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43 查到相关尊卑的内容。
带有尊卑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三星在天 [相关解释]
1.《诗.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孔传"三星,参也。在天,谓始见东方也。男女待礼而成,若薪刍待人事而后束也。三星在天可以嫁娶矣。"郑玄笺"三星,谓心星也。心有尊卑﹑夫妇﹑父子之象,又为二月之合宿,故嫁娶者以为候焉。"后以"三星在天"为男女婚期之典。
上下 [相关解释]
①职位、辈分较高的人和较低的人君臣上下|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和上下尊卑等列。②高处与低处;上面与下面。有时具体指天、地,山、泽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③犹言增减从其爵而上下之。④表示程度的高低,事物的优劣不相上下。⑤犹言古今篇章博举,通于上下。⑥犹言前后上下文|上下要相联,首尾要相应。⑦犹言左右,表示约数一斤上下|五十岁上下。
下上 [相关解释]
1.下等中的上等,即第七等。 2.同"上下"。谓高低。 3.同"上下"。指高处和低处。 4.同"上下"。犹言古今。 5.同"上下"。长幼;尊卑。
中轿 [相关解释]
1.清时官员乘轿,依官级的尊卑而定轿夫的人数。四人抬的叫中轿。
九饭 [相关解释]
1.谓"尸"受饭九次。古代祭礼,由活人扮"尸"代表被祭者受饭,受饭次数因尊卑而不同。士之礼为九饭。 2.汉刘向《说苑.立节》"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三旬而九食。"后以"九饭"喻贫寒。
五章 [相关解释]
1.指服装上的五种不同文采。用以区别尊卑。 2.泛指五采。 3.兵卒的五色徽号,用以分别队伍的行列。 4.指孔子所作刺时的乐章。 5.指五言诗。 6.指诏书。
仪位 [相关解释]
1.礼仪﹑爵位。语本《周礼.夏官.大司马》"设仪辨位,以等邦国。"郑玄注"仪谓诸侯及诸臣之仪。辨,别也。别尊卑之位。"
体敌 [相关解释]
1.谓彼此地位相等,不分上下尊卑。
内外 [相关解释]
1.内部和外部;里面和外面。 2.指皇后六宫和朝廷卿大夫。 3.指朝廷和地方。 4.指战时的后方和前方。 5.自身和外物。 6.内心和外表。 7.指修身和行事。 8.指女子和男子。 9.泛指男女尊卑长幼。 10.犹上下,左右。表示概数。 11.内典和外典,佛教徒称佛经和佛经以外的典籍。
制义 [相关解释]
1.制宜,裁断适宜。 2.制定尊卑之义。 3.即八股文。
前后 [相关解释]
1.用于空间﹐指事物的前边和后边。 2.指一前一后。 3.下边与上边。 4.表示时间的先后。即从开始到结束的一段时间。 5.指从某一时间或事件稍前到稍后的一段时间。 6.指自前到后的经过﹑过程。 7.向前与向后﹐俯仰。 8.指大小便。 9.犹轻重﹐尊卑。
叙坐 [相关解释]
1.谓按尊卑﹑宾主等次序就坐。
名器 [相关解释]
1.名号与车服仪制。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用以别尊卑贵贱的等级。语本《左传·成公二年》"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杜预注"器,车服;名,爵号。" 2.名贵的器物。亦特指钟鼎。 3.犹大器。喻国家的栋梁。
大小 [相关解释]
1.大与小;大或小。 2.指尊卑或长幼。 3.谓大小的程度。 4.偏指大或小。 5.犹多少。引申指情况。
天泽 [相关解释]
1.喻上下﹑尊卑。语出《易.履》"上天下泽"。 2.上天的恩泽。 3.谓天子的恩泽。
天高地下 [相关解释]
1.比喻尊卑有别。 2.比喻各种情势。
尊卑 [相关解释]
1.贵贱;位分的高低。 2.指长辈和晩辈。
小尹 [相关解释]
