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指出的内容。
带有指出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字师
[相关解释]
①纠正一个字错误的老师。据《唐摭言·切磋》记载,李相读《春秋》,误将音敕略切”的。妫洌幔豹!弊帜畛闪穗逢星小薄J毯蛟谂员叩男±敉褡地指出他的错误,李相非常惭愧,让这位小吏受北面之礼”,并称他为一字师”。②帮助修改诗文中一个字的老师。据《诗人玉屑·一字师》记载,诗僧齐己带着自己的《早梅》诗去谒见郑谷,郑谷读罢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两句后说梅开数枝”,说明这已经不是早梅”了,不如改成一枝”为好。齐己立即下拜致谢。以后,郑谷被人称为一字师”。
①纠正一个字错误的老师。据《唐摭言·切磋》记载,李相读《春秋》,误将音敕略切”的。妫洌幔豹!弊帜畛闪穗逢星小薄J毯蛟谂员叩男±敉褡地指出他的错误,李相非常惭愧,让这位小吏受北面之礼”,并称他为一字师”。②帮助修改诗文中一个字的老师。据《诗人玉屑·一字师》记载,诗僧齐己带着自己的《早梅》诗去谒见郑谷,郑谷读罢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两句后说梅开数枝”,说明这已经不是早梅”了,不如改成一枝”为好。齐己立即下拜致谢。以后,郑谷被人称为一字师”。
三不足畏
[相关解释]
1.宋王安石为变法而指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主张,简称"三不足畏"。见《宋史.王安石传》。
1.宋王安石为变法而指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主张,简称"三不足畏"。见《宋史.王安石传》。
三姑六婆
[相关解释]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掮客)、媒婆、师婆(巫婆)、虔婆(老鸨)、药婆、稳婆(接生婆)。旧时多以三姑六婆”泛指出身卑微、无正当职业、惯于串门走户、搬弄是非的女人。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掮客)、媒婆、师婆(巫婆)、虔婆(老鸨)、药婆、稳婆(接生婆)。旧时多以三姑六婆”泛指出身卑微、无正当职业、惯于串门走户、搬弄是非的女人。
上通
[相关解释]
1.谓下情上达于君。 2.指出仕。
1.谓下情上达于君。 2.指出仕。
东坡纸
[相关解释]
1.宋神宗熙宁四年正月,宫中要买"浙灯"四千余盏,并令减价强行收购。时任开封府推官的苏轼上《谏买浙灯状》,指出"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而夺其口体必用之资。卖灯之民,例非豪民,举债出息,畜之弥年,衣食之计,望此旬日。陛下为民父母,唯可添价贵买,岂可减价贱酬!"状上,买灯之事竟罢◇因称谏书为"东坡纸"。
1.宋神宗熙宁四年正月,宫中要买"浙灯"四千余盏,并令减价强行收购。时任开封府推官的苏轼上《谏买浙灯状》,指出"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而夺其口体必用之资。卖灯之民,例非豪民,举债出息,畜之弥年,衣食之计,望此旬日。陛下为民父母,唯可添价贵买,岂可减价贱酬!"状上,买灯之事竟罢◇因称谏书为"东坡纸"。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关解释]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大会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瞿秋白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指出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现阶段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并指出党在当时的总任务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这次大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大会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瞿秋白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指出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现阶段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并指出党在当时的总任务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这次大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关解释]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和修正后的《党章》。指出,为了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会。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和修正后的《党章》。