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97 查到相关打算的内容。
带有打算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
[相关解释]
1.古谚。谓作一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植谷物。
1.古谚。谓作一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植谷物。
万念俱灰
[相关解释]
1.一切念头﹑打算都破灭了。形容失意或遭打击﹑挫折后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1.一切念头﹑打算都破灭了。形容失意或遭打击﹑挫折后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东皋计
[相关解释]
1.谓归田的打算。
1.谓归田的打算。
久计
[相关解释]
1.长久的打算。
1.长久的打算。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相关解释]
1.旧时谓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1.旧时谓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他心
[相关解释]
1.别的打算;异心。
1.别的打算;异心。
他端
[相关解释]
1.其他的打算和对策。
1.其他的打算和对策。
以为后图
[相关解释]
1.为以后作打算。
1.为以后作打算。
企图
[相关解释]
①想法;打算不良企图|谋朝篡位的企图。②想做某种事未作充分准备,却企图一举成功|企图以少量的投资获得可观的利润。
①想法;打算不良企图|谋朝篡位的企图。②想做某种事未作充分准备,却企图一举成功|企图以少量的投资获得可观的利润。
借拟
[相关解释]
1.谓假如作某种打算。
1.谓假如作某种打算。
入褚
[相关解释]
1.春秋时,晋将荀罃被楚所俘,郑国一位商人打算把荀罃藏在大口袋中带出楚国◇因谓战败被俘受屈为"入褚"。褚,装衣物所用之囊。见《左传.成公三年》。
1.春秋时,晋将荀罃被楚所俘,郑国一位商人打算把荀罃藏在大口袋中带出楚国◇因谓战败被俘受屈为"入褚"。褚,装衣物所用之囊。见《左传.成公三年》。
再作道理
[相关解释]
1.亦作"再做道理"。 2.谓另行打算或另想办法。
1.亦作"再做道理"。 2.谓另行打算或另想办法。
准承
[相关解释]
1.打算;料想。
1.打算;料想。
准拟
[相关解释]
1.料想;打算;希望。 2.准备;安排。 3.旧时公文用语。谓批准下级的拟议。
1.料想;打算;希望。 2.准备;安排。 3.旧时公文用语。谓批准下级的拟议。
前期
[相关解释]
1.所定日期之前;事情出现之前。 2.事前或过去的约定;预定。 3.对未来的预期﹐打算。 4.某一时期的前一阶段。
1.所定日期之前;事情出现之前。 2.事前或过去的约定;预定。 3.对未来的预期﹐打算。 4.某一时期的前一阶段。
力图
[相关解释]
极力谋求;竭力打算~实现自己的抱负。
极力谋求;竭力打算~实现自己的抱负。
同床各梦
[相关解释]
1.比喻共同生活或共做一事而各有打算。
1.比喻共同生活或共做一事而各有打算。
同床异梦
[相关解释]
比喻同做一事却各有各的打算彼等乌合之众,同床异梦,一战即溃。
比喻同做一事却各有各的打算彼等乌合之众,同床异梦,一战即溃。
噬脐莫及
[相关解释]
语出《左传·庄公六年》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齐同脐”。意谓若不早作打算,以后就会像咬自己的肚脐而够不着一样没有办法了◇以噬脐莫及”比喻后悔莫及。
语出《左传·庄公六年》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齐同脐”。意谓若不早作打算,以后就会像咬自己的肚脐而够不着一样没有办法了◇以噬脐莫及”比喻后悔莫及。
失算
[相关解释]
1.打算错了或没有计算到。
1.打算错了或没有计算到。
如意算盘
[相关解释]
1.比喻考虑问题时,只从好的方面着想的一厢情愿的打算。
1.比喻考虑问题时,只从好的方面着想的一厢情愿的打算。
定算
[相关解释]
1.确定的主意,打算。
1.确定的主意,打算。
寡营
[相关解释]
1.欲望少,不为个人营谋打算。
1.欲望少,不为个人营谋打算。
将欲
[相关解释]
1.将要;打算。
1.将要;打算。
小九九
[相关解释]
1.算术乘法的口诀﹐如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九九八十一等。 2.比喻为自己的打算。犹言小算盘。亦用以泛喻谋算。