1.古指小官。《书.立政》"立政任人﹑准夫﹑牧﹐作三事。虎贲﹑缀衣﹑趣马小尹。"孔颖达疏"自虎贲已下﹐历举官名﹐言此官皆须得其人﹐不以官之尊卑为次。盖以从近而至远﹐虎贲﹑缀衣﹑趣马三者官虽小﹐须慎择其人。"一说指小官之长。蔡沈集传"小尹﹐小官之长。"
差樊 [相关解释]
1.古代坟墓外按死者爵位等级不同所立之藩篱。《管子.侈靡》"犹不尽,故有次浮也;有差樊,有瘗藏。"尹知章注"樊,蕃也。谓垄墓之外树以蕃。其制尊卑之外,此垄之次浮也。"一说指出殡时按死者爵位等级不同所用的披(牵引灵车之物)。
平坐 [相关解释]
1.谓不分尊卑地就坐。 2.古代建筑名词。即复道,阁道。
序秩 [相关解释]
1.旧指按品级尊卑为序书列官职姓名。明黄佐《翰林记》有《序秩》篇。
强干弱枝 [相关解释]
1.亦作"强干弱枝"。 2.加强本干,削弱枝叶。喻加强中央的力量,削弱地方的势力。语本《史记·汉兴以来诸侯年表序》"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闲,犬牙相临,秉其阸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御叙 [相关解释]
1.谓按时日﹑尊卑侍寝于王。 2.古律历名词。为夷则二十七律之一。
收族 [相关解释]
1.谓以上下尊卑﹑亲疏远近之序团结族人。 2.收捕罪犯的家族。
星位 [相关解释]
1.星宿在天上的地位。旧时认为星位决定人们的贫富尊卑。 2.指星辰在天体的位置。
次主 [相关解释]
1.犹主次。指尊卑先后的顺序。
没上下 [相关解释]
1.犹言不分尊卑长幼,没有礼貌。
玄端 [相关解释]
1.古代的一种黑色礼服。祭祀时,天子﹑诸侯﹑士大夫皆服之。天子晏居时亦服之。《周礼.春官.司服》"其齐服有玄端素端。"孙诒让正义引金鹗云"玄端素端是服名,非冠名,盖自天子下达至于士通用为齐服,而冠则尊卑所用互异。"天子晏居时亦服之。
玉玺 [相关解释]
1.专指皇帝的玉印。始于秦。据汉蔡邕《独断》载"天子玺以玉螭虎纽。古者尊卑共之……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名。"
班制 [相关解释]
1.尊卑的秩序。 2.颁布制度。
礼乐 [相关解释]
1.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
礼籍 [相关解释]
1.记载名位尊卑之书。
緑衣 [相关解释]
1.《诗.邶风.绿衣》"緑兮衣兮,緑衣黄裳。"相传此系卫庄姜伤己之诗。古人以黄为正色,绿为间色,间色为衣,黄色为里,比喻尊卑倒置,贵贱失所◇因以"緑衣"为正室失位的典故。 2.指非正色的下等服色『扬雄《法言.吾子》"緑衣三百,色如之何矣;纻絮三千,寒如之何矣。"李轨注"緑衣虽有三百领,色杂不可入宗庙。"《新唐书.肃宗七女传》"阿布思之妻隶掖庭,帝宴,使衣緑衣为倡。"后因以"緑衣"为婢妾等人的代称。 3.唐制六品﹑七品服用绿,饰以银。明制八品﹑九品着绿袍。见《新唐书.车服志》﹑《明会典.冠服二.公服》。
舆服 [相关解释]
1.车舆冠服与各种仪仗。古代车舆与冠服都有定式,以表尊卑等级。
讲礼 [相关解释]
1.习礼。 2.叙礼﹐叙尊卑﹑长幼﹑宾主之礼。
跕班 [相关解释]
1.按着尊卑长幼的次序站立。
轻儳 [相关解释]
1.没有长幼尊卑之分。
轻重 [相关解释]
1.物体重量的大小。 2.谓尊卑贵贱。亦指尊卑贵贱的人。 3.指说话﹑做事的适当限度。 4.谓增减。 5.喻贤愚,好坏。 6.谓左右﹑影响事物。 7.权衡;褒贬。 8.真伪虚实。 9.主次。 10.指声音的高低强弱。 11.我国历史上关于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理论。《管子》有《轻重篇》论述最详。清末曾有人将政治经济学称为"轻重学"。
辨位 [相关解释]
1.谓区别尊卑的地位。
隆杀 [相关解释]
1.犹尊卑﹑厚薄﹑高下。
隆窊 [相关解释]
1.高出和洼下。引申为贵贱﹑穷通﹑尊卑。
饮酎 [相关解释]
1.喝反复多次酿成的醇酒。一种正尊卑的古礼。
首足 [相关解释]
1.头与脚。比喻上下尊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