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所说的内容。
带有所说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惑
[相关解释]
1.指酒﹑色﹑财三种惑人之物。 2.佛教天台宗所说的三种妄惑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
1.指酒﹑色﹑财三种惑人之物。 2.佛教天台宗所说的三种妄惑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
三点
[相关解释]
1.旧时以更计时,一夜五更,每更分三点。 2.指古印度婆罗谜字体表示i-(kara)的字母。原写作不纵不横的三个点,后在吐火罗语中作三个"c"字形,故称"三点"。佛教借此三点不纵不横的三角关系,以喻教义。一般指《涅盘经》所说的"三德"法身德﹑般若德和解脱德。天台宗亦因以指空﹑假﹑中。
1.旧时以更计时,一夜五更,每更分三点。 2.指古印度婆罗谜字体表示i-(kara)的字母。原写作不纵不横的三个点,后在吐火罗语中作三个"c"字形,故称"三点"。佛教借此三点不纵不横的三角关系,以喻教义。一般指《涅盘经》所说的"三德"法身德﹑般若德和解脱德。天台宗亦因以指空﹑假﹑中。
三贤十圣
[相关解释]
1.佛教语。《仁王经》所说大乘修证阶次中居于十信位与妙觉位之间者。三贤指虽得相似之解而未脱凡夫之性的住﹑行﹑向三位。十圣指已发大智而舍凡夫之性的十地菩萨。
1.佛教语。《仁王经》所说大乘修证阶次中居于十信位与妙觉位之间者。三贤指虽得相似之解而未脱凡夫之性的住﹑行﹑向三位。十圣指已发大智而舍凡夫之性的十地菩萨。
下同
[相关解释]
1.底下所说的跟这里所说的相同。多用于附注。
1.底下所说的跟这里所说的相同。多用于附注。
不免
[相关解释]
①副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病一时好不了,心里不免焦急|不免客套几句。②不能免去君子死而冠不免。
①副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病一时好不了,心里不免焦急|不免客套几句。②不能免去君子死而冠不免。
丹溜
[相关解释]
1.道教所说的仙水。
1.道教所说的仙水。
之后
[相关解释]
1.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处所的后面。一般多指时间。 2.单独用在句子头上,表示在上文所说的事情以后。
1.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处所的后面。一般多指时间。 2.单独用在句子头上,表示在上文所说的事情以后。
五时
[相关解释]
1.谓春﹑夏﹑季夏﹑秋﹑冬五个时令。泛指一年四季。 2.佛教语。天台宗谓佛陀从成道至涅盘所说之法,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即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和法华涅盘时。
1.谓春﹑夏﹑季夏﹑秋﹑冬五个时令。泛指一年四季。 2.佛教语。天台宗谓佛陀从成道至涅盘所说之法,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即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和法华涅盘时。
五明
[相关解释]
1.见"五明扇"。 2.梵语pa齝avidy?的意译。佛教所说的古印度五种学问。即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见《菩萨地持经》卷三。
1.见"五明扇"。 2.梵语pa齝avidy?的意译。佛教所说的古印度五种学问。即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见《菩萨地持经》卷三。
五横
[相关解释]
1.指监察五官的纠察之官。 2.五种无益于国之人。指韩非在《五衏》篇中所说的学者﹑带剑者﹑言谈者﹑患御者和商工之民等五种人。
1.指监察五官的纠察之官。 2.五种无益于国之人。指韩非在《五衏》篇中所说的学者﹑带剑者﹑言谈者﹑患御者和商工之民等五种人。
五禅
