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悔的内容。
带有悔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虎不河 [相关解释]
1.《诗.小雅.小昮》"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原谓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在元剧中以"一虎不河"比喻不顾一切。
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相关解释]
1.谓一言既出,即不能反悔,如白之染黑,不可复白。
三车 [相关解释]
1.佛教语。喻三乘。谓以羊车喻声闻乘(小乘),以鹿车喻缘觉乘(中乘),以牛车喻菩萨乘(大乘)。见《法华经.譬喻品》。 2.唐窥基博通释典,尝至太原传法,以三车自随,前车载释典,中车自乘,后车载妓仆食馔。路遇一老父点化,顿悔前非,只身前往◇成为法相宗大师。见宋赞宁《唐京兆大慈恩寺窥基传》。诗文中亦有用其事者。
上蔡苍鹰 [相关解释]
1.秦李斯专权,为赵高所陷,下狱。伏诛前,顾其子曰欲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后因以"上蔡苍鹰"为典,指不知激流勇退,以致罹祸而悔恨莫及。
不悛 [相关解释]
1.不悔改。
东门黄犬 [相关解释]
1.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事见《史记·李斯列传》◇以"东门黄犬"作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
中悔 [相关解释]
1.中途反悔;后悔。
临事而惧 [相关解释]
1.谓遇事谨慎戒惧。语出《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临崖勒马 [相关解释]
1.喻临危时能及时悔悟回头。
为恶不悛 [相关解释]
1.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九德 [相关解释]
1.古谓贤人所具备的九种优良品格。九德内容,说法不一。《书.皋陶谟》"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禹曰'何?'皐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孔传"言人性行有九德以考察,真伪则可知。"《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心能制义曰度,德正应和曰莫,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类,教诲不倦曰长,赏庆刑威曰君,慈和徧服曰顺,择善而从之曰比,经纬天地曰文。九德不愆,作事无悔。"《逸周书.常训》"九德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二话 [相关解释]
别的话;不同的意见(指后悔、抱怨、讲条件等,多用于否定句)~不提ㄧ尽管吩咐就是了,我决无~。
五盖 [相关解释]
1.佛教称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为"五盖"。谓能盖覆真性。
亢位 [相关解释]
1.指《易.干》第六爻的爻位。《干》卦"上九"(即第六爻)的爻辞为"亢龙有悔",故称其爻位为亢位。相传孔子解释何谓"亢龙有悔"时说"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后因以"亢位"为前朝失位﹑后代受禅之兆。
亢悔 [相关解释]
1.见"亢龙有悔"。
亢龙有悔 [相关解释]
1.《易.干》"上九,亢龙有悔。"孔颖达疏"上九,亢阳之至,大而极盛,故曰亢龙,此自然之象。以人事言之,似圣人有龙德,上居天位,久而亢极,物极则反,故有悔也。"谓居高位而不知谦退,则盛极而衰,不免败亡之悔。
今是昨非 [相关解释]
1.亦作"今是昔非"。 2.现在对,而过去错了‖有悔悟之意。语出晋陶潜《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伤悔 [相关解释]
1.深悔。
伤逝 [相关解释]
①哀念死去的人伤逝之情,难以言表。②短篇小说。鲁迅作。1925年发表。青年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冲破旧礼教束缚而同居,两人沉溺于小家庭幸福之中,不思进取。不久,涓生被教育局解除职务,家庭生活陷入窘境。子君被迫回到老家抑郁而死,涓生怀着沉重的哀伤和悔恨,重新探索人生之路。
余悔 [相关解释]
1.事后的悔恨。
倩女离魂 [相关解释]