指出,为了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关解释]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大会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指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制定了开展群众运动的计划。为群众斗争的新高涨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大会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指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制定了开展群众运动的计划。为群众斗争的新高涨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
中国剩余定理
[相关解释]
又称孙子定理”。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出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
又称孙子定理”。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出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
中款
[相关解释]
1.出于内心的真诚情意。亦指出于内心的恳挚之言。
1.出于内心的真诚情意。亦指出于内心的恳挚之言。
主情造意
[相关解释]
1.犹出谋划策。 2.指出谋划策的人。
1.犹出谋划策。 2.指出谋划策的人。
举正
[相关解释]
1.指出谬误﹐加以纠正。 2.列举其罪而正之以法。
1.指出谬误﹐加以纠正。 2.列举其罪而正之以法。
义主
[相关解释]
1.行合于义的霸主。 2.旧指出钱刻碑的人。
1.行合于义的霸主。 2.旧指出钱刻碑的人。
义士
[相关解释]
1.恪守大义﹑笃行不苟的人。 2.指侠义之士。 3.旧指出钱赞助刻碑的人。 4.旧时官吏把其离任后来到其原辖地的士民,称为"义士"。亦称"义民"。
1.恪守大义﹑笃行不苟的人。 2.指侠义之士。 3.旧指出钱赞助刻碑的人。 4.旧时官吏把其离任后来到其原辖地的士民,称为"义士"。亦称"义民"。
乌衣子弟
[相关解释]
1.指出身贵族的年轻人。
1.指出身贵族的年轻人。
买灯
[相关解释]
1.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正月,宋神宗赵顼要买浙灯四千馀盏,并令减价收买;因此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禁止私卖。苏轼上书切谏,指出"百姓不可户晓,皆谓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而夺其口体必用之资。"并说"内帑所储,孰非民力",希望神宗于放灯﹑游观苑圃﹑宴好赐予之类,务从俭约。见苏轼《谏买浙灯状》。
1.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正月,宋神宗赵顼要买浙灯四千馀盏,并令减价收买;因此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禁止私卖。苏轼上书切谏,指出"百姓不可户晓,皆谓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而夺其口体必用之资。"并说"内帑所储,孰非民力",希望神宗于放灯﹑游观苑圃﹑宴好赐予之类,务从俭约。见苏轼《谏买浙灯状》。
云山衣
[相关解释]
1.指出家人的衣裳。
1.指出家人的衣裳。
云榻
[相关解释]
1.指出家人的栖身之所。
1.指出家人的栖身之所。
五细
[相关解释]
1.指出身贱﹑年辈小﹑关系远﹑资历浅﹑地位低的五类人。
1.指出身贱﹑年辈小﹑关系远﹑资历浅﹑地位低的五类人。
亭彩
[相关解释]
1.旧时办丧事用的纸扎的亭楼﹑铭旌﹑人马等,于出殡时烧化。 2.指出殡时持亭彩的人。
1.旧时办丧事用的纸扎的亭楼﹑铭旌﹑人马等,于出殡时烧化。 2.指出殡时持亭彩的人。
仕止
[相关解释]
1.指出仕或隐退。
1.指出仕或隐退。
仙种
[相关解释]
1.仙界的品种。 2.喻指出身高贵的人。
1.仙界的品种。 2.喻指出身高贵的人。
优婆夷
[相关解释]
1.梵语。指在家中奉佛的女子。 2.指出家的女子。
1.梵语。指在家中奉佛的女子。 2.指出家的女子。
佞枝
[相关解释]
1.传说为黄帝时的神草名。又叫指佞草,谓能指出佞人,故名。
1.传说为黄帝时的神草名。又叫指佞草,谓能指出佞人,故名。
信士
[相关解释]
1.诚实可信的人。 2.信奉佛教的在家男子。梵语up?saka(优婆塞)的译称。 3.汉碑有"义士"之称,泛指出财布施者,宋避太宗赵光义讳,改称"信士"◇因专称信仰佛教而出钱布施的人。参阅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合阳令曹全碑》。
1.诚实可信的人。 2.信奉佛教的在家男子。梵语up?saka(优婆塞)的译称。 3.汉碑有"义士"之称,泛指出财布施者,宋避太宗赵光义讳,改称"信士"◇因专称信仰佛教而出钱布施的人。参阅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合阳令曹全碑》。
僧伽
[相关解释]
1.梵语的译音。意为大众。原指出家佛教徒四人以上组成的团体,后单个和尚也称"僧伽"。简称为僧。 2.梵语。狮子。 3.国名。指今斯里兰卡。旧称狮子国。 4.人名。为西域名僧,俗姓何,龙朔初入唐,于泗州建寺,后居荐福寺。世称其为观音大士化身。 5.借指观音大士或其塑像。