[相关解释]
1.佛教禅宗所说的修禅的五个阶次。语本唐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真性则不垢不凈,凡圣无差;禅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凈,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
1.佛教禅宗所说的修禅的五个阶次。语本唐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真性则不垢不凈,凡圣无差;禅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凈,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
五色石
[相关解释]
1.古代神话所说女娲炼的补天石。
1.古代神话所说女娲炼的补天石。
交地
[相关解释]
1.孙子所说"九地"之一。指道路交错,交通方便的地区。 2.犹易地。
1.孙子所说"九地"之一。指道路交错,交通方便的地区。 2.犹易地。
仁王
[相关解释]
1.佛教徒对佛的尊称。 2.《仁王经》中所说的"仁王",是对印度当时十六国国王的尊称。
1.佛教徒对佛的尊称。 2.《仁王经》中所说的"仁王",是对印度当时十六国国王的尊称。
以便
[相关解释]
1.用于下半句话开头,表示使下文所说的目的容易实现。
1.用于下半句话开头,表示使下文所说的目的容易实现。
以期
[相关解释]
1.表示通过上文所说的做法,希望达到下文的目的。
1.表示通过上文所说的做法,希望达到下文的目的。
佛天
[相关解释]
1.对佛的敬称。佛教徒认为佛的法力广大,能普济众生,故以天为喻。 2.犹西天,即佛教所说的极乐世界。亦喻指景物极美之地。
1.对佛的敬称。佛教徒认为佛的法力广大,能普济众生,故以天为喻。 2.犹西天,即佛教所说的极乐世界。亦喻指景物极美之地。
佛眼
[相关解释]
1.佛经所说五眼之一。佛为觉者,觉者之眼称佛眼。谓能洞察一切,具有超凡的眼力。 2.喻指以慈悲为怀﹑宽以待人者之眼。参见"佛眼相看","佛眼佛心"。
1.佛经所说五眼之一。佛为觉者,觉者之眼称佛眼。谓能洞察一切,具有超凡的眼力。 2.喻指以慈悲为怀﹑宽以待人者之眼。参见"佛眼相看","佛眼佛心"。
共产主义
[相关解释]
①指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参看〖科学社会主义〗。②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它在发展上分两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是共产主义。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们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消灭了三大差别,实行共产主义公有制,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①指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参看〖科学社会主义〗。②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它在发展上分两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是共产主义。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们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消灭了三大差别,实行共产主义公有制,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内言
[相关解释]
1.妇女在闺房所说的话。 2.古代注家譬况字音用语。对"外言"而言。所谓内外指韵之洪细而言,内言发洪音,外言发细音。《汉书.王子侯表上》"襄嚵侯建"颜师古注引晋晋灼曰"音内言嚵菟。"又"獀节侯起"颜师古注引晋晋灼曰"獀音内言鸮。"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闲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王利器集解引周祖谟曰"所谓内外者,盖指韵之洪细而言。言内者洪音,言外者细音"。一说"内言"非注音术语。参阅龚祖培《内言﹑外言发覆》。