1.算术乘法的口诀﹐如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九九八十一等。 2.比喻为自己的打算。犹言小算盘。亦用以泛喻谋算。
小算盘
[相关解释]
1.喻为个人或局部利益的打算。
1.喻为个人或局部利益的打算。
左计
[相关解释]
1.与事实相背的打算。引申为失策。 2.邪恶的计谋。 3.宋代管理财政的官署名。辖京东各道。
1.与事实相背的打算。引申为失策。 2.邪恶的计谋。 3.宋代管理财政的官署名。辖京东各道。
异谋
[相关解释]
1.特别的计谋。 2.反叛的图谋。 3.不同的谋求﹑打算。
1.特别的计谋。 2.反叛的图谋。 3.不同的谋求﹑打算。
心别
[相关解释]
1.心中别有打算。
1.心中别有打算。
意图
[相关解释]
1.希望达到某种目的的打算。
1.希望达到某种目的的打算。
成竹在胸
[相关解释]
1.画竹子以前,心中先已有竹子的形象。语本宋苏轼《文与可画簀箉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后以喻处理事情之前心里早有通盘的考虑和打算。
1.画竹子以前,心中先已有竹子的形象。语本宋苏轼《文与可画簀箉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后以喻处理事情之前心里早有通盘的考虑和打算。
成算
[相关解释]
1.已定的计划;打算。
1.已定的计划;打算。
打小算盘
[相关解释]
1.比喻为个人或局部利益打算。
1.比喻为个人或局部利益打算。
打算
[相关解释]
1.计算;核算。 2.考虑;计划。
1.计算;核算。 2.考虑;计划。
拇量
[相关解释]
1.方言。打算;估量。
1.方言。打算;估量。
拟待
[相关解释]
1.犹打算。
1.犹打算。
拟踪
[相关解释]
1.谓打算达到。
1.谓打算达到。
无准拟
[相关解释]
1.尚无确定的打算﹑安排。
1.尚无确定的打算﹑安排。
无意
[相关解释]
1.泯灭意虑;没有意念。 2.引申指无心,非故意的。 3.不愿;没有打算。
1.泯灭意虑;没有意念。 2.引申指无心,非故意的。 3.不愿;没有打算。
有鬼
[相关解释]
1.谓有不可告人的打算或阴谋。
1.谓有不可告人的打算或阴谋。
朝不谋夕
[相关解释]
1.谓早晨不能预为晩上打算。形容形势危急或境况窘迫。
1.谓早晨不能预为晩上打算。形容形势危急或境况窘迫。
本位主义
[相关解释]
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思想作风。
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思想作风。
本待
[相关解释]
1.原来想,原打算。
1.原来想,原打算。
本计
[相关解释]
1.根本之计。 2.原来的打算。
1.根本之计。 2.原来的打算。
本谋
[相关解释]
1.主谋。 2.指主谋者。 3.原来的谋划﹑打算。
1.主谋。 2.指主谋者。 3.原来的谋划﹑打算。
林泉计
[相关解释]
1.谓退隐的打算。
1.谓退隐的打算。
椒举班荆
[相关解释]
1.春秋时,楚国椒举与声子友善。椒举逃亡到郑国,打算去晋国,在郑郊遇到也打算去晋国的声子,便"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班荆,布荆草于地;复故,谓返回故国楚。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遂以"椒举班荆"为思念故国友人之典。
1.春秋时,楚国椒举与声子友善。椒举逃亡到郑国,打算去晋国,在郑郊遇到也打算去晋国的声子,便"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班荆,布荆草于地;复故,谓返回故国楚。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遂以"椒举班荆"为思念故国友人之典。
欲待
[相关解释]
1.想要﹐打算。
1.想要﹐打算。
气杀钟馗
[相关解释]
1.据《钟馗捉鬼传》载锺馗是唐朝秀才﹐后考取状元。皇帝嫌其貌丑﹐打算另选。于是锺馗气得暴跳如雷﹐自刎而死。故云"气杀钟馗"◇比喻脸色难看﹑满面怒容的人。
1.据《钟馗捉鬼传》载锺馗是唐朝秀才﹐后考取状元。皇帝嫌其貌丑﹐打算另选。于是锺馗气得暴跳如雷﹐自刎而死。故云"气杀钟馗"◇比喻脸色难看﹑满面怒容的人。
永图
[相关解释]
1.长久之计;长久打算。
1.长久之计;长久打算。
洗尘
[相关解释]
也叫接风”。宴请远道而来的人他刚从国外回来,晚上咱们打算为他洗尘。
也叫接风”。宴请远道而来的人他刚从国外回来,晚上咱们打算为他洗尘。
满拟
[相关解释]
1.满心打算。
1.满心打算。
百发百中
[相关解释]
1.形容射术高明﹐百不失一。 2.比喻料事和打算极有把握。
1.形容射术高明﹐百不失一。 2.比喻料事和打算极有把握。
私图
[相关解释]
