝宋刘义庆。刘袭封临川王﹐故称。 4.指明汤显祖。汤为江西临川人。故称。参见"临川四梦"﹑"临川派"。
1.面对川流。 2.指南朝宋谢灵运。谢曾任临川内史﹐故称。 3.指南朝宋刘义庆。刘袭封临川王﹐故称。 4.指明汤显祖。汤为江西临川人。故称。参见"临川四梦"﹑"临川派"。
二刘
[相关解释]
1.指前﹑后汉开国之君刘邦﹑刘秀。 2.指隋经学家刘炫﹑刘焯。 3.指汉刘向﹑刘歆父子。 4.指明刘鈗﹑刘棨。 5.指清刘宝楠﹑刘文淇。
1.指前﹑后汉开国之君刘邦﹑刘秀。 2.指隋经学家刘炫﹑刘焯。 3.指汉刘向﹑刘歆父子。 4.指明刘鈗﹑刘棨。 5.指清刘宝楠﹑刘文淇。
云间诗派
[相关解释]
1.指明末松江(古称云间)著名诗人陈子龙﹑夏完淳等人形成的诗歌流派。其诗抒陈爱国抱负﹐慷慨悲壮。
1.指明末松江(古称云间)著名诗人陈子龙﹑夏完淳等人形成的诗歌流派。其诗抒陈爱国抱负﹐慷慨悲壮。
五彪
[相关解释]
1.指明代宦官魏忠贤豢养的五个武臣。
1.指明代宦官魏忠贤豢养的五个武臣。
五虎
[相关解释]
1.指明代宦官魏忠贤私党中的五个文臣。 2.指南明桂王时与锦衣指挥使李元胤结党揽权的五个官员。
1.指明代宦官魏忠贤私党中的五个文臣。 2.指南明桂王时与锦衣指挥使李元胤结党揽权的五个官员。
仁庙
[相关解释]
1.指宋仁宗。 2.指明仁宗。
1.指宋仁宗。 2.指明仁宗。
传红
[相关解释]
1.旧时谓订婚时男女两家互送约书和信物。 2.指明司礼监承皇帝意旨,以朱笔批复内阁送呈文书。
1.旧时谓订婚时男女两家互送约书和信物。 2.指明司礼监承皇帝意旨,以朱笔批复内阁送呈文书。
倒好
[相关解释]
1.指明朝中叶京师推行的一种新钱。 2.犹言只能。
1.指明朝中叶京师推行的一种新钱。 2.犹言只能。
假天假地
[相关解释]
1.指明瓦天窗与室中所架的阁板。
1.指明瓦天窗与室中所架的阁板。
兔窟
[相关解释]
1.兔子的巢穴。亦喻隐居之地。 2."狡兔三窟"之省。比喻藏身之处甚多,避祸有术。 3.指明月。
1.兔子的巢穴。亦喻隐居之地。 2."狡兔三窟"之省。比喻藏身之处甚多,避祸有术。 3.指明月。
八关
[相关解释]
1.指八个关口。(1)指汉末为镇压黄巾起义特设的八关都尉所辖的八关。《后汉书.灵帝纪》"﹝中平元年﹞,置八关都尉官。"李贤注"八关谓函谷﹑广城﹑伊阙﹑大谷﹑辳辕﹑旋门﹑小平津﹑孟津也。"(2)指明末腾越州西南边境内的八关。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云南巡抚陈用宾筑﹐名为神护﹑万仞﹑巨石﹑铜壁﹑铁壁﹑虎踞﹑天马﹑汉龙。关址距当时边界或数十里或百余里不等。清季中英勘定滇缅边界﹐虎踞﹑天马﹑汉龙三关划属缅甸。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八关自其西北斜抵东南。西四关属蛮哈守备,自西北而东南一曰神护
1.指八个关口。(1)指汉末为镇压黄巾起义特设的八关都尉所辖的八关。《后汉书.灵帝纪》"﹝中平元年﹞,置八关都尉官。"李贤注"八关谓函谷﹑广城﹑伊阙﹑大谷﹑辳辕﹑旋门﹑小平津﹑孟津也。"(2)指明末腾越州西南边境内的八关。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云南巡抚陈用宾筑﹐名为神护﹑万仞﹑巨石﹑铜壁﹑铁壁﹑虎踞﹑天马﹑汉龙。关址距当时边界或数十里或百余里不等。清季中英勘定滇缅边界﹐虎踞﹑天马﹑汉龙三关划属缅甸。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八关自其西北斜抵东南。西四关属蛮哈守备,自西北而东南一曰神护
八虎
[相关解释]
1.指明武宗时刘瑾﹑马永成等八宦官。
1.指明武宗时刘瑾﹑马永成等八宦官。
六堂
[相关解释]
1.指明清国子监所设之率性堂﹑修道堂﹑诚心堂﹑正义堂﹑崇志堂﹑广业堂。
1.指明清国子监所设之率性堂﹑修道堂﹑诚心堂﹑正义堂﹑崇志堂﹑广业堂。
六宝
[相关解释]
