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82 查到相关战事的内容。
带有战事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事役
[相关解释]
1.劳役。 2.政务;公务。 3.指战事。
1.劳役。 2.政务;公务。 3.指战事。
休兵
[相关解释]
1.得到休整的军队。 2.使士兵休息。 3.停止战事。
1.得到休整的军队。 2.使士兵休息。 3.停止战事。
休牛
[相关解释]
1.归还军用的牛。谓停止战事。
1.归还军用的牛。谓停止战事。
休牛归马
[相关解释]
1.亦作"休牛散马"。 2.放归军用的牛马,表示停止战事。语本《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1.亦作"休牛散马"。 2.放归军用的牛马,表示停止战事。语本《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六出祁山
[相关解释]
三国蜀汉诸葛亮攻魏的战事。相传公元228-234年,诸葛亮六次出祁山(今甘肃礼县东)攻击曹魏,第一次因马谡战败而退兵,后五次因供给不继等原因不果。实际上,诸葛亮率军出祁山仅两次。
三国蜀汉诸葛亮攻魏的战事。相传公元228-234年,诸葛亮六次出祁山(今甘肃礼县东)攻击曹魏,第一次因马谡战败而退兵,后五次因供给不继等原因不果。实际上,诸葛亮率军出祁山仅两次。
兵不接刃
[相关解释]
1.作战时兵器没接触﹐谓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1.作战时兵器没接触﹐谓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兵事
[相关解释]
1.战事;战争。
1.战事;战争。
兵凶战危
[相关解释]
1.语出汉晁错《言兵事疏》"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故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卬之间耳。"后以"兵凶战危"谓战事凶险可怕。
1.语出汉晁错《言兵事疏》"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故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卬之间耳。"后以"兵凶战危"谓战事凶险可怕。
兵刀
[相关解释]
1.指兵器﹐借指战事。
1.指兵器﹐借指战事。
兵尘
[相关解释]
1.兵马的烟尘。亦借指战事。
1.兵马的烟尘。亦借指战事。
兵械
[相关解释]
1.兵器。 2.借指战事。
1.兵器。 2.借指战事。
兵甲
[相关解释]
1.兵器和铠甲。泛指武器﹑军备。 2.指士兵﹐军队。 3.战事;战争。
1.兵器和铠甲。泛指武器﹑军备。 2.指士兵﹐军队。 3.战事;战争。
兵销革偃
[相关解释]
1.销毁兵器﹐放下甲盾。谓太平无战事。
1.销毁兵器﹐放下甲盾。谓太平无战事。
兵难
[相关解释]
1.战事;战乱。
1.战事;战乱。
军役
[相关解释]
1.指为战事所服的劳役。
1.指为战事所服的劳役。
军拿
[相关解释]
1.战事连续不断。
1.战事连续不断。
击柝
[相关解释]
1.亦作"击"。亦作"击"。 2.敲梆子巡夜。亦喻战事﹐战乱。
1.亦作"击"。亦作"击"。 2.敲梆子巡夜。亦喻战事﹐战乱。
刀兵
[相关解释]
1.泛指武器。 2.指战事。
1.泛指武器。 2.指战事。
劘垒
[相关解释]
1.逼近敌人的营垒。亦指战事。
1.逼近敌人的营垒。亦指战事。
卧鼓
[相关解释]
1.息鼓。常示无战争﹐或战事已息止。
1.息鼓。常示无战争﹐或战事已息止。
四郎探母
[相关解释]
戏曲传统剧目。叙宋辽交兵,宋将杨延辉(四郎)被擒降辽,改名木易,招为驸马。十五年后,战事再起,杨母佘太君解粮至边关,延辉得妻铁镜公主之助,到宋营见母后连夜返辽。事为辽主萧后知悉,欲斩延辉,经铁镜求情得免。
戏曲传统剧目。叙宋辽交兵,宋将杨延辉(四郎)被擒降辽,改名木易,招为驸马。十五年后,战事再起,杨母佘太君解粮至边关,延辉得妻铁镜公主之助,到宋营见母后连夜返辽。事为辽主萧后知悉,欲斩延辉,经铁镜求情得免。