1.梵语的译音。意为大众。原指出家佛教徒四人以上组成的团体,后单个和尚也称"僧伽"。简称为僧。 2.梵语。狮子。 3.国名。指今斯里兰卡。旧称狮子国。 4.人名。为西域名僧,俗姓何,龙朔初入唐,于泗州建寺,后居荐福寺。世称其为观音大士化身。 5.借指观音大士或其塑像。
先天不足
[相关解释]
本指出生时体质上有某种不充足。也泛指事物的根基差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本指出生时体质上有某种不充足。也泛指事物的根基差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全真
[相关解释]
1.保全天性。 2.即全真教。 3.指出家的道士。
1.保全天性。 2.即全真教。 3.指出家的道士。
六奇
[相关解释]
1.指汉陈平为高祖刘邦所谋画的六奇计。《史记.太史公自序》"六奇既用﹐诸侯宾从于汉。"后因以指出奇制胜的谋略。
1.指汉陈平为高祖刘邦所谋画的六奇计。《史记.太史公自序》"六奇既用﹐诸侯宾从于汉。"后因以指出奇制胜的谋略。
出世
[相关解释]
1.出生;产生。 2.超脱人世。 3.指出家。 4.到人世间。 5.谓出仕做官;立身成名。 6.犹问世。 7.超出世人。 8.高出世间。 9.犹出动。
1.出生;产生。 2.超脱人世。 3.指出家。 4.到人世间。 5.谓出仕做官;立身成名。 6.犹问世。 7.超出世人。 8.高出世间。 9.犹出动。
出入
[相关解释]
1.出进。 2.往来。 3.支出与收入。 4.劳逸;作息。 5.指所估计之数可能或上或下,接近而并不等同。 6.谓或出或入,有相似处,亦有相异处。 7.谓弯曲,不平直。 8.犹言上报下达。 9.谓朝廷内外。指出将入相。 10.谓涉猎广博,融会贯通。 11.或进或出。比喻变化无定。 1 2.指女子嫁者与未嫁者。 1 3.特指呼吸。
1.出进。 2.往来。 3.支出与收入。 4.劳逸;作息。 5.指所估计之数可能或上或下,接近而并不等同。 6.谓或出或入,有相似处,亦有相异处。 7.谓弯曲,不平直。 8.犹言上报下达。 9.谓朝廷内外。指出将入相。 10.谓涉猎广博,融会贯通。 11.或进或出。比喻变化无定。 1 2.指女子嫁者与未嫁者。 1 3.特指呼吸。
出其不意
[相关解释]
在对方尚未意料时行动,后泛指出乎别人意料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同学们出其不意,送给他一束鲜花,祝他生日快乐。
在对方尚未意料时行动,后泛指出乎别人意料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同学们出其不意,送给他一束鲜花,祝他生日快乐。
出尊
[相关解释]
1.亦作"出樽"。 2.古代国君与贵宾宴饮,尊在两楹间,坫在尊之南,献酬皆自尊南出,故称。 3.指出尊之地。
1.亦作"出樽"。 2.古代国君与贵宾宴饮,尊在两楹间,坫在尊之南,献酬皆自尊南出,故称。 3.指出尊之地。
出尘
[相关解释]
1.超出世俗。 2.佛教语。脱离烦恼的尘垢。 3.指出家。
1.超出世俗。 2.佛教语。脱离烦恼的尘垢。 3.指出家。
出山
[相关解释]
原指隐士离开居处出任官职,后也泛指出仕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原指隐士离开居处出任官职,后也泛指出仕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出彩
[相关解释]
1.旧时戏剧表演杀伤时,涂红色作流血状,叫作出彩◇用以指出血,流血。
1.旧时戏剧表演杀伤时,涂红色作流血状,叫作出彩◇用以指出血,流血。
出搜
[相关解释]
1.狩猎。古代打猎常带有军事目的,故亦指出兵攻伐。
1.狩猎。古代打猎常带有军事目的,故亦指出兵攻伐。
出树
[相关解释]
1.走出门屏,借指出门。 2.高出树梢。
1.走出门屏,借指出门。 2.高出树梢。
出水
[相关解释]
1.水自内出。 2.出自水中。 3.指战争中失利的一方,从被围困的城中或阵地突围出走。 4.指出去的道路。 5.旧指妓女脱籍从良。
1.水自内出。 2.出自水中。 3.指战争中失利的一方,从被围困的城中或阵地突围出走。 4.指出去的道路。 5.旧指妓女脱籍从良。
出荷
[相关解释]
1.指出荷粮。
1.指出荷粮。
出豫
[相关解释]
1.指出于豫卦。 2.谓天子秋日巡游。
1.指出于豫卦。 2.谓天子秋日巡游。
出货
[相关解释]
1.拿出钱财。 2.提取货物。 3.指出外接送货物。
1.拿出钱财。 2.提取货物。 3.指出外接送货物。
出车
[相关解释]
1.出动兵车◇泛指出征。 2.开出车辆执行任务。
1.出动兵车◇泛指出征。 2.开出车辆执行任务。
出马
[相关解释]
1.指将士上阵作战。 2.指出面任事。 3.方言。出诊。
1.指将士上阵作战。 2.指出面任事。 3.方言。出诊。
分巡
[相关解释]
1.分别出巡。 2.指出巡的官员。
1.分别出巡。 2.指出巡的官员。
分阃
[相关解释]
1.指出任将帅或封疆大吏。
1.指出任将帅或封疆大吏。
刺血
[相关解释]
1.刺手指出血。表示虔敬的一种苦行。
1.刺手指出血。表示虔敬的一种苦行。
力夫
[相关解释]
1.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多指出卖劳力的人。
1.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多指出卖劳力的人。
动息
[相关解释]
1.指出仕与退隐。 2.活动与休息。 3.引申为人的动止起居。 4.犹动静。情况,消息。
