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53 查到相关巫山的内容。
带有巫山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云梦闲情
[相关解释]
1.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后以"云梦闲情"指男女欢会之事。
1.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后以"云梦闲情"指男女欢会之事。
六六
[相关解释]
1.六的六倍﹐三十六。 2.谓巫山三十六峰。 3.鲤鱼的别称。
1.六的六倍﹐三十六。 2.谓巫山三十六峰。 3.鲤鱼的别称。
十二峰
[相关解释]
1.亦作"十二峯"。 2.指川﹑鄂边境巫山的十二座峰。峰名分别为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 3.曲牌总名的一种。属南曲南吕宫,以由《三仙桥》﹑《白练序》﹑《醉太平》﹑《普天乐》﹑《征胡兵》﹑《香遍满》﹑《琐窗寒》﹑《刘泼帽》﹑《三换头》﹑《贺新郎》﹑《节节高》﹑《东瓯令》十二只曲牌组成,故名。
1.亦作"十二峯"。 2.指川﹑鄂边境巫山的十二座峰。峰名分别为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 3.曲牌总名的一种。属南曲南吕宫,以由《三仙桥》﹑《白练序》﹑《醉太平》﹑《普天乐》﹑《征胡兵》﹑《香遍满》﹑《琐窗寒》﹑《刘泼帽》﹑《三换头》﹑《贺新郎》﹑《节节高》﹑《东瓯令》十二只曲牌组成,故名。
十二巫峰
[相关解释]
1.即巫山十二峰。在四川巫山县东巫峡两岸。战国时楚人宋玉作《高唐赋》,说楚怀王游云梦中的高唐之台,曾梦与巫山神女欢会◇即以"巫山"作为男女幽会的典故。"十二巫峰"即指巫山。
1.即巫山十二峰。在四川巫山县东巫峡两岸。战国时楚人宋玉作《高唐赋》,说楚怀王游云梦中的高唐之台,曾梦与巫山神女欢会◇即以"巫山"作为男女幽会的典故。"十二巫峰"即指巫山。
十二晩峰
[相关解释]
1.指夕照中的巫山十二峰。
1.指夕照中的巫山十二峰。
十二碧峰
[相关解释]
1.指巫山十二峰。因其四时常碧,故称。
1.指巫山十二峰。因其四时常碧,故称。
另楚寒巫
[相关解释]
1.谓夫妇或情人分居两地,孤单寂寞。楚,指楚怀王;巫,指巫山神女。事见《文选.宋玉》。
1.谓夫妇或情人分居两地,孤单寂寞。楚,指楚怀王;巫,指巫山神女。事见《文选.宋玉》。
四川盆地
[相关解释]
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在四川东部和重庆市中西部,为邛崃山、大凉山、大娄山、巫山和大巴山环绕。底部海拔250~700米,以丘陵为主。西部有成都平原∮流由边缘山地汇集长江。地表大部分覆盖紫红色砂页岩及肥沃的紫色土。气候温润,农业发达。中国重要农业区。
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在四川东部和重庆市中西部,为邛崃山、大凉山、大娄山、巫山和大巴山环绕。底部海拔250~700米,以丘陵为主。西部有成都平原∮流由边缘山地汇集长江。地表大部分覆盖紫红色砂页岩及肥沃的紫色土。气候温润,农业发达。中国重要农业区。
圣泉
[相关解释]
1.泉名。孔子泉的别称。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北。 2.泉名。在今四川省中江县东南。
1.泉名。孔子泉的别称。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北。 2.泉名。在今四川省中江县东南。
峡云
[相关解释]
1.指三峡的云。 2.借指传说中的巫山神女。战国楚宋玉《高唐赋》谓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楚怀王曾于梦中与之欢会◇因以代称情人。
1.指三峡的云。 2.借指传说中的巫山神女。战国楚宋玉《高唐赋》谓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楚怀王曾于梦中与之欢会◇因以代称情人。
巫云楚雨
[相关解释]
1.犹巫山云雨。
1.犹巫山云雨。
巫娥
[相关解释]
1.指巫山神女。亦泛指美女。
1.指巫山神女。亦泛指美女。
巫山
[相关解释]
1.战国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朝云。"后遂用为男女幽会的典实。 2.山名。在四川﹑湖北两省边境。北与大巴山相连,形如"巫"字,故名。长江穿流其中,形成三峡。
1.战国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朝云。"后遂用为男女幽会的典实。 2.山名。在四川﹑湖北两省边境。北与大巴山相连,形如"巫"字,故名。长江穿流其中,形成三峡。
巫山一段云
[相关解释]
1.形容女子美丽的鬓发或优美的身段。 2.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四十四字,平韵。另一体双调四十六字,上阕平韵,下阕换两仄韵两平韵。
1.形容女子美丽的鬓发或优美的身段。 2.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四十四字,平韵。另一体双调四十六字,上阕平韵,下阕换两仄韵两平韵。