1.指明王圣人﹑玉﹑龟﹑珠﹑金﹑山林薮泽。古谓六者为国家之宝﹐故云。
1.指明王圣人﹑玉﹑龟﹑珠﹑金﹑山林薮泽。古谓六者为国家之宝﹐故云。
前五子
[相关解释]
1.指明嘉靖﹑隆庆时期文学家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和宗臣等五人。参阅《明史.文苑传三》。
1.指明嘉靖﹑隆庆时期文学家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和宗臣等五人。参阅《明史.文苑传三》。
前韵
[相关解释]
1.先后作旧体诗二首以上﹐用韵皆同﹐第一首对以后各首来说﹐其所用之韵称"前韵"。常在题中指明。如宋苏轼《赵郎中往莒县逾月而归复以一壶酒遗之仍用前韵》诗即是。
1.先后作旧体诗二首以上﹐用韵皆同﹐第一首对以后各首来说﹐其所用之韵称"前韵"。常在题中指明。如宋苏轼《赵郎中往莒县逾月而归复以一壶酒遗之仍用前韵》诗即是。
十字库
[相关解释]
1.指明时由内官监(以宦官充任)掌管的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承运﹑广运﹑广惠﹑广积﹑赃罚等十所仓库。本以十干各字依次为名,因"己"字与"已"字形近,而"已"者止也,故戊字库以后各库不再沿用十干。
1.指明时由内官监(以宦官充任)掌管的甲字﹑乙字﹑丙字﹑丁字﹑戊字﹑承运﹑广运﹑广惠﹑广积﹑赃罚等十所仓库。本以十干各字依次为名,因"己"字与"已"字形近,而"已"者止也,故戊字库以后各库不再沿用十干。
千里烛
[相关解释]
1.指明月。
1.指明月。
卖嚷儿
[相关解释]
1.方言。故意提高嗓门说话,话中含指责之意,但不具体指明对象。
1.方言。故意提高嗓门说话,话中含指责之意,但不具体指明对象。
南市
[相关解释]
1.市区的南部。 2.指明时金陵秦淮河边低等官妓所居的地方。
1.市区的南部。 2.指明时金陵秦淮河边低等官妓所居的地方。
南曹
[相关解释]
1.唐代吏部的属官。由员外郎一人充任,负责审核官吏的档案和政绩,并向上级呈报,以为升迁的依据。 2.泛指明代留都南京各部的官员。
1.唐代吏部的属官。由员外郎一人充任,负责审核官吏的档案和政绩,并向上级呈报,以为升迁的依据。 2.泛指明代留都南京各部的官员。
南榜
[相关解释]
1.指明朝留都南京会试所张贴的榜。
1.指明朝留都南京会试所张贴的榜。
南陈北崔
[相关解释]
1.指明末画家陈洪绶与崔子忠。陈是浙江诸暨人,崔是山东莱阳人,居顺天(今北京市),以善画人物齐名。
1.指明末画家陈洪绶与崔子忠。陈是浙江诸暨人,崔是山东莱阳人,居顺天(今北京市),以善画人物齐名。
南陈北李
[相关解释]
1.指明朝李时勉﹑陈敬宗。李为北京国子监祭酒,陈为南京国子祭酒,皆以直节重望,为士林所依归。
1.指明朝李时勉﹑陈敬宗。李为北京国子监祭酒,陈为南京国子祭酒,皆以直节重望,为士林所依归。
取解
[相关解释]
1.指唐宋科举制,选送士子应进士第。唐孟郊有《湖州取解述情》诗。 2.指明清举人赴京会试。
1.指唐宋科举制,选送士子应进士第。唐孟郊有《湖州取解述情》诗。 2.指明清举人赴京会试。
哲匠
[相关解释]
1.指明达而富有才能的大臣。 2.指有高明技术的工匠。 3.泛指有高超才艺的文人﹑画家等。
1.指明达而富有才能的大臣。 2.指有高明技术的工匠。 3.泛指有高超才艺的文人﹑画家等。
哲艾
[相关解释]
1.指明达的老人。
1.指明达的老人。
嘉靖八才子
[相关解释]
1.指明代嘉靖年间的陈束﹑王慎中﹑唐顺之﹑赵时春﹑熊过﹑任瀚﹑李开先﹑吕高八位文人。参阅《明史.文苑传三.陈束》。
1.指明代嘉靖年间的陈束﹑王慎中﹑唐顺之﹑赵时春﹑熊过﹑任瀚﹑李开先﹑吕高八位文人。参阅《明史.文苑传三.陈束》。
四公子
[相关解释]
1.指战国时齐孟尝君﹑赵平原君﹑楚春申君﹑魏信陵君。 2.指唐周曾﹑王玢﹑姚憺﹑韦清。 3.指明末清初方以智﹑冒襄﹑陈贞慧﹑侯方域。
1.指战国时齐孟尝君﹑赵平原君﹑楚春申君﹑魏信陵君。 2.指唐周曾﹑王玢﹑姚憺﹑韦清。 3.指明末清初方以智﹑冒襄﹑陈贞慧﹑侯方域。