1.妇女在闺房所说的话。 2.古代注家譬况字音用语。对"外言"而言。所谓内外指韵之洪细而言,内言发洪音,外言发细音。《汉书.王子侯表上》"襄嚵侯建"颜师古注引晋晋灼曰"音内言嚵菟。"又"獀节侯起"颜师古注引晋晋灼曰"獀音内言鸮。"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闲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王利器集解引周祖谟曰"所谓内外者,盖指韵之洪细而言。言内者洪音,言外者细音"。一说"内言"非注音术语。参阅龚祖培《内言﹑外言发覆》。
写瓶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谓传法无遗漏,如水之从此瓶泻于他瓶。语出《大般涅盘经》卷四十"我所说十一部经,一经于耳,曾不再问,如写瓶水,置之一瓶。"
1.佛教语。谓传法无遗漏,如水之从此瓶泻于他瓶。语出《大般涅盘经》卷四十"我所说十一部经,一经于耳,曾不再问,如写瓶水,置之一瓶。"
军师
[相关解释]
①古代官名。掌管监察军务。②旧时小说戏曲中所说在军中担任谋划的人,现泛指给人出主意的人狗头~ㄧ你要下象棋,我来给你当~。
①古代官名。掌管监察军务。②旧时小说戏曲中所说在军中担任谋划的人,现泛指给人出主意的人狗头~ㄧ你要下象棋,我来给你当~。
出何经典
[相关解释]
1.谓不知所说出自何书,有无根据。
1.谓不知所说出自何书,有无根据。
凿井得铜奴得翁
[相关解释]
1.谓事出偶然﹐意外巧合。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七二引汉应劭《风俗通》﹕"河南平阴庞俭﹐本魏郡邺人﹐遭仓卒之世﹐失其父。时俭三岁﹐弟纔襁抱耳。流传客居﹐庐里中凿井﹐得钱千余万﹐遂温富。俭作府吏﹐躬亲家事﹐行求老仓头谨信属任者﹐年六十余﹐直二万钱﹐使主牛马耕种。有宾婚大会﹐母在堂上﹐酒酣陈乐歌笑。奴在灶下助厨﹐窃言﹕'堂上母﹐我妇也。'客罢﹐婢语次说老奴无状﹐为妄语﹐所说不可道也。穷志(诘)具白。母谓婢试问其形状。奴曰﹕'家居邺时﹐在富乐里宛西﹐妇艾氏女﹐字阿横﹐大儿字阿嶷﹐小儿曰越子。时为县吏﹐为人所略卖。
1.谓事出偶然﹐意外巧合。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七二引汉应劭《风俗通》﹕"河南平阴庞俭﹐本魏郡邺人﹐遭仓卒之世﹐失其父。时俭三岁﹐弟纔襁抱耳。流传客居﹐庐里中凿井﹐得钱千余万﹐遂温富。俭作府吏﹐躬亲家事﹐行求老仓头谨信属任者﹐年六十余﹐直二万钱﹐使主牛马耕种。有宾婚大会﹐母在堂上﹐酒酣陈乐歌笑。奴在灶下助厨﹐窃言﹕'堂上母﹐我妇也。'客罢﹐婢语次说老奴无状﹐为妄语﹐所说不可道也。穷志(诘)具白。母谓婢试问其形状。奴曰﹕'家居邺时﹐在富乐里宛西﹐妇艾氏女﹐字阿横﹐大儿字阿嶷﹐小儿曰越子。时为县吏﹐为人所略卖。
列姑射
[相关解释]
1.古代传说中的山名。也称姑射。《列子.黄帝》"列姑射山,在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心如渊泉,形如处女。"《山海经.海内北经》"列姑射,在河洲中。"郭璞以为即庄子《逍遥游》所说的藐姑射山。清毕沅谓姑射在山西。
1.古代传说中的山名。也称姑射。《列子.黄帝》"列姑射山,在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心如渊泉,形如处女。"《山海经.海内北经》"列姑射,在河洲中。"郭璞以为即庄子《逍遥游》所说的藐姑射山。清毕沅谓姑射在山西。
勿拜
[相关解释]
1.《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郑玄笺"'拜'之言'拔'也。"召伯有德政﹐人民爱之﹐不忍拔除召伯曾在其荫下休息的甘棠树◇以"勿拜"指德政。
1.《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郑玄笺"'拜'之言'拔'也。"召伯有德政﹐人民爱之﹐不忍拔除召伯曾在其荫下休息的甘棠树◇以"勿拜"指德政。
