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57 查到相关宗室的内容。
带有宗室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字封 [相关解释]
1.谓封爵上仅冠一字。《元史.哈剌哈孙传》"阿忽台有勇力,人莫敢近,诸王秃剌实手缚之,以功封越王……哈喇哈孙力争之,曰'祖宗之制,非亲王不得加一字之封。'"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哈剌哈孙传》"世祖之世,燕﹑秦﹑梁﹑晋诸王,皆皇子也。自武宗嗣位,而越王秃剌始以宗室得封。由是齐﹑楚﹑豳﹑宁﹑济﹑定以宗族,鄃﹑鲁以驸马,皆得一字之封,皆自秃剌启之。"参见"一字王"。
上三旗 [相关解释]
1.清顺治后,将皇家军队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镶黄﹑正黄﹑正白称为"上三旗",为皇帝亲兵。正红﹑正蓝﹑镶白﹑镶红﹑镶蓝称为"下五旗",由宗室诸王﹑贝勒﹑贝子等分统,驻守京师及各地∠称"满洲八旗"。
东平献颂 [相关解释]
1.《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汉明帝永平〕十五年春行幸东平……帝以所作《光武本纪》示苍,苍因上《光武受命中兴颂》,帝甚善之。"后因以"东平献颂"为宗室歌颂帝德的典实。
主王 [相关解释]
1.古代臣下对国君宗室封邑之王的称呼。
乡君 [相关解释]
1.古代妇女的封号。始于晋武帝封羊祜妻为万岁乡君。唐代外命妇之制,勋官四品母或妻为乡君。宋废。明惟宗室女有此称。清亦惟入八分镇国公﹑辅国公女格格及贝勒侧室之女称"乡君"。
乡曲 [相关解释]
①乡下;穷乡僻壤仆乡曲布衣|乡曲之民,各有其事。引申为孤陋寡闻乡曲之见。②家乡;故乡长无乡曲之誉。③同乡的人;乡亲纠合乡曲及宗室五六百人。
亲王 [相关解释]
爵位名。隋代以皇帝的伯叔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唐代以后以皇帝的兄弟及皇子为亲王。宋、明各代沿用。清代宗室封爵第一级称和硕亲王,蒙古贵族也有称亲王的。
亲藩 [相关解释]
1.指帝王宗室亲属被分封者。
仪宾 [相关解释]
1.明代对宗室亲王﹑郡王之婿的称谓。
内族 [相关解释]
1.指皇家宗室。
分器 [相关解释]
1.古代天子把宗庙所藏的宝器分与诸侯和宗室为世守之物,谓之"分器"。亦指分得的宝器等。
劝进表 [相关解释]
1.魏晋六朝时,篡位之君每假"禅让"﹑"受禅"之名夺取政权。当让国"诏书"下达后,又故作逊让,使朝臣再三上表,劝其登基,然后即位。此种章表多谀颂功德而归之天命。如曹丕代汉,侍中刘弇等即率群臣奉表劝进。亦有外族入侵﹑皇统中断,大臣上表宗室劝其即位以继承皇统者。晋愍帝为刘曜所杀,刘琨等即联名上表琅邪王司马睿劝进。凡此劝登帝位的章表,通称"劝进表"。
十钱主簿 [相关解释]
1.后魏宗室拓跋庆智的绰号。
原济(约1642-约1718) [相关解释]
清代画家。僧人。俗姓朱,名若极,法名原济,一作元济,号石涛、大涤子、苦瓜和尚等,全州(今属广西)人。明代宗室。擅画山水人物、花果兰竹,构图多变,笔墨奇肆,意境苍莽,富有独创性。与弘仁、髡残、朱耷并称清初四僧”。亦工书善诗。有《淮扬洁秋图》等存世。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
县马 [相关解释]
1.旧俗宗室之女封县主者,其夫称县马。
哀王孙 [相关解释]
