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27 查到相关平县的内容。
带有平县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五陵原
[相关解释]
1.汉代五个皇帝陵园所在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的渭北高原上。
1.汉代五个皇帝陵园所在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的渭北高原上。
元陵
[相关解释]
1.唐代宗李豫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富平县西北的坛山。
1.唐代宗李豫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富平县西北的坛山。
军都
[相关解释]
1.军中战友。 2.山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境。
1.军中战友。 2.山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境。
剧县
[相关解释]
1.政务繁重的县分『时有剧县﹑平县之称。
1.政务繁重的县分『时有剧县﹑平县之称。
十三陵
[相关解释]
1.明代十三个皇帝陵墓的总称。陵名为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天寿山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其中长陵规模最大。
1.明代十三个皇帝陵墓的总称。陵名为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天寿山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其中长陵规模最大。
南口
[相关解释]
1.古指南方边远地区被贩卖的人。 2.地名。在北京市昌平县西。地当居庸关南要隘,因此得名◇魏叫下口,北齐叫夏口,元时始称南口。《元史.札八儿火者传》所称铁木真令札八儿轻骑入南口,破金人,即此地。
1.古指南方边远地区被贩卖的人。 2.地名。在北京市昌平县西。地当居庸关南要隘,因此得名◇魏叫下口,北齐叫夏口,元时始称南口。《元史.札八儿火者传》所称铁木真令札八儿轻骑入南口,破金人,即此地。
天寿
[相关解释]
1.犹言天年。 2.山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明代十三个皇帝的陵墓建于此。
1.犹言天年。 2.山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明代十三个皇帝的陵墓建于此。
太行八陉
[相关解释]
1.穿越太行山脉的八条通道。《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一.太行》引晋郭缘生《述征记》"太行首始河内﹐北至幽州﹐凡百岭﹐连亘十三州之界﹐有八陉第一轵关陉(在今河南济源县)﹐第二太行陉(在今河南沁阳县)﹐第三白陉(在今河南辉县)﹐第四滏口陉(在今河北磁县)﹐第五井陉(在今河北获鹿县)﹐第六飞狐陉(在今河北蔚县)﹐第七蒲阴陉(在今河北易县)﹐第八军都陉(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向为河北平原进入山西高原的交通要道。
1.穿越太行山脉的八条通道。《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一.太行》引晋郭缘生《述征记》"太行首始河内﹐北至幽州﹐凡百岭﹐连亘十三州之界﹐有八陉第一轵关陉(在今河南济源县)﹐第二太行陉(在今河南沁阳县)﹐第三白陉(在今河南辉县)﹐第四滏口陉(在今河北磁县)﹐第五井陉(在今河北获鹿县)﹐第六飞狐陉(在今河北蔚县)﹐第七蒲阴陉(在今河北易县)﹐第八军都陉(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向为河北平原进入山西高原的交通要道。
嵖岈
[相关解释]
1.高峻。 2.山名。在山东平度县境。唐黄巢起义初期依尚让于此。 3.山名。在河南遂平县境。一名嵯峨山。唐李愬平淮西吴元济时曾战于此。
1.高峻。 2.山名。在山东平度县境。唐黄巢起义初期依尚让于此。 3.山名。在河南遂平县境。一名嵯峨山。唐李愬平淮西吴元济时曾战于此。
平县
[相关解释]
1.指政务简易的一般县分『代县治以政事繁简分剧县﹑平县。
1.指政务简易的一般县分『代县治以政事繁简分剧县﹑平县。
延平津
[相关解释]
1.古代津渡名。晋时属延平县(今福建省南平市东南),故称。据《晋书.张华传》载,丰城令雷焕得龙泉﹑太阿两剑,以其一与张华◇华被诛,剑即失其所在。雷焕死,其子持剑行经延平津,仅跃出堕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见两龙蟠萦,波浪惊沸。剑亦从此亡去。
1.古代津渡名。晋时属延平县(今福建省南平市东南),故称。据《晋书.张华传》载,丰城令雷焕得龙泉﹑太阿两剑,以其一与张华◇华被诛,剑即失其所在。雷焕死,其子持剑行经延平津,仅跃出堕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见两龙蟠萦,波浪惊沸。剑亦从此亡去。
