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9 查到相关尚书郎的内容。
带有尚书郎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院
[相关解释]
1.唐制,御史台设三院台院,置侍御史;殿院,置殿中侍御史;察院,置监察御史。宋仍唐制,有三院大夫。《新唐书.百官志三》"御史台,大夫一人……中丞为之贰。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唐韩愈《太原王公神道碑铭》"历御史,属三院,止尚书郎。"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御史台故事三院御史言事,必先白中丞。"又清初改内阁为三院﹐即弘文院﹑秘书院和内院。
1.唐制,御史台设三院台院,置侍御史;殿院,置殿中侍御史;察院,置监察御史。宋仍唐制,有三院大夫。《新唐书.百官志三》"御史台,大夫一人……中丞为之贰。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唐韩愈《太原王公神道碑铭》"历御史,属三院,止尚书郎。"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御史台故事三院御史言事,必先白中丞。"又清初改内阁为三院﹐即弘文院﹑秘书院和内院。
二妙
[相关解释]
1.称同时以才艺著名的二人。(1)指晋卫瓘﹑索靖。《晋书.卫瓘传》"瓘学问深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敦煌索靖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台二妙'。"(2)指唐韦维﹑宋之问。《新唐书.韦维传》"﹝韦维﹞迁户部郎中,善裁剖,时员外宋之问善诗,故时称'户部二妙'。"(3)指宋艾淑﹑陈容。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四"﹝艾淑﹞善画竹,与陈所翁同舍画龙,俱得名,时称六馆二妙。"(4)指金段克己段成己《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三.二妙集》"金段克己段成己诗集也……初,克己成己均早以文章擅名,金尚书赵秉文尝目之曰二妙,故其合编诗集,即
1.称同时以才艺著名的二人。(1)指晋卫瓘﹑索靖。《晋书.卫瓘传》"瓘学问深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敦煌索靖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台二妙'。"(2)指唐韦维﹑宋之问。《新唐书.韦维传》"﹝韦维﹞迁户部郎中,善裁剖,时员外宋之问善诗,故时称'户部二妙'。"(3)指宋艾淑﹑陈容。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四"﹝艾淑﹞善画竹,与陈所翁同舍画龙,俱得名,时称六馆二妙。"(4)指金段克己段成己《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三.二妙集》"金段克己段成己诗集也……初,克己成己均早以文章擅名,金尚书赵秉文尝目之曰二妙,故其合编诗集,即
台郎
[相关解释]
1.指尚书郎。 2.指御史。
1.指尚书郎。 2.指御史。
含香
[相关解释]
1.带着香气。 2.古代妇女衔香于口以增芬芳之气。 3.谓含服香药。香,指春药。 4.古代尚书郎奏事答对时,口含鸡舌香以去秽,故常用指侍奉君王。
1.带着香气。 2.古代妇女衔香于口以增芬芳之气。 3.谓含服香药。香,指春药。 4.古代尚书郎奏事答对时,口含鸡舌香以去秽,故常用指侍奉君王。
含香署
[相关解释]
1.指尚书省。以尚书郎含鸡舌香奏事,故名。
1.指尚书省。以尚书郎含鸡舌香奏事,故名。
尚书郎
[相关解释]
1.官名。东汉之制﹐取孝廉中之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晋以后尚书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综理职务﹐通称为尚书郎。
1.官名。东汉之制﹐取孝廉中之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晋以后尚书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综理职务﹐通称为尚书郎。
建礼
[相关解释]
1.汉宫门名,为尚书郎值勤之处。 2.借指尚书郎。
1.汉宫门名,为尚书郎值勤之处。 2.借指尚书郎。
