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57 查到相关征伐的内容。
带有征伐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征
[相关解释]
1.初次征伐。 2.征伐一次。
1.初次征伐。 2.征伐一次。
七伐
[相关解释]
1.语出《书.牧誓》"夫子勖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孔传"伐谓击刺,少则四五,多则六七,以为例。"后以"七伐"指四处征伐。
1.语出《书.牧誓》"夫子勖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孔传"伐谓击刺,少则四五,多则六七,以为例。"后以"七伐"指四处征伐。
上征
[相关解释]
1.上升。 2.引申为向前发展。 3.谓溯流而上。 4.指春秋时吴﹑越﹑楚诸国征伐中原各诸侯国。
1.上升。 2.引申为向前发展。 3.谓溯流而上。 4.指春秋时吴﹑越﹑楚诸国征伐中原各诸侯国。
专征
[相关解释]
1.受命自主征伐。 2.指擅自进行征伐。
1.受命自主征伐。 2.指擅自进行征伐。
东征
[相关解释]
1.向东征伐。 2.东行。
1.向东征伐。 2.东行。
东征西怨
[相关解释]
1.语本《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本谓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因以"东征西怨"谓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1.语本《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本谓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因以"东征西怨"谓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东征西讨
[相关解释]
1.谓四处征伐。
1.谓四处征伐。
九伐
[相关解释]
1.古代指对九种罪恶的讨伐。 2.泛指征伐。
1.古代指对九种罪恶的讨伐。 2.泛指征伐。
事须
[相关解释]
1.谓情势应该如此,理应如此。《古文苑·曹公卞夫人与杨太尉夫人袁氏书》"主簿股肱近臣﹐征伐之计﹐事须敬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且须调习器械﹐务令快利;秣饲牛畜﹐事须肥健。"唐刘禹锡《和仆射牛相公寓言》诗之二"只恐重重世缘在﹐事须三度副苍生。"一说"事须"为唐宋习用语。
1.谓情势应该如此,理应如此。《古文苑·曹公卞夫人与杨太尉夫人袁氏书》"主簿股肱近臣﹐征伐之计﹐事须敬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且须调习器械﹐务令快利;秣饲牛畜﹐事须肥健。"唐刘禹锡《和仆射牛相公寓言》诗之二"只恐重重世缘在﹐事须三度副苍生。"一说"事须"为唐宋习用语。
伐国
[相关解释]
1.征伐别国。
1.征伐别国。
作牧
[相关解释]
1.畜牧,放牧。 2.周代,侯伯有功德者,加命为州长,得专征伐于诸侯,谓"作牧"。 3.泛指担任州郡地方长官。
1.畜牧,放牧。 2.周代,侯伯有功德者,加命为州长,得专征伐于诸侯,谓"作牧"。 3.泛指担任州郡地方长官。
允武
[相关解释]
1.指征伐之事。
1.指征伐之事。
六月
[相关解释]
1.《诗.小雅》篇名。序云"《六月》﹐宣王北伐也。"《国语.晋语四》"秦伯赋《六月》。"韦昭注"《六月》﹐道尹吉甫佐宣王征伐﹐复文武之业。《小雅》其诗云'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国。'此言重耳为君﹐必霸诸侯以匡佐天子。"后多用以指卫国定乱的正义之师。
1.《诗.小雅》篇名。序云"《六月》﹐宣王北伐也。"《国语.晋语四》"秦伯赋《六月》。"韦昭注"《六月》﹐道尹吉甫佐宣王征伐﹐复文武之业。《小雅》其诗云'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二章曰'以佐天子。'三章曰'共武之服﹐以定王国。'此言重耳为君﹐必霸诸侯以匡佐天子。"后多用以指卫国定乱的正义之师。
兮甲盘
[相关解释]