梁山
[相关解释]
1.山名。在今陕西省韩城市境。 2.山名。在今陕西省干县境。 3.山名。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境。其上有宋江寨,其下有梁山泊。 4.山名。在今安徽省和县﹑当涂县两县之间⊥县境者曰西梁山;当涂县境者为东梁山,原名博望山。二山隔江对峙如门阙,故亦名天门山。 5.山名。在今陕西省南郑县境。 6.山名。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境。又名剑门山。
1.山名。在今陕西省韩城市境。 2.山名。在今陕西省干县境。 3.山名。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境。其上有宋江寨,其下有梁山泊。 4.山名。在今安徽省和县﹑当涂县两县之间⊥县境者曰西梁山;当涂县境者为东梁山,原名博望山。二山隔江对峙如门阙,故亦名天门山。 5.山名。在今陕西省南郑县境。 6.山名。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境。又名剑门山。
泰陵
[相关解释]
1.陵名。唐玄宗陵。在陕西省蒲城县东北金粟山。 2.陵名。宋哲宗陵。在河南省巩县西南。本名永泰陵。宋人常称之为泰陵。 3.陵名。明孝宗陵。在北京市昌平县笔架山东南。 4.陵名。清世宗陵。在河北省易县永宁山。
1.陵名。唐玄宗陵。在陕西省蒲城县东北金粟山。 2.陵名。宋哲宗陵。在河南省巩县西南。本名永泰陵。宋人常称之为泰陵。 3.陵名。明孝宗陵。在北京市昌平县笔架山东南。 4.陵名。清世宗陵。在河北省易县永宁山。
浮山
[相关解释]
1.山名。即包山﹑狮子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本屹立钱塘江心,宋元以来随着泥沙沉积,遂与北岸大陆连接。 2.山名。即今广东省饶平县西北浮山。南宋末与元兵交战于此。 3.山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南。 4.指海市蜃楼。
1.山名。即包山﹑狮子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本屹立钱塘江心,宋元以来随着泥沙沉积,遂与北岸大陆连接。 2.山名。即今广东省饶平县西北浮山。南宋末与元兵交战于此。 3.山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南。 4.指海市蜃楼。
浮梁
[相关解释]
1.即浮桥。 2.不良。 3.旧县名。属江西省『鄱阳县地,唐武德四年,析置新平县,天宝元年改名浮梁,明清皆属饶州府。1960年并入景德镇市。唐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后以浮梁借指商人。
1.即浮桥。 2.不良。 3.旧县名。属江西省『鄱阳县地,唐武德四年,析置新平县,天宝元年改名浮梁,明清皆属饶州府。1960年并入景德镇市。唐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后以浮梁借指商人。
白冢
[相关解释]
1.传说中的白色古墓。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居庸关西。
1.传说中的白色古墓。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居庸关西。
紫荆山
[相关解释]
1.山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县北。1844年冯云山在此进行反清宣传工作,1851年洪秀全在山前金田村领导群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山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县北。1844年冯云山在此进行反清宣传工作,1851年洪秀全在山前金田村领导群众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茂陵
[相关解释]
在陕西省兴平县东北『武帝墓。公元前139年建。陵园规年大,建筑雄伟。墓高465米。茂陵东有卫青墓、霍去病墓和霍光墓;西有李夫人墓。霍去病墓前石雕众多,尤以雕马为最。设有茂陵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陕西省兴平县东北『武帝墓。公元前139年建。陵园规年大,建筑雄伟。墓高465米。茂陵东有卫青墓、霍去病墓和霍光墓;西有李夫人墓。霍去病墓前石雕众多,尤以雕马为最。设有茂陵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荆山
[相关解释]
