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8 查到相关并州的内容。
带有并州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九泽
[相关解释]
1.九州的湖泊。 2.特指北方的湖泊。 3.古代的九大湖泊。《周礼.夏官.职方氏》泽﹑薮并称,其名称及位置如下扬州具区;荆州云梦;豫州圃田;青州望诸;衮州犬野;雍州弦蒲;幽州貕养;翼州杨纡;并州昭馀祁。 4.泛称深渊湖泊。
1.九州的湖泊。 2.特指北方的湖泊。 3.古代的九大湖泊。《周礼.夏官.职方氏》泽﹑薮并称,其名称及位置如下扬州具区;荆州云梦;豫州圃田;青州望诸;衮州犬野;雍州弦蒲;幽州貕养;翼州杨纡;并州昭馀祁。 4.泛称深渊湖泊。
儿童竹马
[相关解释]
1.《后汉书.郭伋传》载郭伋任并州牧,问民疾苦,推举贤良,所过县邑,老幼相携迎送。"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后以"儿童竹马"为称颂太守之词。
1.《后汉书.郭伋传》载郭伋任并州牧,问民疾苦,推举贤良,所过县邑,老幼相携迎送。"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后以"儿童竹马"为称颂太守之词。
兵曹鸟
[相关解释]
1.传说因唐代崔希高在并州任兵曹而得名的一种鸟。据唐刘肃《大唐新语·孝行》﹐崔希高仁孝友悌﹐丁母忧﹐哀毁过礼◇转并州兵曹﹐"厅前丛苇﹐有小鸟如鹪鹩来巢﹐孕卵五色﹐旦如鸡子。数日﹐鷇毁雏见﹐已大于母。月余﹐五色成文﹐大如鹅﹐驯扰闲暇。顷之飞翔﹐时归旧所。人到于今号为'兵曹鸟'。"
1.传说因唐代崔希高在并州任兵曹而得名的一种鸟。据唐刘肃《大唐新语·孝行》﹐崔希高仁孝友悌﹐丁母忧﹐哀毁过礼◇转并州兵曹﹐"厅前丛苇﹐有小鸟如鹪鹩来巢﹐孕卵五色﹐旦如鸡子。数日﹐鷇毁雏见﹐已大于母。月余﹐五色成文﹐大如鹅﹐驯扰闲暇。顷之飞翔﹐时归旧所。人到于今号为'兵曹鸟'。"
刘琨(271-318)
[相关解释]
西晋诗人。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官至并州刺史,长期与匈奴贵族刘曜、刘聪对抗◇兵败,投奔鲜卑贵族段匹fc32#被杀。代表作《重赠卢谌》及《扶风歌》、《答卢谌》等诗,慷慨悲凉。明人辑有《刘越石集》。
西晋诗人。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官至并州刺史,长期与匈奴贵族刘曜、刘聪对抗◇兵败,投奔鲜卑贵族段匹fc32#被杀。代表作《重赠卢谌》及《扶风歌》、《答卢谌》等诗,慷慨悲凉。明人辑有《刘越石集》。
太原市
[相关解释]
山西省省会。在省境中部、汾河沿岸,同蒲、石太、太焦、太古岚等铁路在此相交。古名晋阳、并州。地处太原盆地中心。1927年设市。人口2135万(1995年)。附近富煤、铁等资源,有著名的太原钢铁厂。为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名胜古迹有晋祠、大佛寺、纯阳宫、豫让桥、天龙山石窟等。高等学校有山西大学等。
山西省省会。在省境中部、汾河沿岸,同蒲、石太、太焦、太古岚等铁路在此相交。古名晋阳、并州。地处太原盆地中心。1927年设市。人口2135万(1995年)。附近富煤、铁等资源,有著名的太原钢铁厂。为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名胜古迹有晋祠、大佛寺、纯阳宫、豫让桥、天龙山石窟等。高等学校有山西大学等。
山简醉
[相关解释]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莫倒载归,茗苆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着白接?,举手问葛强,何如并州儿?'高阳池在襄阳。强是其爱将,并州人也。"后以"山简醉"为醉酒之典。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莫倒载归,茗苆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着白接?,举手问葛强,何如并州儿?'高阳池在襄阳。强是其爱将,并州人也。"后以"山简醉"为醉酒之典。
并刀
[相关解释]
1.亦称"并州刀"。 2.即并州剪。
1.亦称"并州刀"。 2.即并州剪。
并剪
[相关解释]
1.见"并州剪"。
1.见"并州剪"。
并州
[相关解释]
1.古州名。相传禹治洪水﹐划分域内为九州。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约当今河北保定和山西太原﹑大同一带地区。
1.古州名。相传禹治洪水﹐划分域内为九州。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约当今河北保定和山西太原﹑大同一带地区。
并州儿
[相关解释]