彤管
[相关解释]
1.杆身漆朱的笔。古代女史记事用。《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毛传"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记过﹐其罪杀之。"郑玄笺"彤管﹐笔赤管也。"陈奂传疏引董仲舒曰"彤者,赤漆耳。"一说指乐器。见高亨《诗经今注》。一说指红色管状的初生植物。见余冠英《诗经选译》。 2.指女子文墨之事。 3.指汉代尚书丞﹑尚书郎每月所赐的一双赤管大笔◇用为在朝任官之典。 4.指画笔。
1.杆身漆朱的笔。古代女史记事用。《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毛传"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记过﹐其罪杀之。"郑玄笺"彤管﹐笔赤管也。"陈奂传疏引董仲舒曰"彤者,赤漆耳。"一说指乐器。见高亨《诗经今注》。一说指红色管状的初生植物。见余冠英《诗经选译》。 2.指女子文墨之事。 3.指汉代尚书丞﹑尚书郎每月所赐的一双赤管大笔◇用为在朝任官之典。 4.指画笔。
握兰
[相关解释]
1.汉应劭《汉官仪》卷上"﹝尚书郎﹞握兰含香,趋走丹墀奏事。"兰,香草◇以"握兰"指皇帝左右处理政务的近臣。 2.古时握兰以赠别。 3.喻孝养父母。
1.汉应劭《汉官仪》卷上"﹝尚书郎﹞握兰含香,趋走丹墀奏事。"兰,香草◇以"握兰"指皇帝左右处理政务的近臣。 2.古时握兰以赠别。 3.喻孝养父母。
清郎
[相关解释]
1.北齐尚书郎袁聿修,因其清廉,故称。《北史.袁聿修传》"初﹐聿修为尚书郎十年﹐未曾受升酒之遗。尚书邢邵与聿修旧款﹐每省中语戏﹐臭聿修为清郎。"后用以指清廉的郎中。
1.北齐尚书郎袁聿修,因其清廉,故称。《北史.袁聿修传》"初﹐聿修为尚书郎十年﹐未曾受升酒之遗。尚书邢邵与聿修旧款﹐每省中语戏﹐臭聿修为清郎。"后用以指清廉的郎中。
田郎
[相关解释]
1.指东汉尚书郎田凤『赵岐《三辅决录》卷二"长陵田凤,字季宗,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灵帝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后因以"田郎"为称美郎官﹑侍臣的典故。
1.指东汉尚书郎田凤『赵岐《三辅决录》卷二"长陵田凤,字季宗,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灵帝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后因以"田郎"为称美郎官﹑侍臣的典故。
赐履
[相关解释]
1.《左传.僖公四年》"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杜预注"履,所践履之界。"后因以"赐履"指君主所赐的封地。 2.汉应劭《风俗通.正失.叶令祠》"俗说孝明帝时尚书郎河东王乔迁为叶令,乔有神术,每月朔常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无车骑,密令太史候望,言其临至时,常有双凫从东南飞来;因伏侍,见凫举罗,但得一双舄耳。使尚方识视,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后用"赐履"表示任京官。
1.《左传.僖公四年》"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杜预注"履,所践履之界。"后因以"赐履"指君主所赐的封地。 2.汉应劭《风俗通.正失.叶令祠》"俗说孝明帝时尚书郎河东王乔迁为叶令,乔有神术,每月朔常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无车骑,密令太史候望,言其临至时,常有双凫从东南飞来;因伏侍,见凫举罗,但得一双舄耳。使尚方识视,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后用"赐履"表示任京官。
蹑凫
[相关解释]
1.汉应劭《风俗通.正失.叶令祠》"俗说孝明帝时,尚书郎河东王乔,迁为叶令,乔有神术,每月朔常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无车骑,密令太史候望,言其临至时,常有双凫从东南飞来;因伏伺,见凫举罗,但得一双舄耳。使尚方识视,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因用以指足踏双凫飞行的神术。
