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8 查到相关德化的内容。
带有德化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周南 [相关解释]
1.《诗.国风》之一◇人认为《周南》所收大抵为今陕西﹑河南﹑湖北之交的民歌,颂扬周德化及南方『以后被作为诗教的典范。 2.代称周公。因成周以南之地为周公旦的采邑,故称。 3.地名。指成周(今河南洛阳)以南。《韩非子.说林下》"周南之战,公孙喜死焉。"一说即洛阳。参阅《史记.太史公自序》裴髎集解引徐广注。 4.《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后因以"周南"为滞留某地而毫无建树之典。
在宥 [相关解释]
1.《庄子.在宥》"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郭象注"宥使自在则治,治之则乱也。"成玄英疏"宥,宽也。在,自在也……《寓言》云,闻诸贤圣任物自在宽宥,即天下清谧。"后因以"在宥"指任物自在,无为而化。多用以赞美帝王的"仁政"﹑"德化"。
地德 [相关解释]
1.大地的本性;大地的德化恩泽。 2.谓大地赐恩。 3.土地所产之物,指五谷。
大冯君 [相关解释]
1.称汉冯野王『冯奉世子冯野王﹑冯立兄弟先后为上郡太守﹐皆居职公廉﹐时人称之为大﹑小冯君。《汉书.冯奉世传》"吏民嘉美野王﹑立相代为太守﹐歌之曰'大冯君﹑小冯君﹐兄弟继踵相因循﹐聪明贤知惠吏民﹐政如鲁卫德化钧﹐周公﹑康叔犹二君。'"后因以"大冯小冯"为称誉家族中人相继为官而均有显着政绩的典实。
如云 [相关解释]
1.形容盛多。 2.发美长貌。 3.比喻德化广大。
姬化 [相关解释]
1.谓周文王姬昌的德化。
威化 [相关解释]
1.声威德化。
宣风 [相关解释]
1.宣扬风教德化。
山东诏 [相关解释]
1.《汉书.贾山传》"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后因以"山东诏"为诏书的美称。
并容徧覆 [相关解释]
1.广为包容覆庇。喻德化之广。
建窑 [相关解释]
1.宋代著名瓷窑。窑,同"窑"。(1)窑址原在福建建安(今建瓯),后迁建阳。所烧黑釉瓷器,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兔毫盏",当时被誉为上品。器底刻有"供御"﹑"进瑆"等字样。明曹昭《格古要论.古建窑》"建窑器出福建,其碗盏多是……色黑而滋润。有黄兔斑滴珠大者真,但体极厚,俗甚少见薄者。"清朱琰《陶说.古窑考》"宋时……以建安兔毫眐为上品,价亦甚高。"(2)窑址在福建德化。又称德化窑。所烧瓷器色白润,称建瓷,又称白瓷,以佛像最佳。清朱琰《陶说.古窑考》"建窑,在福建泉州府德化县。"
弘化 [相关解释]
1.弘扬德化。
德化 [相关解释]
1.谓以德行感化。 2.犹德教。
慕德 [相关解释]
1.向慕德化。
沾化 [相关解释]
1.感受德化。 2.滋润化育。
渊明醉石 [相关解释]
1.江州德化县楚城乡(在今江西省九江市),乃晋陶渊明所居之地。宋宣和初,部刺史即其地立陶渊明祠。祠前横小溪,溪中盘屹一石,人称之为渊明醉石。土人遇重九日,即携酒撷菊,酹奠祠下,岁以为常。见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四。按渊明醉石,其地说法不一。
照邻 [相关解释]
1.犹言德化广被。
狎雉驯童 [相关解释]
1.汉鲁恭宰中牟,以德化民。时郡国螟蝗伤稼,独不入其境;有母雉将雏过童子旁,童子仁而不捕。事见《后汉书.鲁恭传》◇因以"狎雉驯童"誉人政绩。
瓷仙 [相关解释]
1.瓷器的人物造像。向以福建省德化县(建窑)所制白瓷为最精,旧时多塑仙佛,因统称"瓷仙"。
绍衣 [相关解释]
1.《书.康诰》"今民将在祇遹乃文考,绍闻衣德言。"孔传"今治民将在敬循汝文德之父,继其所闻,服行其德言,以为政教。"孙星衍疏"依或为衣。言今之人,将在敬述文王,继其旧闻,依其德言。"曾运干正读"衣当为殷……言今民将察汝之敬述乃文考,绍文考所闻殷之德言与否也。"诸说不异◇以"绍衣"为典故,谓承继旧闻善事,奉行先人之德化教言。
英华 [相关解释]
1.言花木之美。也引申为在上者之德化。 2.精英华彩。 3.谓华饰璀璨。 4.美好的声誉。
草偃 [相关解释]
1.《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比喻在上者能以德化民,则民之向化,犹风吹草仆,相率从善。
让畔 [相关解释]
1.古代传说由于圣王的德化﹐种田人互相谦让﹐在田界处让对方多占有土地。《史记.五帝本纪》﹕"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又《周本纪》﹕"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后遂用作称颂君王德政的典故。
载德 [相关解释]
1.犹积德。 2.施行德化。 3.具备高尚的道德。
风猷 [相关解释]
1.风教德化。 2.指人的风采品格。
饥德 [相关解释]
1.谓如饥似渴地思受其德化。
鲁雉 [相关解释]
1.典出《后汉书.鲁恭传》"﹝鲁恭﹞拜中牟令。恭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往廉之。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亲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瞿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安。"后以"鲁雉"谓地方官吏施行仁政,犹如鲁恭化及田雉。
鸾枳叹 [相关解释]
1.《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无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涣谢遣曰'枳棘非鸾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今日太学曳长裾,飞名誉,皆主簿后耳。'"后称贤者屈就卑小官职的感叹为"鸾枳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