1.指出仕与退隐。 2.活动与休息。 3.引申为人的动止起居。 4.犹动静。情况,消息。
北使
[相关解释]
1.出使北国。亦指出使北国的使臣。 2.北国的使者。
1.出使北国。亦指出使北国的使臣。 2.北国的使者。
匡诤
[相关解释]
1.指出错误,劝人改正。
1.指出错误,劝人改正。
卖婆
[相关解释]
1.旧指出入人家买卖物品的老年妇女。
1.旧指出入人家买卖物品的老年妇女。
印结
[相关解释]
1.盖有印章的保证文书。结,表示负责或承认了结的字据。 2.指出具印结所得的酬金。
1.盖有印章的保证文书。结,表示负责或承认了结的字据。 2.指出具印结所得的酬金。
厮滥
[相关解释]
1.指出身低下者。
1.指出身低下者。
发轸
[相关解释]
1.车子出发。借指出发﹐起程。 2.比喻事物的起始﹑开端。 3.启发﹐开导。
1.车子出发。借指出发﹐起程。 2.比喻事物的起始﹑开端。 3.启发﹐开导。
咋指
[相关解释]
1.谓咬指出血以自誓。
1.谓咬指出血以自誓。
回旌
[相关解释]
1.亦作"回旌"。 2.指出使返归。旌,古代使者所持旌节。
1.亦作"回旌"。 2.指出使返归。旌,古代使者所持旌节。
围地
[相关解释]
1.指出入通道狭窄,易被敌人围攻之地。
1.指出入通道狭窄,易被敌人围攻之地。
在乎
[相关解释]
1.在于。表示范围﹑时间﹑处所等。 2.在于。指出事物的目的﹑本质所在。 3.介意;放在心上(常用于否定式)。
1.在于。表示范围﹑时间﹑处所等。 2.在于。指出事物的目的﹑本质所在。 3.介意;放在心上(常用于否定式)。
堕地
[相关解释]
1.落地。指出生。
1.落地。指出生。
天容
[相关解释]
1.天老和容成的并称。二人相传为黄帝时的术士。晋陶潜《述酒》诗"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一说为天人之容﹐指出众人物的非凡仪表。参阅逯钦立校注。 2.天空的景象;天色。 3.天子的容颜。
1.天老和容成的并称。二人相传为黄帝时的术士。晋陶潜《述酒》诗"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一说为天人之容﹐指出众人物的非凡仪表。参阅逯钦立校注。 2.天空的景象;天色。 3.天子的容颜。
孤寒
[相关解释]
1.出身低微。 2.指出身低微的贫寒士人。 3.家境贫寒无依。 4.孤立;孤单。
1.出身低微。 2.指出身低微的贫寒士人。 3.家境贫寒无依。 4.孤立;孤单。
定向培养
[相关解释]
高等学校为特定的地区或行业培养人才。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为了保证边远地区及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行业能分配到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应按国家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实行定向招生,到这些地方工作的毕业生待遇从优。”定向分配的学生实行定期服务制度,服务期满后可合理流动。
高等学校为特定的地区或行业培养人才。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为了保证边远地区及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行业能分配到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应按国家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实行定向招生,到这些地方工作的毕业生待遇从优。”定向分配的学生实行定期服务制度,服务期满后可合理流动。
实践论
[相关解释]
毛泽东作于1937年7月。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重点揭露轻视实践的教条主义,并从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方面,阐明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再回到社会实践的两个飞跃”思想。强调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即认识能力。指出教条主义、冒险主义均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提出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该书是毛泽东的哲学代表作之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毛泽东作于1937年7月。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重点揭露轻视实践的教条主义,并从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方面,阐明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再回到社会实践的两个飞跃”思想。强调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即认识能力。指出教条主义、冒险主义均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提出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该书是毛泽东的哲学代表作之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少年中国说