巫山云雨
[相关解释]
语出宋玉《高唐赋》序楚怀王梦与神女相会,神女说妾巫山之女也”,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用来指男女幽会合欢。
语出宋玉《高唐赋》序楚怀王梦与神女相会,神女说妾巫山之女也”,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用来指男女幽会合欢。
巫山十二峯
[相关解释]
1.巫山之上,群峰叠起,其著者有十二峰,峰名说法不一。据宋祝穆《方舆胜览》载十二峰为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元刘埙《隐居通议.地理》据《蜀江图》则为独秀﹑笔峰﹑集仙﹑起云﹑登龙﹑望霞﹑聚鹤﹑栖凤﹑翠屏﹑盘龙﹑松峦﹑仙人。
1.巫山之上,群峰叠起,其著者有十二峰,峰名说法不一。据宋祝穆《方舆胜览》载十二峰为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元刘埙《隐居通议.地理》据《蜀江图》则为独秀﹑笔峰﹑集仙﹑起云﹑登龙﹑望霞﹑聚鹤﹑栖凤﹑翠屏﹑盘龙﹑松峦﹑仙人。
巫山神女
[相关解释]
1.相传赤帝之女名姚姬,未嫁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楚怀王游高唐,昼寝,梦与其神相遇,自称"巫山之女"。见宋玉《高唐赋》序及李善注◇人附会,为之立像,称为"巫山神女"。
1.相传赤帝之女名姚姬,未嫁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楚怀王游高唐,昼寝,梦与其神相遇,自称"巫山之女"。见宋玉《高唐赋》序及李善注◇人附会,为之立像,称为"巫山神女"。
巫峯
[相关解释]
1.巫山峰峦。 2.即巫山。为男女幽会之处。
1.巫山峰峦。 2.即巫山。为男女幽会之处。
巫阳
[相关解释]
1.古代传说中的女巫。 2.古神医名。参见"巫彭"。 3.巫山的南面,指巫峡。 4.即巫山。
1.古代传说中的女巫。 2.古神医名。参见"巫彭"。 3.巫山的南面,指巫峡。 4.即巫山。
握雨携云
[相关解释]
1.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以"握雨携云"指男女欢合。
1.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以"握雨携云"指男女欢合。
旦云
[相关解释]
1.即朝云。战国楚怀王尝游高唐﹐梦一妇人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见战国楚宋玉《高唐赋》。
1.即朝云。战国楚怀王尝游高唐﹐梦一妇人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见战国楚宋玉《高唐赋》。
暮雨朝云
[相关解释]
1.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以"暮雨朝云"指男女间的情爱与欢会。
1.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以"暮雨朝云"指男女间的情爱与欢会。
曾经沧海
[相关解释]
1.《孟子.尽心上》"故观于海者难为水。"唐元稹《离思》诗之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后多以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经验丰富。
1.《孟子.尽心上》"故观于海者难为水。"唐元稹《离思》诗之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后多以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经验丰富。
梦云
[相关解释]
1.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后因以"梦云"指美女。亦指幽会之事。
1.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后因以"梦云"指美女。亦指幽会之事。
楚天云雨
[相关解释]
1.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写楚王在阳台梦见巫山神女,女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因以"楚天云雨"指巫山神女,或男女欢情。
1.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写楚王在阳台梦见巫山神女,女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因以"楚天云雨"指巫山神女,或男女欢情。
楚女真
[相关解释]
1.指巫山神女。
1.指巫山神女。
楚巫娥
[相关解释]
1.指巫山神女。
1.指巫山神女。
楚巫鬟
[相关解释]
1.形容秀美的山容。楚巫,指巫山神女。鬟,发髻。
1.形容秀美的山容。楚巫,指巫山神女。鬟,发髻。
楚梦
[相关解释]
1.指楚国云梦泽。 2.本指楚王游阳台梦遇巫山神女事◇借指短暂的美梦。多指男女欢会。
1.指楚国云梦泽。 2.本指楚王游阳台梦遇巫山神女事◇借指短暂的美梦。多指男女欢会。