台词
[相关解释]
戏剧名词。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白、独白、旁白。是剧作者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
戏剧名词。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白、独白、旁白。是剧作者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
同上
[相关解释]
1.与上面所说相同(常用于书面)。 2.戏剧用语。一同上场。
1.与上面所说相同(常用于书面)。 2.戏剧用语。一同上场。
同寅协恭
[相关解释]
1.《书.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同寅协恭,和衷哉。"孔传"使同敬合恭而和善。"此皋陶在帝舜前对禹所说的话◇用为同僚恭谨事君,共襄政事之典。
1.《书.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同寅协恭,和衷哉。"孔传"使同敬合恭而和善。"此皋陶在帝舜前对禹所说的话◇用为同僚恭谨事君,共襄政事之典。
吐言
[相关解释]
1.说话。 2.指所说的话或所作文字。
1.说话。 2.指所说的话或所作文字。
含枢纽
[相关解释]
1.古纬书所说的五天帝之一﹑中央黄帝的名。
1.古纬书所说的五天帝之一﹑中央黄帝的名。
听说
[相关解释]
1.听我所说。 2.听人所说。 3.方言。听话。参见"听说听道"。
1.听我所说。 2.听人所说。 3.方言。听话。参见"听说听道"。
和丘
[相关解释]
1.古代所说八极中东北方的地名。
1.古代所说八极中东北方的地名。
善财
[相关解释]
1.梵语sudhana意译。亦称"善财童子"。佛教菩萨之一。《华严经·入法界品》所说的求道者。经中说他是福生城长者之子,因文殊指点,参访了五十三个善知识而成菩萨。因其参过观音,故观音的塑像或画像旁,一般常有善财童子之像。 2.见"善才"。
1.梵语sudhana意译。亦称"善财童子"。佛教菩萨之一。《华严经·入法界品》所说的求道者。经中说他是福生城长者之子,因文殊指点,参访了五十三个善知识而成菩萨。因其参过观音,故观音的塑像或画像旁,一般常有善财童子之像。 2.见"善才"。
圣译
[相关解释]
1.谓说释圣人经义者『王符《潜夫论.考绩》"夫圣人为天口,贤人为圣译。是故圣人之言,天之心也;贤者之所说,圣人之意也。"一说,译,当作铎。汪继培笺"译,疑当作'铎'。《法言.学行篇》云'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金口木舌,铎也。"
1.谓说释圣人经义者『王符《潜夫论.考绩》"夫圣人为天口,贤人为圣译。是故圣人之言,天之心也;贤者之所说,圣人之意也。"一说,译,当作铎。汪继培笺"译,疑当作'铎'。《法言.学行篇》云'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金口木舌,铎也。"
垫话
[相关解释]
相声演员表演正式节目前所说的开匙,用以引起观众注意或点出下面正式节目的内容。
相声演员表演正式节目前所说的开匙,用以引起观众注意或点出下面正式节目的内容。
增长主
[相关解释]
1.亦称增长天王。佛教所说四大天王中南方天王之名。
1.亦称增长天王。佛教所说四大天王中南方天王之名。
外言
[相关解释]
1.男子所说有关公务之言。 2.譬况字音用语。指韵母的细音。与"内言"相对。
1.男子所说有关公务之言。 2.譬况字音用语。指韵母的细音。与"内言"相对。
夜叉
[相关解释]
佛教所说的一种吃人的鬼。常用以比喻相貌难看或凶狠的人像个母夜叉。
佛教所说的一种吃人的鬼。常用以比喻相貌难看或凶狠的人像个母夜叉。
天书
[相关解释]
1.帝王的诏书。 2.道家称元始天尊所说之经﹐或托言天神所赐之书。 3.比喻难认的文字或难懂的文章。
1.帝王的诏书。 2.道家称元始天尊所说之经﹐或托言天神所赐之书。 3.比喻难认的文字或难懂的文章。
天眼
[相关解释]
1.佛教所说五眼之一。又称天趣眼﹐能透视六道﹑远近﹑上下﹑前后﹑内外及未来等。 2.指天神之眼。 3.古人有日﹑月乃天之眼睛之说。诗文中常用以指月亮。
1.佛教所说五眼之一。又称天趣眼﹐能透视六道﹑远近﹑上下﹑前后﹑内外及未来等。 2.指天神之眼。 3.古人有日﹑月乃天之眼睛之说。诗文中常用以指月亮。