1.个人的打算。
1.个人的打算。
私心
[相关解释]
1.为自己打算的念头;利己之心。 2.个人心意。
1.为自己打算的念头;利己之心。 2.个人心意。
私心杂念
[相关解释]
1.指为个人或小集团打算的各种想法。
1.指为个人或小集团打算的各种想法。
私言
[相关解释]
1.个人之言论。 2.犹言私自打算。
1.个人之言论。 2.犹言私自打算。
私计
[相关解释]
1.个人的计划或打算。 2.私下考虑或估计。 3.私人的生计。
1.个人的计划或打算。 2.私下考虑或估计。 3.私人的生计。
移东就西
[相关解释]
1.彼此随时挪易。指只求于应付一时﹐不作经久的打算。
1.彼此随时挪易。指只求于应付一时﹐不作经久的打算。
立计
[相关解释]
1.设下计谋。 2.决意;打算。 3.立业;谋生。
1.设下计谋。 2.决意;打算。 3.立业;谋生。
罢论
[相关解释]
1.不提;取消原来的打算。
1.不提;取消原来的打算。
胸无成竹
[相关解释]
1.谓心中没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1.谓心中没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自环
[相关解释]
1.自营﹐为自己打算。 2.环绕自己。 3.自相问答。
1.自营﹐为自己打算。 2.环绕自己。 3.自相问答。
自私
[相关解释]
1.只为自己打算;只图个人的利益。 2.谓归个人私有。 3.偏私。
1.只为自己打算;只图个人的利益。 2.谓归个人私有。 3.偏私。
自私自利
[相关解释]
1.只为个人打算﹐不顾国家和别人的利益。
1.只为个人打算﹐不顾国家和别人的利益。
自营
[相关解释]
1.为自己打算;营私。 2.自谋生计。
1.为自己打算;营私。 2.自谋生计。
营己
[相关解释]
1.谋求自己的利益;为自己打算。
1.谋求自己的利益;为自己打算。
蚤计
[相关解释]
1.早作打算。蚤﹐通"早"。
1.早作打算。蚤﹐通"早"。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相关解释]
1.语本《庄子.山木》"庄周游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汉刘向《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蜋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螳螂一心捉蝉﹐不知黄雀在后正打算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1.语本《庄子.山木》"庄周游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汉刘向《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蜋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螳螂一心捉蝉﹐不知黄雀在后正打算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行计
[相关解释]
1.计议。 2.出行的打算。
1.计议。 2.出行的打算。
衿计
[相关解释]
1.胸中的打算。
1.胸中的打算。
裁划
[相关解释]
1.考虑,打算。 2.装点。
1.考虑,打算。 2.装点。
计处
[相关解释]
1.打算﹐安排。 2.谓大计考绩予以处分。
1.打算﹐安排。 2.谓大计考绩予以处分。
计想
[相关解释]
1.算计﹐打算。 2.料想。
1.算计﹐打算。 2.料想。
计教
[相关解释]
1.打算﹔考虑。
1.打算﹔考虑。
计无返顾
[相关解释]
1.谓不作回头﹑后退的打算。
1.谓不作回头﹑后退的打算。
计结
[相关解释]
1.犹打算﹐主张。
1.犹打算﹐主张。
计路
[相关解释]
1.合计﹐打算。
1.合计﹐打算。
试图
[相关解释]
1.打算。
1.打算。
谋夕
[相关解释]
1.为晩上的事预作打算。
1.为晩上的事预作打算。
谋孙
[相关解释]
1.为子孙后代打算。语出《诗.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
1.为子孙后代打算。语出《诗.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
谋画
[相关解释]
1.亦作"谋划"。 2.谋略﹐打算。 3.筹谋策划。
1.亦作"谋划"。 2.谋略﹐打算。 3.筹谋策划。
谋身
[相关解释]
1.为自身打算。
1.为自身打算。
谋长
[相关解释]
1.谋划长久之计﹐作长远打算。
1.谋划长久之计﹐作长远打算。
身计
[相关解释]
1.生计。 2.为自身打算。
1.生计。 2.为自身打算。
载驰