[相关解释]
散文篇名。近代梁启超作。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动性。
散文篇名。近代梁启超作。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动性。
少年中国说(少shào)
[相关解释]
散文篇名。近代梁启超作。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动性。
散文篇名。近代梁启超作。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动性。
就禄
[相关解释]
1.领受俸禄。指出仕任职。
1.领受俸禄。指出仕任职。
屠侩
[相关解释]
1.谓屠夫市侩之流。指出身微贱。
1.谓屠夫市侩之流。指出身微贱。
屠狗
[相关解释]
1.宰狗◇亦泛指出身低微者,或位卑的豪杰之士。
1.宰狗◇亦泛指出身低微者,或位卑的豪杰之士。
差樊
[相关解释]
1.古代坟墓外按死者爵位等级不同所立之藩篱。《管子.侈靡》"犹不尽,故有次浮也;有差樊,有瘗藏。"尹知章注"樊,蕃也。谓垄墓之外树以蕃。其制尊卑之外,此垄之次浮也。"一说指出殡时按死者爵位等级不同所用的披(牵引灵车之物)。
1.古代坟墓外按死者爵位等级不同所立之藩篱。《管子.侈靡》"犹不尽,故有次浮也;有差樊,有瘗藏。"尹知章注"樊,蕃也。谓垄墓之外树以蕃。其制尊卑之外,此垄之次浮也。"一说指出殡时按死者爵位等级不同所用的披(牵引灵车之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相关解释]
篇名。李大钊撰。1918年11月载于《新青年》。文章热烈欢呼十月革命的胜利,认为这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布尔什维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指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宣告布尔什维主义一定能在全世界取得胜利。
篇名。李大钊撰。1918年11月载于《新青年》。文章热烈欢呼十月革命的胜利,认为这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布尔什维的胜利,是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指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宣告布尔什维主义一定能在全世界取得胜利。
布萨
[相关解释]
1.梵文upavasatha的音译。意译为净住,善宿,长养,断增长。佛教仪式。指出家僧尼每半月(十五日与二十九日或三十日)集会一次,专诵戒律,称为"说戒",谓能长养善法,增长善法。在诵戒律时,信徒也向大众忏悔所犯罪过,称为"断增长",意谓断恶长善。
1.梵文upavasatha的音译。意译为净住,善宿,长养,断增长。佛教仪式。指出家僧尼每半月(十五日与二十九日或三十日)集会一次,专诵戒律,称为"说戒",谓能长养善法,增长善法。在诵戒律时,信徒也向大众忏悔所犯罪过,称为"断增长",意谓断恶长善。
庶民的胜利
[相关解释]
1918年11月李大钊的著名演说。载于《新青年》。文章将欧战的结束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当时的革命浪潮联系起来考察,指出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世界历史已进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中国应该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1918年11月李大钊的著名演说。载于《新青年》。文章将欧战的结束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当时的革命浪潮联系起来考察,指出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世界历史已进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中国应该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建麾
[相关解释]
1.建,树立;麾,旌旗。 2.古代建大麾以封藩国,后因以"建麾"指出任地方长官。
1.建,树立;麾,旌旗。 2.古代建大麾以封藩国,后因以"建麾"指出任地方长官。
引发
[相关解释]
1.指出殡。 2.犹启发。
1.指出殡。 2.犹启发。
强调(-diào)
[相关解释]
特别提出;着重指出强调客观原因|再三强调。
特别提出;着重指出强调客观原因|再三强调。
征人
[相关解释]
1.远行的人。 2.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3.唐代亦专指临时招募的兵士。
1.远行的人。 2.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3.唐代亦专指临时招募的兵士。
徇禄
[相关解释]
1.营求俸禄。指出仕。
1.营求俸禄。指出仕。
微蔑
[相关解释]
1.微末,细小。 2.指出身卑贱。
1.微末,细小。 2.指出身卑贱。
恩泽侯
[相关解释]