1.据《太平广记》卷三五八引唐陈玄佑《离魂记》载清河张镒曾欲以幼女倩娘许配外甥王宙,后又悔约别许他人,至倩娘抑郁成病。一日,王庙乘船离去,夜半时倩娘忽至,遂相偕赴蜀。居五年,生二子◇同归宁,镒大惊,以其女病卧闺中未尝外出。病女得讯出迎,与宙妻合为一体。镒乃知出奔之女即倩娘精魂所化◇遂用为典故。
僧自恣日 [相关解释]
1.佛教以农历七月十五日为"僧自恣日"。此日僧众举罪悔过,无忌无隐,故称。也称佛欢喜日。参阅《翻译名义集.众善行法》。
六州铁 [相关解释]
1.《资治通鉴.唐昭宣帝天佑三年》载﹐罗绍威为天雄节度使﹐辖魏博六州四十三县。罗以魏博自田承嗣时所置牙军五千人﹐挟持军帅﹐骄横难制﹐乃阴借朱全忠军十万入魏博﹐尽杀牙兵。半年中罗绍威供应军需﹐耗费不赀;虽剪除骄兵﹐但亦自此衰弱。"绍威悔之﹐谓人曰'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后以"六州铁"为铸成大错之典。
兵戈 [相关解释]
①兵器。也指军队兵戈既逼,虽悔何追。②指战争欲兴兵戈,以诛暴楚。
出乎反乎 [相关解释]
1.犹言出尔反尔。谓翻悔或说了不照着做。
击掌 [相关解释]
①拍手~称好ㄧ~为号。②双方相互拍击手掌,表示对所立誓言,永不反悔~为盟。
前悔 [相关解释]
1.以前的悔恨;悔恨过去。
十重 [相关解释]
1.佛家语。一条重要的戒律。与四十八轻戒相对。即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瞋心不受悔戒﹑谤三宝戒。违犯此十条者构成破门罪,将被逐出僧团。
反复 [相关解释]
①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思考 ㄧ~实践。②颠过来倒过去;翻悔~无常ㄧ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决不~。③重复的情况斗争往往会有~。
反悔 [相关解释]
翻悔一言为定,决不~。
反水 [相关解释]
〈方〉①叛变。②反悔;变卦。
反汗 [相关解释]
1.《汉书·刘向传》"《易》曰'涣汗其大号。'言号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今出善令,未能逾时而反,是反汗也。"以汗出而不能反喻令出不能收◇因以"反汗"指翻悔食言或收回成命。
反过 [相关解释]
1.犹悔过。
反顾 [相关解释]
①回头看乘鄂渚而反顾兮,e025G锒之绪风。②翻悔义无反顾。
叩心 [相关解释]
1.捶胸。悔恨﹑悲痛的样子。
叹悔 [相关解释]
1.嗟叹后悔。
叹黄犬 [相关解释]
1.《史记.李斯列传》"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后因以"叹黄犬"为悔恨贪富贵而取祸之典。
咋舌 [相关解释]
咬住自己的舌头。因悔恨、害怕而不敢说话诉者覆得罪,由是咋舌不敢言。也形容因惊讶而说不出话来的样子令人咋舌|闻者咋舌。
咎悔 [相关解释]
1.灾祸;灾患。 2.指悔过,追悔自责。
咎毁 [相关解释]
1.归咎,诋毁。 2.犹咎悔。
咸阳 [相关解释]
1.指秦桧。《战国策.秦策四》载﹐齐﹑韩﹑魏攻秦﹐昭王割三城以求和﹐且曰"宁亡三城而悔﹐无危咸阳而悔也。"南宋丞相秦桧割地媚金以求偏安﹐事类昭王。秦都咸阳而桧姓秦﹐故时人以"咸阳"称之。
商丘市 [相关解释]
在河南省东部、陇海铁路线上。1950年设市。人口286万(1995年)。是河南、山东、安徽三省物资重要集散地。市郊名胜古迹有文雅台、三陵台、八关斋、阏伯台、壮悔堂、微子墓等。
嗟悔 [相关解释]
〈书〉叹息悔恨~无及。
噬脐 [相关解释]
1.亦作"噬齐"。 2.自啮腹脐。喻后悔不及。
噬脐无及 [相关解释]
1.亦作"噬脐莫及"。 2.自咬腹脐够不着。比喻后悔不及。
噬脐莫及 [相关解释]
语出《左传·庄公六年》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齐同脐”。意谓若不早作打算,以后就会像咬自己的肚脐而够不着一样没有办法了◇以噬脐莫及”比喻后悔莫及。
回改 [相关解释]
1.翻悔,改口。
回棋 [相关解释]
悔棋。
坠甑 [相关解释]
1.堕甑。谓错谬已铸,后悔无益;或事已过去,不值得置意。
外卦 [相关解释]
1.重卦中的上卦,即六十四卦中的上三爻。亦称悔。
外强中干 [相关解释]
表面上似乎强大,而实质上很虚弱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
失悔 [相关解释]
1.后悔。
契面银 [相关解释]
1.照契约原定数目按一定成数付出的回赎或悔约的补偿费用。
媿悔 [相关解释]
1.惭愧懊悔。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相关解释]
绍剧剧目。贝庚(执笔)、顾锡东改编。取材于《西游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碗子山白骨精欲吃唐僧肉,三次幻化人形诱骗,都被孙悟空识破。唐僧中妖精所设离间计,逐走悟空,致被妖精所擒。八戒去花果山求援,悟空不计前嫌,下山灭妖,使唐僧悔悟。
寡悔 [相关解释]
1.少懊悔。
将相和(将jiàng) [相关解释]