塞尘
[相关解释]
1.塞外的风尘。代指对外族的战事。
1.塞外的风尘。代指对外族的战事。
墨绖从戎
[相关解释]
1.亦作"墨缞从戎"。 2.古代居丧,在家守制,丧服用白色;如有战事须任军职者,则服黑以代,谓之"墨绖从戎"。
1.亦作"墨缞从戎"。 2.古代居丧,在家守制,丧服用白色;如有战事须任军职者,则服黑以代,谓之"墨绖从戎"。
失律
[相关解释]
1.军行无纪律。《易.师》"师出以律﹐失律﹐凶也。"后以指战事失利。 2.指诗﹑词不合格律。
1.军行无纪律。《易.师》"师出以律﹐失律﹐凶也。"后以指战事失利。 2.指诗﹑词不合格律。
师旅
[相关解释]
1.师﹑旅为古代军队编制。《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我师我旅。"郑玄笺"五百人为旅,五旅为师。"后因用以指军队。 2.指战事。 3.指众属吏。
1.师﹑旅为古代军队编制。《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我师我旅。"郑玄笺"五百人为旅,五旅为师。"后因用以指军队。 2.指战事。 3.指众属吏。
庙战
[相关解释]
1.朝廷对于战事的筹划和决策。
1.朝廷对于战事的筹划和决策。
庙算
[相关解释]
1.亦作"庙筭"。 2.朝廷或帝王对战事进行的谋划。
1.亦作"庙筭"。 2.朝廷或帝王对战事进行的谋划。
弥兵
[相关解释]
1.止息战事。弥,通"弭"。
1.止息战事。弥,通"弭"。
弭兵
[相关解释]
1.平息战事;停止战争。
1.平息战事;停止战争。
弭兵大会
[相关解释]
春秋后期晋、楚协调霸权之争的会盟。公元前579年,宋国执政华元约合晋、楚在宋结盟,约定彼此互不交兵等。前546年宋国执政向戌再约合晋、楚等国在宋结盟,规定除齐、秦外,各国须向晋、楚同样纳贡。此后数十年中原战事减少。
春秋后期晋、楚协调霸权之争的会盟。公元前579年,宋国执政华元约合晋、楚在宋结盟,约定彼此互不交兵等。前546年宋国执政向戌再约合晋、楚等国在宋结盟,规定除齐、秦外,各国须向晋、楚同样纳贡。此后数十年中原战事减少。
征鼙
[相关解释]
1.出征的鼓声。亦比喻战事。
1.出征的鼓声。亦比喻战事。
息燧
[相关解释]
1.熄灭烽火。指停止战事。
1.熄灭烽火。指停止战事。
息警
[相关解释]
1.不再告警。谓平静无战事。
1.不再告警。谓平静无战事。
戎事
[相关解释]
1.军事;战事。 2.指军容。
1.军事;战事。 2.指军容。
戎旃
[相关解释]
1.军旗。借指战事,军队。
1.军旗。借指战事,军队。
戎旆
[相关解释]
1.军旗。亦借指战事。
1.军旗。亦借指战事。
戎马仓皇
[相关解释]
1.谓战事紧急而忙于应付。
1.谓战事紧急而忙于应付。
战事
[相关解释]
1.军事行动;行阵征战之事。 2.泛指战争。
1.军事行动;行阵征战之事。 2.泛指战争。
战火
[相关解释]
1.战事;战争。
1.战事;战争。
战讯
[相关解释]
1.战事的消息。
1.战事的消息。
授兵
[相关解释]
1.古代藏兵器于国,有战事经祭告后发给兵士。
1.古代藏兵器于国,有战事经祭告后发给兵士。
散马
[相关解释]
1.谓把战马放散回山中。意谓战事不兴。太平天国时期,广东﹑广西一带天地会队伍自称为马,称起事为起马,称解散为散马。
1.谓把战马放散回山中。意谓战事不兴。太平天国时期,广东﹑广西一带天地会队伍自称为马,称起事为起马,称解散为散马。
散马休牛
[相关解释]
1.《书.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称不兴战事为"散马休牛"。
1.《书.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称不兴战事为"散马休牛"。
无士马
[相关解释]
1.指没有战事。
1.指没有战事。
无戎
[相关解释]
1.没有相助的人。 2.没有战事。
1.没有相助的人。 2.没有战事。
杨业(?-986)
[相关解释]