1.指北方边地的豪侠少年。并州﹑幽州为我国古代北方重镇﹐民风崇尚游侠﹐多勇义之士﹐故有此称。
1.指北方边地的豪侠少年。并州﹑幽州为我国古代北方重镇﹐民风崇尚游侠﹐多勇义之士﹐故有此称。
并州刀
[相关解释]
1.见"并刀"。
1.见"并刀"。
并州剪
[相关解释]
1.亦作"并剪"。亦作"并翦"。 2.古时并州所产剪刀﹐以锋利着称。
1.亦作"并剪"。亦作"并翦"。 2.古时并州所产剪刀﹐以锋利着称。
并州器
[相关解释]
1.谓豪侠气概。
1.谓豪侠气概。
并州歌
[相关解释]
1.乐府歌曲名。谓晋并州大姓田兰﹑薄盛斩汲桑之所作。歌词载《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三》。
1.乐府歌曲名。谓晋并州大姓田兰﹑薄盛斩汲桑之所作。歌词载《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三》。
并翦
[相关解释]
1.见"并州剪"。
1.见"并州剪"。
并门
[相关解释]
1.指并州。
1.指并州。
幽并
[相关解释]
1.幽州和并州的并称。约当今河北﹑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辽宁一部分地方。其俗尚气任侠。因借指豪侠之气。
1.幽州和并州的并称。约当今河北﹑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辽宁一部分地方。其俗尚气任侠。因借指豪侠之气。
昭余祁
[相关解释]
1.古泽薮名。在今山西省祁县西南﹑介休县东北。是《周礼.夏官.职方氏》的并州薮,《尔雅.释地》的十薮之一。《吕氏春秋》作大昭,《淮南子.墬形训》作昭馀,都是九薮之一。《汉书.地理志》改称"九泽",《水经注.汾水》称近邬县(今介休县东北)者为邬泽,俗名邬城泊,近祁县者为祁薮。唐宋时只有邬城泊见于记载,并日渐涸塞。元初在祁县东南浚得细水溉田,称为昭馀池,此后时塞时溢。
1.古泽薮名。在今山西省祁县西南﹑介休县东北。是《周礼.夏官.职方氏》的并州薮,《尔雅.释地》的十薮之一。《吕氏春秋》作大昭,《淮南子.墬形训》作昭馀,都是九薮之一。《汉书.地理志》改称"九泽",《水经注.汾水》称近邬县(今介休县东北)者为邬泽,俗名邬城泊,近祁县者为祁薮。唐宋时只有邬城泊见于记载,并日渐涸塞。元初在祁县东南浚得细水溉田,称为昭馀池,此后时塞时溢。
武则天(624-705)
[相关解释]
唐高宗后,武周皇帝。名fd39#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十四岁时被唐太宗选入宫内为才人,太宗死后为尼。不久被高宗召为昭仪,公元655年立为皇后,逐渐把持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又相继废中宗、睿宗,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在位期间重视科举制度和人才盐,发展农业生产。任用酷吏,大兴冤狱,晚年豪奢专断。705年中宗复位,尊称她为则天大圣皇帝”,后世通称为武则天。
唐高宗后,武周皇帝。名fd39#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十四岁时被唐太宗选入宫内为才人,太宗死后为尼。不久被高宗召为昭仪,公元655年立为皇后,逐渐把持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又相继废中宗、睿宗,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在位期间重视科举制度和人才盐,发展农业生产。任用酷吏,大兴冤狱,晚年豪奢专断。705年中宗复位,尊称她为则天大圣皇帝”,后世通称为武则天。
白云亲舍
[相关解释]
1.《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伫立久之﹐云移乃行。"后因以"白云亲舍"为思念亲人的典故。
1.《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伫立久之﹐云移乃行。"后因以"白云亲舍"为思念亲人的典故。
瞻云陟屺
[相关解释]
1.《诗.魏风.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新唐书.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后因以"瞻云陟屺"比喻思亲。
1.《诗.魏风.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新唐书.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后因以"瞻云陟屺"比喻思亲。
豫让桥
[相关解释]
1.即汾桥。豫让为智伯报仇,欲刺赵襄子于汾桥畔,故亦称汾桥为豫让桥。汾桥,在并州晋阳县(今太原)东一里。