1.《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按,王孙,指王公贵人的子弟。唐杜甫有《哀王孙》诗,述安史之乱中,玄宗西逃,宗室王孙﹑妃子﹑公主或被杀戮,或流离乞食为生事。
圈禁 [相关解释]
1.清刑制名。宗室犯罪,应枷及徒以至军流的,都折以板责,圈禁于空房。枷罪﹑徒罪为拘禁,军流罪则锁禁。
夏清侯 [相关解释]
1.竹席的别称。南唐宗室宜春王李从谦仿《下邳侯革华传》作《夏清侯传》,以竹席拟人,因其能祛暑热,故封为夏清侯。见宋陶谷《清异录.陈设》。
宗伯 [相关解释]
1.官名。周代六卿之一。掌宗庙祭祀等事,即后世礼部之职。因亦称礼部尚书为大宗伯或宗伯,礼部侍郎为少宗伯。 2.官名『代官名。掌宗室之事。秦时本名宗正,汉元始四年,改名宗伯。 3.称文章学问受人尊崇的大师。 4.复姓『有宗伯凤。见《通志.氏族四》。
宗塾 [相关解释]
1.教育宗室子弟的学塾。
宗壻 [相关解释]
1.宗室的女婿。
宗子试 [相关解释]
1.为皇族子弟特设的科举考试。始于宋仁宗时。清代宗室则统一参加乡试﹑会试,惟只考一日,别为一榜,中额亦有一定。
宗室 [相关解释]
帝王的宗族他原是皇家宗室|八大山人出身于明代的宗室。
宗属 [相关解释]
1.宗室成员。
宗师 [相关解释]
①为众人尊崇奉为师表的人寻博士之官,为天下宗师|人文之宗师,国风之哲匠。②古代官职,掌训导宗室子弟选有德义者以为宗师。
宗籍 [相关解释]
1.皇族的谱牒。 2.指宗室的身份。
宗藩 [相关解释]
1.亦作"宗蕃"。 2.指受天子分封的宗室诸侯。因其拱卫王室,犹如藩篱,故称。
宗霸 [相关解释]
1.指身为宗室而抚绥一方的诸侯。
封建 [相关解释]
①一种政治制度,君主把土地分给宗室和功臣,让他们在这土地上建国。我国周代开始有这种制度,其后有些朝代也曾仿行。欧洲中世纪君主把土地分给亲信的人,形式跟我国古代封建相似,我国也把它叫做封建。②指封建主义社会形态反~ㄧ~剥削。③带有封建社会的色彩头脑~。
将军(jiāng-) [相关解释]
①武官名。春秋时称统领军队之卿为将军。战国始正式定为武官名『时多冠以称号,如大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等。隋唐时均置于大将军下,掌禁兵。唐至明,用以称武散官。清时有四类,一为宗室爵号,二为驻防各地之八旗最高长官,三为临时出征之统帅,四为正一品至从二品武官封赠之阶。②军衔称号。详将官”。
小考 [相关解释]
1.古代三年一次的考绩。 2.旧时童生应县试﹑生员应学政府考的俗称。 3.各级学校的临时测验或期中考试。 4.特指清廷对宗室成员掌握满语及弓马术的考试。 5.谓简略的考证。
少主 [相关解释]
1.年轻的君主。 2.宗室女。
屏藩 [相关解释]
1.屏风和藩篱。《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郑玄笺"王当用公卿诸侯及宗室之贵者为屏藩垣翰,为辅弼,无疏远之。"后用"屏藩"比喻卫国的重臣。 2.比喻四周的疆土或防御设施。
师垣 [相关解释]
1.《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郑玄笺"大师,三公也……王当用公卿诸侯及宗室之贵者,为藩屏垣干,为辅弼。"后以"师垣"指宰相的职位。
庆绪 [相关解释]
1.对皇家宗室的敬称。
开辅 [相关解释]
1.指分封宗室为王﹑公。
旗主 [相关解释]
1.指清之宗室。 2.同"旗头"。
晋武帝(236-290) [相关解释]
即司马炎”。西晋王朝的建立者。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司马昭长子。公元265年继为相国、晋王,后代魏称帝。280年灭吴,统一全国。在位时加强门阀制度,又大封宗室。晚年民族矛盾尖锐,死后不久,全国即陷入分裂混战状态。