天道
[相关解释]
1.犹天理﹐天意。 2.指自然界变化规律。 3.指显示征兆的天象。 4.气候﹐天气。 5.时光﹐时候。 6.局势﹐形势。 7.佛教所说六道之一。
1.犹天理﹐天意。 2.指自然界变化规律。 3.指显示征兆的天象。 4.气候﹐天气。 5.时光﹐时候。 6.局势﹐形势。 7.佛教所说六道之一。
孟乐
[相关解释]
1.孟子所说的人生三件乐事。
1.孟子所说的人生三件乐事。
孩子话
[相关解释]
1.孩子所说的话。谓天真幼稚的话。
1.孩子所说的话。谓天真幼稚的话。
实体
[相关解释]
1.真实的具体的东西。 2.主体,要点。 3.哲学上的一个概念。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认为变化着的事物有一种永恒不变的基础,就是实体。唯心主义者所说的"精神"﹑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所说的"物质"都是这样的实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所谓实体就是永远运动着和发展着的物质。
1.真实的具体的东西。 2.主体,要点。 3.哲学上的一个概念。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认为变化着的事物有一种永恒不变的基础,就是实体。唯心主义者所说的"精神"﹑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所说的"物质"都是这样的实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所谓实体就是永远运动着和发展着的物质。
家蝇
[相关解释]
1.苍蝇的一种。身体小,灰黑色,普通所说的苍蝇多指这一种。食垃圾﹑粪便和人类的食物﹑能传播疾病。常在室内外活动,故名家蝇。
1.苍蝇的一种。身体小,灰黑色,普通所说的苍蝇多指这一种。食垃圾﹑粪便和人类的食物﹑能传播疾病。常在室内外活动,故名家蝇。
尘尘刹刹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华严经》所说的"圆融平等"的境界。谓一一微尘之中皆现无数国土(刹),而国土中又有微尘,微尘中又有国土,重重无尽,平等无碍。华严宗据以成立"十玄门"中的"微细相容安立门"。见唐法藏《华严经探玄记》等。
1.佛教语。《华严经》所说的"圆融平等"的境界。谓一一微尘之中皆现无数国土(刹),而国土中又有微尘,微尘中又有国土,重重无尽,平等无碍。华严宗据以成立"十玄门"中的"微细相容安立门"。见唐法藏《华严经探玄记》等。
尼师坛
[相关解释]
1.亦作"尼师但那"。 2.梵语音译。佛教徒所说六物之一。即随坐衣。衣上所附布料可作坐具或卧具。
1.亦作"尼师但那"。 2.梵语音译。佛教徒所说六物之一。即随坐衣。衣上所附布料可作坐具或卧具。
尼干
[相关解释]
1.亦作"尼犍"。 2.梵语nirgrantha的省音译。佛教所说的外道之一,即露形外道。
1.亦作"尼犍"。 2.梵语nirgrantha的省音译。佛教所说的外道之一,即露形外道。
忉利天
[相关解释]
1.梵语的音意兼译。即三十三天。六欲天之一。佛教谓须弥山顶四方各有八天城,合中央帝释所居天城,共三十三处,故云。即一般所说的天堂。
1.梵语的音意兼译。即三十三天。六欲天之一。佛教谓须弥山顶四方各有八天城,合中央帝释所居天城,共三十三处,故云。即一般所说的天堂。
情话
[相关解释]
1.知心话。 2.男女间所说表示爱情的话。
1.知心话。 2.男女间所说表示爱情的话。
所说
[相关解释]
1.说的话,言论。 2.说,陈说。
1.说的话,言论。 2.说,陈说。
所谓
[相关解释]
1.所说的,用于复说﹑引证等。 2.谓某些人所说的‖不承认之意。 3.所说的意思;意旨。常用于句末。 4.所以。谓,通"为"。
1.所说的,用于复说﹑引证等。 2.谓某些人所说的‖不承认之意。 3.所说的意思;意旨。常用于句末。 4.所以。谓,通"为"。
扑挑
[相关解释]
1.古代西域国名。其地望与对音所说不一﹐尚无定论。
1.古代西域国名。其地望与对音所说不一﹐尚无定论。
散花天女
[相关解释]
1.佛经故事里的人物。语本《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花散诸菩萨大弟子上,花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着不堕"。