1.即汾桥。豫让为智伯报仇,欲刺赵襄子于汾桥畔,故亦称汾桥为豫让桥。汾桥,在并州晋阳县(今太原)东一里。
迎郭伋
[相关解释]
1.典出《后汉书·郭伋传》"伋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后以"迎郭伋"称颂官员为政有德,深受百姓爱戴。
1.典出《后汉书·郭伋传》"伋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后以"迎郭伋"称颂官员为政有德,深受百姓爱戴。
鄂尔多斯
[相关解释]
1.蒙古部落名。亦作地名『为朔方郡,属并州。明为蒙古族鄂尔多斯部。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参阅《嘉庆一统志.鄂尔多斯》。
1.蒙古部落名。亦作地名『为朔方郡,属并州。明为蒙古族鄂尔多斯部。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参阅《嘉庆一统志.鄂尔多斯》。
重来郭伋
[相关解释]
1.《后汉书.郭伋传》"﹝并州牧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之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后因以"重来郭伋"为颂扬良吏的典实。
1.《后汉书.郭伋传》"﹝并州牧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之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后因以"重来郭伋"为颂扬良吏的典实。
陈泰挂壁
[相关解释]
1.三国魏陈泰为并州刺史﹐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京邑贵人多寄宝货﹐因泰市奴婢﹐泰皆挂之于壁﹐不发其封﹐及征为尚书﹐悉以还之。见《三国志.魏志.陈泰传》◇因以为典。
1.三国魏陈泰为并州刺史﹐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京邑贵人多寄宝货﹐因泰市奴婢﹐泰皆挂之于壁﹐不发其封﹐及征为尚书﹐悉以还之。见《三国志.魏志.陈泰传》◇因以为典。
驭竹
[相关解释]
1.典出《后汉书.郭伋传》"调伋为并州牧……伋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所过问民疾苦,聘求耆德雄俊,设几杖之礼,朝夕与参政事,始至行部,要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当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后以"驭竹"谓地方官吏施行仁政﹐惠及百姓﹐受到儿童欢迎。
1.典出《后汉书.郭伋传》"调伋为并州牧……伋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所过问民疾苦,聘求耆德雄俊,设几杖之礼,朝夕与参政事,始至行部,要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当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后以"驭竹"谓地方官吏施行仁政﹐惠及百姓﹐受到儿童欢迎。
骑竹
[相关解释]
1.《后汉书.郭伋传》"伋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后因以"骑竹"为称美州郡地方官吏施行仁政。 2.《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载费长房从仙人壶公入深山学道,后"长房辞归,翁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则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葛陂中也。'……长房乘杖,须臾来归"◇因以"骑竹"指仙家出行。 3.见"骑竹马"。
1.《后汉书.郭伋传》"伋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后因以"骑竹"为称美州郡地方官吏施行仁政。 2.《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载费长房从仙人壶公入深山学道,后"长房辞归,翁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则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葛陂中也。'……长房乘杖,须臾来归"◇因以"骑竹"指仙家出行。 3.见"骑竹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