1.指出于皇帝私恩而获封为侯爵者,如帝舅后父等。《汉书》有《外戚恩泽侯表》。
1.指出于皇帝私恩而获封为侯爵者,如帝舅后父等。《汉书》有《外戚恩泽侯表》。
战争和战略问题
[相关解释]
毛泽东1938年11月6日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结论的一部分。编入《毛泽东选集》第2卷。从中国政治斗争的历史方面论述了党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上的方针。指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强调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
毛泽东1938年11月6日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结论的一部分。编入《毛泽东选集》第2卷。从中国政治斗争的历史方面论述了党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上的方针。指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强调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
所出
[相关解释]
1.从何而出。 2.谓出主意。 3.指出产的物品。
1.从何而出。 2.谓出主意。 3.指出产的物品。
打嘴
[相关解释]
1.打嘴巴。喻指出丑,丢脸。 2.指见怪;责怪。 3.为尊长斥责卑幼胡说之词。
1.打嘴巴。喻指出丑,丢脸。 2.指见怪;责怪。 3.为尊长斥责卑幼胡说之词。
批评
[相关解释]
指出好坏圈点批评。也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批评教┯|虚心接受批评。
指出好坏圈点批评。也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批评教┯|虚心接受批评。
投竿
[相关解释]
1.投钓竿于水。谓垂钓。 2.丢掉钓竿。谓罢钓,借指出仕。相传吕尚钓于渭滨,周文王出猎相遇,与语大悦,同载而归,以为师。见《史记.齐太公世家》。又汉郅恽曾从郑次都隐于弋阳山中,渔钓甚娱,后举孝廉出仕。见《东观汉记.郅恽传》。
1.投钓竿于水。谓垂钓。 2.丢掉钓竿。谓罢钓,借指出仕。相传吕尚钓于渭滨,周文王出猎相遇,与语大悦,同载而归,以为师。见《史记.齐太公世家》。又汉郅恽曾从郑次都隐于弋阳山中,渔钓甚娱,后举孝廉出仕。见《东观汉记.郅恽传》。
披剃
[相关解释]
指出家为僧尼。因出家时须按佛教戒律剃除须发、身披袈裟,故称披剃为僧。
指出家为僧尼。因出家时须按佛教戒律剃除须发、身披袈裟,故称披剃为僧。
拍卖
[相关解释]
1.商业中的一种买卖方式。一般是由出卖者把现货或样品陈列于商行当众出卖,由购买者竞相出价争购,直到无人再加价时,就拍板作响,表示成交。 2.减价抛售,甩卖。 3.泛指出卖。
1.商业中的一种买卖方式。一般是由出卖者把现货或样品陈列于商行当众出卖,由购买者竞相出价争购,直到无人再加价时,就拍板作响,表示成交。 2.减价抛售,甩卖。 3.泛指出卖。
拥节
[相关解释]
1.执持符节。亦指出任一方。 2.指执持仪仗。
1.执持符节。亦指出任一方。 2.指执持仪仗。
指令
[相关解释]
指定计算机的操作和操作数或操作数地址的一组字符代码。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可被中央处理机理解和执行。操作码规定计算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指出操作数所在地址和操作结果要送往的地址。参见指令系统”。
指定计算机的操作和操作数或操作数地址的一组字符代码。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可被中央处理机理解和执行。操作码规定计算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指出操作数所在地址和操作结果要送往的地址。参见指令系统”。
指出
[相关解释]
1.指点出来。 2.提出论点看法。
1.指点出来。 2.提出论点看法。
指名
[相关解释]
1.犹知名;著名。谓其人之名受人注意。 2.犹知名;著名。谓诗文﹑技艺等受人注意。 3.指出姓名。 4.指出罪名。
1.犹知名;著名。谓其人之名受人注意。 2.犹知名;著名。谓诗文﹑技艺等受人注意。 3.指出姓名。 4.指出罪名。
指名道姓
[相关解释]
1.指出其人的姓名。多指对人公开批评或攻击。
1.指出其人的姓名。多指对人公开批评或攻击。
指摘
[相关解释]
1.亦作"指谪"。挑出错误,加以批评。 2.指出并摘录。
1.亦作"指谪"。挑出错误,加以批评。 2.指出并摘录。
指正
[相关解释]
①指出并改正错误这一现象是我们竭力想要指正的。②指教订正请读者指正。
①指出并改正错误这一现象是我们竭力想要指正的。②指教订正请读者指正。
指疵
[相关解释]
1.指出缺点。
1.指出缺点。
挺撞
[相关解释]
1.顶撞。指出言不逊。
1.顶撞。指出言不逊。
提名道姓
[相关解释]
1.说出或指出姓名。
1.说出或指出姓名。
提醒
[相关解释]
指出来以引起注意要不是你提醒,我肯定又忘了。
指出来以引起注意要不是你提醒,我肯定又忘了。
携衾
[相关解释]
1.携带被褥。指出嫁。
1.携带被褥。指出嫁。
放人
[相关解释]
1.放浪于礼俗之外的人。 2.宽容别人。 3.指出嫁。
1.放浪于礼俗之外的人。 2.宽容别人。 3.指出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