四铁御史
[相关解释]
1.指明代御史冯恩。冯擢南京御史,因极论大学士张孚敬﹑方献夫,右都御史汪鋐三人的奸状,帝怒,下狱论死。比朝审,鋐当主笔,恩不屈,且骂鋐,历数其罪。恩出长安门,士民观者如堵,皆叹曰"是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因称'四铁御史'。"参阅《明史.冯恩传》。
1.指明代御史冯恩。冯擢南京御史,因极论大学士张孚敬﹑方献夫,右都御史汪鋐三人的奸状,帝怒,下狱论死。比朝审,鋐当主笔,恩不屈,且骂鋐,历数其罪。恩出长安门,士民观者如堵,皆叹曰"是御史,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因称'四铁御史'。"参阅《明史.冯恩传》。
四门
[相关解释]
1.指明堂四方的门。 2.学校名,即四门学。 3.佛经有释迦牟尼(净饭王太子)出四门受天帝感化而出家修道的传说。 4.武术名词。使刀弄棍或打拳的一种架势。
1.指明堂四方的门。 2.学校名,即四门学。 3.佛经有释迦牟尼(净饭王太子)出四门受天帝感化而出家修道的传说。 4.武术名词。使刀弄棍或打拳的一种架势。
堕民
[相关解释]
1.称惰民。绍兴也叫"乐户"。元灭南宋后,将俘虏和罪犯集中于绍兴等地,称之为"怯怜户";明编户籍,统称为"丐户",或为后世"堕民"来源之一。又相传宋将焦光瓒率部降金,宋人引以为耻,乃贬其部卒之籍,称为"堕民"。或谓指明初张士诚﹑方国珍的部属。数百年来被视为"贱民"的一种,不许与一般平民通婚,不许应科举,多任婚丧喜庆的杂役等事。清雍正时削籍,与平民同列。但与其他居民的界线,解放后才完全消失。
1.称惰民。绍兴也叫"乐户"。元灭南宋后,将俘虏和罪犯集中于绍兴等地,称之为"怯怜户";明编户籍,统称为"丐户",或为后世"堕民"来源之一。又相传宋将焦光瓒率部降金,宋人引以为耻,乃贬其部卒之籍,称为"堕民"。或谓指明初张士诚﹑方国珍的部属。数百年来被视为"贱民"的一种,不许与一般平民通婚,不许应科举,多任婚丧喜庆的杂役等事。清雍正时削籍,与平民同列。但与其他居民的界线,解放后才完全消失。
大小学士
[相关解释]
1.指明沈度及弟粲。沈度﹑沈粲皆善书﹐同官翰林﹐时号"大小学士"。见《明史.文苑传二.沈度》。
1.指明沈度及弟粲。沈度﹑沈粲皆善书﹐同官翰林﹐时号"大小学士"。见《明史.文苑传二.沈度》。
孔明
[相关解释]
1.很完备;很洁净;很鲜明。 2.很明达;很明晰。 3.指明显。 4.诸葛亮的字。三国蜀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隆中,世称"卧龙"。刘备三顾草庐,他提出联吴抗曹的策略,遂成为刘备的主要谋臣。
1.很完备;很洁净;很鲜明。 2.很明达;很明晰。 3.指明显。 4.诸葛亮的字。三国蜀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隆中,世称"卧龙"。刘备三顾草庐,他提出联吴抗曹的策略,遂成为刘备的主要谋臣。
孝陵
[相关解释]
1.明太祖陵,在今南京市东北锺山南面。明初置卫守护,故其地名孝陵卫。 2.借指明太祖朱元璋。 3.清世祖陵,在今河北省遵化县昌瑞山主峰南麓。
1.明太祖陵,在今南京市东北锺山南面。明初置卫守护,故其地名孝陵卫。 2.借指明太祖朱元璋。 3.清世祖陵,在今河北省遵化县昌瑞山主峰南麓。
宁南
[相关解释]
1.指明左良玉。左于崇祯十七年封宁南伯,故称。
1.指明左良玉。左于崇祯十七年封宁南伯,故称。
小条鞭
[相关解释]
1.指明代推行一条鞭法后﹐地方政府额外的科派和私征。
1.指明代推行一条鞭法后﹐地方政府额外的科派和私征。
己巳之变
[相关解释]
1.也称土木之变。指明英宗被瓦剌俘于土木堡事件。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瓦剌贵族也先率兵攻明。宦官王振挟持英宗统兵五十万亲征,至大同,闻前方熊,即惊慌后撤,行军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东)被敌军追及,仓猝应战,死伤过半,英宗被俘,王振也为乱军所杀。因这一年是己巳年,故名。