1.汉应劭《风俗通.正失.叶令祠》"俗说孝明帝时,尚书郎河东王乔,迁为叶令,乔有神术,每月朔常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无车骑,密令太史候望,言其临至时,常有双凫从东南飞来;因伏伺,见凫举罗,但得一双舄耳。使尚方识视,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因用以指足踏双凫飞行的神术。
郎官
[相关解释]
1.谓侍郎﹑郎中等职。秦代置郎中令,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员。属官执掌护卫陪从﹑随时建议等。西汉因秦制不变。东汉以尚书台为行政中枢。其分曹任事者为尚书郎,职权范围扩大。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郎官之制,略同于汉。隋分郎官为侍郎与郎。唐六部郎官,郎中之外,更置员外郎。唐以后郎官的设置,基本上无大变革。 2.湖名。在汉阳城东南。 3.指郎位星。
1.谓侍郎﹑郎中等职。秦代置郎中令,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员。属官执掌护卫陪从﹑随时建议等。西汉因秦制不变。东汉以尚书台为行政中枢。其分曹任事者为尚书郎,职权范围扩大。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郎官之制,略同于汉。隋分郎官为侍郎与郎。唐六部郎官,郎中之外,更置员外郎。唐以后郎官的设置,基本上无大变革。 2.湖名。在汉阳城东南。 3.指郎位星。
郎官湖
[相关解释]
1.湖名。本名南湖。在今湖北汉阳。唐李白流放夜郎,与故人尚书郎张谓﹑沔州牧杜公﹑汉阳宰王公,觞于南湖。张请李白为湖标一嘉名,以传不朽,白因举酒酹水,改南湖为郎官湖,并赋《泛沔州城南郎官湖》诗,有句云"四坐醉清光,为欢古来无。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参阅本诗序。
1.湖名。本名南湖。在今湖北汉阳。唐李白流放夜郎,与故人尚书郎张谓﹑沔州牧杜公﹑汉阳宰王公,觞于南湖。张请李白为湖标一嘉名,以传不朽,白因举酒酹水,改南湖为郎官湖,并赋《泛沔州城南郎官湖》诗,有句云"四坐醉清光,为欢古来无。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参阅本诗序。
锦帐郎
[相关解释]
1.汉制﹐尚书郎入值台中﹐官供锦被﹑锦帐等◇即以"锦帐郎"指朗官之属。
1.汉制﹐尚书郎入值台中﹐官供锦被﹑锦帐等◇即以"锦帐郎"指朗官之属。
雉门车
[相关解释]
1.《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萧广济《孝子传》﹕"萧芝至孝﹐除尚书郎﹐有雉数十头﹐饮啄宿止。当上直﹐送至歧路﹔下直入门﹐飞鸣车侧。"因以"雉门车"指郎官之车。
1.《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萧广济《孝子传》﹕"萧芝至孝﹐除尚书郎﹐有雉数十头﹐饮啄宿止。当上直﹐送至歧路﹔下直入门﹐飞鸣车侧。"因以"雉门车"指郎官之车。
雉随
[相关解释]
1.指雉随晋孝子萧芝上朝﹑下朝事。《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萧广济《孝子传》﹕"萧芝至孝﹐除尚书郎﹐有雉数十头﹐饮啄宿止。当上直﹐送至歧路﹔下直入门﹐飞鸣车侧。"后以"雉随"为孝子之典。
1.指雉随晋孝子萧芝上朝﹑下朝事。《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萧广济《孝子传》﹕"萧芝至孝﹐除尚书郎﹐有雉数十头﹐饮啄宿止。当上直﹐送至歧路﹔下直入门﹐飞鸣车侧。"后以"雉随"为孝子之典。
题柱
[相关解释]
1.见"题桥柱"。 2.相传东汉灵帝时,长陵田凤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灵帝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见汉赵岐《三辅决录》卷二◇遂以"题柱"为称美郎官得到皇帝赏识之典。 3.谓题写楹联。
1.见"题桥柱"。 2.相传东汉灵帝时,长陵田凤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灵帝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见汉赵岐《三辅决录》卷二◇遂以"题柱"为称美郎官得到皇帝赏识之典。 3.谓题写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