北宋大将。又名继业,麟州(治今陕西神木北)人。土豪出身,善骑射。初事北汉,任建雄军(今山西临汾)节度使,守卫北方,屡立战功,号称无敌”◇归宋,任知代州兼三交(今山西太原北)驻泊兵马部署,曾在雁门关大破契丹兵。公元986年,宋军北伐,他率西路军收复云州等地。不久因东路军在河北战败,他奉命掩护云州等地居民后撤,被辽军包围,负伤被俘,绝食而死。子延昭、孙文广在与辽、西夏的战事中,累立战功。他们的事迹在当时即被传颂,后逐渐演化为杨家将的故事传说。
北宋大将。又名继业,麟州(治今陕西神木北)人。土豪出身,善骑射。初事北汉,任建雄军(今山西临汾)节度使,守卫北方,屡立战功,号称无敌”◇归宋,任知代州兼三交(今山西太原北)驻泊兵马部署,曾在雁门关大破契丹兵。公元986年,宋军北伐,他率西路军收复云州等地。不久因东路军在河北战败,他奉命掩护云州等地居民后撤,被辽军包围,负伤被俘,绝食而死。子延昭、孙文广在与辽、西夏的战事中,累立战功。他们的事迹在当时即被传颂,后逐渐演化为杨家将的故事传说。
极役
[相关解释]
1.极尽战事。
1.极尽战事。
案甲休兵
[相关解释]
1.谓停止战事,休养士卒。
1.谓停止战事,休养士卒。
武偃
[相关解释]
1.战事停息。
1.战事停息。
死绥
[相关解释]
1.谓军队败退,;将领应当治罪。 2.效死沙场。 3.指死于战事者。
1.谓军队败退,;将领应当治罪。 2.效死沙场。 3.指死于战事者。
沈烽静柝
[相关解释]
1.亦作"沉烽静柝"。 2.烽火熄灭,柝声寂静。喻边疆无战事。
1.亦作"沉烽静柝"。 2.烽火熄灭,柝声寂静。喻边疆无战事。
洗甲
[相关解释]
1.洗净甲兵,以便收藏。谓停止战事。
1.洗净甲兵,以便收藏。谓停止战事。
火鸦
[相关解释]
1.吐绶鸡(火鸡)的别名。 2.用于战事的鸦形火器。 3.传说中能衔火的乌鸦。
1.吐绶鸡(火鸡)的别名。 2.用于战事的鸦形火器。 3.传说中能衔火的乌鸦。
烽鼓
[相关解释]
1.烽火和鼓鼙,皆军中用以报警者。 2.借指战事。
1.烽火和鼓鼙,皆军中用以报警者。 2.借指战事。
焚如
[相关解释]
1.谓火焰炽盛。亦指火灾或战事。 2.古代把人烧死的酷刑。
1.谓火焰炽盛。亦指火灾或战事。 2.古代把人烧死的酷刑。
狂突
[相关解释]
1.谓狂妄地挑起战事。
1.谓狂妄地挑起战事。
甲马
[相关解释]
1.铠甲和战马。泛指军备或战事。 2.迷信者所画的神符。 3.披甲的战马。
1.铠甲和战马。泛指军备或战事。 2.迷信者所画的神符。 3.披甲的战马。
畏刀避箭
[相关解释]
1.比喻遇战事退缩不前。
1.比喻遇战事退缩不前。
监战
[相关解释]
1.监督战事。 2.指督战官。
1.监督战事。 2.指督战官。
禁攻寝兵
[相关解释]
1.谓止息战事。
1.谓止息战事。
秋战
[相关解释]
1.指秋季防御外族骚扰边境的战事。 2.指秋试。
1.指秋季防御外族骚扰边境的战事。 2.指秋试。
积节
[相关解释]
1.谓多有战事。《战国策.秦策三》﹕"楚破﹐秦不能与齐县衡矣。秦三世积节于韩魏﹐而齐之德新加。"鲍彪注﹕"节﹐犹事也。言累有战伐之事。"一说﹐积往来之节。见吴师道补正引刘辰翁语。
1.谓多有战事。《战国策.秦策三》﹕"楚破﹐秦不能与齐县衡矣。秦三世积节于韩魏﹐而齐之德新加。"鲍彪注﹕"节﹐犹事也。言累有战伐之事。"一说﹐积往来之节。见吴师道补正引刘辰翁语。
称警
[相关解释]
1.有战事警报。
1.有战事警报。
税介
[相关解释]
1.解甲。谓战事止息。税﹐通"捝"﹑"脱"。
1.解甲。谓战事止息。税﹐通"捝"﹑"脱"。
签军
[相关解释]
1.金元间凡遇战事﹐签发所有汉人丁壮当兵﹐谓之签军。 2.指被强行抽调的丁壮组成的军队。
1.金元间凡遇战事﹐签发所有汉人丁壮当兵﹐谓之签军。 2.指被强行抽调的丁壮组成的军队。
胆大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相关解释]
剧本。德国布莱希特作于1938年。在欧洲三十年战争期间,绰号胆大妈妈”的随军商贩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哑巴女儿,拉着货车走遍战区。她虽饱受战祸之苦,但为了多赚点钱,希望战争进行下去。当战事暂时停止时,她破产了。
剧本。德国布莱希特作于1938年。在欧洲三十年战争期间,绰号胆大妈妈”的随军商贩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哑巴女儿,拉着货车走遍战区。她虽饱受战祸之苦,但为了多赚点钱,希望战争进行下去。当战事暂时停止时,她破产了。