1.也称土木之变。指明英宗被瓦剌俘于土木堡事件。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瓦剌贵族也先率兵攻明。宦官王振挟持英宗统兵五十万亲征,至大同,闻前方熊,即惊慌后撤,行军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东)被敌军追及,仓猝应战,死伤过半,英宗被俘,王振也为乱军所杀。因这一年是己巳年,故名。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相关解释]
列宁作于1916年1-6月。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经济特征和基本矛盾,揭示了帝国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批判了德国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任务。
列宁作于1916年1-6月。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经济特征和基本矛盾,揭示了帝国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批判了德国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任务。
府差
[相关解释]
1.指明清知府衙门的差役。
1.指明清知府衙门的差役。
开坊
[相关解释]
1.指明清翰林院的编修﹑检讨升为詹事府春坊官◇亦指翰林初任官的升迁。
1.指明清翰林院的编修﹑检讨升为詹事府春坊官◇亦指翰林初任官的升迁。
开示
[相关解释]
1.指明。 2.展示,显示。 3.启示,启发。 4.指示;写出来使知道。
1.指明。 2.展示,显示。 3.启示,启发。 4.指示;写出来使知道。
引商
[相关解释]
1.指明清二代缴纳引税后取得地区专卖权的盐商。
1.指明清二代缴纳引税后取得地区专卖权的盐商。
彰验
[相关解释]
1.指明确的证据。
1.指明确的证据。
意符
[相关解释]
1.即义符。形声字结构中表示意义的部分,对声符而言。如"粮"字左边的"米","视"字右边的"见","竿"字上面的"竹","盘"字下面的"皿"。意符本身原来也是独立的字,在形声字中只作为指明意义类别的符号。
1.即义符。形声字结构中表示意义的部分,对声符而言。如"粮"字左边的"米","视"字右边的"见","竿"字上面的"竹","盘"字下面的"皿"。意符本身原来也是独立的字,在形声字中只作为指明意义类别的符号。
拈破
[相关解释]
1.点破,指明。
1.点破,指明。
拟话本
[相关解释]
模拟话本形式创作的小说。今多指明代文人模拟宋元话本所写的白话短篇小说,如冯梦龙的三言”、凌c0493醯亩拍”等。
模拟话本形式创作的小说。今多指明代文人模拟宋元话本所写的白话短篇小说,如冯梦龙的三言”、凌c0493醯亩拍”等。
指实
[相关解释]
1.指明实际情况。 2.犹实据。 3.核实。指,通"稽"。《荀子.正名》"故知者为之分别,制名以指实。"于省吾《双剑誦诸子新证.荀子三》"指应读作稽……指实亦稽实也。"一说为指明实事,见杨倞注。 4.证实。指,通"稽"。
1.指明实际情况。 2.犹实据。 3.核实。指,通"稽"。《荀子.正名》"故知者为之分别,制名以指实。"于省吾《双剑誦诸子新证.荀子三》"指应读作稽……指实亦稽实也。"一说为指明实事,见杨倞注。 4.证实。指,通"稽"。
指明
[相关解释]
1.指点明白。
1.指点明白。
指物
[相关解释]
1.战国时名家公孙龙所提出的命题。指,指事物的抽象概念;物,指具体事物。 2.指明事物。