京剧剧目。1950年翁偶虹、王颉竹据《完璧归赵》、《渑池会》、《廉颇负荆》三剧改编而成。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因功封为丞相,上将廉颇不服,屡次向蔺寻衅,蔺以国家为重,始终忍让。廉得知蔺苦心后,深感愧悔,到相府负荆请罪。
小明 [相关解释]
1.《诗.小雅》篇名。《诗.小雅.小明序》"小明﹐大夫悔仕于乱世也。"后用为悔仕乱世的典实。
尤侗(1618-1704) [相关解释]
清代文学家、戏曲家。字同人、展成,号悔庵、艮斋、西堂老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官至翰林院检讨,曾参加编修《明史》。有《西堂全集》、《鹤栖堂稿》。
尤悔 [相关解释]
1.指过失与悔恨。语出《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屏翳 [相关解释]
1.古代传说中的神名。(1)指云神。《楚辞.九歌.云中君》汉王逸注"云神,丰隆也,一曰屏翳。"前蜀杜光庭《皇太子宴诸将祈晴感应灵宝斋词》"群山晓碧,天高而屏翳收云;六合风清,日迫而羲和弄辔。"(2)指雨师。《山海经.海外东经》"雨师妾在其北"晋郭璞注"雨师,谓屏翳也。"《文选.陆机诗之一》"望舒离金虎,屏翳吐重阴。"李善注引王逸曰"屏翳,雨师名也。"唐张说《喜雨赋》"屏翳惭其废职,祝融悔其迁怒。"(3)指雷师。《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时若薭薭将混浊兮,召屏翳诛风伯而刑雨师。"张守节正义引韦昭曰"雷师也。"
布萨 [相关解释]
1.梵文upavasatha的音译。意译为净住,善宿,长养,断增长。佛教仪式。指出家僧尼每半月(十五日与二十九日或三十日)集会一次,专诵戒律,称为"说戒",谓能长养善法,增长善法。在诵戒律时,信徒也向大众忏悔所犯罪过,称为"断增长",意谓断恶长善。
开弓没有回头箭 [相关解释]
1.比喻做事认定方向,决不反悔。
忆鹤华亭 [相关解释]
1.晋陆机,华亭人,遭谗被杀,临刑前慨叹"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晋书.陆机传》◇用为被杀害前怀念家乡的典故。
忏度 [相关解释]
1.为死者拜祷忏悔使脱离苦海。度,超度。
忏悔 [相关解释]
佛教仪式。原为对人坦白自己的过错、求容忍宽恕之意。佛教制度规定,出家人每半月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说过悔改的机会◇成为专以脱罪祈福为目的的宗教仪式。
忏悔录 [相关解释]
自传体长篇小说。法国卢梭作于1781-1788年。共两部。描写作者童年时代的痛苦和少年时代的流浪生活以及作者在贵族寡妇德·瓦朗夫人身边的种种际遇。1740年后在巴黎结交社会名流。婚后有了五个孩子,却把他们送进育婴堂。在创作《爱弥儿》和《新爱洛绮丝》时,患了受迫害狂想症。终因《爱弥儿》激怒当局而逃往英国。
忏摩 [相关解释]
1.忏悔。梵文ksama的音译。
忏洗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谓清心悔罪。
忏礼 [相关解释]
1.忏悔礼拜。
忏祈 [相关解释]
1.悔罪祈福。
忏舌 [相关解释]
1.谓自陈己过表示忏悔。
忏谢 [相关解释]
1.犹忏悔。谢,自以为过。
忏陈 [相关解释]
1.犹忏悔。陈,自陈己过。
忏除 [相关解释]
1.忏悔以去除(恶业)。
怙终不悔 [相关解释]
1.见"怙终不悛"。
怙终不悛 [相关解释]
1.有所恃而终不悔改。语本《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孔传"怙奸自终,当刑杀之。"
怨恨 [相关解释]
1.仇恨;强烈不满。 2.感伤不平。 3.悔恨。 4.埋怨。
怨悔 [相关解释]
1.犹悔恨。
怨艾 [相关解释]
1.悔恨;怨恨。
怯悔 [相关解释]
1.又怕又悔。
恚悔 [相关解释]
1.悔恨。
恨心 [相关解释]
1.怨恨之心;悔恨之心。
恨悔 [相关解释]
1.悔恨。
恫悔 [相关解释]
1.痛悔。
恼悔 [相关解释]
1.悔恨。
[相关解释]
1.见"悔吝"。
悔之不及 [相关解释]
1.同"悔之无及"。
悔之无及 [相关解释]
1.后悔已来不及。
悔之晩矣 [相关解释]
1.后悔已来不及了。
悔事 [相关解释]
1.引以为憾的事。
悔亡 [相关解释]
1.祸害消除。
悔亲 [相关解释]
1.订婚后一方毁弃婚约。
悔其少作 [相关解释]
1.谓不满其年轻时未成熟的作品。
悔厉 [相关解释]
1.悔恨其过严。 2.悔过自勉。
悔口 [相关解释]
1.因翻悔而改口。
悔叹 [相关解释]
1.见"悔叹"。
悔吝 [相关解释]
1.亦作"悔恡"。亦作"悔"。 2.灾祸。 3.悔恨。 4.谓追悔顾惜。
悔咎 [相关解释]
1.过错;祸殃。 2.追悔前非。
悔寤 [相关解释]
1.见"悔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