1.佛经故事里的人物。语本《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花散诸菩萨大弟子上,花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着不堕"。
文不对题
[相关解释]
文章里写的跟题目对不上。也指所答非所问、或所说的与原来的话联系不上解释了半天,都文不对题。
文章里写的跟题目对不上。也指所答非所问、或所说的与原来的话联系不上解释了半天,都文不对题。
方等
[相关解释]
1.佛教语。方正平等﹐谓所说之理方正而平等。为一切大乘经教的通名。
1.佛教语。方正平等﹐谓所说之理方正而平等。为一切大乘经教的通名。
木解
[相关解释]
1.道教所说尸解的一种。谓借木解脱躯体而成仙。
1.道教所说尸解的一种。谓借木解脱躯体而成仙。
横打鼻梁
[相关解释]
1.方言。表示保证(办到所说的事)。
1.方言。表示保证(办到所说的事)。
此外
[相关解释]
1.除了所说的事物或情况之外的。
1.除了所说的事物或情况之外的。
毗沙门天王
[相关解释]
1.佛教语。梵语的译音。佛经所说四天王之一。又名多闻天王。俗称托塔天王。佛教中为护法的天神。我国唐宋时敕诸府﹑州﹑军建"天王堂"奉祀之。
1.佛教语。梵语的译音。佛经所说四天王之一。又名多闻天王。俗称托塔天王。佛教中为护法的天神。我国唐宋时敕诸府﹑州﹑军建"天王堂"奉祀之。
洞虚
[相关解释]
1.深幽。 2.指道教所说的洞天。
1.深幽。 2.指道教所说的洞天。
游魂汤
[相关解释]
1.迷魂汤。迷信所说地狱中使灵魂迷失本性的汤药。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
1.迷魂汤。迷信所说地狱中使灵魂迷失本性的汤药。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
漆齿
[相关解释]
1.古人所说的边远国名。一说古族名◇亦以泛指边远之国。
1.古人所说的边远国名。一说古族名◇亦以泛指边远之国。
演绎推理
[相关解释]
亦称演绎法”。简称演绎”。归纳推理”的对称。从包含一般性知识的前提推出包含特殊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这里所说的一般和特殊都是相对而言的。演绎推理全都是必然性推理。主要的形式是三段论。
亦称演绎法”。简称演绎”。归纳推理”的对称。从包含一般性知识的前提推出包含特殊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这里所说的一般和特殊都是相对而言的。演绎推理全都是必然性推理。主要的形式是三段论。
火风
[相关解释]
1.炎热的风。比喻恶劣的人际关系。 2.佛经所说"四大"中的火和风。
1.炎热的风。比喻恶劣的人际关系。 2.佛经所说"四大"中的火和风。
炉鼎
[相关解释]
1.炉灶与鼎。炼丹用具。多借指内丹家所说的丹田。 2.借指炼丹。 3.指庐山香炉峰。
1.炉灶与鼎。炼丹用具。多借指内丹家所说的丹田。 2.借指炼丹。 3.指庐山香炉峰。
牛头马面
[相关解释]
迷信所说地狱中两个鬼卒,一个头像牛,一个面如马。比喻形形色色的丑恶人物。
迷信所说地狱中两个鬼卒,一个头像牛,一个面如马。比喻形形色色的丑恶人物。
牟婆洛揭拉婆
[相关解释]
1.亦作"牟呼婆羯洛婆"。 2.梵语musaragalva的译音。佛教徒所说的七宝之一。即车渠。
1.亦作"牟呼婆羯洛婆"。 2.梵语musaragalva的译音。佛教徒所说的七宝之一。即车渠。
王少堂(1889-1968)
[相关解释]
扬州评话演员。江苏扬州人。七岁学艺,十二岁登台◇又师从康国华、刘春山。集各家之长,形成说表细腻、形神兼备的表演风格,有王家水浒”之称。曾任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所说《武松》、《宋江》,已整理出版。
扬州评话演员。江苏扬州人。七岁学艺,十二岁登台◇又师从康国华、刘春山。集各家之长,形成说表细腻、形神兼备的表演风格,有王家水浒”之称。曾任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所说《武松》、《宋江》,已整理出版。
珠寳
[相关解释]