楚王
[相关解释]
1.楚国的君王。文学作品中多指在阳台梦遇巫山神女的楚怀王或楚襄王。
1.楚国的君王。文学作品中多指在阳台梦遇巫山神女的楚怀王或楚襄王。
楚王台
[相关解释]
1.台名。即阳台。在四川省巫山县,相传为楚襄王梦遇神女处。 2.台名。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城内。
1.台名。即阳台。在四川省巫山县,相传为楚襄王梦遇神女处。 2.台名。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城内。
楚王宫
[相关解释]
1.楚王之宫。在郢都。 2.楚王之宫。在四川省巫山县西阳台古城内。相传襄王所游之地。
1.楚王之宫。在郢都。 2.楚王之宫。在四川省巫山县西阳台古城内。相传襄王所游之地。
楚王神
[相关解释]
1.指巫山神女。
1.指巫山神女。
楚神
[相关解释]
1.指巫山神女。 2.指金陵锺山蒋帝『末蒋子文为秣陵尉,逐贼死于锺山,三国吴孙权封之为中都侯,立庙。南朝齐进号为蒋帝。
1.指巫山神女。 2.指金陵锺山蒋帝『末蒋子文为秣陵尉,逐贼死于锺山,三国吴孙权封之为中都侯,立庙。南朝齐进号为蒋帝。
楚魄
[相关解释]
1.指朝云暮雨的巫山神女。
1.指朝云暮雨的巫山神女。
瑶姬
[相关解释]
1.女神名。相传为天帝的小女,即巫山神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郭景纯曰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实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一说即西王母之女云华夫人。 2.传说瑶姬"精魂为草,实为灵芝"◇因以"瑶姬"为花草之神。亦用指色白如玉的花。
1.女神名。相传为天帝的小女,即巫山神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郭景纯曰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实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一说即西王母之女云华夫人。 2.传说瑶姬"精魂为草,实为灵芝"◇因以"瑶姬"为花草之神。亦用指色白如玉的花。
瞿唐峡
[相关解释]
1.亦作"瞿塘峡"。 2.峡名。为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两岸悬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号称西蜀门户。峡口有夔门和滟滪堆。
1.亦作"瞿塘峡"。 2.峡名。为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两岸悬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号称西蜀门户。峡口有夔门和滟滪堆。
神女
[相关解释]
1.谓巫山神女。《文选.宋玉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李善注引《襄阳耆旧传》"赤帝女曰姚姬(一作'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遇,自称是巫山之女。"又《神女赋》序"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玉。"按,所云神女之梦,事本假托,为寓言讽主之作。 2.谓妓女。因宋玉《高唐赋》中有"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之语,后因以借指妓女。
1.谓巫山神女。《文选.宋玉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李善注引《襄阳耆旧传》"赤帝女曰姚姬(一作'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遇,自称是巫山之女。"又《神女赋》序"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玉。"按,所云神女之梦,事本假托,为寓言讽主之作。 2.谓妓女。因宋玉《高唐赋》中有"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之语,后因以借指妓女。
神女峰
[相关解释]
1.山峰名。又名望霞峰,巫山十二峰之最。相传巫山神女居此。
1.山峰名。又名望霞峰,巫山十二峰之最。相传巫山神女居此。
神女庙
[相关解释]
1.庙名。为巫山神女所立之庙。在四川省巫山县东巫山飞凤峰麓。《清一统志·夔州府·祠庙》引晋习凿齿《襄阳耆旧传》"赤帝女曰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楚怀王游于高唐,梦与神遇,遂为置观于巫山之南,号为朝云。"一说瑶姬为西王母之女。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下"瑶姬,西王母之女,称云华夫人,助驱鬼神,斩石疏波,有功见纪,今封妙用真人,庙额曰'凝真观'。"