1.战国时名家公孙龙所提出的命题。指,指事物的抽象概念;物,指具体事物。 2.指明事物。
指的
[相关解释]
1.确切指明。
1.确切指明。
指陈
[相关解释]
1.指明和陈述。
1.指明和陈述。
捐监
[相关解释]
1.指明清两代纳粟报捐入国子监为监生。始于明景帝初。初限于生员,后扩大及平民,称为例监。清代因之。
1.指明清两代纳粟报捐入国子监为监生。始于明景帝初。初限于生员,后扩大及平民,称为例监。清代因之。
明人
[相关解释]
1.明白人。 2.指明代人。 3.指心地光明的人。参见"明人不做暗事"。
1.明白人。 2.指明代人。 3.指心地光明的人。参见"明人不做暗事"。
明光锦
[相关解释]
1.后赵置织锦署,在中尚方有大登高﹑小登高﹑大明光﹑小明光等锦◇亦以"明光锦"泛指明洁闪光之锦。
1.后赵置织锦署,在中尚方有大登高﹑小登高﹑大明光﹑小明光等锦◇亦以"明光锦"泛指明洁闪光之锦。
明哲
[相关解释]
1.亦作"明喆"。 2.明智;洞察事理。 3.指明智睿哲的人。
1.亦作"明喆"。 2.明智;洞察事理。 3.指明智睿哲的人。
明徽
[相关解释]
1.指明快的节拍。徽,古代琴面指示音节的标志。
1.指明快的节拍。徽,古代琴面指示音节的标志。
明月
[相关解释]
1.光明的月亮。 2.指明珠。 3.喻泪珠。 4.下一个月。
1.光明的月亮。 2.指明珠。 3.喻泪珠。 4.下一个月。
明社
[相关解释]
1.指明朝。社,社稷,旧时用作国家的代称。
1.指明朝。社,社稷,旧时用作国家的代称。
明禋
[相关解释]
1.洁敬。指明洁诚敬的献享。
1.洁敬。指明洁诚敬的献享。
昭时
[相关解释]
1.使时代光明。 2.指明时。
1.使时代光明。 2.指明时。
晓人
[相关解释]
1.谓以言语说服人。 2.指明达事理的人。
1.谓以言语说服人。 2.指明达事理的人。
有明
[相关解释]
1.指明朝。有﹐词头。
1.指明朝。有﹐词头。
朗魄
[相关解释]
1.指明月。
1.指明月。
朱明
[相关解释]
1.夏季。 2.指立夏节。 3.太阳。 4.指传说中的火神祝融。 5.汉郊祀歌名。 6.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七洞天,即"朱明辉真之洞天"。在广东罗浮山。 7.指明朝。明朝皇帝姓朱,故称。
1.夏季。 2.指立夏节。 3.太阳。 4.指传说中的火神祝融。 5.汉郊祀歌名。 6.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七洞天,即"朱明辉真之洞天"。在广东罗浮山。 7.指明朝。明朝皇帝姓朱,故称。
李闯
[相关解释]
1.指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
1.指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
柳庄翁
[相关解释]
1.指明相士袁珙。因珙居鄞城西,绕舍种柳,自号柳庄居士,故称。
1.指明相士袁珙。因珙居鄞城西,绕舍种柳,自号柳庄居士,故称。
标营
[相关解释]
1.指明末李自成义军部队的编制单位。 2.指清代绿营兵的编制名称。
1.指明末李自成义军部队的编制单位。 2.指清代绿营兵的编制名称。
格竹
[相关解释]
1.指明王守仁就竹子推究事物原理之事。
1.指明王守仁就竹子推究事物原理之事。
毗陵
[相关解释]
1.亦作"毘陵"。 2.古地名。本春秋时吴季札封地延陵邑。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江苏省常州市。三国吴时,为毗陵典农校尉治所。晋太康二年始置郡,治所移丹徒。历代废置无常,后世多称今江苏常州一带为毗陵。 3.指明代学者﹑藏书家唐顺之。因其为武进人,故称。