朝带 [相关解释]
1.朝服所系的腰带。有金带﹑玉带﹑银带﹑鎎石带﹑铜铁带﹐各有等差。 2.指宗室。
李成(919-967) [相关解释]
五代、宋初画家。字咸熙,先世为唐宗室,避乱迁居营丘(今山东昌乐东南)。精赋诗鼓琴弈棋。尤擅画山水,自成一家,用墨清淡,有惜墨如金之称,与关仝、范宽形成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三大流派。现存《读碑窠石图》,为宋代摹本。
枝昵 [相关解释]
1.谓宗室近亲。
横帐 [相关解释]
1.契丹语。宗室中之最贵者。
民公 [相关解释]
1.清代宗室封公者称国公;汉人封公者曰民公。
淑人 [相关解释]
1.善人。 2.古命妇封号。宋凡尚书以上官未至执政者,其母﹑妻封为淑人,明为三品官员祖母﹑母﹑妻封号。清因明制,又增宗室奉国将军之妻为淑人。 3.犹淑女。
灵派 [相关解释]
1.指皇族﹑宗室。
特勤 [相关解释]
1.突厥﹑回纥官名,以可汗子弟及宗室充任。吐鲁番发现的木柱文字作"特银"。新﹑旧《五代史》和《辽史》﹑《元史》分别译写为"狄银"﹑"惕隐"﹑"的斤"。或讹为"特勒"。《北史.突厥传》"大官有叶护﹐次设﹐次特勤。"《周书.突厥传》作"特勒"。《旧唐书.突厥传下》"其官有叶护,有特勤,常以可汗子弟及宗室为之。"《新唐书.突厥传上》"其别部典兵者曰设,子弟曰特勒,大臣曰叶护。" 2.近世在蒙古发现的唐《契苾明碑》﹑《阙特勤碑》﹐碑文及碑额皆作"特勤"。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特勤当从石刻》"顾氏《金石文字记》
犬牙盘石 [相关解释]
1.《史记.孝文本纪》"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盘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强。"后因称封建王朝分封宗室子弟以巩固统治为"犬牙盘石"。
王族 [相关解释]
1.帝王的同族;宗室。
琼萼 [相关解释]
1.犹言金枝玉叶。指皇亲宗室。 2.玉制的花萼。为妇女首饰之一。
皇带子 [相关解释]
1.清代宗室的别称。又称黄带子﹐因系金黄色带而得名。
秀女 [相关解释]
1.清制﹐于旗属女子年十四而合条件者﹐每三年挑选一次﹐由八旗都统造册﹐送户部奏请引阅﹐以备妃嫔之选﹐或指配近支宗室﹐谓之"秀女"。
红带子 [相关解释]
1.清代皇室旁支子孙的代称。清制,以太祖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为大宗,称其直系子孙为宗室;而以其叔伯弟兄之子孙为觉罗。凡觉罗皆系红色带为标志,故俗称觉罗为红带子。
胙土 [相关解释]
1.指帝王将土地赐封功臣宗室﹐以酬其勋劳。
越明 [相关解释]
1.指明亡后宗室唐王﹑鲁王先后在东南一带建立的政权。
量试 [相关解释]
1.犹试验。 2.测试性的考试。宋代于科举之外为宗室弟子入仕的一种考试方法。
闲平 [相关解释]
1.亦作"间平"。 2.汉河间献王刘德﹑东平宪王刘苍的合称。两人皆有贤名◇因以"闲平"指宗室藩王中之贤者。
食邑 [相关解释]
1.靠封邑租税生活。 2.指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 3.唐宋时亦作为一种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
猜你喜欢