1.也称兮田盘﹑兮伯盘或兮伯吉父盘。西周晩期青铜器。宋代出土。铭文一百三十三字。记述兮甲(即尹吉甫)随从周宣王征伐玭狁﹐对南淮夷征收赋贡之事。清吴式芬《攈古录》卷三作"兮田盘"﹐吴大澄《愙斋集古录》卷十六作"兮伯盘"﹐方浚益《缀遗斋彝器考释》卷七作"兮伯吉父盘"。参阅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
1.也称兮田盘﹑兮伯盘或兮伯吉父盘。西周晩期青铜器。宋代出土。铭文一百三十三字。记述兮甲(即尹吉甫)随从周宣王征伐玭狁﹐对南淮夷征收赋贡之事。清吴式芬《攈古录》卷三作"兮田盘"﹐吴大澄《愙斋集古录》卷十六作"兮伯盘"﹐方浚益《缀遗斋彝器考释》卷七作"兮伯吉父盘"。参阅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
出师无名
[相关解释]
1.谓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兵征伐。
1.谓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兵征伐。
力役
[相关解释]
1.以武力征伐。 2.劳役。 3.征用民力。 4.服役;干体力活。
1.以武力征伐。 2.劳役。 3.征用民力。 4.服役;干体力活。
力征
[相关解释]
1.以武力征伐。
1.以武力征伐。
力正
[相关解释]
1.谓以强力争取。 2.以武力征伐。
1.谓以强力争取。 2.以武力征伐。
北征
[相关解释]
1.犹北伐,向北征伐。 2.北行,北上。
1.犹北伐,向北征伐。 2.北行,北上。
南征
[相关解释]
1.南行。 2.征伐南方。
1.南行。 2.征伐南方。
卢弓
[相关解释]
1.黑色弓。古代诸侯有大功,则天子赐予黑色弓矢,以之象征征伐之权。
1.黑色弓。古代诸侯有大功,则天子赐予黑色弓矢,以之象征征伐之权。
启伐
[相关解释]
1.开始征伐。
1.开始征伐。
四伐
[相关解释]
1.用武器击刺四次。 2.古代乐舞以"四伐"象征征伐四方。
1.用武器击刺四次。 2.古代乐舞以"四伐"象征征伐四方。
天征
[相关解释]
1.天子的征伐。
1.天子的征伐。
天讨
[相关解释]
1.上天的惩治。《书.皋陶谟》"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后以王师征伐为"天讨"﹐意谓禀承天意而行。
1.上天的惩治。《书.皋陶谟》"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后以王师征伐为"天讨"﹐意谓禀承天意而行。
宣麻
[相关解释]
1.唐宋拜相命将,用白麻纸写诏书公布于朝,称为"宣麻"◇遂以为诏拜将相之称。《新唐书.百官志一》"开元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凡拜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
1.唐宋拜相命将,用白麻纸写诏书公布于朝,称为"宣麻"◇遂以为诏拜将相之称。《新唐书.百官志一》"开元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凡拜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
小军旅
[相关解释]
1.谓不须王亲行而遣卿大夫率领的征伐。
1.谓不须王亲行而遣卿大夫率领的征伐。
师田
[相关解释]
1.征伐与田猎。
1.征伐与田猎。
彤弓
[相关解释]
1.朱漆弓。古代天子用以赐有功的诸侯或大臣使专征伐。 2.《诗.小雅》篇名。古代天子宴享有功诸侯赐以弓矢时的乐歌。
1.朱漆弓。古代天子用以赐有功的诸侯或大臣使专征伐。 2.《诗.小雅》篇名。古代天子宴享有功诸侯赐以弓矢时的乐歌。
征伐
[相关解释]
1.讨伐。
1.讨伐。
征进
[相关解释]
1.进军征伐。
1.进军征伐。
抚征
[相关解释]
1.安抚和征伐。 2.亦作"抚正"。犹安定。
1.安抚和征伐。 2.亦作"抚正"。犹安定。
搂伐
[相关解释]
1.拉拢﹑挟持他国一起征伐。语出《孟子.告子下》"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
1.拉拢﹑挟持他国一起征伐。语出《孟子.告子下》"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
政适
[相关解释]
1.讨伐敌人。政,征伐。
1.讨伐敌人。政,征伐。
整旆
[相关解释]
1.谓出师征伐。旆,旗帜。
1.谓出师征伐。旆,旗帜。
文修武偃
[相关解释]
1.礼乐教化大行而武力征伐偃息。谓天下太平。