1.庙名。为巫山神女所立之庙。在四川省巫山县东巫山飞凤峰麓。《清一统志·夔州府·祠庙》引晋习凿齿《襄阳耆旧传》"赤帝女曰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楚怀王游于高唐,梦与神遇,遂为置观于巫山之南,号为朝云。"一说瑶姬为西王母之女。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下"瑶姬,西王母之女,称云华夫人,助驱鬼神,斩石疏波,有功见纪,今封妙用真人,庙额曰'凝真观'。"
荆巫
[相关解释]
1.荆楚的巫祝。 2.荆山与巫山。
1.荆楚的巫祝。 2.荆山与巫山。
荆王
[相关解释]
1.楚王。诗赋中常指楚襄王,咏诵传说中襄王与巫山神女恋爱故事,见宋玉《高唐赋序》﹑《神女赋序》。 2.指恋爱故事中的男子。 3.指汉开国功臣刘贾『高祖刘邦封他为荆王。
1.楚王。诗赋中常指楚襄王,咏诵传说中襄王与巫山神女恋爱故事,见宋玉《高唐赋序》﹑《神女赋序》。 2.指恋爱故事中的男子。 3.指汉开国功臣刘贾『高祖刘邦封他为荆王。
行云
[相关解释]
1.流动的云。 2.比喻女子头发。 3.用巫山神女之典。语本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谓神女。 4.用巫山神女之典。比喻所爱悦的女子。 5.用巫山神女之典。指男女欢会。 6.用巫山神女之典。比喻人行踪不定。
1.流动的云。 2.比喻女子头发。 3.用巫山神女之典。语本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谓神女。 4.用巫山神女之典。比喻所爱悦的女子。 5.用巫山神女之典。指男女欢会。 6.用巫山神女之典。比喻人行踪不定。
行雨
[相关解释]
1.降雨。 2.《文选.宋玉》"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山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李善注"朝云行雨,神女之美也。"因以"行雨"比喻美女。 3.神雨名。 4.阵雨。
1.降雨。 2.《文选.宋玉》"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山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李善注"朝云行雨,神女之美也。"因以"行雨"比喻美女。 3.神雨名。 4.阵雨。
衡巫
[相关解释]
1.衡山和巫山的并称。
1.衡山和巫山的并称。
襄王梦
[相关解释]
1.传说楚王游高唐,梦见巫山神女"愿荐枕席","王因幸之"。神女化云化雨于阳台。见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神女赋》序◇遂以"襄王梦"为男女欢合之典。
1.传说楚王游高唐,梦见巫山神女"愿荐枕席","王因幸之"。神女化云化雨于阳台。见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神女赋》序◇遂以"襄王梦"为男女欢合之典。
谌容(1936- )
[相关解释]
作家。原名陈德容,四川巫山人。女。曾在中央人民广播事业局任音乐编辑、俄语翻译。1973年后任中学教师。1980年起专事创作。著有中篇小说《人到中年》、《太子村的秘密》,长篇小说《光明与黑暗》,短篇小说《褪色的信》、《减去十岁》等。
作家。原名陈德容,四川巫山人。女。曾在中央人民广播事业局任音乐编辑、俄语翻译。1973年后任中学教师。1980年起专事创作。著有中篇小说《人到中年》、《太子村的秘密》,长篇小说《光明与黑暗》,短篇小说《褪色的信》、《减去十岁》等。
阳云
[相关解释]
1.典出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后遂以"阳云"指男女幽会之所。
1.典出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后遂以"阳云"指男女幽会之所。
阳台
[相关解释]
1.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遂以"阳台"指男女欢会之所。 2.即王屋山。 3.楼上房间外面的小平台。
1.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遂以"阳台"指男女欢会之所。 2.即王屋山。 3.楼上房间外面的小平台。
阳台女
[相关解释]
1.指传说中巫山神女。常用以喻指多情女。
1.指传说中巫山神女。常用以喻指多情女。
雨暮
[相关解释]
1.指男女欢会之时。用巫山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之典。
1.指男女欢会之时。用巫山神女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之典。
雨沾云惹
[相关解释]
1.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以"雨沾云惹"为男女情爱之典。
1.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以"雨沾云惹"为男女情爱之典。
黔巫
[相关解释]
1.指四川巫山及古黔中一带。
1.指四川巫山及古黔中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