1.原为佛经上所说转轮圣王的七种"王宝"之一,即神珠宝。武则天好佛,自称"金轮圣神皇帝",亦置"珠宝"等于宫廷。见《翻译名义集》卷三。 2.珍珠宝石。 3.喻指珠子菊。 4.喻指高贵的事物,高尚的思想。
1.原为佛经上所说转轮圣王的七种"王宝"之一,即神珠宝。武则天好佛,自称"金轮圣神皇帝",亦置"珠宝"等于宫廷。见《翻译名义集》卷三。 2.珍珠宝石。 3.喻指珠子菊。 4.喻指高贵的事物,高尚的思想。
禁中语
[相关解释]
1.指帝王在宫内与亲近者所说的不公开的话。
1.指帝王在宫内与亲近者所说的不公开的话。
福音
[相关解释]
①基督教徒称耶稣所说的话及其门徒所传布的教义。②比喻有利于公众的好消息希望你能带来~。
①基督教徒称耶稣所说的话及其门徒所传布的教义。②比喻有利于公众的好消息希望你能带来~。
离经叛道
[相关解释]
原指不遵循经书所说的道理,背离儒家的道统。现多比喻背离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或传统。
原指不遵循经书所说的道理,背离儒家的道统。现多比喻背离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或传统。
精怪
[相关解释]
迷信传说里所说多年的鸟兽草木等变成的妖怪。
迷信传说里所说多年的鸟兽草木等变成的妖怪。
红鸾
[相关解释]
1.神话传说中的红色仙鸟。 2.旧时星命家所说的吉星,主婚配等喜事。
1.神话传说中的红色仙鸟。 2.旧时星命家所说的吉星,主婚配等喜事。
蕊珠宫
[相关解释]
1.亦省称"蕊宫"。 2.道教经典中所说的仙宫。
1.亦省称"蕊宫"。 2.道教经典中所说的仙宫。
蝉化
[相关解释]
1.犹道教所说的羽化。
1.犹道教所说的羽化。
西牛货洲
[相关解释]
1.佛经所说的四大部洲之一。在须弥山西。
1.佛经所说的四大部洲之一。在须弥山西。
西瞿陀尼
[相关解释]
1.即西牛货洲。佛经所说四大部洲之一。参见"西牛货洲"。
1.即西牛货洲。佛经所说四大部洲之一。参见"西牛货洲"。
言之有故
[相关解释]
1.所说的话有根据。
1.所说的话有根据。
言之有理
[相关解释]
1.所说的话有道理。
1.所说的话有道理。
誓言
[相关解释]
1.誓师时所说的话。 2.泛指宣誓﹑发誓时说的话。 3.相互约定的话。 4.约誓﹔以言相约。
1.誓师时所说的话。 2.泛指宣誓﹑发誓时说的话。 3.相互约定的话。 4.约誓﹔以言相约。
记说
[相关解释]
1.记其所说。 2.记诵讲说。
1.记其所说。 2.记诵讲说。
诗云子曰
[相关解释]
1.《诗经》所说和孔子所言。二者均为历代儒者遵奉的信条。因用以泛指儒家言论或经典著作。
1.《诗经》所说和孔子所言。二者均为历代儒者遵奉的信条。因用以泛指儒家言论或经典著作。
转轮手枪
[相关解释]
1.手枪的一类,跟枪筒相连的部分有一个圆柱形的轮子,轮子上有若干孔,用来装子弹。扣动扳机,轮子随即转动,就有一颗子弹对正枪筒,受撞针撞击而发射出去。通常所说的左轮﹑六轮都是转轮手枪。
1.手枪的一类,跟枪筒相连的部分有一个圆柱形的轮子,轮子上有若干孔,用来装子弹。扣动扳机,轮子随即转动,就有一颗子弹对正枪筒,受撞针撞击而发射出去。通常所说的左轮﹑六轮都是转轮手枪。
辩护
[相关解释]
①为了保护别人或自己,提出理由、事实来说明某种见解或行为是正确合理的,或是错误的程度不如别人所说的严重不要替错误行为~ㄧ我们要为真理~。②法院审判案件时被告人为自己申辩或辩护人为被告人申辩~人 ㄧ~律师。
①为了保护别人或自己,提出理由、事实来说明某种见解或行为是正确合理的,或是错误的程度不如别人所说的严重不要替错误行为~ㄧ我们要为真理~。②法院审判案件时被告人为自己申辩或辩护人为被告人申辩~人 ㄧ~律师。
遗音
[相关解释]
1.谓留下声音。 2.指留下的声音。 3.不绝之馀音。形容音乐或诗歌极其美好。 4.前代留传下来的音乐。 5.哀声。 6.死者生前所说的话。 7.留下音信。
1.谓留下声音。 2.指留下的声音。 3.不绝之馀音。形容音乐或诗歌极其美好。 4.前代留传下来的音乐。 5.哀声。 6.死者生前所说的话。 7.留下音信。
酒话
[相关解释]
1.酒醉后所说的话。
1.酒醉后所说的话。
释提桓因
[相关解释]
1.梵语。佛教经典所称诸天的天主或能天帝。即佛经所说忉利天之主。全称释迦提桓因陀罗,略称"释帝"或"帝释"。
1.梵语。佛教经典所称诸天的天主或能天帝。即佛经所说忉利天之主。全称释迦提桓因陀罗,略称"释帝"或"帝释"。
里言