[相关解释]
《诗·b07b7纭菲名。春秋时卫国被异族袭破首都,人民颠沛流亡,国君之妹许穆公夫人打算回国赴难,因受许人阻挠,作下此诗。诗中表达了对故国覆亡的忧急,并向大国发出求救呼吁,是较早出现的爱国主义诗篇。
《诗·b07b7纭菲名。春秋时卫国被异族袭破首都,人民颠沛流亡,国君之妹许穆公夫人打算回国赴难,因受许人阻挠,作下此诗。诗中表达了对故国覆亡的忧急,并向大国发出求救呼吁,是较早出现的爱国主义诗篇。
运智
[相关解释]
1.运用才智。 2.算计;打算。
1.运用才智。 2.算计;打算。
运用
[相关解释]
1.谓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 2.指计谋﹑打算。
1.谓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 2.指计谋﹑打算。
远猷
[相关解释]
1.长远的打算;远大的谋略。语出《书.康诰》"顾乃德,远乃猷。"孔传"远汝谋,思为长久。"
1.长远的打算;远大的谋略。语出《书.康诰》"顾乃德,远乃猷。"孔传"远汝谋,思为长久。"
远谋
[相关解释]
1.做长远打算。 2.指深远的谋略。
1.做长远打算。 2.指深远的谋略。
量忖
[相关解释]
1.思量忖度;打算。
1.思量忖度;打算。
铁门限
[相关解释]
1.用铁皮包裹着的门坎。唐李绰《尚书故实》﹕"﹝智永禅师﹞积年学书﹐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头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鐡门限。"后用为来访请益者多之典。 2.唐王梵志《世无百年人》诗﹕"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原谓打铁作门限﹐以求坚固﹐后即用"铁门限"比喻人们为自己作长久打算。 3.比喻生活经历对人的影响和局限。
1.用铁皮包裹着的门坎。唐李绰《尚书故实》﹕"﹝智永禅师﹞积年学书﹐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头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鐡门限。"后用为来访请益者多之典。 2.唐王梵志《世无百年人》诗﹕"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原谓打铁作门限﹐以求坚固﹐后即用"铁门限"比喻人们为自己作长久打算。 3.比喻生活经历对人的影响和局限。
顾头不顾尾
[相关解释]
1.比喻只顾眼前,不顾今后,缺乏通盘打算。
1.比喻只顾眼前,不顾今后,缺乏通盘打算。
预备
[相关解释]
1.预先安排或筹划;打算。 2.犹防备。
1.预先安排或筹划;打算。 2.犹防备。
预拟
[相关解释]
1.事先打算。
1.事先打算。
骨子里
[相关解释]
①比喻内心或实质上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却早有打算。②〈方〉比喻私人之间这是他们~的事,你不用管。也说骨子里头。
①比喻内心或实质上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却早有打算。②〈方〉比喻私人之间这是他们~的事,你不用管。也说骨子里头。
鲁连
[相关解释]
1.指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有计谋,但不肯做官。常周游各国,排难解纷。秦军围赵都邯郸,鲁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为帝,曾说"彼(秦昭王)即肆然称帝,连有蹈东海而死耳!"齐国要收复被燕国占据的聊城时,又写信劝说燕将撤守。齐王打算给予官位,他便逃到海上。是一个兼有隐士﹑侠客和政治家特点的人。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因被视为奇伟高蹈﹑不慕荣利的代表人物。
1.指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有计谋,但不肯做官。常周游各国,排难解纷。秦军围赵都邯郸,鲁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为帝,曾说"彼(秦昭王)即肆然称帝,连有蹈东海而死耳!"齐国要收复被燕国占据的聊城时,又写信劝说燕将撤守。齐王打算给予官位,他便逃到海上。是一个兼有隐士﹑侠客和政治家特点的人。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因被视为奇伟高蹈﹑不慕荣利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