1.礼乐教化大行而武力征伐偃息。谓天下太平。
斩伐
[相关解释]
1.征伐。 2.诛杀。 3.砍伐。
1.征伐。 2.诛杀。 3.砍伐。
李法
[相关解释]
1.上古关于征伐刑戮之事的书。李,通"理"。 2.泛指法律。
1.上古关于征伐刑戮之事的书。李,通"理"。 2.泛指法律。
檄移
[相关解释]
1.文体名。檄文﹑移文的并称。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1.文体名。檄文﹑移文的并称。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燮伐
[相关解释]
1.协同征伐。
1.协同征伐。
王事
[相关解释]
1.王命差遣的公事。 2.特指朝聘﹑会盟﹑征伐等王朝大事。
1.王命差遣的公事。 2.特指朝聘﹑会盟﹑征伐等王朝大事。
电征
[相关解释]
1.极言行进速度之快。 2.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和威猛无比的力量加以征伐。
1.极言行进速度之快。 2.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和威猛无比的力量加以征伐。
舍奠
[相关解释]
1.释奠。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谓陈设酒食以祭祀。舍奠之礼﹐古时用于朝会﹑庙社﹑山川﹑征伐和学宫中祭先圣先师诸事。学宫中春夏秋冬四时有定期的舍奠。此外﹐始立学宫必舍奠;出征执有罪而返﹐亦舍奠于学宫。舍﹐通"释"。
1.释奠。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谓陈设酒食以祭祀。舍奠之礼﹐古时用于朝会﹑庙社﹑山川﹑征伐和学宫中祭先圣先师诸事。学宫中春夏秋冬四时有定期的舍奠。此外﹐始立学宫必舍奠;出征执有罪而返﹐亦舍奠于学宫。舍﹐通"释"。
董齐
[相关解释]
1.谓征伐之使归一统。 2.统率;领导。
1.谓征伐之使归一统。 2.统率;领导。
蚩尤旗
[相关解释]
1.彗星名。古代以为星出﹐主有征伐之事。 2.相传蚩尤冢所出的赤气。 3.画有蚩尤形象的旗。
1.彗星名。古代以为星出﹐主有征伐之事。 2.相传蚩尤冢所出的赤气。 3.画有蚩尤形象的旗。
誓牧
[相关解释]
1.《书》有《牧誓》篇﹐言周武王伐纣﹐在牧野誓师◇遂以"誓牧"指誓师征伐。
1.《书》有《牧誓》篇﹐言周武王伐纣﹐在牧野誓师◇遂以"誓牧"指誓师征伐。
讨逐
[相关解释]
1.征伐﹐征讨驱逐。 2.搜求并惩处。
1.征伐﹐征讨驱逐。 2.搜求并惩处。
诛拔
[相关解释]
1.征伐讨灭。
1.征伐讨灭。
诛讨
[相关解释]
1.征伐﹔讨伐。
1.征伐﹔讨伐。
资斧
[相关解释]
①利斧。引申为杀戮,征伐资斧电断|资斧所加。②财货竭尽资斧|资斧已罄。③旅费赴京资斧。
①利斧。引申为杀戮,征伐资斧电断|资斧所加。②财货竭尽资斧|资斧已罄。③旅费赴京资斧。
赐鈇钺
[相关解释]
1.亦作"赐斧钺"。 2.古时天子以鈇钺赐于诸侯或大臣,授以征伐之权。
1.亦作"赐斧钺"。 2.古时天子以鈇钺赐于诸侯或大臣,授以征伐之权。
进征
[相关解释]
1.进攻征伐。
1.进攻征伐。
远征
[相关解释]
1.征伐远方;远道出征。 2.长途行军。
1.征伐远方;远道出征。 2.长途行军。
阪泉师
[相关解释]
1.黄帝征伐蚩尤的军队。借指正义之师。
1.黄帝征伐蚩尤的军队。借指正义之师。
颛征
[相关解释]
1.谓受命自主征伐。颛,通"专"。
1.谓受命自主征伐。颛,通"专"。
饮马长江
[相关解释]
1.在长江边给战马喝水。谓渡江南下进行征伐。
1.在长江边给战马喝水。谓渡江南下进行征伐。
龙章
[相关解释]
1.龙纹;龙形。 2.指龙旗。 3.皇帝的仪仗。唐温庭筠《湖阴词》"白虬天子金閎铓,高临帝座回龙章。"亦借指皇帝。 4.指得专征伐的大将之旗。 5.画或绣龙之服。天子之服。语出《礼记.明堂位》"有虞氏服韨,夏后氏山,殷火,周龙章。" 6.衮龙之服和章甫之冠。 7.喻不凡的文采﹑风采。 8.对皇帝文章的谀称。
1.龙纹;龙形。 2.指龙旗。 3.皇帝的仪仗。唐温庭筠《湖阴词》"白虬天子金閎铓,高临帝座回龙章。"亦借指皇帝。 4.指得专征伐的大将之旗。 5.画或绣龙之服。天子之服。语出《礼记.明堂位》"有虞氏服韨,夏后氏山,殷火,周龙章。" 6.衮龙之服和章甫之冠。 7.喻不凡的文采﹑风采。 8.对皇帝文章的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