腹书
[相关解释]
1.秦末﹐陈涉﹑吴广欲举事﹐丹书于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其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怪之。事见《史记.陈涉世家》◇因以"腹书"指战事或祸乱的先兆。
1.秦末﹐陈涉﹑吴广欲举事﹐丹书于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其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怪之。事见《史记.陈涉世家》◇因以"腹书"指战事或祸乱的先兆。
西线无战事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德国雷马克作于1929年。十九岁的保罗和他的同学们被送往西线作战。他们经历了战争的野蛮和残酷,先后战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的1918年10月的某一天,保罗中弹丧命,而这一天,部队向上报告时只有简短的一句话西线无战事。”
长篇小说。德国雷马克作于1929年。十九岁的保罗和他的同学们被送往西线作战。他们经历了战争的野蛮和残酷,先后战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的1918年10月的某一天,保罗中弹丧命,而这一天,部队向上报告时只有简短的一句话西线无战事。”
论战
[相关解释]
1.谈论战事。 2.在政治上﹑学术上因意见不同而争论。
1.谈论战事。 2.在政治上﹑学术上因意见不同而争论。
起戎
[相关解释]
1.引起战事。 2.起兵。
1.引起战事。 2.起兵。
轻战
[相关解释]
1.谓轻忽战事,不怕打仗。 2.谓轻率出战。
1.谓轻忽战事,不怕打仗。 2.谓轻率出战。
边兵
[相关解释]
1.守边之兵;边防部队。 2.指边境战事。 3.边防用的武器。 4.边防。
1.守边之兵;边防部队。 2.指边境战事。 3.边防用的武器。 4.边防。
边尘
[相关解释]
边野之地的风尘。比喻战事边尘再起|何日边尘静,庭前征马还。
边野之地的风尘。比喻战事边尘再起|何日边尘静,庭前征马还。
边尘不惊
[相关解释]
1.喻边境安定无战事。
1.喻边境安定无战事。
边役
[相关解释]
1.边地的徭役。 2.边境战事。
1.边地的徭役。 2.边境战事。
边戎
[相关解释]
1.亦作"邉戎"。 2.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 3.边地战事;守边。
1.亦作"邉戎"。 2.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 3.边地战事;守边。
边烽
[相关解释]
1.亦作"邉烽"。 2.边疆报警的烽火。 3.指代边境上的战事。 4.借指边疆。
1.亦作"邉烽"。 2.边疆报警的烽火。 3.指代边境上的战事。 4.借指边疆。
连天烽火
[相关解释]
1.形容战事遍及各地。
1.形容战事遍及各地。
连烽
[相关解释]
1.连延的烽燧。 2.喻战事。
1.连延的烽燧。 2.喻战事。
都尉
[相关解释]
武官名。始置于战国,位略低于将军。秦时设郡,掌郡内军事。西汉时为郡守之辅佐,掌全郡军事。东汉时废,但在边郡仍设置,或遇有战事时临时设置。唐代至明代为勋官称号,有轻车都尉、骑都尉等。清代时为三四品武散官。
武官名。始置于战国,位略低于将军。秦时设郡,掌郡内军事。西汉时为郡守之辅佐,掌全郡军事。东汉时废,但在边郡仍设置,或遇有战事时临时设置。唐代至明代为勋官称号,有轻车都尉、骑都尉等。清代时为三四品武散官。
雄鸡夜鸣
[相关解释]
1.古代认为雄鸡夜鸣为异常现象﹐预兆战事。
1.古代认为雄鸡夜鸣为异常现象﹐预兆战事。
鞞鼓
[相关解释]
1.古代用于祀神之鼓,属六鼓中雷鼓一类。 2.古代军中所用之乐鼓。 3.借指战事。
1.古代用于祀神之鼓,属六鼓中雷鼓一类。 2.古代军中所用之乐鼓。 3.借指战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