1.亦作"毘陵"。 2.古地名。本春秋时吴季札封地延陵邑。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江苏省常州市。三国吴时,为毗陵典农校尉治所。晋太康二年始置郡,治所移丹徒。历代废置无常,后世多称今江苏常州一带为毗陵。 3.指明代学者﹑藏书家唐顺之。因其为武进人,故称。
水月
[相关解释]
1.水和月。 2.指明净如水的月亮。 3.水中月影。常形容明净。
1.水和月。 2.指明净如水的月亮。 3.水中月影。常形容明净。
水镜
[相关解释]
1.清水和明镜。两者能清楚地反映物体。 2.喻指明鉴之人。 3.谓明鉴,明察。 4.犹明镜。明澈如水之映物,故称。 5.在水底作业时戴的眼镜。
1.清水和明镜。两者能清楚地反映物体。 2.喻指明鉴之人。 3.谓明鉴,明察。 4.犹明镜。明澈如水之映物,故称。 5.在水底作业时戴的眼镜。
汲古阁本
[相关解释]
1.版本名。指明毛晋汲古阁的刻本。也称毛本。参见"汲古阁"。
1.版本名。指明毛晋汲古阁的刻本。也称毛本。参见"汲古阁"。
浄色
[相关解释]
1.指明净的月色。 2.传统戏剧脚色名称,俗称花脸。一般扮演性格刚烈或粗鲁﹑奸险的人物。包括正净﹑副净﹑贴净﹑外净等类。
1.指明净的月色。 2.传统戏剧脚色名称,俗称花脸。一般扮演性格刚烈或粗鲁﹑奸险的人物。包括正净﹑副净﹑贴净﹑外净等类。
清标
[相关解释]
1.俊逸。 2.谓清美出众。 3.借指明月。
1.俊逸。 2.谓清美出众。 3.借指明月。
溶解度
[相关解释]
通常指在一定温度下,固体(或液体)物质在100克溶剂(常指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用1体积溶剂中能溶解气体的体积数来表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溶解度除指明温度外,还须指明压强。
通常指在一定温度下,固体(或液体)物质在100克溶剂(常指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用1体积溶剂中能溶解气体的体积数来表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溶解度除指明温度外,还须指明压强。
烟艳
[相关解释]
1.亦作"烟艳"。 2.指明媚的春光。
1.亦作"烟艳"。 2.指明媚的春光。
煦旭
[相关解释]
1.指明朗的天气。
1.指明朗的天气。
燕云
[相关解释]
1.五代时,后晋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燕指幽州,云指云州。见《新五代史.晋高祖纪》◇以"燕云"泛指华北地区。 2.指明代京都地区。
1.五代时,后晋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燕指幽州,云指云州。见《新五代史.晋高祖纪》◇以"燕云"泛指华北地区。 2.指明代京都地区。
王居士
[相关解释]
1.指明王冕。
1.指明王冕。
环林
[相关解释]
1.《文选.潘岳》"其东则有明堂辟廱,清穆敞闲。环林萦映,圆海回渊。"李善注引仲长统《昌言》"沟池自周,竹木自环。"后因用指明堂或太学。
1.《文选.潘岳》"其东则有明堂辟廱,清穆敞闲。环林萦映,圆海回渊。"李善注引仲长统《昌言》"沟池自周,竹木自环。"后因用指明堂或太学。
珠光
[相关解释]
1.珍珠的光华。 2.泛指明洁耀眼的光芒。
1.珍珠的光华。 2.泛指明洁耀眼的光芒。
珠蚌
[相关解释]
1.能产珍珠的蚌。 2.喻指明月。
1.能产珍珠的蚌。 2.喻指明月。
琼蟾
[相关解释]
1.指明月。
1.指明月。
皓魄
[相关解释]
1.明月。亦指明亮的月光。
1.明月。亦指明亮的月光。
直身
[相关解释]
1.伸直的身躯。 2.以直道立身。 3.古代一种日常所穿的长衫。 4.指明代内官服饰之一种。
1.伸直的身躯。 2.以直道立身。 3.古代一种日常所穿的长衫。 4.指明代内官服饰之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