1.山名。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部。漳水发源于此。山有抱玉岩,传为楚人卞和得璞处。 2.山名。在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南。相传禹铸鼎于此。 3.山名。在今河南省灵宝县阌乡南。相传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此。亦名覆釜山。 4.山名。在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南。
1.山名。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部。漳水发源于此。山有抱玉岩,传为楚人卞和得璞处。 2.山名。在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南。相传禹铸鼎于此。 3.山名。在今河南省灵宝县阌乡南。相传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此。亦名覆釜山。 4.山名。在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南。
衘螉塞
[相关解释]
1.居庸关的别名。又名军都关。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关上筑土室以候望﹐如衘螉之掇土为房﹐故名。
1.居庸关的别名。又名军都关。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关上筑土室以候望﹐如衘螉之掇土为房﹐故名。
裕陵
[相关解释]
1.古代帝王陵墓名。(1)金显宗陵。在北京市房山县西北大房山。(2)明英宗陵。在北京市昌平县石门山东,即十三陵的第四陵。(3)清高宗陵,在河北省遵化县西北昌瑞山。 2.宋人对神宗的习惯称呼。神宗陵本名永裕陵,在河南省巩县西南。
1.古代帝王陵墓名。(1)金显宗陵。在北京市房山县西北大房山。(2)明英宗陵。在北京市昌平县石门山东,即十三陵的第四陵。(3)清高宗陵,在河北省遵化县西北昌瑞山。 2.宋人对神宗的习惯称呼。神宗陵本名永裕陵,在河南省巩县西南。
西关
[相关解释]
1.关隘名。在今安徽省含山县西南七宝山上﹐隔濡须水与东关对峙。三国时为吴魏间军事要冲。 2.关隘名。在今河南省信阳市西南。本名平靖关﹐与黄岘﹑武阳合称"义阳三关"。平靖在西﹐故习称"西关"。 3.关隘名。指函谷关。 4.关隘名。指居庸关。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境。
1.关隘名。在今安徽省含山县西南七宝山上﹐隔濡须水与东关对峙。三国时为吴魏间军事要冲。 2.关隘名。在今河南省信阳市西南。本名平靖关﹐与黄岘﹑武阳合称"义阳三关"。平靖在西﹐故习称"西关"。 3.关隘名。指函谷关。 4.关隘名。指居庸关。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境。
金田
[相关解释]
1.佛教指菩萨所居之地。亦为佛寺的别称。 2.地名。金田村。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县北部。公元1851年洪秀全﹑杨秀清等在这里举行武装起义﹐称"金田起义"。
1.佛教指菩萨所居之地。亦为佛寺的别称。 2.地名。金田村。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县北部。公元1851年洪秀全﹑杨秀清等在这里举行武装起义﹐称"金田起义"。
阳州
[相关解释]
1.古九州之一。 2.古地名。齐地。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北。
1.古九州之一。 2.古地名。齐地。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北。
须句
[相关解释]
1.亦作"须胊"。 2.春秋时古国名。在今山东省东平县东南。《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杜预注"须句在东平须昌县西北。"《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春﹐公伐邾娄﹐取须胊。"何休注"胊﹐其俱反。《左氏》作'句'。"唐之郓州﹐属古须句国◇因以借指郓州。
1.亦作"须胊"。 2.春秋时古国名。在今山东省东平县东南。《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杜预注"须句在东平须昌县西北。"《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春﹐公伐邾娄﹐取须胊。"何休注"胊﹐其俱反。《左氏》作'句'。"唐之郓州﹐属古须句国◇因以借指郓州。
马嵬
[相关解释]
1.地名。在陕西省兴平县。唐安史之乱,玄宗奔蜀,途次马嵬驿,卫兵杀杨国忠,玄宗被迫赐杨贵妃死,葬于马嵬坡。
1.地名。在陕西省兴平县。唐安史之乱,玄宗奔蜀,途次马嵬驿,卫兵杀杨国忠,玄宗被迫赐杨贵妃死,葬于马嵬坡。
鲁连台
[相关解释]
1.台名。在山东省茌平县东。传说战国时齐人鲁仲连曾在此居住,后人遂筑台纪念。
1.台名。在山东省茌平县东。传说战国时齐人鲁仲连曾在此居住,后人遂筑台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