[相关解释]
1.内言。指国内情况的报告。 2.内言。指妇女在闺房所说的话。参见"里言不岀,外言不入"。
1.内言。指国内情况的报告。 2.内言。指妇女在闺房所说的话。参见"里言不岀,外言不入"。
金偈
[相关解释]
1.佛所说的韵语。
1.佛所说的韵语。
金口木舌
[相关解释]
1.汉扬雄《法言.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李轨注﹕"金宝其口﹐木质其舌﹐传言如此﹐则是仲尼常在矣。"汪荣宝义疏﹕"使诸儒金口而木舌者﹐欲其宣扬圣人制作之义﹐亦如奋木铎以警众也。""金口木舌"原指木铎﹐古时施行政教时﹐奋木铎以振告万民◇借喻为宣扬圣人教导的话。
1.汉扬雄《法言.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李轨注﹕"金宝其口﹐木质其舌﹐传言如此﹐则是仲尼常在矣。"汪荣宝义疏﹕"使诸儒金口而木舌者﹐欲其宣扬圣人制作之义﹐亦如奋木铎以警众也。""金口木舌"原指木铎﹐古时施行政教时﹐奋木铎以振告万民◇借喻为宣扬圣人教导的话。
银楼
[相关解释]
1.佛经中所说的银造的楼。 2.制造和买卖金银饰品的铺子。早期的银楼都由手工业者经营﹐边制边卖。以后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独立作坊﹐另设铺面出售产品﹐并兼营金银兑换业务。
1.佛经中所说的银造的楼。 2.制造和买卖金银饰品的铺子。早期的银楼都由手工业者经营﹐边制边卖。以后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独立作坊﹐另设铺面出售产品﹐并兼营金银兑换业务。
镬汤
[相关解释]
1.佛经所说"十八地狱"之一。用以烹罪人。 2.喻水深火热的处境。
1.佛经所说"十八地狱"之一。用以烹罪人。 2.喻水深火热的处境。
青童神
[相关解释]
1.道教所说的肝神。
1.道教所说的肝神。
音质
[相关解释]
1.即音色。参见"音色"。 2.录音或广播通讯上所说的音质,不仅指音色的好坏,也兼指声音的清晰或逼真的程度。
1.即音色。参见"音色"。 2.录音或广播通讯上所说的音质,不仅指音色的好坏,也兼指声音的清晰或逼真的程度。
顽石点头
[相关解释]
1.语本晋□□《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师被摈,南还,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湼盘经》,至阐提处,则说有佛性,且曰'如我所说,契佛心否?'群石皆为点头,旬日学众云集。"后因以"顽石点头"比喻道理讲得透彻,说服力强,足以使人信服。
1.语本晋□□《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师被摈,南还,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湼盘经》,至阐提处,则说有佛性,且曰'如我所说,契佛心否?'群石皆为点头,旬日学众云集。"后因以"顽石点头"比喻道理讲得透彻,说服力强,足以使人信服。
题目
[相关解释]
1.标题;篇目。 2.品评。 3.题识;名称。 4.试题;习题。 5.为问题。 6.主题;命题。 7.指话题。 8.借口;名义。 9.名堂;花样。 10.指迷信所说的命相。 11.见"题目正名"。
1.标题;篇目。 2.品评。 3.题识;名称。 4.试题;习题。 5.为问题。 6.主题;命题。 7.指话题。 8.借口;名义。 9.名堂;花样。 10.指迷信所说的命相。 11.见"题目正名"。
风景画
[相关解释]
以自然景观及村庄、都市为题材的绘画。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画本质上也是风景画,但通常所说的风景画,主要用于油画、水彩画等近代西方传入中国的画种。美术史上,风景画是由人物画的背景逐渐发展为独立画科的。
以自然景观及村庄、都市为题材的绘画。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画本质上也是风景画,但通常所说的风景画,主要用于油画、水彩画等近代西方传入中国的画种。美术史上,风景画是由人物画的背景逐渐发展为独立画科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